首页 / 正文

  二○一、戏用语讹为诗

  京师人呼大夫为大斧,呼承制为承池,盖语讹也。有人戏为句云:“大夫何尝斧,承制岂当池?”①(《总龟》前二十九) 

----------------

 ①原注:“岂当池”,或云“石当池”。 

  二○二、王维诗取前人句

  旧以王维有诗名,而好取人章句,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英华集》诗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乃李嘉祐诗也①,余以为有摩诘之才则可;不然,是剽窃之雄耳。(《总龟》前二十九) 

----------------

 ①案以上数语见《古今诗话》。 

  二○三、刘贡父诗话误解功曹

  刘贡父作《诗话》,称“杜甫云:‘功曹非复汉萧何’。按光武谓邓禹何以不掾功曹,谓曹参尝为功曹,云酂侯非也”。雍丘江子载云:“《高祖纪》‘何为主吏’,孟康曰:‘主吏,功曹也’,贡父之言过矣。”(《总龟》前二十九) 

  二○四、刘贡父诗话误读请字

  贡父又云:“白乐天诗云:‘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江子载亦云:“颜师古注《汉书》,请,或音才性反,或不音。唐或以请作平声,误矣。”(《总龟》前二十九) 

  二○五、王安石落星寺诗

  舒王①集中有落星寺诗,其末云:“胜概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落星寺在彭蠡湖中。刘咸临尝亲见寺僧言幼时目睹闽中章传②道作此诗,其前六句皆同,其末云:“胜概诗人尽收拾,可怜苏石不曾来。”苏、石谓子美并曼卿也。后人爱其诗者,改末句作舒王③诗传之,遂使一篇之意不完,其体与舒王所作诗语不同也。④(《总龟》前二十九、《丛话》前三十四、《玉屑》十七) 

案:胡仔谓“细观此诗句语体格,真是荆公作,余人岂能道此?今具载全篇,识者必能辨之。诗云:‘窣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奋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

 ①《丛话》、《玉屑》“舒王”作“荆公”。

 ②《玉屑》“传”作“源”。

 ③《丛话》、《玉屑》“舒王”作“荆公”。

 ④《丛话》、《玉屑》“语不同也”作“亦不类”。 

  二○六、陈无己诗谶

  陈无己赋《高轩过①诗》云:“因②知书画真有益,却怪③岁月来无多”,不数月遂卒。〔或以为诗谶。〕④(《总龟》前三十二、《丛话》前四十) 

----------------

 ①案“过”下当有“图”字。

 ②《丛话》“因”作“老”。

 ③《丛话》“怪”作“悔”。

 ④《丛话》有此五字。 

  二○七、东坡诗谶

  东坡有《送戴家赴成都玉局观诗》云:“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又有过岭一篇云:“剑南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后卒于是观。(《总龟》前三十二) 

案:《丛话》前四十引《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在定武作《松醪赋》有云‘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盖自定再谪惠州,自惠而迁昌化,人以为语谶。” 

  二○八、共钓城南方

  方元修,宇时敏,一日与杨信祖、饶次守过余,坐中分题,人以姓为韵,而杨有“共约城南方”之句。后数日,录此唱和于前,忽有一同人读云:“共钓城南方”,盖钓字以约字草不相辨,而读者误之。时敏大以为恶,不三日,其父省中归,暴卒,后数月,其母亦亡。(《总龟》前三十二) 

  二○九、东坡绝笔

  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云:“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相如起睨柱,投璧相与还。①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虽微韩宣子,鄙夫亦醉环。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觉而记之,自不晓所谓,东坡绝笔也。②(《总龟》前三十四、《东坡诗话录》下) 

----------------

 ①案《东坡集》“投璧相与”作“头璧与俱”。

 ②案曾慥《百家诗选》云:“东坡《寄朱行中》一篇,北归时绝笔也。” 

  二一○、萧贯梦中作诗

  陈明信云,萧贯少时,尝梦至宫廷中,长廊邃馆,如王者所居,有千门万户,望之洞然,金碧烁耀,既过数门,见群妇人如神仙,视贯,惊问何所从来?贯愕然,亦不知对。贯自陈进士,能为诗。中有一人投贯纸,曰:“此所谓衍波笺,烦赋宫中晓寒歌。”贯援笔立成,既有奇语,其人甚赏之,因曰:“先辈异日必贵,此天上,非人间也。”贯寤,尚能记所赋。俞秀老往尝得之于萧翰林之孙。其诗有云:“十二峣关隐空绿,兽猊呼焰①椒壁馥;渴乌涓涓不相续,辘轳欲转霏红玉;百刻香残陨莲烛。九龙吐水漫寒浆,红绢②佩鱼无左珰;两两趋走③瞻扶桑。红萍半圭山④波面,回首觚棱九霞绚。鸣鞘声⑤从天上来,大剑高冠满前殿。”秀老诵之,尚有四五韵忘之。(《总龟》前三十四) 

----------------

 ①《宋纪》八“呼焰”作“呀酒”。

 ②《宋纪》“绢”作“绡”。

 ③《宋纪》“趋走”作“悬足”。

 ④《宋纪》“圭山”作“规出”。

 ⑤《宋纪》“鞙声”作“鞘远”。 

  二一一、鬼 诗

  王太初传言有焦仲先者家于南徐,元丰末年,因诣京师访知己,忽梦一妇人相顾遇,或以诗笔相往来。其一联云:“吴王台下无人处,几度临风学舞腰。”又曰:“吴山之北,会稽之阳,①古木苍苍。”其最后一章云:“仲冬之月,二七之间,月圆风静,车马相扳。”其人如病狂,缘太初而后愈。至秦少游书柳鬼事②所载诗语前后皆同,但年月乃是熙宁九年,所病者乃是嘉兴令陶集,③而所论者乃是天竺辩才法师。二者不知孰是。(《总龟》前三十四) 

----------------

 ①案《异闻总录》所载诗句虽少异,当出同一典型。“会稽之阳”下句当有“是吾之家”四字。

 ②案此事见《稗海》本《异闻总录》。此书不着撰者姓名,据此或是少游作。

 ③案《异闻总录》“集”当作“彖”。 

  二一二、潘邠老答张耒齐安行

  张文潜尝作《齐安行》,词甚不美,末云:“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九人①病。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而潘邠老,黄人也,为作解嘲云:“为邦虽陋勿雌黄,我曾侍立苏公旁,见公颜色不憔悴,不似贾谊来江湘。它州虽粗胜吾州,无此两公相继游。”(《总龟》前三十七) 

----------------

 ①案《右史集》六“九人”作“八九”。 

  二一三、水镜集

  东坡号思聪诗为《水镜集》,又作序赠之,云:“聪能如①水镜以一含万,②则书与诗当益奇,吾将观焉,以为聪得道深之候。”及聪来京师,种种不进,有人戏之云:“水镜年来亦太昏。”(《总龟》前三十九) 

----------------

 ①“如”,原作“为”,据《东坡后集》九改。

 ②“万”,原作“方”,据《东坡后集》改。 

  二一四、东坡词古今人不曾道到

  以道云:“初见东坡词云:‘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退唇红’。①便知此老须过海。”余问何邪?以道曰:“只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须罚教远去。”(《总龟》前三十九) 

----------------

 ①《野客丛书》六引此词举“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二句。 

  二一五、饶次守十七字诗

  吴贺迪吉者,抚州人,一日载酒来余家,并召刘夷、李洪、龟父、饶次守辈,酒酣颇纷纷。龟父先归,作一绝题于余书室曰:“再为城南游,百花已狂飞。更堪逢恶客,骑马风中归。”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当时为举首,满意望龙飞。而今已报罢,且归。”盖龟父是年自洪州首荐,自今上初即位,无建试也。(《总龟》前三十九) 

  二一六、碗脱蒸饼

  山谷既返袁,在馆中时多食东华门碗脱蒸饼。后徙黔南,王定国寄之以诗云:“北海未常樽有酒,冯驩何止食无鱼。黔州碗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总龟》前三十九) 

  二一七、诗嘲张文潜

  张文潜〔在一时中〕,①人物〔最为〕②魁伟。故陈无己有诗云:“张侯魁③然腹如鼓,雷为饥声酒为雨,〔文云要瘦君则肥〕”。④山谷云:“六月火云蒸肉山”,〔又云:“虽肥如瓠壶。”而文潜卧病,秦少游又和其诗云:“平时带十围,颇复减臂环。”〕⑤皆戏语也。(《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一) 

----------------

 ①《丛话》无“在一时中”四字。

 ②《丛话》无“最为”二字。

 ③《丛话》“魁”作“便”。

 ④《丛话》无此句。

 ⑤《丛话》无“又云”至“颇复减臂环”诸语。 

  二一八、揭谛揭谛念兹在兹

  刘季孙景文公顿年,①王安石使对“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季孙对之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安石大笑。(《总龟》前三十九) 

----------------

 ①“公顿年”三字当有脱误。 

  二一九、张安道送苏子由诗

  元丰三年,苏子由谪官筠州,张安道口占一绝送之云:“因嗟①萍梗才名②客,自欺匏瓜老病身。一榻从兹还倚壁③,不知重扫是④何人!”已而涕下。东坡云:“安道平生未尝⑤出涕向人。”(《总龟》前四十一)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故《渔隐丛话》二十七引张方平此诗,亦谓为东坡语,此亦直方述坡语耳。 

----------------

 ①《宋纪》十一“因嗟”作“可怜”。

 ②《宋纪》“才名”作“飘蓬”。

 ③《宋纪》作“从此空斋挂尘榻”。

 ④《东坡题跋》三及《宋纪》“是”均作“待”。

 ⑤“尝”原作“能”,据《东坡题跋》改。 

  二二○、王崇拯送别王棫诗

  王崇拯字拯之,①与先君同在熙河;先君自熙河入京,相别于中涂,送先君云:“渭城杨柳己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壿②酒满杯倾。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州③照眼明。若立螭头借前④著,且教充国事春耕。”先君诵于吴冲卿⑤丞相,缘此知名于朝庭。(《总龟》前四十一、《丛话》前五十五、《宋纪》三十) 

----------------

 ①案《丛话》、《宋纪》均作王崇拯之,考苏辙《乐城集》有赠王崇拯诗,则《总龟》所引为不误。

 ②《宋纪》三十“壿”作“芦”。

 ③《宋纪》“州”作“川”。

 ④《宋纪》“借前”作“前借”。

 ⑤“吴冲卿”原作“吴卿”,据《丛话》改。 

  二二一、洪驹父李希声送直方诗

  洪驹父有诗送余赴官河内,末云:“眼中人物东西尽,肺病京华故倦游。”潘邠老每诵而喜之。李希声亦有诗送余云:“散尽平生眼中客,暖风晴日闭门居。”可以相上下也。是时绍圣改元之二月。(《总龟》前四十一) 

  二二二、张文潜题奉先寺诗

  “荒凉城南奉先寺,后宫美人官葬此。角楼相望高起坟,草间柏下多石人。秩卑焚①骨不作冢,青石浮屠当②丘垅。家家坟上作享亭,朱门相向旡人声。树头土枭作人语,月黑风悲鬼摇树。宫中养女作子孙,年年犊车来作主。废后陵园③官道侧,家破无人扫陵域。官家岁结半千钱,街头买饼作寒食”。此张文潜《题奉先寺》诗。晁以道尝与江子之言:“文潜近来诗不甚好。”子之因诵此诗以对。以道云:“莫不是文潜诗否?”(《总龟》前四十三) 

----------------

 ①《宋纪》“焚”作“埋”。

 ②“当”原作“唱”,据《右史集》及《宋纪》改。

 ③《右史集》“园”作“国”,《宋纪》“陵园”作“园林”。 

  二二三、洪驹父过李公择尚书墓诗

  洪驹父有《过李公择尚书墓》一篇。其间云:“鹿场兔径白昼静,稻垄松□青嶂深。”说者以为大逼老杜。(《总龟》前四十三) 

案:《说诗乐趣》卷十六引此则误作《摭言》。 

  二二四、邢居实呻吟集

  邢居实字惇夫,年少豪迈,所与游皆一时名士。方年十四五时,尝作《明妃引》,末句云:“安得壮士霍嫖姚,缚取呼韩作编户。”诸公多称之。①既卒,余收拾其残章,编成一集,号曰《呻吟集》。惇夫自少便多憔悴感慨之意,其作《秋怀》云:“高歌感人心,心悲将奈何?”其作《枣阳道中诗》云:“有意问山仙,②此生更③来否?”已而果卒于汉东。④惇夫之卒也,山谷以诗哭之云:“诗到年来⑤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眼看白骨⑥埋黄土⑦,何况人间父子情。”盖〔谓〕⑧惇夫与其父歆向也。⑨蔡天启亦有诗云:“人物于今叹渺然,孤坟宿草已生烟。日暮行人道傍会,⑩应逢年少共谈玄。”其余作者甚众,皆载于《呻吟集》后。(《总龟》前四十三、后三十五,《丛话》前五十二,《玉屑》十八,《竹庄十七》,《宋纪》三十四) 

案:《说诗乐趣》卷十六引至此则误作《摭言》。 

----------------

 ①《竹庄》引至此。

 ②《丛话》、《玉屑》“仙”作“神”。

 ③《丛话》、《玉屑》“更”作“复”。

 ④《宋纪》仅引惇夫自少云云至此数语。

 ⑤《丛话》、《玉屑》“年来”作“随州”。

 ⑥《丛话》、《玉屑》“骨”作“壁”。

 ⑦《丛话》“土”作“壤”。

 ⑧《丛话》有“谓”字。

 ⑨《玉屑》引至此。又居实为恕子,恕字和叔,此云“歆向”疑误。

 ⑩《玉屑》“会”作“歇”。 

  二二五、邵尧夫哭其弟睦诗

  邵尧夫之弟名睦者,无疾而化。前此有《重九诗》云:“拟问东篱事,东篱事渺茫。”后果殡于东篱之下。故尧夫哭之云:“自兹明月清风夜,萧索东篱看断肠。”又云:“肠断①东篱何所寻,东篱从此事沉沉。”(《总龟》前四十三) 

案:《闻见前录》亦言“伯温之叔父讳睦,少康节先生二十余岁,事康节如父。熙宁元年四月八日暴卒,年三十三。康节先生哭之恸。既卒,理其故书,得叔父所作《重九诗》云:‘衣如当日白,花似去年黄。拟问东篱事,东篱事渺茫。’及死,殡后圃东篱下。” 

----------------

 ①案《总龟》原作“断肠”,据《击壤集》六校改。 

  二二六、周仲美邮亭题诗

  余于一杂编中,见有书邮亭事,既不晓其谁作,但观其诗有足哀者,故载之于此。其末云:“周仲美不知何许人,自言世居京师,父游宦,家于成都,既而适李氏子,侍舅姑宦泗上,从良人赴金陵幕,偶因事弃官入华山,有长住①之意。仲美即寄身合淝外祖家,方求归未得,会舅遽调任长沙,不免共载而南,云水茫茫,去国益远,形影相吊,洒涕何言。因书所怀于壁。”诗曰:“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永决泗之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昬,孤帏泪如洗。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江乡感残春,肠断晚烟起。西望太华峰,不知几千里。”(《总龟》前四十三) 

----------------

 ①《宋纪》八十七“住”作“往”。 

  二二七、咏松诗

  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总龟》后二十八、《丛话》前三十二、《玉屑》三) 

  二二八、山谷以诗嘲戏

  〔山谷〕①《谢王炳之惠玉版纸诗》云:“王侯鬓若缘坡竹。”此出《髯奴传》,炳之大以为憾。送《零陵主簿夏君玉诗》末云:“因行访幽禅,头陁烟雨外。”盖君玉头甚大,故以此戏之。(《总龟》后三十八、《丛话》前四十八) 

----------------

 ①当有“山谷”二字,今补。 

  二二九、山谷论东坡和陶诗

  〔绍圣间〕①山谷见东坡《和渊明饮酒诗》,读至“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云:“此老未死在。”②又云:“东坡在扬州《和饮酒诗》,只是如己所作;至③惠州《和归田园》六首,乃与渊明无异。”(《丛话》前四、《竹庄》十、《总龟》前八、《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总龟》、《鉴衡》无此四字。

 ②《总龟》引至此。《竹庄》无以上诸语。

 ③《鉴衡》“至”下有“于”字。 

  二三○、王荆公四家诗

  荆公编集四家诗,其先后之序,或以为存深意,或以为初无意。盖以子美为第一,此无可议者;至永叔次之,退之又次之,以太白为下,何邪?或者云,太白之诗固不及退之,而永叔本学退之,而所谓青出于蓝者,故其先后如此。或者又以荆公既品第了此四人次第,自处便与子美为敌耳。(《丛话》前六) 

  二三一、杜甫杜鹃诗类古谣语

  《杜鹃诗》,识者谓前四句非诗也,乃题下自注,而后人写之误耳。余以为不然,此正与古谣语无以异,岂复以韵为限也!(《丛话》前七) 

  二三二、论杜诗者之误

  范蜀公云:“武侯庙栢今十丈,而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二千尺’,古之①诗人好②大其事,大率如此。”而沈存中又云:“霜皮溜雨四十围,乃是七尺,③而长二千尺,无乃大细长乎?”余以为论诗正不当尔,④二公之言皆非也。(《丛话》前八、《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丛话》引此与前五九《假借对条》合。 

----------------

 ①《鉴衡》“古之”作“从来”。

 ②《鉴衡》“好”下有“夸”字。

 ③《鉴衡》“乃是七尺”四字作“若四十围”。

 ④《鉴衡》引至此。 

  二三三、注杜诗出处之误

  近世有注杜诗者,注“甫昔少年日’,乃引贾少年。“幽径恐多蹊”,乃引《李广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绝域三冬暮”,乃引东方朔三冬文史足用。“寂寂系舟双下泪”,乃引《贾谊传》不系之舟。“终日坎壈缠其身”,乃引孟子少坎坷。“君不见古来盛名下”。乃引《新唐书房琯赞》云“盛名之下为难居”。真可发观者一笑。(《丛话》前九) 

  二三四、蔡宽夫和人治字韵诗

  蔡宽夫启为太学博士,和人治字韵诗,有“先生万古有①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丛话》前九、《梅磵诗话》上) 

案: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谓近时方乌山《蒙仲吟稿》中亦有此联。《宋诗纪事》三十七引作蔡居厚诗,误。 

----------------

 ①《梅磵诗话》“有”作“名”。 

  二三五、老杜哭郑司户苏少监诗

  老杜遗诗二十九篇,而《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首,山谷云:“语似不类”。予最爱其“叶叶自开春”之句。(《丛话》前十三) 

  二三六、诗用史汉语

  山谷〔尝〕①谓余〔云〕②:“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后因读③浩然诗,见“以吾一日长”,“异方之乐令人悲”及“吾亦从此逝”,④方悟山谷之言。(《丛话》前十五、《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鉴衡》无“尝”字。

 ②《鉴衡》无“云”字。

 ③《鉴衡》“读”下有“孟”字。

 ④《鉴衡》“逝”误作“游”。 

  二三七、山谷惟爱退之南溪始泛诗

  洪龟父言山谷于退之诗少所许可,最爱《南溪始泛》,以为有诗人句律之深意。(《丛话》前十八、《竹庄》七、《玉屑》十五) 

  二三八、乐天开成大行挽词

  “帝与九龄虽吉梦,山呼万岁是虚声”,此乐天作《开成大行挽词》,对事精切,少有其比也。(《丛话》前二十一、《玉屑》七) 

  二三九、半夜钟

  欧公言唐人有“姑苏城下①寒山寺,半夜②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余观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后宫中伴,遥③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岂唐人多用此语也?傥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耳。④温庭筠诗亦云:“悠然逆旅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庭筠诗多缵在白乐天诗后。⑤(《丛话》前二十三、《诗林》二)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及《辨误录》上《夜半钟》条谓王直方《兰台诗话》亦尝辨论,第所引与予不同。又王楙《野客丛书》二十六《半夜钟》条亦谓《王直方诗话》引于鹄、白乐天、温庭筠诗半夜钟句,以谓唐人多用此语云云。然则此则当出《直方诗话》,《总龟》谓出《古今诗话》者,误也。 

----------------

 ①《全唐诗》九张继诗“下”作“外”。《总龟》“城下”作“台下”。

 ②《全唐诗》“半夜”作“夜半”。

 ③《全唐诗》十一“遥”作“应”。

 ④《诗林》引至此。

 ⑤案此则末数语费解。考《诗话总龟》前集卷七引《古今诗话》,亦有此则,文与之同。温庭筠云云即在白乐天之后,然则“庭筠诗多缵在白乐天诗后”者,乃校者语误入正文耳。 

  二四○、温公题赵舍人庵语

  温公尝题赵舍人庵曰:“清茶淡话难逢友,渴酒狂歌易得朋。”(《丛话》前二十八) 

案:《 溪诗话》一亦引此语。 

  二四一、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乃江南李后主所制,国初亦不甚以为贵。自刘贡甫首为题之,①又邀诸公赋之,〔然后〕②世〔以〕③为④贵重,贡甫诗云:“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⑤佳人闻名宁复得,就令得之当不识。”文忠公诗云:“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矣零落埋黄埃。……⑥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梅圣俞云:“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东坡云:“诗老囊空一不留,一番曾作百金收。”又从宋肇求此纸云:“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丛话》前三十、《历代》五十六、《宋纪》六十七、《郑五代》十) 

----------------

 ①《五代诗话》“首为题之”作“始为题咏”。

 ②《历代诗话》无“然后”二字。

 ③《历代》无“以”字。

 ④《五代诗话》“以为”作“争”。

 ⑤《宋纪》引至此。

 ⑥此原文删节。 

  二四二、诗不可泥于对属

  荆公云:“凡人作诗,不可泥于对属。如欧阳公作《泥滑滑》云:‘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漏杳杳深千门。’千字不可以对宫字。若当时作朱门,虽可以对,而句力便弱耳。”(《丛话》前三十、《玉屑》七) 

  二四三、欧阳公令梅圣俞续诗

  欧阳公《归田乐》四首,只作二篇,余令圣俞续之。及圣俞续成,欧阳公一简谢之云:“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不来,须副末接续。家人见诮,好时节将诗去人家厮搅,不知吾辈用以为乐。”真所谓一时之雅戏也。(《丛话》前三十) 

案:前二条《渔隐丛话》原合为一,今析为二。 

  二四四、圣俞诗佳句

  山谷尝称圣俞“声喧釜且裂,点疾盎茧立”之句,谓追古作者。陈无己喜圣俞诗,独诵其两句云:“胡地马牛归陇底,汉人烟火起湟中。”(《丛话》前三十一) 

案:胡仔谓《临川集》荆公《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诗》即是此两句。王直方称陈无己喜圣俞诗独诵此两句。余遍阅《宛陵集》无此两句,乃直方之误。 

  二四五、苏子美诗谶

  子美尝作《春睡诗》云:“身如蝉蜕一榻土,①梦似杨花千里飞。”欧公见之惊曰:“子美可念。”未几果卒。(《丛话》前三十二、《诗林》四、《宋纪》十四) 

----------------

 ①《诗林》、《宋纪》“土”作“上”。 

  二四六、山谷爱子美绝句

  山谷爱①子美绝句云:“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②风雨看潮生。”〔山谷累书此诗,或真草与大字〕。③(《丛话》前三十二、《总龟》前十一、《竹庄》十六、《诗林》四、《玉屑》十七、《宋纪》十四) 

----------------

 ①《总龟》无“山谷爱”数字。

 ②《诗林》“川”作“洲”。

 ③《总龟》无此二句。 

  二四七、王平甫灵芝宫诗

  平甫直宿馆中,梦一人与之同至海中,有楼台榜曰灵芝宫,其间笙箫声妓甚众。其人欲与俱往,俄闻有告之者,曰:“未尝来,今非其时也。”平甫惊觉,禁中鸣钟矣。乃自作诗云:“万顷波涛木叶飞,笙箫宫殿号灵芝。挥毫不似人间世,长乐钟声①梦觉时。”数年果卒。曾子固为传其事甚详。②(《丛话》前三十六) 

案:此事亦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及魏泰《东轩笔录》卷六。又《总龟》前三十三纪此事作《纪诗》。 

----------------

 ①《冷斋夜话》、《东轩笔录》“声”作“来”。

 ②《侯鲭录》引此即言为曾子固语。 

  二四八、蔡天启诵月蚀诗

  夏畸道言,蔡天启初见荆公,荆公坐间偶言及卢仝《月蚀诗》,人难有诵得者,天启诵之终篇,遂为荆公所知。(《丛话》前三十七) 

  二四九、袁世弼诗

  袁世弼能为诗,慕韦应物,而遒丽奇壮过之。王介甫尝手书世弼《赠郭功父诗》云:“方山忆共泛金舡,屈指于今五六年。风送梨花吹醉面,月和溪水上归鞯。浮生聚散应难料,末路穷通尽偶然。欲同故人牢落事,鹿裘深入白云眠。”①世弼自号遯翁,临死一篇尤佳:“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丛话》前三十七、《玉屑》十八、《宋纪》十六) 

----------------

 ①案《潘子真诗话》所举王介甫书世弼《赠功甫诗》与此不同。 

  二五○、贺方回论诗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诗①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②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③勿失。(《丛话》前三十七、《玉屑》五、《竹庄》一、《诗林》四) 

案:《修辞鉴衡》卷一引此则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玉屑》、《竹庄》、《诗林》“诗”作“咏”。

 ②《竹庄》“成篇”作“篇成”。

 ③《诗林》“此”作“而”。

 

 

  二五一、东坡与王庆源诗

  〔王庆源以恩榜得官,居于清社,来从东坡求红带,坡为作篇,要山谷与少游同赋〕。①坡诗云:②“青衫半作霜叶枯,遇③民如儿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④须。拂衣自注下下考,⑤芋魁饭豆吾岂无。”山谷云:“庭坚最爱此数韵。”(《丛话》前三十八、《玉屑》十七、《竹庄》九、《东坡诗话录》下) 

----------------

 ①《东坡诗话录》有此数语。

 ②《丛话》作“《与王庆源诗》云”。

 ③《竹庄》“遇”作“视”。

 ④《东坡诗话录》“来挽”作“挽吾”。

 ⑤《东坡诗话录》“考”作“等”。 

  二五二、卯 君

  苏黄门以己卯生,故东坡有卯君之语。其以《檀香观音像遗黄门》云:“持是寿卯君。”其《出局偶书》云:“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其《送王巩诗》云:“泪湿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丛话》前三十九) 

  二五三、东坡帽

  东坡尝令门人辈作《人不易物赋》。或人戏作一联曰:“伏其几而升其堂,曾非孔子;袭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盖元祐之初,士大夫效东坡顶短檐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丛话》前四十) 

  二五四、苏王黄秦诗词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①陈无己云:“荆公晚年诗伤工,鲁直晚年诗伤奇。”②余戏之曰:“子欲居工奇之间邪?”(《丛话》前四十二、《玉屑》十二、《东坡诗话录》下) 

----------------

 ①《东坡诗话录》引至此。

 ②《玉屑》引至此。 

  二五五、东坡效山谷体

  东坡《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瓈江。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我留侍玉堂,①弱步欹丰扛。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庞。殷懃与问讯,爱惜霜眉庞。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盖效山谷体作也。山谷云:“子赡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曰:‘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台云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春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但②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庞。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欧阳文忠亦尝效圣俞体作一篇,有云:“嘉子治新园,乃在太行谷。”题刘羲叟家园也。(《丛话》前四十二) 

----------------

 ①《东坡集》“堂”作“座”。

 ②《山谷诗内集》“但”作“袒”。 

  二五六、山谷赠宗室大年诗

  宗室大年名令穰,喜微行而善画小景。山谷赠之以诗云:“挥毫不作小池塘,芦荻江边落雁行。虽有珠帘笼翡翠,不忘烟雨罩鸳鸯。”盖有所讥也。(《丛话》前四十八、《宋纪》三十三) 

  二五七、少游论山谷诗文

  山谷旧所作诗文,名以《焦尾》、《弊帚》。少游云:“每览此编,辄怅然终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汉之风。今交游中以文墨称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我形秽也。”①有学者问文潜模范,曰:“看《退听藁》。”盖山谷在馆中时,自号所居曰退听堂。(《丛话》前四十九、《玉屑》十八、《诗林》四、《宋纪》三十三) 

----------------

 ①《诗林》、《宋纪》引至此。 

  二五八、蜡梅诗

  蜡梅,山谷初见之,作二绝。一云:“金蓓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①风味极不浅。”一云:“体熏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②时有暗香度。”缘此蜡梅盛于京师,然交游间亦有不喜之者。余尝为作解嘲云:“纷纷红紫虽无韵,映带园林正③要④渠。〔谁遣一枝香最胜,故应有客问⑤何如。”〕⑥(《丛话》前四十九) 

案:《总龟》前二十、《乐趣》十引此则作《玉局遗文》。考为蜡梅解嘲诗不见《东坡集》中,而任渊《山谷诗注》卷五《戏咏蜡梅诗》注引《王立之诗话》,然则此当出《直方诗话》,《总龟》引作《玉局遗文》者,误也。 

----------------

 ①《总龟》、《乐趣》引《玉局遗文》“颜”作“红”。

 ②《总龟》、《乐趣》引《玉局遗文》“满襟”作“盈怀”。

 ③《总龟》、《乐趣》引《玉局遗文》“正”作“却”。

 ④《总龟》原注,“要或曰见”。

 ⑤《总龟》“问”作“谓”。

 ⑥《说诗》、《乐趣》引《玉局遗文》无谁遣二句。 

  二五九、秦少章诗贫富顿异

  秦少章初登第,成亲后,和余夜坐绝句:“帏幔高深夜漏长,颇从诗酒傲冰霜。烛花渐暗人初睡,金兽无烟却有香。”读者无不笑其贫富之顿异。(《丛话》前五十、《宋纪》三十二) 

  二六○、无己和邢惇夫诗

  邢惇夫以诗寄无己,无己和云:“汉廷用少公何在?不使群飞接羽翰。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盖元祐之初,多用老成故也。(《丛话》前五十一、《诗林》四) 

  二六一、晁无咎赠曹子方句

  曹辅字子方,尝为省郎,交游间多以为有智数者。故晁无咎赠诗有“兵甲胸中无敌国”之语。(《丛话》前五十一) 

  二六二、张文潜王康功诗

  “白头青鬓隔存没,落日断霞无古今”,此文潜《过宋都诗》,气格似不减老杜也。①“千山送客东西路,一树照人南北枝”,此王康功②诗,〔语意新奇。〕③(《丛话》前五十一、《总龟》前十四、《诗林》四、《玉屑》十八、乐趣四) 

案:《总龟》、《乐趣》引此条均分二节。 

----------------

 ①《总龟》此作“余爱张文潜《过宋都》诗云‘白头青鬓有存没,落日断霞无古今’不减老杜”。又《诗林》引至此。

 ②《总龟》“康功”下有“推官”二字。

 ③《总龟》无此四字。 

  二六三、一百一韵诗

  有人以百韵诗献晏公,公读毕曰:“真所谓佳作,但恨却一百一韵耳。”其人归家数其藁,果然。(《丛话》前五十二) 

  二六四、周知微诗

  周知微字明老,〔为晋州县尉,到官不数月,不告于州,而径来京师。人问其故,云:“我欲求教授。”至京求之,不得,大醉,一夕而卒。然〕①为诗有可喜者。如《观临〔淮〕②双头白莲图》云:“君③不学叔隗季隗南归晋,又不学大乔小乔东入吴,一种桃根与桃叶,若为化作双芙蕖。临淮政成有余暇,坐令华室生萧洒。鹅溪一幅万里宽,移得浙川④入图画。天空水阔江茫茫,想见女英与蛾皇。九疑云深苍梧远,冰姿泣露⑤不成糚。苦心抱恨何时⑥了,香骨应甘没秋草。不如回首谢秋风,分作尹邢来汉宫”⑦。又《上巳日寒食》有句云:“疾风暴雨悲游子,峻岭崇山非故乡。”亦为可赏,而其狂未见其比也。(《丛话》前五十三、《竹庄》十七) 

案:此则亦见《总龟》前集卷七引《古今诗话》,疑为《总龟》之误。周知微诗,《庚溪诗话》卷下亦称引之。 

----------------

 ①《竹庄》无“为晋州县尉”至“然”字诸语。

 ②《总龟》引《古今诗话》“临”下有“淮”字。

 ③《总龟》引《古今诗话》“君”作“既”。

 ④《总龟》引《古今诗话》“浙川”作“断江”。

 ⑤《宋纪》三十五“泣露”作“玉泣”。

 ⑥《总龟》引《古今诗话》“时”作“年”。

 ⑦《竹庄》引至此。 

  二六五、谚语有理

  东坡尝曰:“吾乡有一谚云:‘富因校些子,贫为不争多。’此极有理。”(《丛话》前五十四) 

  二六六、寒食诗

  东坡云,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恨无佳词,因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日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每句杂以散声。(《玉屑》十六) 

  二六七、后山嘲秦少章

  少章登第后方娶。陈后山嘲秦觏云:“长铗归来夜帐空,衡阳回雁耳偏聪,若为借与东风看,无限珠玑咳唾中。”后山作此诗时犹未娶,故多戏句。帐空闻雁之语,皆戏其独宿无寐也。(《诗林》四、《宋纪》三十三) 

  二六八、徐师川诗同杜子美

  徐师川《紫宸早朝诗》一联云:“黄气远临天北极,紫宸位在殿中央。”以予观之,乃全是杜子美“玉几犹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一联也。(《优古堂诗话》、《能改斋漫录》八) 

  二六九、巧 对

  或云,“一则仲父,二则仲父”,可对“千不如人,万不如人”。(《能改斋漫录》一) 

  二七○、牡丹诗

  《宾护尚书故实》云:“牡丹盖近有,国朝文士集中无牡丹诗。云:①尝言杨子华有画牡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予观文忠公所为《花品序》云:‘牡丹初不载文字,自则天以后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者,如沈、宋、元、白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必形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诗,但云一丛千朵,亦不云其美且异也。”然余犹以此说为非,“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岂不云美也。白乐天诗:“人人散后君须记,归到江南无此花。”又唐人诗云:“国色朝酣酒,夭香夜染衣。”岂得为无人形于篇什!(《能改斋漫录》五) 

案:吴曾云,余按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又《安期生服炼法》:“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味苦。”以此知由汉以来,以牡丹为木芍药耳。故温庭筠诗云:“山寺明媚木芍药,野马叫噪官虾蟆。”温犹袭旧名,则知前此非不载牡丹也。 

----------------

 ①《尚书故实》“云”作“张公”。 

  二七一、东坡作夏侯太初论

  东坡十岁时,老苏令作《夏侯太初论》,其间有“人能碎千垒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语。老苏爱之,以少时所作,故不传。然东坡作《颜乐亭记》与《黠鼠赋》,凡两次用之。(《优古堂诗话》作《王立方诗话》、《能改斋漫录》八) 

  二七二、斧凿痕与粘皮骨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李商隐《柳诗》云:“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恨其有斧凿痕也。石曼卿《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恨其粘皮骨也。能脱此二病,始可以言诗矣。(《诗学指南》本《名贤诗旨》、《诗话类编》三) 

案:此说亦见葛立方《韵语阳秋》。 

  二七三、东坡橄榄诗崖蜜解

  东坡橄榄诗“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轮崖蜜十分甜”。崖蜜,樱桃,出《金楼子》。坡意正为蜜尔。言余甘者,甘味有余,非果中余甘也。(《猗觉寮杂记》上) 

案:朱翌云:“立之见余甘为果,遂以崖蜜为樱桃。杜诗云:‘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又云:‘崖蜜松花白’,蜜蜂之蜜也。然则崖蜜,岂专是樱桃。且樱桃非十分甜者,又不与橄榄同时。”是不以直方之说为然。然考王楙《野客丛书》十七谓“坡诗为橄榄而作,疑以樱桃对言。世谓枣与橄榄争曰:“待你回味我已甜了。”正用此意。戴埴《鼠璞》引《南海志》云:“崖蜜子小而黄,壳薄味甘,增城惠阳山间有之,虽不知与樱桃为一物与否,要其类也。”又《墨客挥尘》卷四谓“崖蜜,樱桃也,见《鬼谷子》”。据是,直方说亦未可非。 

  二七四、岫

  山谷书会稽公徐浩《宝林寺》诗云:“兹山昔飞来,远自琅邪台,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按《尔雅》山有穴为岫,今季海诗云“孤岫龟形在”,乃不成语。盖谢玄晖云“窗中列远岫”,已误用字,季海又承误尔。(《考古质疑》四引《王归叟诗话》) 

  二七五、杜诗著意深远

  老杜:“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此最著意深远。(《鉴衡》一引《诗文发源》、《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一) 

  二七六、诗非怒邻骂座之为

  山谷云:“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违,①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为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于②讪谤侵凌引颈以承戈,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谓诗之过,乃③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此则出山谷《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

 ①《豫章文集》二十六、《山谷题跋》二“违”作“逢”。

 ②《豫章文集》、《山谷题跋》“于”作“为”。

 ③《豫章文集》、《山谷题跋》“乃”作“是”。 

  二七七、声律末流

  张文潜云:“以声律作诗,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直出胸臆,破弃声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钟声和鸣,①浑然天成,有言外意。②近来作诗者颇有此体,然自吾鲁直始也。”(《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

 ①《仕学规范》三十七引《古今总类诗话》作“钟磬和声”。

 ②《仕学规范》三十七引《古今总类诗话》作“浑然有律吕外意”。 

  二七八、杜诗叙事

  叙事如老杜《送表侄王评事诗》云:“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从头如此叙说,都无遗。其后忽云:“秦王时在坐,真气照户牖。”再论其事,他人不敢更如此道也。①(《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

 ①原注:“潘邠老云。” 

  二七九、不烦绳削

  子美到夔州后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此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中语。 

  二八○、诗文难兼擅

  秦少游言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也。(《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二八一、韩文不减子厚

  东坡云:“韩退之尝自谓不逮子厚,至《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独不减子厚。”(《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二八二、白香山诗稿

  在一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殊与初作不侔也。(《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二八三、夺胎换骨

  潘邠老云,陈三所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语为得。如“不知眼界开①多少,白云去尽青天回”。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舒王②《与故人诗》曰:“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江边路,到老相寻③得几回。”乐天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诗曰:“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凡此皆夺胎法也。④舒王诗:“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一水护田将绿遍,两山排闼送青来”。东坡《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⑤又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⑥(《乐趣》一)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直方所云,当是前135及152二条,疑《乐趣》误引。考下文《乐趣》所引诸条,凡出《冷斋夜话》者,均见《总龟》前集卷九,《总龟》于此数节前后皆《直方诗话》,故《乐趣》误引耳。 

----------------

 ①《冷斋夜话》“开”作“闳”。

 ②原注:“王介甫初对舒国公,后改荆国公,死后封舒王。”

 ③《冷斋夜话》“寻”作“逢”。

 ④以上见《冷斋夜话》卷一而颇多删节。

 ⑤《冷斋夜话》作“高烧红烛照银妆”。

 ⑥以上见《冷斋夜话》卷五,亦见《墨客挥犀》卷八。 

  二八四、王荆公扇子诗

  李格非尝曰,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如玉川子《醉归诗》曰:“昨夜村饮归,健到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看汝。”舒王用其意,作《扇子诗》曰:“玉斧修成宝月圆,①月边仍有女乘鸾;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乐趣》二) 

案:此则出《冷斋夜话》卷三,亦见《墨客挥犀》卷八,盖《乐趣》误引。 

----------------

 ①《冷斋夜话》、《墨客挥犀》“圆”均作“团”。 

  二八五、对句法

  对句法,人不过以事以意,出处备具,谓之妙。荆公曰:“平昔离愁宽带眼,迄今归思满琴心。”又曰:“欲寄荒①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不如东坡特奇,如曰:“见说骑鲸游汗漫,亦曾扪虱话酸辛。”又曰:“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②掀舞。”以鲸为虱对,龙骧为渔舟对,大小气焰之不等,其意若玩世,谓之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乐趣》二)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四,亦《乐趣》误引。 

----------------

 ①《冷斋夜话》“荒”作“岁”。

 ②《冷斋夜话》“从”作“纵”。 

  二八六、东坡论渊明诗

  东坡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曰:“日莫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又曰:“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才高意远,造语精到如此。①如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深秋帘幌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皆寒乞相。初如秀整,熟视无神气,以字露故也。东坡则曰:“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细味之无龃龉态,问甚的而字不露,得渊明遗意耳。(《乐趣》二)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一,亦《乐趣》误引。 

----------------

 ①《冷斋夜话》此句后有“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知悟,而俗人亦谓之佳”二语。 

  二八七、苏王诗不经人道

  唐诗:“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又曰:“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舒王、东坡用其意,作古今不经人道语。王诗曰:“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坡曰:“桑畴雨过罗纨腻,麦陇风来饼饵香。”如《华严经》举果知因,譬如莲花,方其吐花而果具蕋中。造语之工,至于舒王、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乐趣》二)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五,及《墨客挥犀》卷八,亦《乐趣》误引。 

  二八八、裴庆余诗

  裴庆余,咸通末佐李北门为淮南幕。尝同游船,舟师误以船篙水溅侍女衣。公变色。庆余请为诗曰:“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裙湿,知道巫山行雨归。”公喜,令歌者传之。(《乐趣》三) 

案:此则见《古今诗话》。 

  二八九、张祜宫词

  张祜有《观猎诗》并《宫词》,白傅称之。《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小杜守秋浦,与祜为诗友,酷爱祜《宫词》,赠诗曰:“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又诗寄祜云:“睫在眼前人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乐趣》三) 

案:此则亦见《古今诗话》,惟未全录。 

  二九○、赵倚楼

  杜紫微览渭南《早秋诗》有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因目之为赵倚楼。(《乐趣》四) 

案:此则《诗人玉屑》卷十引作《古今诗话》。又《全唐诗话》卷四记载赵嘏此诗,题作《长安秋望》。 

  二九一、杜诗用方言

  老杜《八仙诗》序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方言也,所谓襟纽是已。杜诗又有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川峡路民多供事乌蛮鬼以临江,故顿顿食黄鱼耳。俗人不解,作畜养字读,遂使沈存中自解以乌鬼为鸬鹚也。(《乐趣》六)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四,疑《乐趣》误引。 

  二九二、谢蝴蝶

  谢学士吟《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其间绝有佳句,如“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又曰:“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古诗有“陌上斜飞去,花间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贪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终不若谢句意深邃。(《乐趣》十) 

案:此则见《总龟》前集六,《玉屑》十,《名言》六,均作《古今诗话》。又《类说》本《古今诗话》亦有此则,当是《乐趣》误引。 

  二九三、论诗谶

  人谓富贵不得言贫贱事,少壮中不得言衰老,康强不得言疾病死亡,或犯之,谓之诗谶:是大不然。诗者,妙观逸相,①岂限绳墨哉?王维作雪中画②芭蕉,《诗眼》见已③知其神情善④寓于物,俗〔论〕⑤则讥其不知寒暑。荆公方大拜,忽书其壁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东坡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岂可与俗论。余作诗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当间用方言为妙。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颖脱不可干犯之气。(《乐趣》十四)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四。又句法欲老健云云,《冷斋夜话》与前291《杜诗用方言》条合。此盖由《乐趣》据《总龟》前集卷九所引《冷斋夜话》与《直方诗话》联缀书之,故有此误。 

----------------

 ①《冷斋夜话》“相”下有“之所寓也”四字。

 ②《冷斋夜话》“雪中画”作“画雪中”。

 ③《冷斋夜话》“已”作“元”。

 ④《冷斋夜话》“善”作“寄”。

 ⑤《冷斋夜话》“俗”下有“论”字。案:此句意义不明,疑有脱误。 

  二九四、摩诘荆公小诗得天趣

  王摩诘山中小诗曰:“荆溪①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舒王诗:“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得天趣。(《乐趣二》、《名言》四)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四,亦《乐趣》误引。 

----------------

 ①《冷斋夜话》“荆溪”作“溪清”,唯《总龟》前集九引《冷斋夜话》作荆溪。知《乐趣》所据即此。 

  二九五、句意含蓄

  诗有句含蓄者,如老杜曰:“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郑云叟曰:“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嘲人诗曰“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开笑话声”是也。〕①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宫怨曰“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也。〕②(《乐趣一》、《名言》四) 

案:此则见《冷斋夜话》卷四,亦《乐趣》误引。 

----------------

 ①《名言》无“又嘲人诗曰”云云数语。

 ②《名言》无“宫怨曰”云云数语。 

  二九六、箨 龙

  舒王有诗云:“箨龙将雨绕山行”,而周次元有《游天竺观》诗亦云:“竹笼驻水转山鸣。”余以为当与秦少游同科。(《总龟》前七) 

案:据《总龟》前集卷七所注当为《古今诗话》。然考《总龟》于此文前后所引诸条,均为《直方诗话》,如191《至宝丹》条见《类说》本,239《半夜钟》条见《丛话》前集,即264《周知微》条,《总龟》注明《古今诗话》者,亦为《总龟》之误,见前案语。且此条中有与秦少游同科之语,盖指128《少游诗学东坡》条言,益足证此为《直方诗话》中语。 

  二九七、巧匠斵山骨

  荆公过东坡,见案上有石研,甚爱赏,因曰:“当集句赋之。”唱曰:“巧匠断①山骨”,沉吟久之,不能成,因命驾去。(《总龟》二十) 

案:此节据《总龟》所注似应出《玉局遗文》,然考前后所引皆《直方诗话》中语。《总龟》于此页前似有脱文,疑此亦出《直方诗话》。又此事亦见《童蒙诗训》,参阅第14《集句二则》条。 

----------------

 ①案“断”当作“斵”。 

  二九八、可遵诗

  高致虚云,东坡言过温泉壁上见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问人云何①遵作。因作一绝云:“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得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何遵缘此知名。后来京师,每有宾客必出数十篇,读者无不绝倒。(《总龟》二十) 

案:此条据《总龟》所注似应出《玉局遗文》,然称东坡言云云,则似非东坡语。疑此与前节均出《直方诗话》。 

----------------

 ①案《东坡集》“何”当作“可”;又“可”上有“长老”二字。 

  二九九、山谷诗言用人

  山谷尝有①诗云:“人材包新旧,王度济宽猛。”〔至〕②建中初,又曰:③“闭奸有要道,新旧随宜④收。”又云:“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是至公。”〔大抵言朝廷用人也〕。⑤(《山谷诗内集注》二、《外集注》十七) 

----------------

 ①《山谷诗集集注》“尝有”作“元祐初”。

 ②《外集注》有“至”字。

 ③《外集注》“又曰”作“复有句云”。

 ④《山谷诗外集》七七《再作答徐天隐诗》“宜”作“才”。

 ⑤《外集注》无此语。 

  三○○、梅诗如橄榄回味

  欧阳公谓梅圣余诗,始读之则叹莫能及,后数日,乃渐有味,何止橄榄回味,久方觉永。(《山谷诗内集注》二) 

  三○一、消 梅

  消梅,京师有之,不以为贵;因余摘遗山谷,山谷作数绝,①遂名振于长安。(《山谷诗内集注》十一) 

----------------

 ①案《山谷诗内集》卷十一有《戏答晁深道乞消梅》二首。 

  三○二、驾鹅诗

  古人有诗:“驾鹅引颈回,似我胸中字。右军数能来,不为口腹事。”①或曰山谷诗,非也。(《山谷诗外集注》十五) 

----------------

 ①今此诗见《山谷诗外集》卷十五。 

  三○三、小儿拳

案:《山谷诗内集》卷一《赣上食莲有感诗注》云:“公诗有‘蕨芽已作小儿拳’之句,张阁见之,云:‘此忍人也。’时阁为河内推官,与通判葛繁皆蔬食诵经,故有此语。王直方云:‘今此亦云么荷拳如小儿手,两用皆有妙处。’”是此亦《直方诗话》中语,伹不能知其原文。 

  三○四、山谷游籍田诗

案:《山谷诗内集》卷三《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诗》:“美物有佳实,翦房助加笾。珠宫紫贝阙,足此水府仙。郁郁冠盖宅,追奔易雕年。能从物外赏,真是区中贤。仍闻载后乘,笼烛照婵娟。”《注》云:“《王立之诗话》载此诗。一本云:‘令君诚重客,食前颇加笾。西汉足膴仕,东观多臞仙。何时载尊俎,坌入观少年。及此归沐早,少休从事贤。传觞定可醉,下箔出婵娟。” 

  三○五、山谷送秦少章诗

案:《山谷诗内集》卷十一《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诗》:“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罢前。”《注》云:“言少章傥从苏公问学日新,即所谓以志养志者,何必以不远其亲为孝哉!《王立之诗话》谓山谷此句盖有深意。”是《直方诗话》中当亦有论此诗者。 

  三○六、韩愈鼾睡诗

案:《韵语阳秋》卷一谓“《归叟诗话》载《鼾睡诗》一篇,以为韩退之遗文,其实非也”。则《王直方诗话》当有论韩此诗之文。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五百九十·彭定求
  卷二百七十·彭定求
  罗志仁·唐圭璋
  序·万树
  花草蒙拾·王士祯
  卷三·陈肇兴
  卷一百十三·徐世昌
  二集卷三十二·乾隆
  御选历代诗余总目·王奕清
  卷72 ·佚名
  七言巻五·洪迈
  卷九·陈元龙
  御选宋诗卷三十三·康熙
  卷二十二·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二·徐世昌

    翁方刚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阅学士,降鸿胪寺卿。重宴鹿鸣,赐三品衔,重宴琼林,赐二品衔。有《复初斋集》。蕴山以近诗寄惠州舟中点定漫书纸尾此事辟如作画然,得意乃

  • 卷二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八    宋 陈起 编陈起芸居乙稿 安晩先生贶以丹剂四种古调谢之 陈子一亩宫居来七十年当其春盛时庭花发幽妍转瞩长养天青子垂檐前秋收备百礼冬享意则?年来风

  • 巻六·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六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一公讳瑞字山玉松巢其号也十二世祖讳人元于唐贞元十八年官河南都运使防昌五年兼九州都漕运使秩因平黄巢乱特拜符命开藩于饶子孙遂居饶之慈孝坊八世祖讳立道于宋神

  • 御选明诗卷六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二五言律诗十三陆彦章新桥暂泊徙倚新桥路征人感滞留月明前岛出风定众帆收华髪欺清镜黄花怯素秋平生求友志到此信悠悠毘陵道中喜见恵山一名九龙山名山随处好况复故园看绀宇蔵丹叶苍厓漾碧澜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一·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孝宗登真如寺钟楼佛宇挂钟之阁,多虚其中,盖欲声之透彻也。孝宗潜跃,在幼岁时,偶至秀州郡城外真如寺,登钟楼游戏,而僧徒先以蘧藤覆空处,上误履其上,遂并坠焉。旁观之人,失色无措,亟往视之,乃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纪昀

    列传唐 【四十二】○唐四十二高适 元结 李承韦伦 薛珏【存庆】崔汉衡戴叔伦王翃【正雅 翊 凝】徐申郗士美辛秘高适元结李承韦伦薛珏崔汉衡戴叔伦王翃徐申郗士美辛秘△高适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

  • 三○ 护理广西巡抚淑宝奏购访遗书情形并缮呈已得书目折·佚名

    三○ 护理广西巡抚淑宝奏购访遗书情形并缮呈已得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护理广西巡抚 布政使奴才淑宝跪奏,为遵旨奏覆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承准廷寄钦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来未登

  • 卷二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河渠书第七 夏书曰禹抑鸿水【索隐抑音忆抑者遏也洪水滔天

  • 饶伸传·张廷玉

    饶伸,字抑之,江西进贤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官黄洪宪主持顺天府的考试,大学士王锡爵的儿子王衡考了第一,申时行的女婿李鸿也预选上了。礼部主事于孔兼怀疑举人屠大壮和李鸿有私下交易。尚书朱

  • 张仪事秦惠王·佚名

    【提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在社会上闯荡的人要时刻提防突然发生的变幻。连张仪这样显赫的人时刻都有祸患,何况我辈呢?试看张仪是如何对付突发的祸患呢? 【原文】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

  • 卷一·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一汉 高诱 注原道训【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因以题篇】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托】八极【廓张也柝开也八极八方之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际至也】包裹天地禀授无形【万

  • 论语精义卷七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七下 宋 朱子 撰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范曰君子之仕所以行其义非利其禄也邦有道则谏行言听膏泽下於民富其禄者荣也邦无道则谏不行言不听则膏泽不下於民富其禄者耻

  • 卷一·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一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上【公名息姑在位十一年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惠

  • 卷十一·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一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图太极图【此图明太极生隂阳隂阳生五行五行化生男女万物圣人则为民物之主焉】濓溪先生 朱子曰【文公云】 ○【太极】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是所言无定极之中

  • 卷中·佚名

    如是渐渐多有女人。弃舍其夫游诸僧坊。入僧坊已,为一女人而独说法示解脱法。迦叶。我见尔时纯是非法。五百非法门。五百烦恼门。不修行人。当于尔时,悉是无戒在家无异。迦叶。当于尔时戒法极恶。若希望利益求菩提者,不应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不善品之三◎五结爱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曰。此五结体性是何。答曰。有三十七种。爱结三界有十五种。慢亦如是

  • 武宗逸史·佚名

    《武宗逸史》作者是齐秦野人。本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为主角,主要讲述了明武宗荒诞奇葩的一生以及和他相关的民间野史、绯闻艳事,并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百姓起义的历史。全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三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为总纲,以刘瑾、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