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出

(末上白)一自登云上九霄,攀龙长近赭黄袍。不因对策三千字,安得金门候早朝。文共武,尽英豪,天颜喜色醉仙桃。金炉香尽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吾乃朝廷黄门官是也。今日宫裏升殿,内有传奉,外有奏章,俱是下官理会。只得在此伺候,看有甚麽人到来。(生上唱)

【谒金门引】时衰绝,当朝谁是英杰?敢在君傍剪妖孽,忠心真个切。顾溅一腔腥血,疏献九重宫阙。

(白)惶惶仰北辰,恨未面天子。言及救苍生,忠臣不怕死。朝廷听信高俅拨置,遣朱缅等大兴土木,采办花石,骚动江南黎庶,招致塞上干戈。此辈反称贺时世太平,不管闾阎涂炭。我林冲职居僚末,为国伤情,忘其固陋,写就这一统表章,舍生望阙奏上一本。(拜唱)

【滴溜子】祝皇家,祝皇家,既寿永昌。保蒸民,保蒸民,年丰岁康。愿君亲贤远佞,花石且暂停,休招外攘。因此狂言,误奏上方。

(末白)那奏事官,先将副本读过一遍,我替你传达圣上便了。(生白)表曰:提典羽林军提辖官臣林冲谨奏,为朋党要君、酿招灾异事。伏以施德行仁,沛甘霖於旱岁;纳言受谏,熙帝载於清时。君相协功,神人共喜。今宣尉使童贯,乃刑余小人;太尉高俅,实斗筲末器。滥叨重任,不输蹇蹇之忠;久玷清班,大肆营营之计。奸袖(疑有误)结为心腹,贤良视若寇雠。欺君误国,奸比赵高;拥众盗兵,权倾董卓。异卉珍禽,蛊惑圣志;土工木作,糜费民财。以致星彗冲天,旱蝗遍地。祸将不测,事岂宜迟?伏愿皇上,或加两观之诛,或效三苗之窜,以回天变?以答人心。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拜唱)

【前腔】念林冲,念林冲,身生草莽。荷天恩,荷天恩,羽林做长。望重瞳,山呼万岁,臣因国难忧,非求受赏。岂敢丹墀,封主调谎!

(末白)那奏事官,前日给事中方轸奏事,窜发岭南;陈过庭见监大理寺。没来由的事,不奏也罢!(唱)

【鲍老催】官人细详:当朝省院遭祸殃,直言不免多磨障。你是忠良将,不须讲。将疏与你达玉堂,天颜有喜加官赏。(下)(生白)黄门大人去的远了,我这裏望阙再拜几拜。(拜唱)

【滴溜子】望龙颜,望龙颜,惊惶拜仰。听纶音,听纶音,传宣未央。愿吾皇听微臣短谏,从今礼俊英,剪除逆党。一旦浮云净扫,重开日光。(末上唱)

【玉交枝】实封今上,喜明君亲拆谏章,重瞳看了龙眉放。(白)奏事官将耳来。(唱)童大王切齿君傍,高俅叩首告吾皇。说你小官敢把勋臣谤,早提防漫天下网。

(白)官人你错了。你官不在监司,职不居言路,你惹他怎的?(生白)黄门大人,我林冲职分虽微,圣上宠恩难报,今日死且不避,惧那奸~党怎的?万岁不纳表章,臣请面奏。(生作慌介)(末作拦介)圣旨既已留中,谁敢再奏?(生唱)

【渔家傲】君不见四海苍生水火间?纷纷满目权奸,哀哉可叹,误国殃民,那更开边患。天条轻犯,致生民苦遭涂炭,趱家业有似丘山。顾微臣欲不全忠,有何颜见比干?条陈事登闻在日边,铁铮铮忠言直谏。(末白)朝廷喜怒不同,只怕你早晚有些亏损。(唱)

【前腔】将颈血一腥腥把龙袍溅,望天颜不由我一声声分辨。中原赖何人保全?宗祖丘陵,官民本源。

(生唱)招灾旱,见如今流移未还。要说起心寒,不由人两泪潸潸。为国忘家,剪恶除奸,那无端,一昧裏欺君逆天。(白)大人,你看天下荒荒,人民逃散,生不能安,死不能葬,却不伤感人也!(唱)

【扑灯蛾】奈何逃亡屋,流离可痛酸。不照覆盆地,光明岂是偏?(末唱)都是谗言俊言,只图他一身贵显,民贫国难两徒然。

【尾声】愿君从此用忠贤,早把非人退远。社稷安康亿万年。

欲效愚忠草谏章,只因口直犯貂璫。

舌头好似钩和线,平地争知起祸殃。

猜你喜欢
  卷下·叶梦得
  目录·王羲之
  ●第三出 会娇·孟称舜
  道园遗稿卷三·虞集
  蝶恋花·徐志摩
  三集卷四·乾隆
  巻下·姚合
  卷60 ·佚名
  卷九十七·陈思
  断肠集·管庭芬
  默庵诗集卷之一·曹义
  活该·徐志摩
  游次公词作鉴赏·佚名
  杨巨源诗鉴赏·佚名
  卷八·贾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平湖沈季友编明周布衣寅寅字汝钦嘉善人奉母至孝安贫守义乡人重之尝有盗其桔橰者已而复还曰吾有慙于周君初学于周鼎后鼎有疑必咨于寅有百橼堂集风泾得泉字【考见题咏】清风义井官衢侧泉脉源源

  • 卷三百八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三·赵尔巽

      文庆 文祥 宝鋆   文庆,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两广总督永保之孙也。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迁至詹事。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十二年,授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十三年,总理孝慎皇后丧仪,会奏军民

  • 卷五十七·谷应泰

      ○大同叛卒世宗嘉靖三年秋七月,大同正堡军叛,杀巡抚张文锦、参将贾鉴。大同古云中地,北距塞,地平漫不甚险。巡抚、都御史张文   锦议镇城北九十里筑五堡,将成,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往戍之,堡五百家,为大同藩篱。诸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六 元纪十·纪昀

    元纪 【十】泰定帝 【一】○泰定帝一泰定皇帝讳伊苏特穆尔裕宗之孙晋王噶玛拉长子也初世祖太子珍戬生三子长曰噶玛拉次曰达尔玛巴拉三即成宗达尔玛巴拉 先薨世祖封噶玛拉为晋王出镇北边统领太祖四大鄂尔多及军马达勒

  • 通志卷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吴纪第九孙坚 孙防 大帝 防稽王 景帝 归命侯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防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

  • 卷三十四·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四书籍十三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圣祖仁皇帝以载籍极博浩如渊海爰命廷臣仿古人左图右史之义统为一书卷帙繁富久而未就世宗宪皇帝继承先志特命详加编校列为六

  • 卷六十四·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四宗室封爵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四宗室封爵国朝宗室封爵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

  • 八佾第三·智旭

    【孔子谓季氏,&ldquo;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dquo;】【禅解】卓吾云:季氏要哭。【三家者以雍彻。子曰:&ldquo;&lsquo;相维辟公,天子穆穆&rsquo;,奚取於三家之堂?&rdquo;】【禅解】卓吾云:三家要笑。【子曰:&ldquo;人

  • 卷四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二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左传】二十一年春公如晋拜师及取邾田也【谢十八年伐齐之师漷水之田】朝聘防同礼有常期襄公以取邾田德晋而于嵗首朝正之会

  • 卷二十五中·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五中宋 杨复 撰宗庙中 祭礼九中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述立也立天神地祗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子

  •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先识原文: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於城,城从於民,民从於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 哉?得其要而已矣。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 昭公·昭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大蒐于比蒲。仲孙玃会邾子,盟于祲祥。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

  • 金刚般若论卷上·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义  闻已转为我等说  归命

  •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唯识二十论者。筏苏畔徒菩萨之所作也。题叙本宗有二十颂。为简三十。因以名焉。昔觉爱法师。魏朝创译。家依三藏。陈代再翻。今我和上三藏法师玄奘。校诸梵本。睹先再译。知其莫闲奥理。义多缺谬。不悟声

  • 白云祖师初学记序·清觉

    初学记者。白云祖师清觉之所作也。觉公以先圣之后。为瞿昙之学。文字语言。所以开群迷引后进。发扬三乘十地之要。使之入佛知见。惟恐人不为佛。其心切切如此。夫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情也。生而静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