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苏文顺引张千、俫儿上,云)自家苏文顺。前日教张千买了个小厮,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张千,把这小厮吊将起来。(张千吊俫科)(净上,云)自从做了甲头,好生自在。我前后游玩一回,来到这门首。(俫儿云)兀的不是俺爹爹?(净惊看科,云)受春儿也,你怎生在这里?(俫云)侯兴拐出我来,卖与这老爹家。(苏文顺云)张千,拿过那厮来。(张千拿净跪科)(苏文顺云)你是甚么人?我吊的小厮,干你甚事?(净云)这个小的,是我的孩儿。(苏文顺云)是了,这唾盂是这小厮递盗与他了,把这厮也吊起来。(吊净科)(净云)嗨!正是官高必崄。天那!教谁人救我也!(正末上,云)谁想这里得见我孩儿?我好歹救他去来。(唱)

【双调】【新水令】为汤哥哭的我眼睛昏,教我在他乡有家难奔。花发时起怪风,月圆后长浮云。但有个儿孙,谁待受这愁困?

【步步娇】想着我前世里原无儿孙分,遭逢着寡宿孤辰运。我全然不受贫,想着那舆车后拖麻的是谁家胤?我死后谁与我上新坟?这烦恼何时尽?

【沉醉东风】我与你送茶饭厨中有人,他把我厮禁持眼里无珍。我心慈,他心狠,全无些父子情分。则愿得铁锁沉枷早离身,我落一觉安眠睡稳。

【胡十八】恰过了六市,来到三门,揉开我这汪泪眼,打拍我这老精神,想着他行行不住叫声频。莫不是他错认?到今日忘魂,不由我嗔忿忿,不由我怒氲氲。

(俫云)那来的不是我罗李郎爷爷?待我叫他一声:罗李郎爷爷,你救我咱。(正末云)好奇怪,怎么又有人叫我?(唱)

【川拨棹】谁家的小魔军,两三番迤逗人?我这里扭项回身,吃我会抢问。你畅是不知个高低远近,向前向审问的真。

(俫云)罗李郎爷爷,你救我咱。(正末唱)

【七弟兄】我只道是甚人?原来是受春。你为何因?因甚的违条犯法遭推问?见他扑簌簌眼里揾啼痕,教我滴屑屑手脚难停稳。

【捣练子】兀的不惊了七魄,諕了三魂,(净云)老爹,快来救我。(正末云)怎么又是一个叫我。(看科)(唱)我则见汤哥儿吊得不沾尘。告哥哥说个缘因,怎生的惹祸根?

(张千云)这老子,他是你甚么亲眷?老无知,这里是甚么所在?(正末唱)

【梅花酒】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一刬地沙村,倒把人寻趁。(张千云)我打你这个老弟子孩儿。(做打科)(正末唱)软肋上粗棍子搠,面皮上大拳墩。(张千云)兀那老的,你和他甚么亲?他是你甚么人?(正末唱)又不是世故人,他是我小儿孙,(张千云)你可是他甚么人?(正末唱)我须是他老家尊。

(张千云)元来你们一家儿都在这里?(正末唱)

【收江南】哥也,更怕我不因亲者强来亲,单饶了他两个与些金银。(张千云)我不敢要银子,你自家告相公去。(正末唱)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我这里低腰曲脊进衙门。

(正末见官科,唱)

【干荷叶】老汉是愚民,特地来诉词因,(苏文顺云)那老的,那里人氏?(正末云)我听这官人声气,也是我陈州人。(唱)我可便家住在陈州郡。总饶你满园春,万花新,争如得见当乡人,(正末做认科)(苏文顺云)你敢认的我么?(正末唱)你畅好是安乐也苏文顺。

(苏文顺云)那壁敢是罗李郎哥哥么?哥哥,你在那里来?(相见科)(正末云)门外有个亲眷在那里吊着哩。(苏文顺云)张千,将那吊着的人与我放下来。(正末云)兄弟,我自己解去。(做解科,云)这壁有个亲眷,你进去拜他去。(净云)老爹,我那得亲眷来?(正末唱)

【沽美酒】拜了呵再不着榆木枷压项筋。粗铁锁束腰身,稳情取白马红缨彩色新。将你那破衣服重加整顿,施礼数叙寒温。

(正末引净入拜科)(苏文顺云)这拜的是谁?(正末唱)

【太平令】拜的你不须审问,(苏文顺云)哥哥,他是谁?(正末唱)他便是定奴的女婿郎君。您去了二十载不通音信,十八上才成秦晋。(苏文顺云)哥哥,你怎生匹配他两个来?(正末云)我也曾勘婚,过门,便就亲,结果了他夫妻和顺。

(净云)老爹,我拜的是谁?(正末云)是你丈人。(净云)是我丈人?我恰才在他门前作赘来。(孟仓士上,云)小官孟仓士是也。奉圣人的命,着小官代来降香。早到这相国寺前了。左右,接了马者。(见苏文顺科,云)哥哥,连日少会。(苏文顺云)兄弟,这里有个大恩人,你相见咱。(见正未科)(正末云)原来是兄弟孟仓士。(苏文顺云)门首怎生喧闹?(张千云)拿住一个偷马的贼,连银唾盂也追出来了。(苏文顺云)与我拿过来者。(见科)(正末云)兀的不是侯兴?这个不是定奴孩儿?(苏文顺见定奴、孟见净各悲科)(正末云)兄弟且休烦恼。(唱)

【川拨棹】那的是痛欢欣,去时节竹议沦,你两个苦志修文,温故知新。这的是显耀男儿气分,只愿你早成名天下闻。

(云)受春孩儿,过来见你老爷。(孟仓士云)这小的是谁?(正末唱)

【乱柳叶】这孩儿是你的亲孙,这官人是你的家尊,哎!你个定奴儿快疾将你爷来认。早是我希彪胡都喜。则管耻迷丢答都问。我须是匹配你的大媒人。

(净云)今日俺亲爷见亲儿,亲儿见亲爷,怎不欢喜?老爹你过来。干你甚事?(推正末科)(旦儿云)今日亲爷见亲女,亲女见亲爷,怎不欢喜?老爹你过来。干你甚事?(推正末,做悲科,唱)

【水仙子】我好生的和劝到半时辰,亲的原来则是亲。亲儿亲女把亲爷认,中间里干闪下老业人,我死后做了个无主孤魂。他虽是生身父,我也有养育恩,二十年枉受辛勤。

(苏文顺云)兄弟,罗李郎哥哥有大恩于咱,他年老无儿,咱两家奉养到老。侯兴送法司问罪。天下喜事,无过父子团圆。杀羊造酒,做个庆喜筵席。(正末云)我此一来呵。(唱)

【收尾】到长安受尽多劳顿。业则为故人义分。你两个养儿女的都到了家,可惜我赶候兴的干折了本。

题目 莽汤哥崄钉远乡牌

正名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猜你喜欢
  苏十能·唐圭璋
  张昪·唐圭璋
  卷上·叶梦得
  第十八出 传书·李渔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第三折·狄君厚
  幻想·徐志摩
  私语·徐志摩
  卷十三·徐世昌
  陈维崧·龙榆生
  卷532 ·佚名
  自序·胡适
  卷五·钱子正
  卷六十·陈元龙
  卷二十四·陈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262_1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卷262_2 【听乐怅然自述(一作病中遣妓,一作司空曙诗)】韩滉   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向春烟。

  • 三集卷五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古今体九十八首【乙酉八】渡江至金山江浙载廵狩典成清跸还观民胥敬事问景敢偷闲烟意桃霞表晴光麦浪间南风送五两片刻逹金山静澜堂玉屿大江中兰堂旷望通气连巫峡白日涌海门红何必怀观水恒

  • 卷之七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革除遗事四·黄佐

    董伦张紞徐辉祖景清龚泰陈性善平安楼琏刘有年郑居贞魏泽○董伦董伦,字安常,本东昌恩县人。世居燕之宛平。自为儒生,处山林间,布褐藜藿,已怀忧世之志,学者多从之游,以所居贝川,因称为贝川先生。元末,征辟不出。国初,擢用单县儒

  •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韩咎几瑟争立战国策宣王谓樛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寡力者借外权羣臣或内树其党以擅其主

  • 卷二十(文十六年,尽十八年)·孔颖达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齐侯弗及盟。(及,与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于庙。今公以疾阙,不得视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朔也。《春秋》十二公以疾不视朔,非一也,义无所取,故特举此以表行事

  • 卷九 释木第十四·邢昺

    [疏]“释木第十四”。○释曰:《说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种名虽多,木为?号。此篇析别,故云释木也。?舀,山?夏。(今之山楸。○?舀,音叨。?夏,音贾。)[疏]“?舀,山

  • 卷六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四 宋真宗景德二年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愽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

  • 第五章 5·辜鸿铭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辜讲有一次孔子想让一位学生(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字子若。身有残疾,在孔门中以有德行著称)去做官。“不行。”这位学生回答,“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呀。”于是孔子就举荐了

  • 大林答问(四则)·太虚

    钟仁益问:行持与研究佛学孰善?  答: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研究佛学为知,实践行持为行,如是则行持与研究佛学并重。若依“知难行易”学说而言,则当研究佛学而后行持。若依“知易行难”学说而言,则当先做行持工夫,而后研

  •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育之先生鉴:来书称颂逾恒,愧不能副此为歉!佛门各宗派,通俗易修,允推净土。而随人根性不同,则亦不拘此例。修禅之论,散见于各种经论,集成之者,则有天台小止观,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大乘止观,摩诃止观各书,足堪取资,可向各佛经流通处请之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根品第二之一如是因界已列诸根。即于此中根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此增上义谁望于谁。颂曰。传说五于四  四根于二种五八染净中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八·法云

    寺塔坛幢篇第五十九裕师寺诰云。寺是摄十方一切众僧。修道境界。法为待一切僧经游来往受供处所。无彼无此。无主无客。僧理平等。同护佛法故。其中饮食众具。悉是供十方凡圣同有。鸣钟作法。普集僧众。同时共受。与檀

  • 卷二·聂先

    续指月录卷二六祖下十八世临济宗庆元天童密庵咸杰禅师闽之福州人。族姓郑。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生。自幼颖悟。出家后究心禅理。不惮游行。徧参知识。后谒应庵华和尚於衢之明果。华孤硬难入。屡遭诃。一日华问如何是正

  • 九灵山房集·戴良

    诗文别集。三十卷,补编二卷,遗稿四卷,其中诗十六卷(遗稿部分诗文混编,不计在内)。元戴良撰。戴集为其子戴礼(叔仪)、从孙戴侗(伯初)同编于明初,前有写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揭汯序、王祎序、桂彦良序以及写于

  • 大明一统志·李贤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后,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

  • 诗格·王昌龄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

  •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雪峰慧空

    全一卷。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慧空禅师语录》、《东山和尚语录》、《雪峰空和尚语录》、《东山雪峰空和尚语录》。宋代雪峰慧空撰,门人慧弼编,孝宗淳熙五年(1178)刊行。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