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 记

《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对于原作者李梅实,我们别无所知。修订这个剧本的龙子犹,是明末着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冯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室名墨憨斋,因此又号黑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754),卒于清顺治二或三年(1645或1646)。崇祯时曾为福建寿宁知县,不久退职家居。所作传奇有《双雄记》、《万事足》,经他改编、修订的戏曲有《墨憨斋新曲十种》,《精忠旗》是其中的一种。他的戏曲主张接近吴江派。经他收集、改编、整理和创作的还有小说“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散曲《太霞新奏》,俗曲《挂枝儿》,笑话、笔记《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诗文集有《七乐斋诗稿》、《春秋衡库》、《中兴传略》等,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有杰出地位。

《精忠旗》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岳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在宋元戏曲中就有《秦太师东窗事犯》和《宋大将岳飞精忠》;明代传奇有《东窗记》、《精忠记》等作品。清中叶以后,花部勃兴,地方戏曲中出现了许多岳飞故事戏,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当民族矛盾加剧的时候,岳飞形象更起了鼓舞人们团结抗敌的重要作用。

《精忠旗》描写的是在金兵攻陷汴京,掳获徽、钦二帝,行将席卷全国的情势下,南宋政权内部出现的两派截然相反的主张,一派以大将岳飞为代表,主张“扫尽胡尘,把金瓯重补”;一派以丞相秦桧为代表,力主“通和”。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岳飞与秦桧之间,“清忠报国”与“穷奸卖国”的冲突。《琵琶记》刻划悲剧主人公赵五娘的形象相当成功。在蔡伯喈被逼应试后,她挑起了一家生活的重担。在贫困灾荒的艰苦环境里,她没有丝毫的怨言。她典了自己的钗梳首饰来养活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咽糟糠。作者是有意把赵五娘作为封建社会孝妇的典范来刻划的,但作者为了把戏写得“动人”,就必须从主人公的悲剧璋遇出发,通过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跟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有广泛联系的情节,造成悲剧效果,藉以打动观众和读者。于是我们从剧本里便看到了灾荒岁月赵五娘和公婆、张太公之间的相互体贴、关怀;即使那些委屈和错怪赵五娘的情节,也质朴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特定情境下农村习见的婆媳伦理关系,曲折委婉地表现出赵五娘心地的善良和生活的悲苦,使读者、观众不禁为她一掬同情之泪。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赋予人物以活生生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剧本得以突破“孝妇”局限而达到悲悯动人的力量所在。

《琵琶记》的作者在开里场便表明了宣扬“风化”的目的。蔡伯喈一上场便说:“功名富贵,付之天也”。后来他不肯去应试,蔡公不从;他要辞婚,牛丞相不从;要辞官,朝廷又不从。依照作者看来,这些都是命里安排定的,只有顺从它,屈就它,丝毫不能反抗。正因为如此,剧本描写的蔡伯喈是个“畏牛如虎”的孱头,赵五娘的性格里也缺乏一个受迫害的妇女甩应有的反抗性。虽然这一家人在长时间里经受了种种痛苦,最后却落得“一门旌表”的大团圆。然而,反抗压迫固然可敬,在生活重压的磨难历劫下苦苦挣扎、顽强生活也能激起人们的怜惜和共鸣;痛苦是历史的必然,是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读者、观众心目中,这感人至深的印象是很难用浮饰的团圆结局所掩盖的。

《琵琶记》的情节发展,曲折多,有波澜;细节描写也很逼真;有许多重要关目采取画家层层渲染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突出主题。如在《勉食姑嫜》和《糟糠自餍》里,赵五娘对蔡婆已再三忍让,蔡婆仍步步进逼,到最后才真相大白。《代尝汤药》一出开始写蔡公不肯进芭、进粥,甚至要媳妇不要埋他的尸首,为后来写遗嘱酝酿了足够的气氛。接着又写他为身后的安排和赵五娘争论了一场,之后才叫请张太公过来。张太公来了,他说要写遗嘱让媳妇改嫁,赵五娘不肯,直到蔡公生了气,张太公又从旁劝说,赵五娘才取纸笔给他。蔡公拿起笔来还没有就写,叹一声说:“咳!这一管笔倒有千斤来重!”作者这样层层渲染,把三个人物都写活了。尤其是把蔡公既关心媳妇日后的生活,又痛恨儿子一去不归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琵琶记》的语言虽也有某些文人卖弄才情的表现,但总的来说本色白描是它的特色。除前人多提及的如写赵五娘吃糠时唱的【孝顺歌】、蔡伯喈奏琴时唱的【桂枝香】等曲文外,其它如《蔡母嗟儿》、《代尝汤药》、《乞丐寻夫》等出戏里那些直接从生活中提炼的曲白,表面上看朴素无华,其实都是从人物性格里自然生发出来的,有真实动人的艺术力量。被推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对于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广泛在的影响。特别是从明初的《荆钗记》到明末清初的李玉、朱素臣等人的大部分作品,在艺术风格上都比较接近《琵琶记》,在民间有深刻的影响。《琵琶记》在国外一八四一年便有法译本,是我国古典戏曲中较早的被外人翻译的剧本之一。

本剧以《六十种曲》本底本,以李卓吾评本和陈眉公评本以及钱南扬根据元刊本校注的本子参校。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三百一十八·彭定求
  第三十二出 觊美·李渔
  第七出 先醋·李渔
  第五回 占龙头孙继成及第·佚名
  卷七私情杂体·冯梦龙
  提要·吴可
  项廷纪·龙榆生
  卷十四·陈起
  卷之十·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一·佚名
  外集卷十七·陈元龙
  卷五十三·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九十三·康熙
  云泉诗·薛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陈廷敬

    目  录 六调二十体,起一百六十九字至二百四十字穆护砂一体 三 台一体 哨 遍九体又名稍遍 戚 氏三体又名梦游仙 胜州令一体 莺啼序五体又名丰乐楼 

  • 第九出 初晤·周履靖

    【霜天晓角】〔老旦上〕东风送暖。碧草闲阶满。惆怅良人去远。眼前花事空姸。莺燕芳菲节。其如离别何。弱女本非男。慰情良胜无。相公出去。止我母子在家。女儿素耽幽寂。另处一室。两日因有义妹之子远来。与他盘桓

  • 三集卷八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八古今体一百三十首【庚寅四】恭谒孝陵山水朝宗地云霞护圣天鼎湖垂廓落瓜瓞永绵延讵以百年隔由来一脉连奠三?叩九不觉泪澘然恭谒景陵赤心酬我祖青目异诸孙霜露三春阅【未展谒者逮今三载

  • 卷536 ·佚名

    周必大 答胡仲威 元和颂圣雅平淮,韩柳文章付后来。 联璧照人今粲者,断金定契古谁哉。 白醪劝我频沾醉,青眼逢君肯懒开。 会散东风吹面缬,冻梨忻喜色如孩。 周必大 答李达可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

  •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施蜇存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韵一)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韵二)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韵三)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二·杨仲良

      徽宗皇帝   讲议司   崇宁元年七月甲午,诏曰:『朕闻治天下者,以立政训迪为先;笃孝思者,以继志述事为急。盖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虽华夏乂安,黎民乐业,而法难一定,事贵变通,损益之间,理宜稽考。况宗室蕃衍,而无

  • 卷之十三 粤纪(续)·计六奇

      永历在桂林  戊子正月朔(丁酉),永历在广西桂林府;以朝臣星落,免朝贺。  永历走平乐  何腾蛟再督师出全州,兵益不睦;焦琏下平乐、郝永忠壁兴安。未几,永忠营被袭,疾至关,欲撤兵;左右禁近欲永历迁。式耜持不可;言‘

  • 留正传·脱脱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

  • 卷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七圣治二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辛酉朔上谕大学士等曰服色久经定例禁止近见习俗奢靡服用僭滥皆由所司各官视为具文竝未实心稽察以致不遵

  • 考功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文职官吏之考课   考核    官一凡在京六部太常司光禄司通政司大理寺国子监太仆寺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仪礼司属官五军都督府各卫军职文官应天府首领官并所属上元江宁二县官俱从本衙门正官考核应

  • 卷第九·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九〈起養老六年正月、盡神龜三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日本根子瑞淨足姫天皇中〈元正天皇 第■四〉六年春正月癸夘朔。天皇不受朝。詔曰。朕以不

  • 春秋纂言卷六·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六      元 吳澄 撰文公【名興僖公子母聲姜在位十八年夫人出姜】元年【乙未襄王二十六年○晉霸襄二年○蔡莊二十年○曹共二十七年○衛成九年○鄭穆二年○陳

  • 怎样赴龙华三会·太虚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言语文字之所能到的。不过慈悲为怀的佛陀,欲摄化一切众生皆证其所自证之法,推己及人,故随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好各别,而

  • 佛说五无反复经之二·佚名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

  • 海塘录·翟均廉

    水利志。清翟均廉撰。二十六卷,首二卷。均廉字春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学识渊博,长于地理。著有《周易章句证异》等。由于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颇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屡诏谕沿海地方官修筑海塘,作者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

  •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原不题撰人。据卷末后记,应为北宋道士张承先所撰。《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中宜称道士受《灵宝五老赤书真文》之日,应依法祭醮,以招降天真,以

  • 礼记析疑·方苞

    四十六卷。清方苞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