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末上,云)害杀小生也。自那夜听琴之后,再不能够见俺那小姐。我着长老说将去,道张生好生病重,却怎生不见人来看我?却思量上来,我睡些儿咱。(红上,云)奉小姐言语,着我看张生,须索走一遭。我想咱每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

【仙吕】【点绛唇】相国行祠,寄居萧寺。因丧事,幼女孤儿,欲将从军死。

【混江龙】谢张生伸志,一封书到便兴师。显得文章有用,是见天地无私。若不是剪草除根半万贼,险些儿灭门绝户了俺一家儿。莺莺君瑞,许配雄雌;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如今都废却成亲事,一个价愁糊涂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泪揾湿了脸上胭脂。

【油葫芦】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

【天下乐】方信道才子佳人信有之,红娘看时,有些乖性儿,则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着没三思,一纳头安排着憔悴死。

却早来到书院里,我把唾津儿润破窗纸,看他在书房里做甚么。

【村里迓鼓】我将这纸窗儿润破,悄声儿窥视。多管是和衣儿睡起,罗衫上前襟褶祬。孤眠况味,凄凉情绪,无人伏侍。觑丁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声息,看了他黄瘦脸儿。张生呵,你若不闷死多应是害死。

【元和令】金议敲门扇儿。(末云)是谁?(红唱)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俺小姐想着风清月朗夜深时,使红娘束探尔。(末云)既然小娘子来,小姐必有言语。(红唱)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末云)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红云)只恐他翻了面皮。

【上马娇】他若是见了这诗,看了这词,他敢颠倒费神思。他拽扎起画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将来,这妮子怎敢胡行事!”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纸条儿。

(末云)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唱)

【腾葫芦】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

【幺篇】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则说道:“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恁的呵,颠倒有个寻思。

(末云)依着姐姐,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红云)兀的不是也,你写来,咱与你将去。(末写科)(红云)写得好呵,读与我听咱。(末读云)珙百拜奉书芳卿可人妆次: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孰料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得不为失信乎?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妆台左右。患成思渴,垂命有日。因红娘至,聊奉数字,以表寸心。万一有见怜之意,书以掷下,庶几尚可保养。造次不谨,伏乞请恕!后成五言诗一首,就书录呈: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基?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红唱)

【后庭花】我则道拂花笺打稿儿,元来他染箱毫不构思。先写了儿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忒聪明,忒敬思,忒风流,忒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青歌儿】颠倒写鸳鸯两字,方信道“在心为志”。(末云)姐姐将去,是必在意者;(红唱)看喜怒其间觑个意儿。放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词。则说道:“昨夜弹琴的那人儿,教传示。”

这简帖儿我与你将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

【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槃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休为这翠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

(末云)姐姐在意者!(红云)放心,放心!

【煞尾】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有美玉于斯”,我须教有发落归着这张纸。凭着我舌尖儿上说词,更和这简帖儿里心事,管教那人儿来探你一遭儿。(一下)

(末云)小娘子将简帖儿去了,不是小生说口,则是一道会亲的符箓。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下)

猜你喜欢
  李震·唐圭璋
  张□□·唐圭璋
  ●卷上·赵元礼
  第四十二回 怯书生权作番女 浪荡子惊窥绝姿·萧晶玉
  白朴·隋树森
  第一折·吴昌龄
  提要·龚璛
  古诗镜卷三·陆时雍
  皇明诗选卷之一·陈子龙
  卷九十四·陈思
  卷三十·乾隆
  卷五十四·曹学佺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张说
  02、双戏·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你看·闻一多

    你看太阳象眠后的春蚕一样,整日吐不尽黄丝似的光芒;你看负暄的红襟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你眼前又陈列着青春的宝藏,朋友们,请就在这眼前欣赏;你有眼睛请再看青山的峦嶂,但向那山外探望你的家乡。你听听那枝头

  • 卷四十四·唐圭璋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红紫映桃溪路。蝶往蜂来知几许。翠筠亭外,绿杨堤畔,时听娇莺语。绮筵罗列开尊俎。总是神仙侣。竟举笙歌驰玉醑。介公眉寿,年年此日,长与花为主。○南乡子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

  • 卷三百四十二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寅,涇原路經略司言,乞改造神衛素鐵甲為偏挨。從之。   甲辰,手詔李憲:「得來奏,稱賊兵渡河寇本州事,如素有指準,固已甚善,惟是深戒將佐,更切謹重,勿輕冒賊鋒,誤國重事。更多

  • 东都事略卷六十三·王称

    列传四十六  丁度字公雅开封祥符人也祖顗尽其家赀以置书至八千卷且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父逢吉为光禄寺丞度力学有守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除直集贤院同判太常礼院上书请博延儒臣劝讲道谊増置谏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七 唐纪十七·纪昀

    唐纪 【十七】 昭宗一○昭宗 【一】 昭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僖宗同母弟也 【新书作母曰恭宪皇太后王氏后妃传惠安皇后生僖宗而恭宪皇后自生昭宗旧书后妃 传有惠安无恭宪而昭宗追上尊号亦云加惠安为恭宪则祇是一人今从之

  • 卷七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五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甲辰谕定边将军兆惠等相机追贼众上谕军机大臣曰据兆惠等询问来降回人知波罗泥都将喀什噶尔人众驱出肆行抢掠霍集占于四月间迁移家口辎重于叶尔羌之西恐同

  • 杨继盛传·张廷玉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母亲死亡。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读书,心好之。因而对他的哥哥说,请求能够跟从塾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杨继盛说:“年龄小能放牛,就不能学习吗?”哥哥将这些

  • 卷十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下     宋 沈枢 撰文章门 梁徐摛谓之宫体 中大通三年太子以侍读徐摛为家令兼管记摛文体轻丽春坊尽学之时人谓之宫体武帝闻之怒召摛欲加诮责及见应对明敏辞

  • 卷十·敖继公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     元 敖继公 撰觐礼第十此篇主言同姓大国之君入觐于王之礼初无四时之别与周官所谓秋见曰觐之意异觐于五礼属賔礼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劳力报反

  • 十六、钟声七条·慧开

      云门曰:“世界恁么广阔,因甚向钟声里披七条。”   无门曰:大凡参禅学道,切忌随声逐色。纵使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也是寻常。殊不知,衲僧家骑声盖色,头头上明,着着上妙。然虽如是,且道,声来耳畔,耳往声边。直饶响寂双忘,到此如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妙耳商主之妻同其女使。日诣他舍佣力取直。以彼丑相童子福力衰竭业增上故。所得工直日渐微少。乃至其后自日初出逮于晚际。倍力营工价无所得。

  •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对治邪执正解门。次说分别发趣道相门本曰。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

  • 卷之二十七·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伏龙长禅师法嗣 苏州府邓尉万峰时蔚禅师 温州乐清金氏子。襁褓中见僧。輙微笑合掌。十六得度。十九至杭受具戒。参虎跑止岩。岩令参不

  • 卷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九住顺庆府新庵门人祖玄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杂偈示汪觉惺我以禅月同佛世尊汝以悲仰为大信门随此指标是涅槃路但用耳观名解脱处示项觉印住此亿劫维定维心体非

  • 夏忠靖集·夏原吉

    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

  • 菩萨十住经·佚名

    一卷,东晋只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 大孔雀咒王经·佚名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

  •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从义

    凡六卷。又称纂要、止观义例纂要。宋代从义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乃荆溪大师之止观义例之注释书。本书首述止观义例之大意及撰述之由来,次释本文,复引书中之主要文句以成立自说,引用诸多内典、外典,对止观义例作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