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八    元 郝经 撰

録第六

刑法【阙】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九    元 郝经 撰

録第七

食货

理财足食经国之急务先王之所甚重故为八政之首【原注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然在於足民藏富时使薄敛而已故书曰食哉惟时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传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是以先王井地以均之什一以平之冢宰以制之【原注周礼天官冢宰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使吏禄足以代耕而民自食其力上不壅聚而天下殷富家无兼并而民不冻馁得以事亲哀丧敬老慈幼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仁政行而天下平颂声作而王道成二帝三王之治本於是焉在【原注春秋公羊传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籍古者曷为什一而籍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曰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春秋经传数万指意无穷状相须而举相持而成至此独言颂声作者民以食为本也夫饥寒并至虽尧舜行化不能使野无寇盗贫富兼并虽臯陶制法不能使强不凌弱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什一而税也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家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庐舍在内贵人也公田次之重公也私田在外贱私也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货财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种?不得种一?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以妨五?还庐舍种桑荻杂菜畜五母鸡两母豕瓜果种疆畔女工蚕织老者得衣帛焉得食肉焉死者得葬焉多於五口名曰余夫余夫以率受田二十五亩十井共出兵车一乘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墝埆不得独苦故三十年一换主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为均民力强国家在田曰庐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父老比三老孝弟官属里正比庶人在官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田作之时春父老及里正旦开门坐垫上晏出後时者不得出莫不持樵者不得入五谷毕入民皆居宅里正趋缉续男女同巷相从夜绩至于夜中故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作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闲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十月事讫父老教于校室八岁者学小学十五者学大学其有秀者移于乡学乡学之秀者移于庠庠之秀者移于国学学于小学诸侯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其有秀者命曰进士行同而能偶别之以射然後爵之士以才能进取君以考功受官三年耕余一年之畜九年耕余三年之积三十年耕有十年之储虽遇唐尧之水殷汤之旱民无近忧四海之内莫不乐其业故曰颂声作矣】及秦人废井田开阡陌分家出赘以事富强【原注汉书贾谊曰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财始聚于上而民始兼并始有甚富甚贫之民富者厌粱肉而贫者转死沟壑而莫之恤无复先王之政矣汉兴高后文景之际与天下休息劝课农桑使民着本屡除田租至三十而税一齐民始有盖藏而既庶且富矣【原注汉书孝文诏赐民十二年田租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後十三岁孝景元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然兼并之家富商大贾又甚于秦莫不僭侈踰制风化流俗终不如三代之盛者井地坏而经界不立故也是以能富而不能教不免为大貉小貉而已古之为政者三井田也肉刑也学校也然一是皆以井田为本譬诸为奕画其分界度数一定而不易然後举棋以论胜负井田定则民定民定则国定然後可以施一定之法设一定之教以定天下之不定平天下之不平为刑法为教化然後可以论其治乱得失井地不定民不土着无恒产恒心放僻邪侈无所底极则刑不能禁不能郷举里选而人材自坏则教不能施国家虽有法制而愿治将安所厝之哉故必有井田而後可以行肉刑立学校唐虞三代之政可举而行孟子曰经界不正则井地不均糓禄不平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是以汉虽能富民不能立先王之经界又去肉刑无学校终为苟且乱制无教化习俗之美也呜呼矧於後世又不如汉之富民乎天子以财为私大臣专为赋敛以理财制国用杀天下亲为商贾之事与细民争利而渔夺之谓不加赋而国用足罔民以欺天下又安知有教化礼义哉司马迁班固既推本赋计以志食货而终于王莽东汉书志亡不可考乃自世祖讫于晋初类其事着于篇

光武初定天下蠲除烦苛复汉寛仁之政始行五铢钱田租三十税一民有产子者复以三年筭显宗即位海内殷富民无横徭岁比登稔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粟斛直钱二十鸡犬一家烟火万里复见文景之世矣安帝永初三年天下水旱人民相食帝以鸿陂之地假贫民以用度不足三公又奏请令吏民入钱糓得为关内侯东汉鬻爵始此桓帝永兴元年郡国多蝗河决数千里漂没十余万户流民所在廪给乏絶永和初西羌反叛二十余年兵连师老军旅之费三百二十余亿府帑空虚延及内郡汉益衰矣灵帝中平二年南宫灾延及北阙于是复收天下田亩十钱用营宫宇帝出自候门居贫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故于西园造万金堂以为私藏复寄小黄门私钱家至巨亿于是悬鸿都之牓开卖官之府公卿以降悉有等差廷尉崔烈入钱五百万而拜司徒帝曰恨不少靳可得千万刺史二千石迁除皆责助治宫室钱大郡至二千万钱不毕者或至自杀献帝作五铢钱而有四道连于边缘识者曰岂京师破坏此钱四出乎及董卓刼迁悉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椎长安铜人锺虡飞亷铜马之属以充铸焉【原注汉书音义虡鹿头龙身神兽也说文锺鼔之跗以猛兽为饰也武帝置飞亷馆音义云飞亷神禽身似鹿头如爵有角蛇尾文如豹文明帝永平五年长安迎取飞亷及铜马置上西门外名平乐馆铜马则东门京所作致于金马门外者也张璠记曰太史灵台及永安候铜兰楯卓亦取之】 其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鑪於是货轻物贵糓一斛至数千万自是货钱不行时人以为秦始皇见长人临洮乃铸铜人卓临洮人也而今毁之成毁不同凶暴相数卓行败矣【原注三辅旧事秦王立二十六年初定天下称皇帝大人见临洮身长五丈迹长六尺作铜以厌之立在阿房殿前汉徙长乐宫中大夏殿前史记曰始皇铸天下兵器为十二金人】未几卓伏诛李傕郭汜相攻击长安中糓斛五千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白骨委积臭秽溢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经日而死者愈多帝疑有司盗没乃亲於御前自加临检饥人泣曰今日始得尔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於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合谢奏收侯汶考质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多得全济帝之东归也李傕郭泛追败乘舆於曹阳夜潜渡河六宫皆步初出营栏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旁侍者血溅后服既至安邑御衣穿败以野枣园菜为糇粮自是长安城中尽空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建安元年车驾至雒阳百官披荆棘而居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尚书郎官自出采梠不能自反死於墟巷墙壁间自遭凶乱率乏粮糓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专政欲经畧四方苦军食不足羽林监枣祗建置屯田操乃下令曰夫定国之术在於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前代之良式也建安元年乃募民屯田许下得糓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糓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群雄及破袁绍取邺以建魏国令民收田租亩粟四升户绢二匹绵二斤余不得擅兴赋调建安末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及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而无以自业於是从卫觊议遣谒者仆射监盐官以其直市牛勤耕积粟移司隶校尉居弘农流人果还关中丰实既而又以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镇合肥广屯田修塘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贾逵之为豫州南与吴接修守战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曹丕黄初二年复五铢钱未几以糓贵罢益诏四方郡守垦田京兆太守顔斐沛郡太守郑浑尤勤稼穯事兴水利以故国用大饶曹叡立复行五铢钱徐邈为凉州土地少雨常苦乏糓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糓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给人足仓库盈溢及度支州界军用之余以市金帛犬马供中国之费西域入贡财货流通皆邈之力也青龙元年司马懿奏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地三千余顷曹芳正始四年懿督诸军伐吴败诸葛恪焚其积聚因欲广田积糓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艾盛陈屯田之利大起陂塘渠滙相属益以富强一再传卒资之以灭吴初江淮间遭汉大乱尤为饥乏吴上大将军陆逊表令诸将各广屯田孙权报曰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衆均其劳也於是内外大开屯田数年之间储庾充羡在所作邸阁积糓嘉禾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诏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赤乌元年铸当千大钱民间皆不便物价翔踊违科犯禁刑不能止大兴怨讟权下诏曰曩者谢宏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今闻不利民间其省收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输藏计畀其直勿有所枉也

议曰汉季屠戮折并三十余年遗民膏斧鑕粪草莽存者不能什二三曹氏据有天下什之六孙氏据有天下什之三既各立国人稀土旷乃择其膏腴为农屯兴水利蓄糓养兵延以岁月兵食既足寖以富强怙恃以逞昭烈祀汉于蜀仅有天下什之一空土悉赋以支二敌国於山径蹊间而皆石田不能为农屯虽信义有余而兵食常不足故诸葛亮倡义讨贼今年出师以乏粮还明年出师以粮尽还今年出师以木牛运明年出师以流马运及其长驱深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百姓安堵军无私焉遗司马懿以巾帼妇人之服以怒之而不敢战亮之志少信克复旧物有日而陨星告终呜呼何天不佑汉若是之酷邪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必不得已而去兵去食信不可去故纣有鹿台之财钜桥之粟前徒倒戈为武王所诛其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兵食不可恃而信重也及高祖与项羽相拒荥阳京索间汉军多乏食萧何转漕关中以供粮饷发民兵以赴之屡踣而屡振卒诛羽有天下而何为万世之功当是之时无兵食则无汉矣要之非不得已信与兵食皆不可去幸而有信义而兵食且足高帝是也不幸而信义既着兵食不足诸葛亮是也故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者皆备王业成矣

赞曰代食制井邦经国程平均无贫祸乱不生叔末私胜疆夷域破猛虎苛政硕鼠黩货原隰污莱杼轴尽空乱离抢攘盗贼纵横虽有愿治富而不教哀哉遗民无复王道

谨案後汉书八志无食货此取晋书食货志中事关三国者约取大槩着为此篇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张廷玉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雍正
  读礼通考卷十七·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一·佚名
  三二九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送呈朱笔点出各书暨解到板片仍交武英殿查办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上·袁枢
   八、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①·林语堂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丁曰健
  圣历·周绍良
  李轨传·欧阳修
  卷二·萨囊·彻辰
  汉纪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27)·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梁安世·唐圭璋

      安世字次张,括苍人。绍兴六年(1136)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淳熙中,官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西江月   淳熙庚子重九,梁次张拉韩廷玉、但能   之、陈颖叔同游临桂楼霞洞,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

  • 东浦词 全文·韩玉

      ☆水调歌头(张魏公生日)  间世真贤出,吉梦兆维熊。玉麟天上谪见,帏薄贯长虹。追念当年筹算。封魏封留勋业,千古事攸同。语云仁者寿,何必喻乔松。  嗣天子,乘九五,驭飞龙。分麾契符阃外,凭倚定寰中。由是天才英纵,散入枢

  • 词苑丛谈卷十二·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外编苏小小者钱唐名娼也盖南齐时人其墓或云湖曲或云江干古词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今西陵在钱唐江之西则云江干者近是宋时司马槱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唐江

  • 卷二·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二吏部侍郎汤右曾撰题新城王清远园居十三首石帆亭渺渺云中帆茫茫烟际水何年一片影吹入户庭里静听波涛喧卧看岚翠起樵唱轩石脉转岭背樵歌出林隂讵有旷士怀自然太古音赏心与之遇杳杳不可寻半偈阁

  • 淮海集钞·吴之振

    秦观泊吴兴西观音院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溪光凫骛边,天色菰蒲里。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聱牙戏

  • 卷二百三十三·表第二十四·脱脱

        宗室世系十九      《宋史》 元·脱脱等

  • 第五十六回 猛张勋复辟冯总统就任·黄士衡

    诗曰: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风雨梦,到地一无声。却说江西督军李纯欲挽救大局,遂由贑入京,窥察两方意见。偏黎总统心中注意张勋,各省总参谋处狐假虎威,不容李纯进言,弄得这李督军空讨一场没趣,扫兴而回不表。且说张勋于六

  • 薛序·邹漪

    明季之误,从前京贯中连,顾厨外角,槎枒错出,已非一日。即如豫楚败局,予所目击心讶。不知当年方剿何以遽抚?既抚何以旋剿?何以食葚怀音,方吞灰洗胃,而过憎鸠眼,反俾饱扬?何以负嵎伏毒,犹坐睨玩掌,而厚奉骄子,甘以身殉?自予在南,遥切齿此

  • 王元感传·刘昫

    王元感,濮州鄄城县人。年轻时应明经科考试中选,后补官博城县丞。兖州都督、纪王李慎很敬重他,让自己的儿子东平王李续向元感从师求学。则天帝天授年间,转任左卫率府录事,兼弘文馆官职。此后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祀及在明堂举

  • 李贞佐传·张廷玉

    李贞佐,字无欲,山西安邑人。年少时拜同乡曹于汴为师,以学问、品行称著于世,后中乡举。崇祯十四年(1641)为郏县知县。在此之前,李自成曾攻陷郏县,杀县令邵可灼。贞佐到任后,训练乡兵,没收本县反明人家的财产以充军饷。时常到城

  •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帝系考【六】皇族宗室太祖高皇帝系二世恭载皇子门三世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和硕敬谨庄亲王尼堪【以上广略贝勒禇英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和硕頴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林语堂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语译天地万物都有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道创生天

  •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康有为

    经学纷如乱丝,于今有汉学、宋学之争,在昔则有今学、古学之辨。不知古学皆刘歆之窜乱伪撰也。凡今所争之汉学、宋学者,又皆歆之绪余支派也。经歆乱诸经、作《汉书》之后,凡后人所考证,无非歆说。征应四布,条理精密,几于攻无可

  • 卷二百·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七十三观象授时礼记月令【疏案郑目録云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二月政教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

  • 五阴品第二之二·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察选择识阴。菩萨摩诃萨观非阴是识阴。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何以故?持世。是识阴从颠倒起。虚妄缘所系。从先业有。现在缘所系。属众因缘。虚妄无所有。忆想分别起。从识而生。有所识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父子合集经卷第二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信解品第二十七之二   佛言大王。我今复说。往古世时有转轮王名曼达多。有大威势具大福德。从彼父王顶上而生。已于先世久修梵行

  • 多瑙河领航员·凡尔纳

    《多瑙河领航员》(Le Pilote du Danub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题《美丽的黄色多瑙河》(Le Beau Danube jaune),作者去世后曾被其子米歇尔·凡尔纳(Michel Verne)改写,后作为遗著以此题出版。《多瑙河领航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