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六

  ○郑芝龙受抚熹宗天启七年六月,海寇郑芝龙等犯闽山、铜山、中左等处。芝龙,泉州南安县石井巡司人也。芝龙父绍祖,为泉州库吏。蔡善继为泉州太守,府治后衙,与库隔一街相望。芝龙时十岁,戏

  投石子,误中善继额,善继擒治之,见其姿容秀丽,笑曰:“法当责而封。”遂释之。不数年,芝龙与其弟芝虎流入海岛颜振泉党中为盗。后振泉死,众盗无所统,欲推择一人为长,不能定,因共祷于天。贮米一斛,以剑插米中,使各当剑拜,拜而剑跃动者,天所授也。次至芝龙,再拜,剑跃出于地,众咸异之,推为魁。纵横海上,官兵莫能抗。始议招抚,以蔡善继尝有恩于芝龙,因量移泉州道,以书招之。芝龙感恩,为约降。及善继受降之日,坐戟门,令芝龙兄弟囚首自缚请命。芝龙素德善继,屈意下之,而芝虎一军皆哗,竟叛去。六年春,遂据海岛,截商粟。闽中大饥,望海米不至,于是求食者多往投之。七月,劫商民船,势浸大。其党谋攻广东海丰嵌头村以为穴。芝龙乃入闽,泊于漳浦之白镇,时六年十二月也。巡抚朱一冯遣都司洪先春率舟师击之,而以把总许心素、陈文廉为策应,鏖战一日,胜负未决。会海潮夜生,心素、文廉船漂泊失道。贼暗度上山,诈为乡兵,出先春后。先春腹背受敌,遂大败,身被数刃。然芝龙故有求抚之意,欲微达于我兵,乃舍先春不追,获卢游击不杀。又自旧镇进至中左所,督帅俞咨皋战败,纵之走。中左人开城门求不杀,芝龙约束麾下,竟不侵扰。警报至泉州,知府王猷知其详,乃曰:“芝龙之势如此,而不追、不杀、不焚掠,似有归罪之萌。今剿难猝灭,抚或可行,不若遣人往谕,退舟海外,仍许立功赎罪,有功之日,优以爵秩。”兴泉道邓良知从之,遣人谕意。

  怀宗帝崇祯元年春正月,工科给事颜继祖劾福建总兵俞咨皋下狱。初,巡抚朱钦相招抚海寇杨六、杨七等,郑芝龙求返内地,杨六绐其金不为通,遂流劫海上。继祖上言:“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

  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总兵俞咨皋招抚之议,实饱贼囊。旧抚朱钦相听其收海盗杨六、杨七以为用。夫抚寇之后,必散于原籍。而咨皋招之海,即置之海,今日受抚,明日为寇。昨岁中左所之变,杨六、杨七杳然无踪,咨皋始缩舌无辞,故闽帅不可不去也。”疏入,逮咨皋下于理。

  三月,禁漳、泉人贩海。芝龙纵掠福建、浙江海上。六月,兵部议招海盗郑芝龙。九月,郑芝龙降于巡抚熊文灿。工科给事颜继祖言:“芝龙既降,当责其报效。”从之。

  二年春二月,海盗李魁奇伏诛。魁奇本郑芝龙同党,芝龙忌之,击斩粤中。夏四月,广东副总兵陈廷对约郑芝龙剿盗,芝龙战不利,归闽。不数日,寇大至,犯中左所近港,芝龙又败,寇夜薄中左所。

  四年春正月,上召廷臣及各省监司于平台,问福建布政使吴■、陆之祺:“海寇备御若何?”■曰:“海寇与陆寇不同,故权抚之。但官兵狃抚为安,贼又因抚益恣,致数年未息。”上曰:“前抚李魁奇,何又杀之?”■曰:“魁奇非郑芝龙比,即抚终不为我用。今锺斌虽抚亦反侧,不可保也。”上问:“实计安在?”祺曰:“海上官兵肯出死力,有司团练乡兵,多设火器,以守为战,剿之不难。”上问巡抚熊文灿,■曰:“文灿才胆俱优,但视贼太易,故前有吉了之败。”祺曰:“锺斌与郑芝龙势不两立,七月间斌扰福州,抚臣计诱往泉州。前闻抚臣同芝龙讨贼,夷其兄,贼遁去。”问广东布政使陆问礼,对曰:“广东海寇俱自福建至,舟大而多火器,兵船难近。但守海门,勿令登陆,则不为害。”

  五年冬十一月,海盗刘香老犯福建小埕,游击郑芝龙击走之。六年夏六月,海盗刘香老犯长乐。七年夏四月,海盗刘香老犯海丰。十二月,总督两广熊文灿奏:

  “道将信贼自陷。”时文灿令守道洪云蒸、巡道康承祖、参将夏之木、张一杰往谢道山招刘香老被执。上以贼渠受抚,自当听其输诚,岂有登舟往抚之理。弛备长寇,尚称未知,督臣节制何事?命巡按御史确核以闻。已,令文灿戴罪自效。

  八年夏四月,福建游击郑芝龙合粤兵击刘香老于田尾远洋。香老胁兵备道洪云蒸出船止兵,云蒸大呼曰:“我矢死报国,亟击勿失。”遂遇害。香老势蹙,自焚溺死,康承祖、夏之木、张一杰脱归。八月,香老家属六十余人,部属千余人至黄华,降于温处参军。

  十三年秋八月,加福建参将郑芝龙署总兵。芝龙既俘刘香老,海氛颇息,又以海利交通朝贵,寝以大显。十六年冬十一月,设南赣兵三千,以副总兵郑鸿逵统之。

  十七年春正月,前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遴荐副总兵郑鸿逵缓急可用,诏益南赣兵二千,命鸿逵镇守。俞年,鸿逵以舟师守镇江,我清兵南下,溃归,郑芝龙降。

  谷应泰曰:海上亡赖奸民,多相聚为盗,自擅不讨之日久矣。盖以鱼盐蜃蛤,商舶往来,剽掠其间者累千金。利则乘潮上下,不利则啸聚岛中,俨然以夜郎、扶余自大,东南边徼,益骚然苦之矣。

  泉州人郑芝龙,库之子也。年未弱冠,为海寇颜振泉所掠。振泉爱芝龙状貌,因有宠。泉死,众推为魁。然而龙特饶智数,桀黠喜持两端,其他无绝殊者。方其侵暴外洋也,输金于杨六,缓追于洪先春。黄巾未破于曹公,赤眉约降于光武,其持两端者一也。及其受抚内地也,私斗则勇于魁奇,公战则怯于廷对。杀陈余于氵氐水,纵匡术于石头,其持两端者二也。又若拥兵闽、越,援立外藩,定策功高,阖门横玉。而乃阴怀首鼠,百计沮军。滹沱既未合兵,东吴岂能遽下。居异人为奇货,以澶渊为孤注,其持两端者三也。又若关门既下,释甲入臣,居第京师,招摇海上,曾无麟阁之功,但比辽东之豕。隗嚣侍子而身返于外,延之在台而子更举兵,其持两端者四也。

  夫奉先之失,在于去就轻脱,故依建阳则背建阳,依董卓则背董卓。牢之之败,在于天性反复,故附道子则反道子,附元显则反元显。今芝龙以盗贼之雄,挟遨游之智,而鹰眼不化,狼心已成。身在樊笼之中,志存江湖之上。一旦缓急,可得信乎?然予又忄在崇祯之初,芝龙既抚,锐意行金,织皮丹珀,来自贾胡,明珠文犀,至皆兼两。是以荐剡频上,爵秩屡,坐论海王,奄有数郡。人但知元龟象齿,都自淮来,而不知宝玉大弓,原从鲁窃。若能却盗泉之水,则不至夺君子之器矣。说在孔子之对康子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李延寿
  辩物第十六·王肃
  ●崇禎長編卷之十九·汪楫
  卷一百五十四·毕沅
  卷五十八·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三·徐紘
  一四○七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卷二十二兵志二陆军·黄遵宪
  前废帝本纪·沈约
  柳裘传·魏徵
  翁万达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七·杨士奇
  230.杨一清计除刘瑾·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李直夫

    (老千户同老旦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自从到的这夹山口子呵,无甚事,正好吃酒。我着人去请金住马哥哥到来,谁想他已亡化过了也。今日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令。夫人,着下次孩儿每,安排酒来,我和夫人玩月畅饮几杯。(动

  • 第一折·高文秀

    (冲末刘备同赵云上,云)叠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履作生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将相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乃大树娄桑人也。某在桃园结义了两个兄弟,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姓张名飞,字翼德。

  • 卷一百六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六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十 刘弇 送方绚解元赴试南宫用桂林一枝为韵 君王十二闲一一登权奇饱之青玉刍络以黄金羁南宫旧冀北杂遝追风姿驌驦固神物岂病孙阳嗤如闻丹桂约暗满秋风

  • 卷七十·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七十元好问八燕都送马郎中北上功曹此日汉萧何家世当年老伏波但爱红莲映芳渚岂知寒谷变阳和珠囊不载糢糊锦银管先书茂异科太史占天应有喜一星朝处五云多马云汉方镜背有飞鱼劫火依然

  • 提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玉楮集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按玉楮集八卷宋岳珂撰珂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鄂忠武王飞之孙官敷文阁待制历户部侍郎淮东总领所着桯史宝真斋法书赞诸书俱别着録此集

  •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盡玄黓涒灘(壬申),凡十年。   孝宣皇帝神爵四年(癸亥、前五八年)   春,二月,以鳳皇、甘露降集京師,赦天下。   潁川太守黃霸在郡前後八年,政事愈治;是時鳳皇、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夏,四月,詔曰:「潁

  •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准部咨奉上谕,采访遗书,先据各属送到赵南星《学庸正说》、《范景文诗文集》、成克巩《伦史》崔维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佚名

    文王西伯受命称王【梁肃 六一 孙明复】西伯献地请纣去炮烙刑【温公】文王之囿【颍滨】文王之兵【杜牧】西伯受命称王梁肃曰太史公曰诗人道西伯以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遂追王大王王季改正朔易服色十年而崩或谓大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三【原阙】大金集礼卷三十三

  • 卷一○○·邱濬

    △慎刑憲 ▲總論製刑之義(上) 《易》:噬(齧也)嗑(合也),亨,利用獄。 程頤曰:“口中有物,則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嗑。聖人以卦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為有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則為有強梗或讒邪

  • 庄老与易庸·钱穆

    五四运动后,一般人好讲辩证法,因之有人说《庄》《老》《易》《庸》都带西方辩证法的气息,讲对立,讲变化。今按辩证法万变无穷。中国言变,则只在一常道。此讲先《庄》,次《老》,最后《易》《庸》,分三次第来讲。一、《庄子》从

  •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三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身心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

  • 妇女双名记·李肇亨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

  • 续释常谈·龚颐正

    一卷。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因避讳改。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光宗时为国史院检讨官。另著《芥隐笔记》一卷。是书为《释常谈》之续篇,辑录范围颇广泛,遍及经史子集、诗词及笔记小说等。文字较简洁

  •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张嗣成

    二卷。元张嗣成 (生卒年不详)撰。张嗣成,元代正一道道士,为三十九代天师,自号太玄子。撰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自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五斗米道,经历朝而至元,张家三十八代子孙相传而至张嗣成。其间几经分化

  • 北史·李延寿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

  • 五国故事·佚名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据书中所述,盖宋初人也。其书记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氏之事,以其地而论,当云四国,以其人而论,当云六国,称曰五国,未详其例。虽属传记,却杂民间传说、趣闻、轶事。五国藩王

  • 古史·苏辙

    纪传体史书。北宋苏辙撰。60卷。辙据司马迁《史记》,参考诸书,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为7本纪,16世家,37列传。自谓追录圣贤之遗意,以明示来世。至于得失成败之际,亦略论之,于《史记》有纠正补缀之功。书成于绍圣二年(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