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水东日记序
同里后学俞允文譔
水东日记者,吏部左侍郎文庄叶公之所著也。其书专于记事,核古综今,关诸军国,号为通博,书凡四十卷。以其书成于淞水之东,名为水东日记云。公名盛,字与中,昆山人也。正统十年举进士,拜兵科给事中。英帝北狩,六师陷土木,九月郕王即位,虏益屯逼都城。公时屡奏封章,皆当世急政。寻转都给事中、山西右参政,监督宣府粮饷,兼管屯田、独石马营等处军务。公方有功于边,以父忧去职。英帝复起公丧中,令无遂服,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公至,则徙征蛮府梧州两广接比要害处以制外蛮,通盐利,令商贾得出境市鬻。宪帝即位,转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公至,益开田,岁岁增倍,买战马千八百余匹,缮治屯堡七百余所。上嘉公忠勤,且录两广功,赏赐甚厚。迁礼部右侍郎,再迁吏部左侍郎,卒赐谥曰文庄。公精明经术,练达制度,廉恭孝友,兼体数器,当板荡艰危之秋,而尤能奋忠言嘉谟以匡翼其主。自初官,通历三十余载,更事三世,凡国家大议,无不关决。于公眷遇甚笃,然位不满德,年不迨老,而诸公咸有不尽用之叹。公生平所居洁清,门无杂客,惟购书万卷,日耽翫以自颐,殆癈寝食,故其它所著述,于诸公为多。公之玄孙恭焕,文雅酝藉,能遵其祖德,因出斯籍,属余题叙其首,遂谨述公之丰功伟德被于当时,而足以仪范后世,与著述之所诣,匪若闳诞破碎以广异闻而已。
此先高祖日记,始刻于常熟徐氏者。先高祖身历三朝,忠廉大节,名重天下。博学好古,平生著述甚多,此特一种耳。记中凡事关军国及前辈遗文轶事,足为史家征信,即片言璅语可助谈尘者,亦复采录,宜为海内所珍赏,非他小说家比也。徐氏刻行已久,嘉靖中始持板求售,先君命予购之,止三十八卷,取家藏本校阅,遗后二卷,癸丑岁补刻完之。予小子荏苒无成,不克仰缵先绪,顾惟先世著述,流传未广,实子孙之责,因命工印行,特缀数语,以示后人,用致遏佚之惧云。括苍山人玄孙恭焕识。
先君官杭州抽分日,有奏议、日记之刻,方拟嗣刊全集,会差满不及为,日记即此本是也。乙酉兵燹,两书板幸存,顾先君自国变后卧病不问家事,书板庋置尘阁中,遂无省记者。比年予始舁出简点,已失数叶,奏议所失尤多,因命工补刻。会从族人处觅得旧钞本两册,上有巡抚宣府关防,盖先公当时录本也。二泉兄又贻予旧刻本六册,末二卷字迹微异,即先曾大父所购徐氏本补刻足之者也。钞本多讹字,而徐氏本尤甚,且多用台头,直似章奏体,字迹亦已漫漶,度先君时板久不存矣。因取三本参互雠勘,是正颇多,尚有字义可疑而三本相同者,姑仍之,不敢以己意妄改也。先曾大父尝属执友俞仲蔚先生为作序文,向未入刻,兹求栢庐朱子重录付梓。又此书本不必编目,而书贾每以无目录疑非完本,因增编目录于前,然率意标题,深恐未得当也。康熙庚申岁长至日七世孙方蔚谨识。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脱脱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九·荀悦 东都事略卷六十六·王称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八·廖道南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二九二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受佑堂集》板片书籍等情折·佚名 卷之六十九·祁韵士 四一 沈家山羊·周作人 张瑰传·萧子显 周朗传·李延寿 耶律虎古传·脱脱 卷二十三·彭百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