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凤池吟稿卷八    明 汪广洋 撰

七言律诗

过黄州有感

甲郡繁华控上流郡中多半竹为楼楚茆巴橘通王贡越管秦筝贮客游万竈颠危烟久灭几人离散骨初收移船夜读眉山赋一鹤横江月满舟

快阁

西昌杰阁连城阙胜日登临足快哉楚岭重遮岚气合贑江遥递浪声来涪翁诗思排云汉坡老词华被草莱欲把一尊酹明月夜深还上最高台

使贑谕熊天瑞

舟行到贑数千里江声泻碧山绸缪将湮未湮断岸出欲雨不雨晴云浮谢公自足平生愿司马真成汗漫游明日旬宣应有暇郁孤台上望南州

风雨舟次万安闻贑城未附

汨汨寒江照碧芜隂隂官树噪童乌一篷风雨留行色万里云山入壮图马武拔身终仕汉周瑜仗剑早从吴闭门尊大成何事慙媿公孙画此谟

登郁孤台

传报东门槖钥开缓乘单骑陟层台连营喜动旌旗卷遮道懽迎父老来云拥龙骧通百越天埀象纬丽三台贑江流水深千尺愿激余波遍草莱

题瑞菊诗卷後并序

穆尔萨元之故帅也尝仕於吴乡种菊数百本秋芳烂开一本有二色诗友咸作诗称其美余亦缀书卷末後密理公宦游海上兵革四起奔走南北声问各无闻焉甲辰冬余承王命开谕贑州乙巳春守臣熊天瑞附顺两军遂解入城召父老故官宣以上旨有龎眉皓首年几八十者立於衆人中扣其从来乃知为密理公公亦不记余为谁何访故箧得诗文一轴出示於余怅然追思己二十年矣卷中诗文名字炳然手蹟如故但不知存者今几人临风拜观涕泗交集遂赋此以纪岁月云

我对青山倦着鞭君埀白发赋归田偶来把臂三千里却忆题诗二十年零落亲朋逢乱日萧条松菊委荒烟临风展玩长挥泪谩想当时思惘然

南韶

皇恩旷荡被南陲岭徼间关遂坦夷谕俗正询司马传观风当见召公诗山厨和殻蒸粳稻驿路含浆食荔枝故老不忘乡丈德年年来祭曲江祠

远怀【五月三日舟次雷港复有西省之行】

老亲独往京城日贱子复上西江槎菽水暂虽离膝下关河可奈渺天涯千岩古木啼鹃鸟一路东风过楝花遥想小儿初学语月终应是望回家

怀陈教授并序

余自甲午寓太平获交於永嘉陈君天祥别後音问寥絶戊申年得来书且云于湖一别十有五载每思送舍弟子盛归觐诗有曰朝出乘金鞍暮入坐锦茵人生固云乐不如归见亲此贱子遽还乡里者诚有感於此也龙泉杨县丞至方知入赞皇猷出秉大政为吾道增重如贱子父母俱亡鬓发尽白状如六七十岁人言之可为於悒余披诵再四夜窗寂然不能无感君名善前乡贡进士

于湖春日草萋萋十五年前忆旧题幸际盛时开幙府愧无长策及青齐江城四月杨花过公馆三更杜宇啼念子不眠增感慨越山迢递水云低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荆山【即怀远县旧志九涧八河旁绕此山】

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九涧直从松顶落八河旁绕石根流椒花委路东风歇云气弥空紫盖浮兵後可伤民物尽几家星散住林陬

舟次涂山拜禹王庙

尧舜深嗟浲水流禹王专任八年忧力排汉泗归溟壑威逐龙蛇出海陬胼胝竟能安万国衣裳端合会诸侯小臣再拜涂山下瞻望余光在上头

下蔡县【周世宗驻跸之所】

传闻下蔡开新邑曾是当年古夀州羣岭坡陀围楚野十城环璅控淮流风云散尽豪华歇狐兔来游草木稠落日临高倍惆怅八公山远暮生愁

过夀州望八公山有感

八公草木晚离离彷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抜地镇淮夷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太和县

淮河西与蔡河接八百里程无一家废邑经年埋草莽遗民何处梦桑麻蝉声呜咽沿堤柳狼迹纵横匝路沙唯有伤心旧时物毁垣高倚夕阳斜

许家窝

两堤削立数千仞坡脚才晴见曝鼋河水到湾喧去马櫂郎牵缆走惊猿桑畦不辨芦花渚麦陇翻成祗树园若比舂陵凋瘵处许家窝上更难言

霸王城

重瞳往昔矜无敌故垒於今只有名大抵喑呜非帝德由来寛厚合民情皇风已荡妖氛气隂雨犹闻鬼哭声念此膏腴淮楚地几时田畯劝农畊

黄河【曹州抵济宁周村河流横溃茫无涯际古云桑田变沧海不诬矣】

发迹崑仑最上峯滙流奔突势舂容天关直下无留隘地轴潜回有定踪石激浪痕蹲虎豹船经桑罅走蛟龙欲求缩地忘惊险正恐奇人不易逢

历下亭临眺

海子山头历下亭旧时台榭倚空青济南山水多佳丽工部文章最典型绕径落花风瑟瑟隔牕啼鸟树冥冥素琴拟待横秋月看取游鱼夜出听

趵突泉

济南泉有七十二趵突泉当第一流山谷幽深开虎穴水心明白现鳌头月升银海波涛涌露湿金茎沆瀣浮骑马远来闲洗耳怕闻丝竹沸清秋

过故翰林李慨之天心水面亭遗址

供奉归来已浪游大明湖上贮清秋十千美酒倾山雨半百闲身对海鸥水面风生杨柳岸天心月过藕花洲自从烂醉吹箫去谁解临亭泛夕流

题王明府历下秋兴图

点缀秋容亦费思芙蓉泉上晚晴时景於佳处烦清赏兴到无声絶有诗天外好山来隐隐云边归鸟去迟迟更怜箕踞哦松者多是长安杜拾遗

新秋用赠省中诸友

画戟森严粉署开沛然灵雨洗氛埃数峯晚翠云边出万斛秋涛树杪来齐鲁衣冠逢治日国家文武萃英才欲凭高处舒吟啸还忆年时上凤台

梅杖为西霞霍维肃赋

铮铮古干锵鸣铁拄到西湖浅水涯素质可能韬玉润溜皮犹自着霜华临风倚竹幽香在和月敲门瘦影斜一段阳春旧清致等闲来伴老西霞

柬宣城俞用中兼贻郡守

闻君旅寓宣城日絶似拾遗殊可怜瘦蹇骑从官道侧苦吟书徧草堂前孤撑老气陵严武特立贫交许郑?郡中况有贤知己应是时时送酒钱

诏下谕平幽蓟兼喜复唐时衣冠

日射卿云拥建章内官催谒簉鵷行已闻河朔平全蓟更喜衣冠遇盛唐露奏定随丹凤下天书犹带紫泥香朝回花底鸣珂佩不特凌烟独有光

奉旨行冬至朝贺礼

宝扇初开雉影圆鸡人唱彻听胪传两京云集千官拥万国春从一气先酒进玉杯承湛露乐当金阙奏钧天小臣际遇惭无补愿拟南山颂万年

自夀

腐儒今年四十二幸当尧舜圣明时堂中白髪慈亲健膝下红顔二子奇竹叶香浮春拍拍棣花辉映日迟迟寸心为国虽无补不愧皇天后土知

梅信

双江十月寻君处记得巡檐索笑歌往事依稀常在念暗香消息近如何闲凭南鴈传氷雪试扣东风向薜萝来复定期当七日政缘驿使寄声多

梅魁

才听东风第一声状元高出冠羣英氷霜岁月殊先得桃李园林取次荣春到玉堂传视草香凝琼宴赐和羮御沟杨柳含青眼应许樊兄是老成

曲阜县

拜轩辕少昊墓於郭外谒先圣庙於鲁城遂与衍圣公孔士行历郊原披荆棘访周公庙址灵光殿基於荒烟杳霭间及观顔子庙望孔林苍翠藂蔚使人悲感交至不能自己於怀乃赋诗纪所见云

狐兔纵横走夕阳断篱荒径入牛羊可怜东鲁成焦土曾是西周奠故疆汶泗尚余春寂寂龟蒙遥对晚苍苍偶披荆棘怀前古独有弦歌思激扬

立春日过邳州

红日曈曈出海东扶桑枝上晓云融九农已兆三时业万国均蒙一视同原鸟飞鸣乘淑气堤杨揺曳受和风古邳城下河凌积谁俾销沉顷刻中

夜过宝应县

满湖风浪拍堤沙雪压黄芦没钓槎卧听隔船歌白苎起来和月岸乌纱故乡近别无多地归梦应知己到家何日弟兄携子侄海天烟雨艺桑麻

晓过高邮喜乡人迎饯

贺监南归酒正香一斑才露鬓毛苍最怜倾盖逢知己曾敢扬眉过故乡风约冻云开野色月兼晴雪动湖光旧时亲友多零落长是教人忆断肠

过河阴观楚汉遗垒【鸿沟在县南接汜水东有楚城西有汉城】

广武山前望虎牢淡烟衰草没城臯鸿沟岂限长江险楚垒何如汉壁高此日登临悲鸟道当时南北混鲸涛河阴老树森幢盖犹似銮舆驻白旄

过杭州览古

淛江亭下水如苔曲几闲牕面面开山势不移天阙在潮头偏逐海门来梅从和靖祠前见柳绕苏公堤上栽知是国初全盛日满城丝竹沸楼台

凤池吟稿卷八

猜你喜欢
  卷下·蔡絛
  ●初编·卷四·沈瘦东
  ◆张侍讲伯淳(养蒙先生集)·顾嗣立
  第四折·关汉卿
  ●慶芝堂詩集卷十三·戴亨
  才调集卷七·韦縠
  海边的梦·徐志摩
  石屏词·戴复古
  卷八十八·王奕清
  卷十·王奕清
  卷三百九十七·曹学佺
  卷三百二十一上·曹学佺
  唐诗拾遗卷三·高棅
  御选明诗卷五十八·康熙
  陈东甫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陈廷敬

    目  录 十二调六十四体,五十五字一七令四体 河 传二十七体又名怨王孙、庆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满目 望远行七体 木兰花令三体 金莲绕凤楼一体 睿恩新一体 芳草渡五体 夜行船十一体又名明月棹孤

  • 卷484 ·佚名

    曾协 拟古六首 日月无时停,飘忽成隆冬。 烟云惨不舒,暮雪陵飚风。 永怀皲瘃忧,藉此衣褐重。 蛰虫逐微煖,地底度岁穷。 饮啄却外物,一气常自充。 人貌肖天地,不能保微躬。 曾协 拟结客少年场

  •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欧阳修

    李麟,裔出懿祖,于属最疏。父濬,历润、虢、潞三州刺史,以诚信号良吏。开元中,终剑南节度按察使,赠户部尚书,谥曰诚。麟好学,善文辞。以父廕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累擢兵部侍郎,与杨国忠同列,国忠怙权,疾之,改权

  • ●卷六·叶梦珠

    ◎赋税吾乡赋税,甲于天下。苏州一府,赢于浙江全省;松属地方,抵苏十分之三,而赋额乃半于苏,则是江南之赋税,莫重于苏、松,而松为尤甚矣。予尝与故老谈隆、万间事,皆云物阜民熙,居官无逋赋之罚,百姓无催科之扰,今日之粮,加重于昔,亦有

  •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第八十九节 溥仪之兼祧方载湉之初立也,吏部主事吴可读以死建言,痛斥西太后不为载淳立嗣之非计。西太后虽心恶之,而屈于理之不当,乃宣旨,将来载湉生子,即承继载淳为嗣。及光绪二十四年,载湉以变法忤西太后,幽于西苑瀛台,其时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正统六年二月戊辰朔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斌协赞延安绥德军务先是镇守狭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奏延安等处先有按察副使周廉兼理边务官军畏法莫敢轻犯近者廉缘事去官止存都指挥王祯在彼督守事多专制人情稔熟以致指挥郑宣等大肆

  • 四四 风潮二·周作人

    汪仲贤先生在一九二二年所写的《十五年前的回忆》中,曾经说道:“校中驾驶堂与管轮堂的同学隔膜得很厉害,平常不很通往来。据深悉水师学堂历史的人说,从前两堂的学生互相仇视,时常有决斗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最大的械斗,双方都殴

  • 卷一·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一     明 黄佐 撰官制因革圣祖高皇帝定天下之初首阐人文建翰林院吴元年五月己亥设本院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三年正月戊申定本院学士承旨正

  • 卷十七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七上    宋 沈枢 撰固位门 汉刘胜隐情惜已自同寒蝉 延熹九年杜密素与李膺名行相次时人谓之李杜故同时被系密尝为北海相行春到高密见郑玄为乡啬夫知其异器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卒成大儒

  • 第三章·管子之微时及齐国前此之形势·梁启超

    管子,名夷吾,字仲,或曰字敬仲。后其君尊之为仲父,故后世皆以仲称之。齐之颖上人也。《史记》及《管子》咸不详其家世,今无考焉(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韦昭云:管仲,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不知何据)。《史记》称其自述之言曰:&ldq

  • 十七年·佚名

    (甲申)十七年大明萬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卯,以庭濕,停望闕禮。1月3日○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以初二日,仁順王后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1月4日○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1月14日○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 尚书孔氏序·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孔氏序正义曰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之书后世之所慕尚故曰尚书要之非孔子之旧乃伏生之所加何以知之安国作序言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是伏生之意谓是书乃上古之书故加

  • 现证品第四·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於灭尽三昧乐心无所惑。不堕二乘及诸外道错乱之中。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六地。及声闻缘觉入於灭

  • 三弥勒经疏·憬兴

    憬兴撰弥勒上生经料简记将释此经。略以五门分别。一者述教兴缘起。二者广辨□□□。□□□□□□。□□□□□。五者随文解释。所言□□□□□中有二。一者略辨。二者广辨。言略辨者。窃以法性致深。体遍法界。用周宇

  • 山房随笔·蒋子正

    元代诗论著作。1卷。蒋子正著。这是一部记载南宋后期诗人创作活动的随笔。书中也辑录了诗人散佚的诗篇,如《龙洲集》中未收的两首刘过的绝句。书中有一些与抗金战事有关的诗家见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宋亡的痛惜之情。

  • 男女房中秘密医术·佚名

    怡养老人著1922年石印本省图

  • 青春之火·程小青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

  • 禅宗公案大全·佚名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