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余集目录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诗余集目录三

卷之十七

戊午元旦

元旦试笔二首

咏白玉如意

新正降旨将江苏安徽山东上年曾经蠲赈各州县及贵州兴义府属戡定地方加恩展赈赏给口粮诗以志事

新正宁夀宫即事

乐夀堂作

遂初堂口号

和阗龙尾觥

天津镇总兵苏宁阿盐政董椿各奏报得雪诗以志事

新正重华宫有作

新正幸御园作

云贵总督鄂辉奏报剿浄狆苗余党全黔厎定诗以志慰

御园山高水长楼前锡宴外藩有作

上元日作

口号二首

额勒登保汪新奏报生擒首逆覃加耀楚境肃清诗以志慰

江苏巡抚费淳奏报雨雪情形诗以志慰

诣玉泉山

龙神祠祈祷得雪有作

勒保等奏剿净川省万县贼匪报至明亮等追剿陕境窜匪亦有捷报诗以志事

夜雨【二月初六日】

御园泛舟

命嗣皇帝临雍讲学礼成书事

雨【二月望日】

澄虚榭口号

题含经堂

直隶总督胡季堂山西巡抚倭什布河南巡抚景安署安徽巡抚朱珪各奏报雨雪情形诗以志慰

浙江巡抚玉德奏报得雨诗以志慰

问津处口号

安眠

陕西布政使陆有仁江苏巡抚费淳先後奏报雨雪情形诗以志慰

卷之十八

赋得春雨如膏

上巳日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报总兵王文雄在盩厔县杀贼得胜情形诗以志慰

谷雨日诣玉泉山

龙神祠祈雨有作【三月初五日】

倚晴楼不登之作

谷雨日作用澄虚榭仲春诗韵

微雨【三月初七日】

山东巡抚伊江阿奏报雨泽应时诗以志慰诣

黑龙潭祈雨再用丙辰诗韵【三月十一日】

广润祠祈雨叠乙卯诗韵【三月十三日】

监远堂得句【在广润祠旁】

微雨【三月十九日】

喜雨【三月二十日】

题和阗玉笔筒

湖南巡抚姜晟广东巡抚陈大文云南巡抚江兰各奏报雨泽情形诗以志慰

咏汉玉羊

山东巡抚伊江阿奏报续得雨泽诗以志慰喜雨【四月初二日】

夜雨朝晴

题韩干画马

戏题眼镜

赋得麦浪

直隶总督胡季堂奏报二麦约收九分有余诗以志慰

河南巡抚倭什布奏报二麦约收九分有余陕西巡抚秦承恩布政使陆有仁山东巡抚伊江阿各奏报二麦约收九分诗以志慰

口号

江苏巡抚费淳江西巡抚张诚基各奏报二麦约收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端午日作

题刘松年蓬壶仙侣

雨【五月初九日】

唘跸幸避暑山庄至石槽行宫作

浙江巡抚玉德提督苍保同奏报麦收九分福建巡抚汪志伊奏报麦收八分有余云南巡抚江兰贵州巡抚冯光熊各奏报麦收九分有余诗以志慰

出古北口作

卷之十九

至避暑山庄作叠去岁韵

永佑寺瞻礼再叠丙辰诗韵

监始斋题句

雨【五月廿二日】

直隶总督胡季堂及留京王大臣顺天府尹等同日奏到得雨优渥情形诗以志慰

敞晴斋题句

即事

勒保奏官兵攻克老木园贼巢斩枭首逆陈崇德诗以志事

西峪

有真意轩

秀起堂

湖南巡抚姜晟署广西巡抚台布山西巡抚伯麟各奏报麦收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夙兴

雨【六月初四日】

喜晴【六月初五日】

千尺雪二首

永恬居叠去岁诗韵

素尚斋

招凉榭再叠甲寅韵作

林下一首五叠乙未韵

咏荷花

狮子园得句

松柏室

芳兰斋忆旧

宜照斋

碧静堂

含青斋有会

雨【六月十七日】

清舒山馆

含德斋

戒得堂志愧

对荷

立秋前一日作【六月廿五日】

秋澂斋即事

创得斋得句

补咏平苗战图四章【有序】

卷之二十

文园狮子林得句

广东巡抚陈大文奏报早稻收成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牣鱼亭得句

过岭戱题

旃檀林得句

澄霁楼

出丽正门观稼作

石城

澄观斋

出山庄北门瞻礼梵庙之作

登四面云山亭子作

福建巡抚汪志伊奏报早稻收成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直隶总督胡季堂河南巡抚倭什布同奏报秋收九分有余诗以志慰

获鹿

四川总督勒保奏官军攻克安乐坪贼巢生擒邪教起事首逆王三槐报至诗以志慰

八月初九日作

赋得八月剥枣

山东巡抚伊江阿奏报收成九分有余湖南巡抚姜晟江西巡抚张诚基同奏报收成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中秋日作

署广西巡抚台布浙江巡抚玉德山西巡抚伯麟先後奏报收成均八分有余诗以志慰

红叶

避暑山庄回跸至喀喇河屯行宫作

入古北口作

回跸至御园再叠丙辰韵

含清晖室咏

初冬

四川布政使林儁奏通省收成九分有余粮价平减并筹备仓谷情形诗以志慰

孟冬还宫敬因重建乾清宫工成有作

微雪【十月十七日】

夜雪六韵【十一月初九日】

雪【腊月初四日】

即事

惠龄等奏生擒川北首逆罗其清报至诗以志慰即事

除夕立春

己未元旦

望捷

猜你喜欢
  卷之一一·魏庆之
  卷四·陈廷敬
  卷十二·黄希
  常建诗附录·常建
  西伯利亚·徐志摩
  提要·翁卷
  三集卷八十五·乾隆
  卷四十六·王奕清
  卷50 ·佚名
  提要·毛晋
  卷十七·佚名
  卷九十九·陈焯
  卷十一·方回
  岳州西城·张说
  九章·屈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谷城山馆集卷八·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律诗懐寄张玉阳年丈二首怊怅前年别绵绵岁月征积薪从古叹投杼至今惊春雪梁园道秋江建业城行踪何处问愁絶鴈来声聚散年来事茫然思不禁薄游交道浅久宦世情深别日枫林梦愁时桂树吟悠悠大河水讵尽尺书心

  • 三集卷八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古今体一百三十二首【己丑四】无逸斋有山弗贵高有水惟取澹问安兹退憩寜缘恣游揽书斋谢藻缋敦朴仰前范传餐既以罢章奏因披览勑政励无逸恭已遵克俭承露轩羲画依然楣?存松风落落静琴尊百年

  • 卷三十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六刘望望,袁州万载人。唐末进士及第,与锺传同时。补诗一首。 【(《全唐诗》卷七七五收刘望诗一首,列为世次爵里俱无考作者。今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七引《永乐大典》引《宜春志》及下补诗叙其事迹。锺

  • 卷一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李适之李适之一名昌恒山王承乾之孙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擢秦州都督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拜御史大夫历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李林甫构之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诗二首朝

  • 卷三十三娱老·何良俊

    余小时好饮,然力不胜酒。饮辄醉,辄复有酒失。至年近四十而有幽忧之疾,盖濒于不起矣。遂弃去文史,教童子学唱。每晨起即按乐至暮,久之遂能识其音调。又酒中好与人谈谐,性复疏诞悁忿,喜面刺人过,亦时时以此得罪。虽不至如灌夫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亥朔户科都给事中杨恂等奏称数口之家须稍存盈羡以备不虞曾谓太仓钱粮可毫无积贮谨以莭省一事条为四议一议折征内库所贮香蜡颜料布绢羽毛皮张之类积剩盈余浥烂蠹朽员役通同角□羊户虗名实报抵筭易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六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陆守经·周诒春

    陆守经 字达权。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靑浦。本籍住址。江苏靑浦朱家角镇。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于复旦公学。任长沙某校教员。及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申报编辑。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

  • 卷八·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八宋 高闶 撰庄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上不受于天子而父以弑逆得位又不以其道终无所受之故不书即位者不正其始也或曰庄公嫡长其为储副明矣乃不可即位乎曰诸侯之嫡子必誓于天子而後称世子世子又必

  • 卷九·曾国藩

    卷九得失篇《小窗幽记》曰:胸有灵丹,点化得失。得失乃人生第一关口,“看透得失方是大英雄”。曾国藩引古人之言说:“非分之福,无故之祸,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为公事,为国家,得失必争;为个人,为名利,得失当淡。曾国藩用“

  • 卷二百一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七善现,法界清净故真如清净。真如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法界清净。若真如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法界清净故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你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於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瞋恚而

  • 复费范九先生书·太虚

    范九先生大鉴:奉观社章,体大思精,承蒙垂询,无词可赞,为愧!他日重游南通,谨当恭瞻德化,沐浴淳风。然鄙意则更望先生以此为方便之多门,而有以引归一实之佛乘耳!此复,并讯岁安!太虚和南。(见淡远楼存笺甲集)

  • 宗镜录卷第三·延寿

    夫教明一切万法。至理虚玄。非有无之诠绝自他之性。若无一法自体。云何立宗。答。若不立宗。学何归趣。若论自他有无。皆是众生识心分别。是对治门。从相待有。法身自体。中实理心。岂同幻有。不随幻无。楞伽经云。佛

  • 笠翁对韵·李渔

    清李渔著。体例与《声律启蒙》略同,惟每韵的对文,从二则到四则不等,不若《声律启蒙》之划一整齐,有人认为《声律启蒙》是仿其体例而有所完善的,特“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而已。学写诗是历代小儿的必修课。自唐近体诗格

  • 史通会要·陆深

    三卷,明陆深撰。陆深(1477—1544年); 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 (1537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