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集目录九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诗二集总目

卷七十五

戊寅元旦

元旦试笔

重华宫新正

董祥岁朝图即用题者韵

温牡丹行

题邹一桂三益图

玉盘謡

新正二日降旨加赈豫省去岁被灾各州县诗以纪事

宋人牧牛图

新正重华宫?侍

皇太后宴

赋得玉壶氷

题黄筌梨花山雀

咏侧理纸

降旨免甘省积欠诗以纪事

唐寅乘鸾图

正月四日?奉

皇太后幸圆明园是日复雪

题伽楠木佛钵

题邹一桂三益图

御园雪霁

题马和之麻姑

春雨轩

静监室

王蒙丹台春晓

人日

再咏侧理纸

陈贞白云山房

新正万夀山

乐夀堂即目

绮望轩

书侧理纸得句

题惠崇溪山春晓图

新正曲宴外藩即席得句

正月十一日进宫斋戒作

题邹一桂花卉

新春斋居

西陲

白海青歌

题张照书聨并张宗苍画

题李唐清溪渔隐卷

诣斋宫辇中作

辛日

祈谷礼成述事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上元灯词

上元後一日小宴廷臣

张宗苍雪景

西山积雪聨句仍拟聚星堂体

燕九日作

题邹一桂书城十二图即用其韵

俄罗斯驿致叛贼阿睦尔撒纳死屍信至诗以纪事

哭汪由敦

卷七十六

閲春秋解口号漫题

新春万寿山即景

赅春园

构虚轩

惠山园

王蒙仙居图

塡仓日漫题

新春玉泉山

清贮斋

含峭居

自玉河泛舟至石舫

袖岚书屋

昙华阁

王绂湖山书屋

题邹一桂画

新春瀛台

茂对斋

含春室

赋得水一方

千尺雪作

再题李成茂林远岫图叠旧作韵

河南廵抚胡宝瑔奏报得雪诗以志慰

咏浮水石

题沈周仿王蒙山水即用其韵

二月朔日作

题沈周虎邱图

仲春

社稷坛亲祀

仲春西苑即景

监古堂

延赏亭

赋得虚舟

镜清斋

焙茶坞

董邦达秋林曳杖图

仲春经筵

二月初四日喜雨

褚君道松隂书屋

御湖雨泛

春雨轩对雨六韵

存素斋

自得轩

徐贲仿巨然惠崇二家笔意

仲春昆明湖上

题云绘轩

停霭楼

赋得金粟山

养云轩叠旧作韵

味闲斋漫题

赵孟頫疎林秀石

再题惠山园八景

丁云鹏天台刘阮图

细雨

向阳草

李廸翎毛花卉

西直门外三首

仲春瀛台

千尺雪

响云廊

葆光室

即事

王蒙松林书屋

仲春

朝日坛礼成纪事六韵

春分

思永斋

赋得山色湖光共一楼

闻山东得雨口号

山桃花二首

题唐寅仿王蒙松隂高士图

花朝

仲春玉泉山

华滋馆

仁育宫颂言叠旧作岱庙诗韵

涵漪斋

岑华阁

荇桥三首

藻监堂得句

赋得春风啜茗台

山隂

嘉?轩

澹宁堂

文徵明倚树观泉

玉兰花开

赐休致大学士陈世倌归里诗以饯之

卷七十七

题倪瓒龙门独步图即用所书张雨诗韵

题玉兰堂

志过

赵子昂双骏图

丰泽园演耕作

蕉雨轩

交芦馆

王蒙太白林峦

清明日拜谒

夀皇殿

镜清斋即目

蟠青室

交翠庭

看画廊

赋得一房山

莲华室

题赵雍山水

三月朔日躬祭

先农坛

耕耤礼成述事

谢时臣山水

雨中西直门外

御园雨泛

赋得佳处领其要

上巳日悦心殿

道宁斋

三月四日谒

陵起程是日复雨途中得句

烟郊行宫雨中即景

蓟州道中览古

憇独乐寺

半岩庐对月

?谒

孝陵

?谒

景陵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桃花寺行宫即目

望盘山未至

白涧行宫晩坐

烟郊

碧桃花

神木謡

谒元灵宫

永佑庙

行围三首

旧衙门行宫小憇

阚虎骝歌

射兔

佶闲骝歌

新衙门行宫即事

过卢沟桥

黄新庄行宫作

麦色

半壁店行宫即景

菜花

题永慕斋

?谒

泰陵

秋澜村

过拒马河

望石经山

雨六首

陵回跸诣

畅春园问

皇太后安是日复雨

雨後御园即景

题张宗苍山水

赋得野含时雨润

山东廵抚奏报得雨诗以志慰

河南廵抚奏报得雨诗以志慰

即事

三月二十九日漫题

卷七十八

孟夏时享

太庙

雩祭斋居

咏木根笔筒

题张宗苍山水画

雩祭礼成敬述

即事

时哉行

难易辞

拟古意

方方壶云山图

咏玉熊

日日

急雨

三五七言

文徵明溪亭客话即用其韵

即事

闻山西得雨

黑龙潭祈雨

阵雨

雨六首

初四夜复雨

端阳日侍

皇太后观竞渡

丁云鹏东山图

咏玉人牧驼

黑龙潭谢雨

游大觉寺

河南廵抚胡宝瑔奏报得麦诗以志慰

嵇璜梦麟自河南复命诗以识事

河东总河张师载山东廵抚阿尔泰奏报伊河水势及金乡鱼台等州县涸地情形诗以志事

侍郎裘曰修安徽廵抚高晋奏报上江水利告竣得诗十四韵

赵孟頫夏木垂隂

西直门外

细雨

夏至日有事於

北郊礼成述事

骤雨

鵞子

题邹一桂花卉二种

夜雨

夏日讨源书屋

夏日昆明湖上四首

袖岚书屋

构虚轩

静佳斋

题金廷标画

夕烽用杜甫诗韵

二十一叔父慎郡王挽辞十韵

题张宗苍雪景

咏玉茶椀

题养正图

卷七十九

急雨口号

溪亭对雨

题邹一桂花卉

题董邦达山水

六月朔日偶然作

西师

马和之荷亭纳凉

赋得骤雨打新荷

偶仿钱选三蔬图并题八韵

复雨放言

屋漏戏咏

王蒙夏日山居图

夏日玉泉山

弄珠室得句

登玉泉最高处

练影堂

含峭居

题钱维城画

?奉

皇太后观荷

讨源书屋对雨

雨中泛舟自讨源书屋归御园

唐寅弹琴客至图

晚晴落照

月夜泛舟襍咏

大暑日作

周昉美人调鹦鹉图

泛月

咏葫芦笔筒

孔雀开屏

泛舟昆明湖观荷效采莲体

景明楼赏荷

藻监堂

题春风啜茗台

无尽意轩

倪瓒溪山图

即事

木如意

乘凉

澄光阁

荷香书屋

夜雨

雨中泛舟至玉泉山

翠云堂对雨

甄心斋口号

清音斋

消夏八咏

卷八十

七月朔日作

早桂

托和鼐行

董其昌江山秋霁卷

和落霍澌行

西直门外观稼

新秋悦心殿

画峯室

看画廊

题抱素书屋

韵琴斋

罨画轩题句

泛舟过御河桥至春耦斋

虚白室

结秀亭

王蒙秋山读书图

初月

立秋

朱叔重秋山叠翠

泛舟长河至乐善园二首

秋来八首

纛行

西北风

题马琬秋山行旅图

布鲁特称臣内属遣使诣阙诗以纪事

幻花八咏用张鹏翀韵

马远溪山秋爽图

题藏纸扇

泛月

题竹桧屏

?奉

皇太后口外行围起程日书事

石槽行宫即事

秋云

密云行宫对月

策马

南天门揽胜轩作

出古北口

常山峪行宫叠旧作韵

军书

滦阳别墅

题小金山

卷八十一

至避暑山庄作

清舒山馆

招凉榭

写心精舍

题澄观斋

翠云岩

聼瀑二首

永恬居

素尚斋

学古堂

微雨

霞标室

罨画窗

驿章至知京师亦望雨诗以志事

塞山

新月

夜雨

含粹斋

沧浪屿

千尺雪

即事

红叶

题蒋溥画

京师得雨志喜

莹心堂

遣兴

中秋侍

皇太后宴

咏鹿角笔架

热河启跸木兰行围之作

笔架峯

策马

驻行营

过东岭

咏挂缾

即景

俊鹘骢歌

得库车城志事

九月朔日作

布鲁特使臣至赐宴即席得句

题董邦达画二首

丛薄行

右部哈萨克归化遣使朝贡诗以纪事

九日

出崖口

木兰回跸驻避暑山庄之作

澄观斋

卖菊翁

阿克苏城囬衆投降诗以纪事

万树园宴布鲁特即席得句

河南廵抚胡宝瑔奏报豫省秋收丰稔诗以志慰万树园赐布鲁特人观灯火

滦阳别墅

入古北口閲提标兵

九月廿五日进宫之作

乌什城酋长霍集斯伯克携囬衆献城降诗以纪事

孟冬时享

太庙述事

崇元观拈香即事

御园初冬

戏题盆菊

林屋

抱青楼

夜雨

卷八十二

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奏请南廵却其疏并诗以示意

题洋菊四十四种

将之盘山驻跸汤泉行宫作

晩隂

晓行

自西峪取路登田盘至双峯寺小憇

法藏寺

登定光塔作歌

云罩寺

驻跸静寄山庄

得概轩

朶山亭

半天楼小坐

泠然阁

云林石室

雨花室

题读画楼

受宜居

降旨分别缓徵徐泗等处积欠诗以纪事

婉娈草堂作

题董其昌婉娈草堂图

游古中盘作

少林寺

上方寺

东竺庵

千尺雪题句

唐寅品茶图

贮清书屋

含远楼

游天成寺作歌

西甘涧

东甘涧

望万松寺未至

再登半天楼

石林精舍

谩题

池上居

对瀑

引胜轩

右部哈萨克及塔什?城囬人布鲁特部首领胥来觐谒恰至山庄曲宴示恩点笔成什

烟郊行宫晩坐

南苑行围杂咏

赐哈萨克布鲁特等宴即席得句

仲冬南苑大閲纪事

南苑赐哈萨克布鲁特塔什罕囘人等观烟火灯词

王蒙泉声松韵图

淑清院

刘度仿范寛雪景

栢林寺拈香

黄鼎溪山行旅

我军

题王渊三白献瑞图

冬至

南郊述事

陆治寒梅夜月即用其韵

苦衷

王渊摹黄筌竹雀图

除夕

御制诗二集目録九

猜你喜欢
  卷三十·阮阅
  第三出 哄丁·孔尚任
  序言·老舍
  第一折·佚名
  甲集第九·钱谦益
  卷一·李攀龙
  爱它?害它?成功!·刘半农
  卷二·乾隆
  宛陵羣英集巻三·汪泽民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十·蔡正孙
  第四回 军门枉法·蒲松龄
  戴叔伦诗鉴赏·佚名
  72.沈亚之:诗二首·施蜇存
  卷七·喻良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话补遗卷一·杨慎

      浮渲梳头  本事诗载刘禹锡杜司空席上赠妓诗云浮渲梳头宫様妆春风一曲杜韦娘今本浮渲梳头作髙鬓云鬟又以为韦应物诗者误也盖韦与刘皆尝为苏州刺史是以传疑浮渲字妙画家以墨饰美人鬓髪谓之渲染渲音  险诨句 

  • 皇明诗选卷之三·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仝撰宋征舆辕文氏五言古诗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王守仁陆深薛蕙王廷陈杨慎常伦黄佐廖道南唐寅张时彻高叔嗣顾梦圭华察苏佑陈束王问

  • 安阳集补钞·吴之振

    韩琦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空

  • 提要·虞堪

    臣等谨案希澹园诗集三巻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隠居不仕故其题赵孟俯画絶句有曰王孙今代玉堂仙自画苕溪似辋川如此青山红树里可无十畆种瓜田深讽其出事二姓然堪至洪武中竟起为云南府学教授卒于官葢与仇

  •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礼十三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

  • 卷十二·黄以周

      哲宗   △绍圣二年(乙亥,一峣九五)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戌朔。) 庚戌,宣政使宋用臣言:“昨自元丰二年四月内导洛通汴,六月成功放水,四时行流不绝。遇冬凌结,即督责沿河官吏,打拨通流,并无壅遏。自元祐二年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八·杨仲良

      神宗皇帝   详定郊庙礼文上   元丰元年正月戊午,判太常寺陈襄、集贤校理黄履、李清臣、王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杨完、何洵直、孙谔充检讨官。先是,手诏:『讲求郊庙奉祀礼文讹舛,宜令太常寺置局,仍差定礼官数员,及许

  • ◎范郎屡赴天台约·李定夷

    湖北黄冈县周山铺地方,有范生年三十许,馆于近村。前月上浣间,忽有二童子造馆。衣衫甚都,口称随带肩舆,迎生教读。生初以为戏,手携烟管,散步出门,果见扈从煊赫,侍立门外,中置四人肩舆一乘。生辞以有馆,不便赴召。二童子不听,强使登

  • 卷之六十一·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一 传第四十五 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总传 扎萨克图汗部称喀尔喀西路至 京师四千余里东界翁锦西尔哈勒珠特西界喀

  • 卷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八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天圣 九年明道 二年景佑 四年寳元 二年康定 元年庆厯 八年皇佑 五年至和 二年嘉佑 八年即帝位 御经筵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皇太后同听政。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只日视事

  • 徐謇传·李延寿

    徐謇字成伯,丹阳人,家本住东莞,与兄长文伯等都擅长治病配药。徐謇因到青州,慕容白曜平定东阳,被抓住送到京城。献文帝想检验他的能力,把病人放在帷幕里面,让徐謇隔着帷幕把脉。非常清楚病状,又知道病人面色症候,于是被宠幸。做

  • 宋祁传·脱脱

    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人。与兄长宋庠同时考中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名,宋庠第三名。章献太后不想以弟在兄长之前,就提拔宋庠第一名,而置宋祁第十名。人们称呼他们叫“二宋”,以大宋、小宋来分别。宋祁被任命为复州军事推官。孙

  • 卷十六·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六汉 高诱 注说山训【山为道本仁者所处说道之旨委积若山故曰说山】魄问於魂曰道何以为体【魄人隂神也?人阳神也隂道祖於阳故魄问?道以何等形体也】曰以无有为体【道无形以无有为体也】魄

  • 卷一百五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六昏礼周礼地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注判半也得耦为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七尔时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谓精进行太子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进行太子。已于过去九十九俱胝岁。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无惭愧品第五云何无惭云何无愧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以此二法所行相似故。世人

  • 漂泊的灵魂·黑塞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

  • 涌幢小品·朱国祯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此书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到天启元年(1609—1621),历时十三年。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的明代朝野典故、遗闻逸事,也有一些考证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关明代掌故和人物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