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

钦定四库全书

古乐苑卷八

明 梅鼎祚 编

鼔吹曲辞

【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刘瓛定军礼曰鼔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骚人云鸣箎吹竽是也宋书乐志曰鼓吹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黄帝歧伯所作以扬德建武劝士讽敌也周官曰师有功则恺乐左传曰晋文公胜楚振旅凯而入司马法曰得意则恺乐恺歌雍门周说孟尝君鼔吹于不测之渊说者云鼔自一物吹自竽籁之属非箫鼔合奏别爲一乐之名也然则短箫铙歌此时未名鼔吹矣应劭汉卤簿图惟有骑执箛箛即笳不云鼔吹而汉世有黄门鼔吹汉享宴食举乐十三曲与魏世鼓吹长箫同长箫短箫伎录竝云丝竹合作执节者歌又建初录云务成黄爵玄云远期皆骑吹曲非鼓吹曲此则列於殿庭者爲鼔吹今之从行鼓吹爲骑吹二曲异也又孙权观魏武军作鼔吹而还此又应是今之鼔吹魏晋世又假诸将帅及牙门曲盖鼔吹斯则其时谓之鼔吹矣魏晋世给鼔吹甚轻牙门督将五校悉有鼓吹晋江左初临川太守谢摛每寝辄梦闻鼓吹有人爲其占之曰君不得生鼓吹当得死鼓吹尔摛击杜弢战没追赠长水校尉葬给鼔吹焉谢尚爲江夏太守诣安西将军庾翼於武昌咨事翼与尚射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射破的便以其副鼓吹给之今则甚重矣西京襍记曰汉大驾祠甘泉汾隂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後部鼔吹则不独列於殿庭者名鼔吹也汉远如期曲辞有雅乐陈及增寿万年等语无马上奏乐之意则远期又非骑吹曲也晋中兴书曰汉武帝时南越加置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南海郁林苍梧七郡皆假鼔吹东观汉记曰建初中班超拜长史假鼔吹麾幢则短箫铙歌汉时巳名鼔吹不自魏晋始也崔豹古今注曰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也短箫铙歌鼔吹之一章尔亦以赐有功诸侯齐武帝时寿昌殿南阁置白鹭鼔吹二曲以爲宴乐隋志陈後主常遣宫女习北方箫鼔谓之代北酒酣则奏之此又施於燕私矣古今乐录有梁陈时宫悬图四隅各有鼔吹楼而无建鼓鼔吹楼者昔萧史吹箫於秦秦人爲之筑凤台故鼔吹陆则楼车水则楼船其在庭则以簨簴爲楼也梁又有鼔吹熊罴十二按其乐器有龙头太棡鼓中鼔独掲小鼓亦随品秩给赐焉周武帝每元正大会以梁按架列於悬间与正乐合奏随又於按下设熊罴貙豹腾倚承之以象百兽之舞杨慎升庵词品曰鼔吹曲其昉黄帝记里鼔之制乎後世有鼓吹骑吹云吹之名建初录云列於殿廷者名鼓吹列於行驾者名骑吹又云鼔吹陆则楼车水则楼船其在庭则以簨簴爲楼水行则谓之云吹朱鹭临高台诸篇则鼔吹曲务成黄爵则骑吹曲水调河传则云吹曲宋之问诗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此言鼔吹也谢脁诗鸣笳翼高盖叠鼔送华輈此言骑吹也梁简文诗广水浮云吹江风引夜衣此言云吹也郭茂倩左克明竝曰鼔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鼔吹但所用异耳】

【汉有朱鹭等二十二曲列於鼓吹谓之铙歌及魏受命使缪袭改其十二曲而君马黄雉子班圣人出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十曲竝仍旧名是时吴亦使韦昭改制十二曲其十曲亦因之而魏吴歌辞存者唯十二曲余皆不传晋武帝受禅命傅玄制二十二曲而玄云钓竿之名不改旧汉宋齐竝用汉曲又充庭十六曲梁高祖乃去其四留其十二更制新歌合四时也北齐二十曲皆改古名其黄爵钓竿略而不用後周宪帝革前代鼔吹制爲十五曲竝述功德受命以相代隋制列鼔吹爲四部】

汉铙歌

【汉鼔吹铙歌十八曲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五曰拥离六曰战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曰芳树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班十四曰圣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临高台十七曰远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或云汉铙歌二十二无钓竿古今乐录曰汉铙歌皆声辞艳相襍不复可分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耳艺苑巵言曰铙歌中有难解及廹诘屈曲者如丝如鱼乎悲矣尧羊蜚从王孙行之类或谓有缺文断简妃呼豨收中吾之类或谓曲调之遗声或谓兼正辞塡调大小混录至有直以爲不足观者巫山高芝爲车非三言之始乎临高台以轩桂树双珠青丝玳瑁非五言之神足乎驾六飞龙四时和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非七言之妙境乎其误处既不能晓佳处又不能识以爲不足观宜也】

朱鹭【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栖翔鹭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也或曰鹭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言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颂声之息饰鼓以鹭存其风流孔颖达曰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旧鼓吹朱鹭曲是也汉曲盖因饰鼔以鹭而名曲焉丹铅续录曰朱鹭曲解云因饰鼓以鹭而名曲又云朱鹭呪鼔飞於云末徐陵诗有鳬锺鹭鼓之句宋之问诗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皆用此事益鹭色本白汉初有朱鹭之瑞故以鹭形饰鼔又以朱鹭名鼔吹曲也梁元帝放生池碑云玄龟夜梦终见取於宋王朱鹭晨飞尚张罗於汉后与朱鹭飞云

末事相叶可以证补乐府解题之缺】     古辞

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诛一作谏升庵诗话曰朱鹭鱼以乌鹭何食食茄下乌古与雅同叶音作雅盖古字乌也鸦也雅也本一字也雅与下相叶始得其音鱼以雅者言朱鹭之威仪鱼鱼雅雅也韩文元和圣德诗鱼鱼雅雅本此丹铅四录曰茄音荷玄中记黄帝之臣有荆茄丰左传注楚有茄人城张楫音荷艺苑巵言曰乌转爲鸦鸦转爲雅茄下当作荷茎】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毋六拉沓高飞暮安宿【首一作蕞】艾如张【艾与刈同说文云艾草也如读爲而谷梁传曰艾兰以爲防置旃以爲辕门谓因蒐狩以习武事也兰香草也言艾草以爲田之大防是也】

艾而张罗夷於何行成之四时和山出黄雀亦有罗雀以高飞奈雀何为此倚欲谁肯礞室

上之回【汉书曰孝武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竞乐府解题曰汉武通回中道後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蹷石关历封峦是也】

上之囘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翁离【一曰拥离又曰雍离】

?离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用兰?离趾中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鬬死驽马裵囘鸣梁筑室何以南梁何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爲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不获宋书作而获】

巫山高【乐府解题曰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又有演巫山高不详所起】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爲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囘囘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上陵【古今乐录曰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爲上陵食举後汉书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礼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古辞大略言神仙事不知与食举曲同否】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爲君船青丝爲君笮木兰爲君櫂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鴈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爲车龙爲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将进酒【乐府解题曰古辞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爲言】

将进酒椉大白辨加哉诗审博放故歌心所作同隂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加一作佳博宋书作搏记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爲是】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芳树

芳树日月君乱如於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三而爲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妬人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以如孙如鱼乎悲矣【愁宋书作悲以一作似】

有所思【古今乐录汉太乐食举第七曲亦用之不知与此同否】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巳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絶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谈艺录曰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

雉子班

雉子班如此之干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重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腾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圣人出

圣人出隂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騑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上邪【一作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絶衰山无陵江水爲竭冬靁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絶

临高台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收中吾【刘履云收中吾三字其义未详疑曲调之余声如乐录所谓羊无夷伊那阿之类】

远如期【一曰远期宋书乐志有晩芝曲沈约言旧史云诂不可解疑是汉远期曲也古今乐录云汉大乐食举曲有远期至魏省之】

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岁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增寿万年亦诚哉

石流【宋书作石留以上宋书并冇曲字】

石流凉阳凉石水流爲沙锡以微河爲香向始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古乐苑卷八

猜你喜欢
  某邑妓·唐圭璋
  吕同老·唐圭璋
  楼槃·唐圭璋
  蜀妓·唐圭璋
  ◆李学士泂(溉之集)·顾嗣立
  第三折·张国宾
  倪瓒·隋树森
  卷五·王蕴章
  卷一百四十七·冯惟讷
  卷二十六·陈思
  卷二十二·陈思
  卷一百十九·陈邦彦
  御选明诗卷二十三·康熙
  卷七·许及之
  卷九·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李开先

    【金蕉叶】(净、丑上唱)游手游食,每日傍朱门求觅。妻儿孩子要穿吃,又不曾半星儿活计。(白)少年心性爱虚嚣,皮帽偏宜短布袍。(丑白)十五年前家已破,至今游手未曾抄。(净白)这几日甚是艰难,今日托个事故,访高大叔走一遭。大行阔步,早到

  • 甲集第十六·钱谦益

    王高士宾六首【子游墓(海隅山上。《史记·吴世家注:仲雍冢并列)】有树枯来不记春,却依虞仲冢为邻。山家相约休樵采,十哲人中第九人。【孙王墓(盘门外三里)】千里争衡最少年,马骄风疾喜行前。正当许下迎天

  • 青城山人集巻一·王璲

    明 王燧 撰五言古诗杂诗十首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欲登昆仑巅挥手攀扶桑腰县倚天劔身被拂云裳岀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琅玕乆不寳灵鸟方髙翔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又远游歴燕赵抚剑黄金防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是时穷秋后

  • 志第二十九 经籍三(子)·魏徵

    《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 《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 《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亻及撰。 《公孙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 《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撰,赵岐注。 《孟子》七卷郑玄注。 《孟子》七卷刘熙注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秋七月辛酉朔直秘阁提举广南市舶宗頴与宫观理作自陈 左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章杰为广南东路转运副使杰初以家世坐斥至是复起 左文林郎成都府成都县尉罗万改京官堂除大邑万以荐对而有是命十二月

  • 后汉孝桓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一·袁宏

    建和元年(丁亥、一四七) 春正月戊午, 大赦天下。 赐男子爵各有差;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 人三斛; 贞妇帛,人三匹。     二月,黄龙见谯。     夏四月庚寅,京兆地震〔一〕。 〔一〕 范书桓帝纪作&ldquo;京师地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文祥 文文忠公别传沈秉成 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沈葆桢 沈文肃公传沈文肃公事略冯焌光 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南海关冯君神道碑铭袁保恒 刑部左侍郎袁文诚公神道碑吴赞诚 清署理福建巡抚光禄寺卿吴

  • 卷之九十九  平番始末上(明)許進 撰·邓士龙

    (平番始末,二卷,明許進撰。許進,字季升,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事蹟詳明史卷一八六本傳。) 平番始末上 西域自漢武通後,歷代廢置不一。我太祖革元命,統一寰宇。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兵至河西,元守臣掠人民遁入

  • 卷五十五、平靖滇回·黄鸿寿

    文宗咸丰五年,冬十二月,云南回民杜文秀起蒙化,袭据大理府,提督褚永昌死之。先是,滇省汉民觊觎永昌回族腴田,于是句结奸胥,朦禀地方官吏,所有回民,一律驱逐徼外。回人失其故业,往往联结黔苗,沿边滋扰,以逞报复。至是,推文秀为渠帅,占

  • 四书通凡例·胡炳文

    四书通凡例一语录凡朱子未定之説与门人传录差误及重意者不复出门人姓氏依纂疏例亦不复纪一集注谓集诸家之注而为之也或融其意或举其辞字字称停不可増减今集成复举朱子以前诸议论是朱子当时犹有遗者也今并不复出或张氏

  • 大学朱子序·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朱子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语录大学是修身治人防规模又曰如一部行程厯相似皆有节次○通曰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序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见得自古以来凡治与教只是此大学之道】葢自天

  • 卷八·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八       宋 张虙 撰仲秋之月仲秋者斗建酉之辰也汉志云留孰於酉则酉留也夏正为八月日在角八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角十度元嘉历云日在轸十五度日与斗建常相合酉与辰合故八月斗建酉则日在辰

  • 佛说摩邓女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持钵行乞食。食已阿难随水边而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去。阿难从女丐水。女即与水。女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女归告其母。母名摩邓。女于

  • 卷第一百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邵武安国开莲受禅师示众。牛头没马头回。原属诸方近套。掷金鈎布铁网。亦非越格提持。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三·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住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師於崇禎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入院。三門師翁以虛空為門戶,是以本師亦從此出。今日不肖兒孫,撥轉路頭,天下衲僧,阿誰識得?喝一喝便入。佛殿紫磨金色身,慈容滿月相,覿面見得時,依然成兩樣

  • 论语集说·蔡节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