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折

(邦老上,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我陈虎只因看上了李玉娥,将他丈夫撺在黄河里淹死了。那李玉娥要守了三年孝满,方肯随顺我。我怎么有的这般慢性?我道莫说三年,便三日也等不到。他道你便等不得三年,也须等我分娩了,好随顺你,难道我耽着这般一个大肚子,你也还想别的勾当哩?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早已过了一十八岁。那小厮好一身本事,更强似我。只是我偏生见那小厮不得,常是一顿打就打一个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称心。却是为何?常言道:翦草除根,萌芽不发。那小厮少不的打死在我手里。大嫂,将些钱钞来与我,我与弟兄每吃酒去来。(下)(旦儿上,云)自家李玉娥。过日月好疾也。自从这贼汉将俺员外推在河里,今经十八年光景。我根前添了一个孩儿,长成一十八岁,依了那贼汉的姓,叫做陈豹,每日在山中打大虫。怎这早晚还不回家来吃饭哩?(小末同俫儿上)(小末诗云)每日山中打虎归,窝弓药箭紧身随。男儿志气三千丈,不取封侯誓不灰。自家陈豹,年长一十八岁,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每日在于山中,下窝弓药箭,打大虫耍子。今日正在那里演习些武艺,忽然看见山坡前走将一个牛也似的大虫。我拈弓在手,搭箭当弦,“口床”的一声射去,正中大虫。我待要拿那大虫去,不知那里,走将几个小厮来,倒说是他每打死的大虫。咄!我且问你,你怎生打杀那大虫来?(俫儿云)我一只手揝住头,一只手揝住尾,当腰里则一口咬死的。你倒省气力,要混赖我的行货,我告诉你家去。陈妈妈。(旦儿云)是谁门首叫我?开开这门。你做甚么?(俫儿云)妈妈,我辛辛苦苦打杀的一个大虫。只这一张皮也值好几两银子,怎么你家儿子要赖我的?(旦儿云)小哥,你将的去罢。(俫儿云)我儿也,不看你娘面上,我不道的饶了你哩。(下)(旦儿云)陈豹,你家来,你跪着。教你休惹事,你又惹事。你倘着我打你,等你好记的。(小末云)母亲打则打,休闪了手。(旦儿云)且住者,倘或间打的孩儿头疼额热,谁与他父亲报仇?陈豹,我不打你,且饶你这一遭儿。(小末云)母亲打了倒好。母亲若不打呵,说与父亲,这一顿打又打一个小死。(旦儿云)我也不打你,也不对你父亲说。(小末云)不与父亲说,谢了母亲也。(旦儿云)孩儿,你学成十八般武艺,为何不去进取功名?(小末云)您孩儿欲待应武举去,争奈无盘缠上路。(旦儿云)既然你要应武举去,来!我与你些碎银两,一对金凤钗做盘缠。(小末云)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也。(做拜科)(旦儿云)陈豹,你记者,若到京师,寻问马行街竹竿巷,金狮子张员外老两口儿。寻见呵,你带将来。(小末云)母亲,他家和咱是什么亲眷?(旦儿云)孩儿你休问他,他家和咱是老亲。(小末云)您孩儿经板儿记在心头。母亲,孩儿出门去也。(旦儿云)陈豹,你回来。(小末云)母亲有甚么话说?(旦儿云)你若见那两口儿,你便带将来。(小末云)您孩儿记的,我出的这门来。(旦儿云)陈豹,你回来。(小末云)母亲,有的话一发说了罢。(旦儿云)我与你这块绢帛儿,你见了那老两口儿,只与他这绢帛儿,他便认的咱是老亲。(小末云)理会的。(旦儿云)孩儿去了也。眼观旌节旗,耳听好消息。(下)(外扮长老上,诗云)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莫道出家便受戒,那个猫儿不吃腥。小僧相国寺住持长老。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这早晚相公敢待来也。(小末领杂当上,云)下官陈豹,到于都下,演武场中比射,只我三箭皆中红心,中了武状元,授了下官本处提察使。自从母亲分付我寻这马行街竹竿巷金狮子张员外那两口老的,那里寻去?如今在相国寺中散斋济贫。数日前我与长老钱钞,与下官安排斋供,须索拈香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了也。(见长老科,云)老和尚,多生受你。(长老云)相公,请用些斋食。(小末云)下官不必吃斋,只等贫难的人来时,老和尚与我散斋者。(正末同卜儿薄蓝上,云)叫化咱!叫化咱!可怜见俺许来大家私,被一场天火烧的光光荡荡,如今无靠无依,没奈何,长街市上,有那等舍贫的财主波,救济俺老两口儿佛啰。(唱)

【中吕】【粉蝶儿】我绕着他后巷的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我受尽了些雪压波风节。猛想起,十年前,兀那鸦飞不过的田宅。甚么是月值年灾?可便的眼睁睁一时消坏。

(卜儿云)老的也,可怎生无一个舍贫的?(正末唱)

【醉春风】那舍贫的波众檀樾,救苦的波观自在。肯与我做场儿功德散分儿斋?可怎生再没个将俺来睬!睬!(卜儿云)老的也,兀那水床上热热的蒸饼,我要吃一个儿。(正末云)婆婆,你道甚么哩?(卜儿云)我才见那水床上热热的蒸饼,我要吃一个儿。(正末云)婆婆,你道那水床上热热的蒸饼你要吃一个儿?不只是你要吃,赤紧的咱手里无钱呵,可着甚的去买那。(唱)佛啰但得那半片儿羊皮,一头儿藁荐,哎!婆婆口来,我便是得生他天界。

(云)婆婆。(卜儿云)老的,你叫我怎么的。(正末云)我叫了这一日街,我可乏了也,你替我叫些儿。(卜儿云)你着谁叫街?(正末云)我着你叫街。(卜儿云)你着我叫街,倒不识羞。我好歹也是财主人家女儿,着我如今叫街。我也曾吃好的,穿好的。我也曾车儿上来,轿儿上去。谁不知我是金狮子张员外的浑家。如今可着我叫街,我不叫。(正末云)你道甚么哩?(卜儿云)我不叫。(正末云)你道你是好人家儿,好人家女,也曾那车儿上来,轿儿上去,那里会叫那街?偏我不是金狮子张员外,我是胎胞儿里叫化来?赤紧的咱手里无钱那。我要你叫。(卜儿云)我不叫!我不叫!(正末云)我要你叫!要你叫!(卜儿云)我不叫!我不叫!(正末云)你也不叫,我也不叫,饿他娘那老弟子。(卜儿做悲科)(正末云)婆婆,你也说的是,你是那好人家儿,好人家女,你那里会叫那街。罢!罢!罢!我与你叫。(卜儿云)你是叫咱。(正末云)哎哟!可怜见俺被天火烧了家缘家计,无靠无捱,长街市上,有那等舍贫的叫化些儿波。(唱)

【快活三】哎哟!则那风吹的我这头怎抬?雪打的我这眼难开。则被这一场家天火破了家财,俺少年儿今何在?

(卜儿云)嗨!争奈俺两口儿年纪老了也。(正末唱)

【朝天子】哎哟!可则俺两口儿都老迈,肯分的便上该,天哪!天哪!也是俺注定的合受这饥寒债。我如今无铺无盖,教我冷难挨。肯分的雪又紧风偏大,到晚来可便不敢番身,拳成做一块。天哪!天哪!则俺两口儿受冰雪堂地狱灾,我这里跪在,大街,望着那发心的爷娘每拜。

(卜儿云)老的,这般风又大,雪又紧。俺如今身上无衣,肚里无食,眼见的不是冻死,便是饿死的。

(正末唱)

【四边静】哎哟!正值着这冬寒天色,破瓦窑中又无些米柴。眼见的冻死尸骸,料没个人瞅睬。谁肯着半掀儿家土埋,老业人眼见的便撇在这荒郊外。

(杂当上,云)兀的那老两口儿,比及你在这里叫化,相国寺里散斋哩。你那里求一斋去不好那?(正末云)多谢哥哥。元来相国寺里散斋。婆婆,去来,去来。(卜儿云)老的也。俺往那里叫化去?(正末唱)

【普天乐】听言罢不觉笑咍咍,我这里刚行刚蓦。把我这身躯强整,将我这脚步儿忙抬。(云)官人,叫化些儿波。(杂当云)无斋了也。(正末唱)哎!可道哩饿纹在口角头,食神在天涯外。不似俺这两口儿公婆每便穷的来煞,直恁般运拙也那时乖。(云)官人也。(唱)但的他残汤半碗充实我这五脏,(带云)不济事!不济事!(唱)哎!婆婆也,咱去来波,可则索与他日转千街。

(杂当云)你来早一步儿可好,斋都散完了也。(正末云)官人,可怜见。叫化些儿波。(杂当云)无了斋也。(小末云)为甚么大呼小叫的?(杂当云)门首有两个老的,讨斋来的迟,无了斋也。(小末云)老和尚,有下官的那一分斋,与了那两口儿老的吃罢。(杂当云)理会的。兀那老的,你来的迟,无有斋了。这个是相公的一分斋。与你这老两口儿,你吃了。你过去谢一谢那相公去。(正末云)多谢了。婆婆,你吃些儿,我也吃些儿,留着这两个馒头,咱到破瓦窑中吃。婆婆,你送这碗儿去。(卜儿云)我送这碗儿去。(正末云)就谢一谢那官人。(卜儿云)我知道。(见小末做拜科,云)积福的官人,今世里为官受禄,到那生那世,还做官人。(做认小末科)(小末云)这老的怎生看我?(卜儿云)官人官上加官,禄上进禄,辈辈都做官人。(出门科)这官人好和那张孝友孩儿厮似也。仔细打看,全是我那孩儿。我对那老的说去,着他打这弟子孩儿。(见末云)老的也,也喜欢咱。(正末云)甚么那,婆婆?(卜儿云)你笑一个。(正末云)我笑甚么?(卜儿云)你笑。(正末云)哦!我笑?(做笑科)(卜儿云)你大笑。(正末做大笑科)(卜儿云)你也是个傻老弟子孩儿,如今咱那张孝友孩儿有了也。(正末云)在那里?(卜儿云)原来散斋的那官人,正是张孝友孩儿。(正末云)婆婆,真个是?(卜儿云)我的孩儿,如何不认的?我这眼不唤做眼,唤做琉璃葫芦儿,则是明朗朗的、(正末云)是真个?我过去打这弟子孩儿。婆婆,可是也不是?(卜儿云)我这眼则是琉璃葫芦儿。(正末云)我则记着你那琉璃葫芦儿。(卜儿云)则是个明朗朗的。(正末见小末,云)生忿忤逆的贼也。(小末云)长老,他唤你哩。(长老云)相公,他唤你哩。(正末唱)

【上小楼】甚风儿便吹他到来?也有日重还乡界。则俺这烦烦恼恼,哭哭啼啼,想杀我儿也怨怨哀哀。到如今可也便欢欢爱爱,潇潇洒洒,无妨无碍。(小末云)兀那老的,你说甚么那?(正末云)生忿忤逆的贼也。(唱)哎!怎把这双老爹娘做外人看待?

(卜儿云)老的,他正是我的儿。(小末云)兀那老的,你说甚么我的儿?我且问你,你那儿可姓甚么那?(正末云)我的儿姓张,叫做张孝友。(小末云)兀的你孩儿姓张,是张孝友。我姓陈,是陈豹。你怎生说我是你的儿?(卜儿云)呀!他改了姓也。(小末云)你的孩儿去时,多大年纪?(正末云)他去时三十岁也,去了十八年,如今该四十八岁。(小末云)你的孩儿去时三十岁,去了十八年,如今该四十八岁,这等说将起来,你那孩儿去时节我还不曾出世哩。(正末云)婆婆,不是了也。(卜儿云)我道不是了么。(正末云)可不道你这眼是琉璃葫芦儿?(卜儿云)则才寺门前挤破了也。(小末云)兀那老的,你那孩儿怎生与下官面貌相似?你试说与我听咱。(正末云)官人听我说波。(唱)

【幺篇】您两个恰便似一个印盒、印盒里脱将下来。您两个都一般容颜,一般模样,一般个身材。哎!我好呆,也合该,十分宁奈。(云)相公,恕老汉生纪老了。(唱)我老汉可便眼昏花,错认了你个相公休怪。

(正末做跪拜请罪科)(小末云)兀那老的拜将下去,我背后恰便似有人推起我来一般。莫不这老的他福分倒大似我?我不怪你,你回去。(正末云)多谢了官人。(小末云)你且回来。(正末云)官人莫非还怪着老汉么?(小末云)我说道不怪,怎么还怪着你?我见你那衣服破碎,与你这块绢帛儿补了你那衣服,你将的去。(正末云)多谢了官人。这个官人又不打我,又不骂我,又与我这块绢帛儿,着我补衣服。我是看咱。

(哭科,云)我道是甚么来?原来是我那孩儿临去时留下的那半壁汗衫儿。哎!这有甚么难见处,眼见的是那婆子恰才过来谢那官人,笃速速的掉了。我如今问他,若是有呵。便是那官人的。若是没呵,我可不到的饶了他哩。婆婆,俺那孩儿的呢?(卜儿云)孩儿的甚么?(正末云)孩儿临去时留下的那半壁汗衫儿在那里?(卜儿云)我恰才忘了。你又题将起天。我为那汗衫呵,则怕掉了,我牢牢的揣在我这怀里。(做取科,云)兀的不是我孩儿的?(正末云)我这里也有半壁儿。(卜儿云)你那里得来?(正末云)咱是比着,可不正是我那孩儿的汗衫儿那?(做悲科,云)哎哟,眼见的无了我那孩儿也。兀的不苦痛杀我也。(唱)

【脱布衫】我这里便觑绝时雨泪盈腮,不由我不感叹伤怀。则被你抛闪杀您这爹爹和您奶奶,婆婆也,去来波,问俺那少年儿是在也不在?

(见小末云)官人,这半壁汗衫儿不打紧,上面干连着两个人的性命哩。(小末云)你看这老的波,怎生干连着两个人性命?你是说一谝,我是听咱。(正末唱)

【小梁州】想当初他一领家这衫儿是我拆开,不俫问相公这一半儿那里每可便将来?(小末云)你为甚么这等穷暴了来?(正末唱)想着俺那二十年前有家财,(小末云)你姓甚名谁?(正末唱)则我是张员外。(小末云)哦,张员外!你在那里居住?(正末唱)我家住、住在马行街。

(小天云)你家曾为甚么事来?(正末唱)

【幺篇】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小末云)你那孩儿那里去了?(正末唱)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小末云)他曾有书信来么?(正末云)俺孩儿去了十八年也。(唱)只一去不回来。

(小末云)兀那老两口儿,你莫不是金狮子张员外么?(正末云)则我便是金狮子张员外,婆婆赵氏。官人曾认的个陈虎么?(小末云)谁将俺父亲名姓叫?(正末云)你还认的个李玉娥么?(小末云)这是我母亲的胎讳。你怎生知道?(正末云)咱都是老亲哩。(卜儿云)老的。我想起来了也。这厮正是媳妇儿怀着十八个月不分娩,生这个弟子孩儿那。(小末云)既是老亲,你老两口儿跟我去来,(正末云)婆婆。他要带将俺去哩。咱去不去?(卜儿云)休去!(正末云)为甚的?(卜儿云)说道一路上有强人哩。(正末云)有甚么强人?敢问官人要带我去时。着我在那里相等?(小末云)我与你些碎银,到徐州安山县金沙院相等,你老两口儿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耍孩儿】你将这衫儿半壁亲稍带,只说是马行街公婆每都老惫。官人呵。这言语休着您爷知,(小末云)怎生休着他知道?(正末唱)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则要你一言说透千年事,俺也不怕十谒朱门九不开。那贼汉当天败,婆婆,这也是灾消福长,苦尽甘来。

(云)婆婆,我和你去来,去来。(唱)

【煞尾】我再不去佛风召,佛风召将我这头去磕,天那,天那将我这手去掴。我但能勾媳妇儿觑着咱这没主意的公婆拜,我今日先认了那个孙儿大古来啋。(同卜儿下)

(小末云)老和尚多累了。下官则今日收拾行程,还家中去来。云)亲承母亲命,稍带汗衫来。谁知相国寺,即是望乡台。(下)

猜你喜欢
  蜀妓·唐圭璋
  冯时行·唐圭璋
  丘仓海传·丘逢甲
  第二十三出 陷关·洪昇
  卷六·杨慎
  卷十九·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同文馆唱和诗巻二·邓忠臣
  卷四百六十九·陈廷敬
  卷一百五十九·陈廷敬
  卷三十三·陈廷敬
  第十回 佛动心风尘自叹 老鸨儿打骂施威·蒲松龄
  卷十九·范成大
  ●李石桐先生诗集序·李怀民
  提要·喻良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郑光祖

    (正末引祗从上,云)小官王文举,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赐小官状元及第。夫人敢随小官至此,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左右的,将笔砚来。(做写书科,云)写就了也。我表白一遍咱:寓都下小婿王文举

  • 卷一百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拾遗六 张建封 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凖马前已被红旗引两?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

  • 卷十八·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八宋 张九成 撰离娄章句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舜生东

  • 卷一百二十·杨士奇

    永乐九年冬十月己丑朔享 太庙○庚寅肃王楧还国赐宴于华盖殿赐之钞币及赐其从官钞 赐兀者右卫野人头目起蒙哥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乞忽儿卫野人女直头目朵罗秃等宴○辛卯镇守河州卫都指挥刘昭言河州归德千户所去卫七

  • 科名类·佚名

    ○刘子壮熊伯龙刘子壮,字克猷,湖北黄冈人。少颖慧,读书一目数行,属文奇肆,中崇祯庚午举人。领荐后,梦神告之曰:“尔须朱之弼作房官,方中春榜。”及至京,偶出寓散步,见数童子携书包,经其门,一童子特秀出,执手与谈,见其书上,写学名朱之

  • 双槐岁钞卷第八·黄瑜

    名公诗谶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少保丘文庄公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涌。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期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

  • 郭崇韬传·欧阳修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当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明、敏锐,善于应对,以才干著称。庄宗为晋王,孟知祥为中门使,崇韬为副使。中门使的职责是参加和管理机要,以前,吴珙、张虔厚等人都因为当中门使相继获罪。知祥害怕,请求外任,庄宗说“:你想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下·佚名

    法约无利有弊亟宜豫筹补救疏(附披沥自陈片)(光绪十年)竭诚筹办疏(光绪十年)广东防御情形疏(附与法人议款不可许片)(光绪十年)遵旨严防备战疏(光绪十年)滇粤边防紧要请厚兵力疏(光绪十年)亟宜切实整顿海防疏(光绪十年)遵筹战备情形疏(附

  • 第十三章 孙、陈失和与自治军成立的经过·李宗仁

    一我在南宁见过了陈炯明,住了十来天后转回北流原防。在南宁时我已微闻粤军内部发生龃龉,两粤政局又有山雨欲来之势。当时因消息不灵,不知其事本末,事隔多年,我才知道其基本原因在于孙、陈失和。中山先生是1921年4月在广州

  • 元年·佚名

    (庚戌)元年清道光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甲午,日有食之。○詣眞殿展拜。1月2日○乙未,前掌令姜繼遇上疏,批曰:「十條所陳,予將嘉納矣。」○以李嘉愚爲議政府右參贊,鄭夏應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肇淵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義州

  • 卷六·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六明 胡广等 撰月令第六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曰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言十二月政令所行也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记事者抄合为此篇【马氏曰历象

  • 佛 法 与 美·太虚

    ──十七年冬在法国巴黎佛教美术会讲──一 美与佛的教训  二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三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四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的文学美  五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的艺术美  六 结论一 美与佛的教训佛

  • 两河清汇·薛凤祚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

  • 袖中锦·佚名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

  •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张万福

    唐张万福编录。述礼师之阶次及仪轨。阶次起自正一,进而为五千文、戒、神祝、洞神、升玄、洞玄诸师,止于上清。

  • 异苑·刘敬叔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敬叔作。现存10卷。全书共有382条,题材广泛。记述自先秦迄刘宋的怪异之事,尤以晋代事为多。有少数故事,优美新鲜,叙事刻物,意态神形毕肖。语言简练,但描写比较粗略。《隋志》著录《异苑》十卷,

  • 李鸿章传·梁启超

    梁启超在维新时期、旅日时期、民国期间撰写了大量的人物传记,《李鸿章传》是其中的代表作。梁启超以李鸿章为代表来展现晚清四十年之历史,文中体现着梁启超“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的撰述旨趣,通过对李鸿章一生之行事

  • 劝修净土诗·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