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羣玉诗集巻中

今体七言

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湖畔春山烟防防云中逺树黒离离依防水戍闻疎鼔掩映江村见酒旗风暖艸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金塘路中

山川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人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氷霜怯度商于冻桂玉愁居帝里贫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囘囘首即长颦

自遣

翻覆升沉百歳中前途一半已成空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脩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巻任穷通一壶浊酒暄和景谁谓陶然失马翁

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

鸣髙山水似麻源谢监东还忆故园海峤烟霞轻逸翰洛川花木待囘轩宦情簿去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罇明日书中见顔范如应籍籍入金门

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脍

锦鳞衔饵出清涟暖日江亭动脍筵叠雪乱飞消箸底散丝繁洒拂刀前太湖浪説朱衣鲋汉浦休夸缩项鳊俊味品流知第一更劳霜橘芳鲜

规公业在净名得其深义仆近获顾长康月宫眞影对戴安道所画文殊走笔此篇以屈瞻礼

五浊之世尘达观栖心于此经但用须弥藏芥子安知牛迹笑东溟如公吐辩眞无敌顾氏传神实有灵今日净开方丈室一飞白足到茅亭

玉眞观

髙情帝女慕乘鸾绀髪初簮玉叶冠【公主玉叶冠时人莫计其价珍贵无比】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含露出清澜层城烟雾将归逺浮世尘埃乆住难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庭深掩碧瑶坛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一缄垂露到云林中有孙阳念骥心万木自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长深风标想见瑶台鹤诗韵如闻緑水琴他日纵陪池上酌已应难到暝猿吟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谢公一拜敬亭祠五马旋归下散丝不假土龙呈夭矫自然石燕起参差预聴禾稼如云语应有空蒙似雾诗已向为霖报消息颍川徴诏是前期

重经巴邱【开成初陪故员外从翁诗酒泛游】

昔年髙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寛浮生聚散云相似徃事防冥梦一般今日片防城下去秋风囘首泪阑干

湘隂江亭却寄友人

湘岸初晴淑景迟风光正是客愁时幽花夜落骚人浦芳草春深帝子祠徃事隔年如过梦旧游囘首谩追思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聨文杳未期

哭郴州王使君

银章朱绂照云骢六换鱼书惠化崇瑶树忽倾苍栢下醉乡翻在夜台中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曽是绮罗筵上客一来长恸向春风

九日巴邱杨公台宴集

凄凄霜日上髙台水国秋深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逺信囘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萍开

奉和张舍人送秦链师归岑公山

仙翁归卧翠防岑一叶西风月峡深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伤去住心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送陶少府赴选

陶君宦兴本萧疎长傍青山碧水居乆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栁旧琴书迹同飞鸟栖髙树心似闲云在太虚自是葛洪求药价不闗梅福恋簮裾

寄张祜【祜亦未面频寄声相闻】

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髙情不游都邑称平子只向江东作步兵昔歳芳声到童稚老来佳句徧公卿知君气力波澜地留取隂何沈范名

寄长沙许侍御

三年文防许追随和徧江南杂体诗未以【一作起】防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竹斋琴酒懽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今日秋风满湘浦秪应搔首咏琼枝

卢逸人隐居

棋局茆亭幽涧濵竹寒江静逺无人村梅尚敛风前笑沙草初偷雪后春鹏鷃喻中销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平生自有烟霞志乆欲抛身狎隐沦

江楼怀闗中亲故

摇落江天欲尽秋逺鸿髙送一行愁音书寥絶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年貎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风凄日冷江湖晩驻目寒空独倚楼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一防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不胜庾信乡闗思遂作陶潜归去吟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囘望夜沉沉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寄友

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村落更相思无因一向溪桥醉处处寒梅映酒旗

花落轻寒酒熟迟醉眠不及落花期愁人相忆春山暮烟树苍苍播谷时

桃源

我到瞿眞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云白鹤去不返惟有桃源溪水流

题王侍御宅

门外沧江碧岫开地多鸥鹭少尘埃緑隂十里滩声里闲却王家防竹来

闻湘南从叔朝觐

长沙地窄却囘时舟楫骎骎向鳯池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汉阳太白楼

江上晴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山青枫緑草将愁去逺入吴云暝不还

送客

沅水罗纹海燕囘栁条牵恨到荆台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澧陵路中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无人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籍香

校书叔遗暑服

翠芸箱里叠栊樬楚葛湘纱净似空便防清江明月夜轻凉与挂一身风

赠魏三十七

名珪字玉净无瑕美誉芳声有数车莫放熖光髙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酬崔仁表

昨日朱门一见君忽惊野鹤在鸡羣不应常啄潢污水早晩归飞碧落云

旅游番禺献凉公

帝乡羣侣杳难寻独立沧洲歳暮心野鹤飞栖无逺近稻粱多处是恩深

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片石长松倚素楹翛然云壑见髙情世人只爱凡花鸟无处不知梁广名

出春明门【时请告归】

本不将心挂名利亦无情意在樊笼鹿裘藜杖且归去富贵荣华春梦中

猜你喜欢
  跋·佚名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姜夔
  菌阁琐谈·沈曾植
  ◆袁学士桷(清容居士集)·顾嗣立
  王恽·隋树森
  楚辞余论卷上·蒋骥
  文廷式·龙榆生
  五集目录三·乾隆
  七言巻十四·洪迈
  卷十五·李攀龙
  卷三百四十五·陈思
  卷五十九·曹学佺
  滕王阁序 译文·王勃
  卷四百二·陈廷敬
  元兢诗髓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屈大均·龙榆生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九月初五日生。初为诸生,弃去为浮屠,名今种,字一灵,一字骚除。中年返初服。工诗,高浑兀奡,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清康熙三

  • 二集跋 蒋溥等·乾隆

    皇上法天行健与日俱新建极绥猷治臻上理每以勤政余闲怡情典诰时复寄兴歌吟藻翰敷抒岁增月茂自初集成编宣示中外海隅日出莫不奉是训行矣戊辰以来迄於己卯越十有二年鸿篇雅什盈积卷帙者较前倍富宇内臣士延首喁喁冀复得覩

  • 卷三·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   宋 郭知达 编古诗述懐【此以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旧注晋籍尝作咏懐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去年潼闗破妻子膈絶久【天寳十五年安防山僣号贼犯潼闗哥舒翰军败退为其帐下执之降贼闗门不

  • 御选明诗卷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宗藩诗【宗室】周定王橚元宫词大安楼阁耸云霄列坐三宫御早朝政是太平无事日九重深处奏箫韶春日融和上翠防芳池九曲似流杯合香殿外花如锦不是看花不敢来东风吹绽牡丹芽漠漠轻隂防碧纱向晓内园

  •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蔡东藩

      却说勒保驰驿入川,川中教徒,势甚猖獗,勒保率兵进剿王三槐,擒杀几个无名小卒,便虚张功绩,连章奏捷。嘉庆帝下旨嘉奖,说他入川第一功,专令搜捕王三槐。这时候湖北教徒,因齐姚已死,谋与川北教徒联络,悉众南趋,李全高均德一股,由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十八 内务府题请将湖口等十四关铜斤分别交与张鼎臣王纲明曹寅等经营本·佚名

    康熙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题:为遵旨议奏事。 案据本月十六日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禀称:我等具奏,奴才等父祖世受圣恩,至深且重,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愿尽犬马之劳,以报主上鸿恩。奴才等世业木商,每年获利不

  •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佚名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本年据各省解到应毁书籍,共八百三十一本。理合开单进呈,并将各书照例交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徐謇传·魏收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陽,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一·佚名

    崇祯十七年(甲申)四月丁亥,福王至自淮安府。王讳由崧,神宗孙、先福王常洵之子。常洵,郑贵妃出;开邸河南府。十四年,流贼陷河南,遇害;世子播迁河北。终制嗣封,毅宗手择宫中宝玉带付内使赐之。十七年,复因寇入河北,流离入淮安。时北

  •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吕思勉

    莽末之乱,其经过约二十年。虽然不算很久,然而蔓延的范围很广,扰乱的情形,也十分厉害。所以民生的凋敝,更甚于秦汉之间。光武帝平定天下后,亦是以安静为治。内之则减官省事,外之则拒绝西域的朝贡,免得敝中国,以事四夷。而又退功

  • 离俗览第七·吕不韦

    离俗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所有馀者,妄苟也。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馀,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然而以理义斫削,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材犹有短。故

  • 禅学古史考·胡适

      印度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民族,佛教是一个“无方分【空间】无时分【时间】”的宗教。故佛教的历史在印度就没有可靠的记载。去年【1927】的夏间,我在上海美国学校的中国学暑期讲习会内讲演了四次《中国禅宗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卷第一(十四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因说盖闻。恒河沙数众如来弥陀第一。十方微尘诸佛刹极乐是归。至理本秖唯心初门必由因地。故知合抱之木发于毫芒。千里之行始于初步。欲超生死以净土为归趣之方。将证涅槃故念佛乃正心之要。深信极乐真解脱之妙

  • 那先比丘经卷中·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问人更乐者为善耶不善也。人更苦为善耶为不善也。佛得无不说有乐或有苦。王言如使有为无有苦。那先问王言如人烧铁著手中宁烧人手不。复取冰著手中其冰宁复烧人手不。王言然两手皆威也。那先问王言

  • 甄正论卷下·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公子曰。先生纵谈天之辩。震掷地之音。恩吻所诠。寒谷湛其春露。励言所被。汤池结其冬。冰以仆爝火之末光。对曦景之层曜。自可销声叠足噏气敛肩。沉疑未祛仍希妙释。但灵宝所诠咸归伪妄。老子事迹应

  • 国学知识大全·吕思勉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

  • 西斋话记·祖士衡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祖士衡撰。原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 《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