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坡门酬唱集卷十七

宋 邵浩 编

栾城

懐渑池寄子瞻兄【汉书农郡渑池县注景帝中二年始徙万家为县】

相防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曽为县吏民知否【辙尝为此县簿未赴而中第】旧宿僧房壁共题【辙昔与子瞻兄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东坡次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壊壁无由见旧题往日﨑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嵗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欧阳弱而立商隠瘦且椭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谭藩居顔前何类学顔颇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九成刻贤俊磊落杂么麽英公与褒鄂戈防闻自荷何年学操笔终嵗惟箭笴书成亦可爱蓺业嗟独伙子虽缪学文书字每慵惰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駊騀古人有遗迹防短不及锁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东坡次韵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缪被旁人裹体势本濶落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钟张忽已逺此语与时左

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桃花开尽叶初緑燕子飞来体自便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东坡次韵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谿堂读书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墯媮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办之何益増不办亦足忧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幽幽南山下有溪水流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朝取笋为羮暮以椹为羞溪鱼鲤与鲂山鸟鸒与鸠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脩怳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

东坡次韵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我欲走南涧春禽始嘤呦鞅掌久不决尔来已徂秋桥山日月迫府县烦差抽王事谁敢愬民劳吏宜羞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鸠干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挿修对之食不饱余事更遑求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篘劬劳幸已过朽钝不任锼秋风欲吹帽西阜可纵游聊为一日乐慰此百日愁

木山引水二首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峯底大容瓢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乱防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苍崖寒溜须佳防尚少冬青石蠒苗

东坡次韵一首

千年古木卧无梢浪卷沙翻去似瓢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材大古来无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初到陈州二首

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斯文吾已试深恐误诸生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枕伴书成癖湖边栁散愁疎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东坡次韵

道防虽云久吾犹及老成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懒惰便樗散疎狂托圣明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旧隠三年别杉松好在不吾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説愁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柳湖感物

柳湖万栁作云屯种时乱挿不须根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穷高极逺风力尽弃坠泥土顔色昏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乗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尝见野人言栁花入水为浮萍松上露堕地为仙茅隂干服之益人古方云十斤钟乳不如一斤仙茅】

东坡次韵

忆昔子美在东屯数间茅屋苍山根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子今憔悴众所弃驱马独出无往还惟有柳湖万株栁清隂与子供朝昏胡为讥评【去声】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栁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娇姿共爱春濯濯岂问空腹脩蛇蟠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疎影揺清圆风翻雪阵春絮乱蠧响啄木秋声坚四时盛衰各有态揺落凄怆惊寒温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絶

缥缈危谯面面山朝来云作雨潺潺忽然风卷归何处百里隂晴反掌间

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高楼一闭三千日遥忆岩头种药翁

伊阙遥临凤阙前龙门女几气苍然唐朝御路依稀在犹想东巡尘暗天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縁深重奈成魔

前朝宫阙倚芒山殿阁层层半岭间犹恐北来冈阜浅太行东抱故孱顔

东坡次韵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烟云好处无多子及取昏鸦未到间

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风流耆旧消磨尽只有青山对病翁【谓富公也】

白汗翻浆午景前雨余风物便萧然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客路三年不见山上楼相对梦魂间明朝却踏红尘去羞向清伊照病顔

次韵韩宗弼太祝送游泰山

羡君官局最优游笑我区区学问囚今日登临成独往终年勤苦阻相酬春深緑野初开绣云解青山半脱裘回首红尘读书处煮茶留客小亭幽

东坡次韵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覔菟裘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东坡次韵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防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病过此二物】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来书云近看此书余未尝见也】

次韵赵至节推首夏

首夏寻芳也未迟绕园红紫尚菲菲无心与物真皆可有酒逢人劝莫违梦逐杨花无限思身慙啼鸟不如归官居寂寞如僧舍海燕怜贫故入扉

东坡次韵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栁隂隂昼掩扉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池亭雨过一畨凉云髻罗裙客两旁不觉行人离恨逺贪看积水照筵光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东坡次韵

家声赫奕葢并凉也解微吟锦瑟旁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余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青衫共笑方持板白髪相看各满梳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东坡次韵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刑独守老成余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代北诸生渐狂简牀头杂説为爬梳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城南亭上二首

一径坡陁草木间孤亭胜絶俯川原青天图画四山合白昼雷霆百步喧烟栁萧条渔市逺汀洲苍莽白鸥翻客舟何事来怱草逆上波涛吐复吞

东来无事得遨游奉使清闲亦自由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旧书半卷都如梦清簟横眼似欲秋闻説归朝今不久尘埃还有此亭不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

真能一醉逃烦暑定胜三杯御腊寒自有诗书供永日莫将丝竹乱风滩舞雩何处归春暮叩角谁人怨夜漫闻道丹砂近有术锱铢称火共君看

五斗尘劳尚足留闭门聊欲治幽忧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无事防须成好饮思归时亦赋登楼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隅看浴鸥

再次前韵四首

城头栋宇恰三间楚望凄凉吊屈原雨洗山川百里净风吹语笑一城喧乡书莫问经时絶嵗事初惊片叶翻南近清淮鲈鳜好钓筒时问有潜吞

谬将疎野托交游平日论心亦有由科第联翩叨旧契利名疎濶少新忧清谈已觉忘朱夏浊酒先防虚素秋多病无聊惟有睡频频诗句未嫌不

野鹤应疑鳬雁苦夏虫未惯雪霜寒隠居顔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破宅不归尘可扫下田初种水应漫退耕尚作悠悠语拙宦犹须步步看

欲作彭城数月留溪山劝我暂忘忧城头凖拟中秋望台上迁延九日游岚气雨余侵近郭江声风送隠危楼汀州聚散知谁怪且学漂浮水上鸥

东坡次韵四首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疎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忘懐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瞠我却须吞【邦直屡以此见戒】

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总自由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我无忧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潇洒使君殊不俗罇前容我揽须不【公自注邦直家中舞者甚多】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草荒城角开新径雨入河洪失旧滩车马追陪迹未扫唱酬往复字应漫此诗更欲凭君改待与江南子布看

君虽为我此迟留别后凄凉我已忧不见便同千里逺退归终作十年游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闻道鹓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坡门酬唱集卷十七

猜你喜欢
  ◆录事昂吉(启文集)·顾嗣立
  ◆陈学士基(夷白斋稿 夷白斋外稿)·顾嗣立
  第十八回 黎素娘遇救重生 隆太君改书慰婿·萧晶玉
  刘敏中·隋树森
  ●卷一·江顺诒
  三集卷五十一·乾隆
  寒山诗集原序·寒山
  巻九·胡震亨
  卷241 ·佚名
  卷八十四·冯惟讷
  知稼翁集补钞·吴之振
  附录:土语注解·蒲松龄
  卷十六·许及之
  剰语巻上·艾性夫
  王雱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777_1 【古意】邢象玉   家中酒新熟,园里叶初荣。伫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   忽闻有奇客,何姓复何名。嗜酒陶彭泽,能琴阮步兵。   何须问寒暑,径共坐山亭。举袂祛啼鸟,扬巾扫落英。   心神无俗累,歌咏有

  • 黄机·唐圭璋

      机字几仲,一云字几叔,东阳人。尝仕宦州郡,与岳珂唱酬。   沁园春   奉柬章史君再游西园   问讯西园,一春几何,君今再游。记流觞亭北,偷拈酒戏,凌云台上,暗度诗阄。略略花痕,差差柳意,十日不来红绿稠。须重醉,便功名了

  • 巧对录卷之六·梁章钜

    国初长洲韩慕庐先生,曾考四等,后登会状,故其家有“四等秀才,一甲进士”门灯。当未第时,授读蒙馆,而馆主人识丁不多,复强作解事,往往干与馆政,将经书句读点破。韩偶与争,即谓:“汝是四等秀才,晓得甚事?”韩亦忍

  • 卷三·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三明 钱子正 撰緑苔轩集三七言絶句题鹰兔图天外苍鹰双眼疾草间狡一心忙平生却笑营三窟临事孤身不解藏杨柳杨柳条长翠缕悬东风吹拂欲生烟清明切莫家家折留取飞花送客船汉丁公两贤当日不回戈隆

  • 卷三·乾隆

    卷三陇西李白诗三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原选者评。朗如行玉山。可作。白自道

  • 列传第二十四 李顺·魏收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父系,慕容垂散骑侍郎,东武城令,治有能名。太祖定中原,以系为平棘令。年老,卒于家。赠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神瑞中,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始光初,从征蠕蠕。以筹略

  • 東觀漢記補遺·多人

      補遺〔一〕   凡歷所革,〔二〕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也。〔三〕文選卷五六陸倕新刻漏銘李善注   前漢志但載十二律,不及六十。〔四〕宋書律曆志上   凡陽生陰曰下,陰生陽曰上。〔五〕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晉灼注  

  • 卷之八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五月。丁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子皆如之。  ○上奉皇太后御仪鸾殿。日本国使臣矢野文雄。觐见呈递日本国主后恭送两宫宝星。  ○谕内阁、端郡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冦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孙抃上祀合宫之明年夏四月召两府臣谕之曰故太子太傅莱国公冦准方严鲠亮有文武伟才在太宗真宗朝建大功立大节输谋纳忠诚贯白日不幸以谴终朕甚叹嘉之其勅史氏譔扬勲烈具志于石用埀示来世

  •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李延寿

    孝武昭路太后名叫惠男,丹陽建康人。以颜色和容貌选入后宫,生了孝武帝,封为淑媛。后来年长了,不被宠爱,常常随着孝武帝外出藩国。孝武帝即位,有关部门奏请给她上尊号称为太后,她的宫殿名为崇惠。太后住在显陽殿,皇上在闺房以内

  • 235.张居正辅政·林汉达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

  • 卷四·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四     宋 赵鹏飞 撰庄公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称人以执非伯讨也而詹不书族盖有罪焉讨有罪而非伯讨奈何不归之京师也然郑詹之罪不可详左氏以为不朝且冬会于幽而春遂责其不朝邪无是理也不

  • 卷四十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记正义序燔黍则大享之滥觞【享当烹字误】非彼日月照大明于寰宇【非当如字误】是以所见各记旧闻【闻误门是当自字误】南人有贺循云云范宣皇甫侃等北人有徐

  • 第四部分·毛公

    国风 桧风《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笺】以道去其君者,三谏不从,待放于郊,得玦乃去。羔裘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传】羔裘以游燕,狐裘以适朝。【笺】诸

  • 人 生·太虚

      今天且提出“人生”两个字的名义来谈谈。  “人”是什么?怎样叫“生”?这是两个问题。世俗对于人生的解说,往往以为人生几十年光阴就是人生的安立,把人生概指为“人之一生”、“人的生命”或“人的生活”而已。今谓

  • 云溪居士集·华镇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但其介然自重,其人品

  • 国朝宋学渊源记·江藩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