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五

赵志集

敬赠 张(日告)兄

昔我背准时,淄庭叨筮仕。及君飞盖夕,梁墀擅诗史。联文日华上,接绚阳台里 【此字原残】 。东阁奉宾游,西园追宴喜。谬此梁松筠,相彼历冬春。连璧交逾密,断金情更亲。林中浮渌虮,濠际跃(赤页)鳞。自然知管鲍,宁止挹雷陈。欢娱乐相乐,放旷寻岩壑。原野萦心神,琴樽谐赏托。萧深 【周改为「森」】 对风景,顾步披花药。烟霞□萦映,茑萝纷苒弱。淹留穷眺咷翫,丽藻方辉焕。逸唱子为轻,课拙余成惮。联翩限从役,云雨俄分散。各下潜然泪,共切离群叹。长望关河阻,结思徒延伫。春莺啼故林,秋鴈諠幽渚。空悲结霜霰,无由欣晤语。时阅赠离章,持用宽羁绪。上善冠前良,弈叶播余芳。丹穴摛鸾凤 【从周校改】 ,玄岫吐珪璋。墙仞攸伦孔,陂澄固偶黄。司文践蓬阁,刊册染芸香。咸揖铜墨才,寔资瑚琏器。简牍闻尚父,灌坛初历试。谁当嗣往哲?君子绍斯位。感神既不殊,非熊宁有异。非熊在渭川,佐圣伫光先。语德虽云类,比迹讵同年?琱虫开制锦,乳翟应鸣弦。何止高无二,终期掩半千。自揣无庸质,滥尔承朝顾。本之三 【疑当作「王」】 生能,遂践庞公路。望古承清白,修今恧尸素。何以嗣余基?履冰期岁暮。索居睽宴语,每恨离筵促。下车忽相遇,适愿于斯足。言志悦披沙,放情欣倚玉。岂唯忘郑吝,复此陈心曲。重叙旧嬉游,芳卮几献酬。蝉吟催晚夏,鸿响应新秋。风气清幽谷,云阴澹浅流。写怀凭五际,长歌遣四愁。

奉酬 刘长史

晋岭高无极,汾川清且浚。诞粹表前修,资灵光后胤。澄陂溢万顷,断山耸千仞。淬水曜金芒,陵寒标玉润。励精悦缃素,抗志敦风雅。书帐烛流萤,辨囿驰非马。发藻春葩落,挥毫秋露下。宁止冠扬班,方见超终贾。巨鳞初击浪,迅翮始抟空。梁园奉修竹,楚馆仰雄风。才倾《大言赋》,芳溢小山丛。曳裾参上客,悬藉偶□ 【此字已无从辨认,周补为「群」字】 公。无庸惭薄伎,多幸陪高躅。接景猿岩阴,追飞鸟渚曲。交态君无□,□□ 【二字仅存残迹】 遂自酌。共悦忘是非,俱欣齐荣辱。碣石秋风日,长洲丽景时。名山多爽气,奇树有华滋。弦琴恒共赏,酌□□同嬉。披襟穷雅论,握管赋新诗。扰扰劳形役,栖栖倦时网。欢娱不再来,光阴诚易往。遽嗟云雨别,行睽风月□。搔首怅劳歌,沾缨独长想。宏才惟不器,出处□多迥。玉阶表令词,铜章宣美续。渔人释夜网,孺子(鸟川)朝翟。宽刑狱犴虚,富教田畴辟。鸣峻本周壤,祠仕 【此字仅可见下半截】 寔秦京。大藩资变赞,上德荷恩荣。题舆昭令范,展骥闻喜声。惠化移甿俗,仁风被属诚。顾惟策蹇姿,还伤雕朽质。及斯牵墨绶,□往谢铅笔。方申捧檄心,聊安代耕祑。问松宁有裕,求辖终无术。谬兹叨下邑,滥喜永嘉惠。依仁道不骞,惟旧情无替。复此论襟抱,于乌追赏栔。投赠重千金,披文高五际。文酒重留连,高宴促芳筵。秋灰移玉管,夏火度金天。□送衔芦鴈,风吹翳叶蝉。徒欣接素赏,空恧继华篇。

秋日在县望雨仰赠郑司马

阴云凝素序,凉雨散秋旻。望山疑拥雾,瞻野若飘尘。始飞鸣凤岭,还洒饮龙津。宿草沾逾润,寒花濯更新。色黯虚庭夕,声喧危砌晨。索居劳望美,离思切依仁。徒怀伐 【从周改】 木唱,独敛向隅嚬。方惭灌坛术,空慕颍川巾。

仰酬 郑司马兄秋日望雨见赠之作

感秋嗟旅思,怀友怆离居。闲斋倦寂静,望美空踌躇。浮云低峻堞,飞雨散遥墟。似雾萦丹阜,疑尘扬紫虚。既泛文通□,还拂子思庐。别有陶元亮,纷然雅翰摅。铿锵韵金石,辉焕藻璠玙。欣觌安仁锦,空望景山车。

秋晚感时寄 裴草然

兰凋夏尽,菊茂秋深。惊□飋(风日),寒木萧森。天高月净,鸟思虫吟。感时怀友,望美沾襟。情唯丘壑,志在山林。从兹释纲,谢病抽簪。眷言鲍叔,知余此心。

奉酬 裴草然秋晚感时见贻之制

景澄旻寓,气从寒葭。林惊风叶,菊照霜花。爰有吉士,感物兴嗟。驰魂岩壑,缔想烟霞。展兹逸骥,握此灵蛇。式存匪石,言降披沙。顾惭璧友,空戢瑶华。

敬和 裴草然秋晚感时寄张结之作

朱明从律,白藏御时,草腓寒露,木落凉飔。有斐君子,感物陈诗。义深潘兴,词均宋悲。方追逸迹,乃论心期。粤惟不敏,滥吹连司。庶陪高躅,共采灵芝。

闲厅晚景敬呈 徐长史

落日下(上卉下木)榆,暝烟起林薄。砌闲来狎鸟,檐空多噪雀。旅思独栖遑,心事两睽索。寂寞无兴晤,徘徊何托。

敬和 徐司马闲厅晚景之赠

俄景暧余晖,寒村归栖翼。吏休案牍敛,庭闲諠讼息。顾修杇钝姿,多惭弼谐力。不能庶知止,方归事耕植。

奉和 闲厅晚景 司户萨照

薄晚闲无事,澹然休简牍,寥寥馆宇虚,苒苒寒光速。轻霜遍衰草,高风断群木。别有沧洲人,栖遑也干禄。 【均见日本《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二影印古抄本《赵志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九·彭定求
  曹良史·唐圭璋
  神女赋原文·宋玉
  第二十八出 骂贼·洪昇
  第一折·贾仲明
  卷三十九·徐世昌
  四集卷六十二·乾隆
  卷39 ·佚名
  卷三十二·陈焯
  卷七百四·佚名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丹桂钿合·沈泰
  刘辰翁词作鉴赏·佚名
  娇女诗·左思
  长门赋 并序·司马相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四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 四月十三日诏宴宁王亭子赋得好字 何许承恩宴山亭风日好緑嫩鸣鹤洲隂穠鬬鸡道果思夏来茂花嫌春去早行乐无限时皇情及芳草修书院学

  • 卷五十五·宋·蒋一葵

    【徽宗佶】 〔道院上章,册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即位,下诏求直言,及上书与廷试直言者,俱得罪。京师有谑词云:“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自讼监宫并岳庙,都教一

  • ○严祀事第一·宋濂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上以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为皇帝,以主黔黎,勉狥舆情,乃祭告天地于钟山之阳。其文曰: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

  • 卷之五百三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乙亥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工巡局奏、宗室祥山违例私开小押。请交刑部会同宗人府审办一摺。小押当局。重利盘

  • ◎咸肉先生·吴虞公

    先生不详其姓氏,从其学者,咸以“咸肉先生”呼之。或曰:“先生喜肉食,更喜嗜咸肉,以是名。”或曰:“非也。先生喜留连乎苟合之所,乐而忘返。其徒因以诮之。”(沪上下等妓院有“咸肉庄”之称)有知其事者语其详曰:“二者均非也。先

  • 卷二十八·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八  宋 陈均 撰徽宗皇帝【起辛卯政和元年止己亥宣和元年】辛卯政和元年春正月毁京师淫祠【凡一千三百余区】夏四月张商英罢大观间

  • 卷四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四上仁宗荅诏论旱灾   钱彦远【庆历七年三月诏曰朕临御以来於今二纪夙夜祗惧不敢康寜庶合治平以至嘉靖自去岁冬时雪已愆今春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失业无所告劳朕

  • 146.李靖夜袭阴山·林汉达

    唐太宗即位初期,中原战事虽然结束,但西边边境上还很不安定。特别是东突厥,当时还很强大,成为唐朝主要的威胁。太原起兵以后,唐高祖一心对付隋朝,只好靠妥协办法,维持了和东突厥的和好关系,但东突厥贵族仍旧不断侵扰唐朝境界,闹

  • 春秋辨义卷首一·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经义一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葢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庻人不议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

  • 十 逻辑·林语堂

    再进而谈到中国人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是基于中国人对于真理之概念的。真理,据中国人的观念,是从不可以证定的,它只能暗示而已。庄子在二千年前,在他所著的《齐物论》里头早已指出人的知识的主观性:即使吾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

  • 大雲初分施健度第三十三·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正知微妙宝藏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宝藏法门。净藏法门。净法门。施乐法门。施目法门。深藏法门。深法庄严法门。正见法门

  • 梵行品第十六·欧阳竟无

      爾時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薩言.佛子.一切世界諸菩薩衆依如來教染衣出家.云何而   得梵行清淨.從菩薩位逮於無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   應以十法而爲所緣作意觀察.所謂身.身業.語.語業.意.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智品之三◎何故祭祀饿鬼则到。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解佛经故。如经说生闻婆罗门。往至佛所。问佛言。沙门瞿

  • 神秘住宅·莫里斯·勒布朗

    德·梅拉马尔伯爵家的祖宅是个凶宅,他的祖父和父亲全都因此命丧黄泉。他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宅,即被指控犯了绑架窃宝罪、关进牢房他深感噩运难逃,准备自杀。这时一青年挺身而出救了他。这青年为什么要救伯爵?他与神秘住宅

  • 2889年 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凡尔纳

    作者儒勒.凡尔纳 ,29世纪的人生活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表面却一无所感似的。他们对奇迹美景已经厌倦,面对日新月异的进步成果十分淡漠。他们觉得一切都自然得很。然而,倘若同往昔比一比,他们便会更珍惜我们的文明,并重视走过

  • 愚庵小集·朱鹤龄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

  • 华手经·佚名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

  • 阿弥陀经义疏·元照

    全一卷。宋代灵芝元照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正文前立教、理、行、果四门:(一)教分教兴、教相二种,教兴之下,记叙如来出兴为令众生厌娑婆之苦,欣慕极乐净土,执持名号而得往生;教相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