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杂文

梅先生传

先生名华,字魁,不知何许人?或谓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召与语,大悦曰:“若作和羹,尔为盐海。”因命食采于梅,赐以为氏。梅之有姓,自始。至纣时,梅伯以直言谏妲己事被醢,族遂隐。迨周有摽有始出仕,其实行著于诗,垂三十余世。汉成帝时,梅福以文学补南昌尉,上书言朝廷事,不纳,亦隐去。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自是子孙散处不甚显。汉末绿林盗起,避地大林。大将军曹操行师失道,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

竟匿不出。厥后,累生叶,叶生萼,萼生蕊,蕊生华,是为先生。先生为人修洁洒落,秀外莹中,玉立风尘,表飘飘然,真神仙中人。所居竹篱茅舍,洒如也。东西行者过其处,必徘徊指顾:“是梅先生之居,勿剪勿除,溪山风月,其与之俱乎?”先生雅与高人韵士游,徂徕十八公山阴此君辈皆岁寒友。何逊为扬州法曹掾,虚东阁,待先生。先生遇之甚厚,相对移日,留数诗而归。唐丞相宋璟平生夷石心肠,不轻为人题品,独为先生赋之。其见重如此。天宝大历间,杜甫客秦山,邂逅风雪中,巡檐索笑,遂为知心,每语人:“仆在远道,无可与人与语,得梅先生,少慰焉。”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于是先生之名闻天下,清江、成都、罗浮、庾岭、孤山石亭、野桥、溪路之滨,山店、水驿、江岸之侧,遇会心处,辄婆娑久之。好事者争攀挽过其家,甚至图写其象(像),朝夕瞻玩。或以油窗土屋屈致先生,将之射利,先生亦为开心吐露。人为先生叹非其所,先生曰:“苟不盘根错节,安能以别利器?”知先生者,敬爱愈重。钱塘林逋,眉山苏轼,咸以诗歌美之。盖欲以片言行者,必托先生藉口;苟非先生之为容,则语言无味。百世之下,闻其风而高之。王沂公曾居要路,持魁柄,高下人物,许在百花头上,由是绯绿垒垒至于今不坠。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忽一夕,闻高楼羌管声,乃凄然有感:“吾不能学桃杏辈趋时,故际穷年,风饕雪虐,零落如此。

奚憾焉?”呜呼!梅自大林之后,旷数百载无闻人。由唐至宋,稍流派蕃衍,分南北两支。世传南暖北寒,先生盖居于南者也。先生诸子甚多,长云实,操行坚固,人谓有父风味,异居南京犀浦者为黄姓,其余别族具载《石湖世谱》。太史公曰:“梅先生,翩翩浊世之高士也。观其清标雅韵,有古君子之风焉。彼华腴绮丽乌能辱之哉!以古天下人士景爱慕仰,岂虚也耶!”

送僧住院

爱名山入剡,便须掷夷锡高飞;传临济正宗,底用着金毛大吼。佛至于今我辈何如?

叹凤凰不似鸱枭,看款段贵于骐骥。只合随缘去住,无劳较论短长。某雪月襟怀,据天宁第一,产虎啸风生。游湖上二十年,到这里张其纲纪,施于礼义。岂在大小之殊?自可等伦迥绝。光辉莲社,振作吾宗。四时错行,有冬有夏;日月代明,有昼有宵。草室昨夜雨初干,今日南山翠相亚。葫芦藤上忽结甜瓜,韭菜根头新生苦荬。有树无花,无花有果,何者是真?何者是假?草露水光,电生石火。你问何如?我道恁么?咄!鲇鱼跳上竹竿头,胡孙睡在崩崖下,看他只是寻常恶。

邵泽步渡船疏

泌浦湖纳百川源流,乃东南溪山之脏腑;邵泽岸通三江潮汐,入西北水道之咽喉。

正当十字路头,岂比三家村里?往来客子,常怀不侧之忧;贫贱农人,每起有余之念。

架飞梁难寻巨木,造扁舟不费多钱。富长者若用心机,小梢工何辞气力?白浪港中平地过,底须问水浅水深;绿杨阴里便撑来,何必论天昏天晓。

猜你喜欢
  岳飞·唐圭璋
  ◎序·俞弁
  第二出 梦讯·李渔
  第一折·罗贯中
  第三十六出 飞报·梁辰鱼
  第二十出 论侠·梁辰鱼
  第一折·宫天挺
  丁卯诗集卷上·许浑
  初集卷四十·乾隆
  卷三十·孙默
  卷一百一·冯惟讷
  古诗镜卷十·陆时雍
  卷六十四·高棅
  御选明诗卷九十七·康熙
  21、观剧·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阳·唐圭璋

      诗渊有京汤水龙吟“夜来井络参缠”一词,乃京镗作。又有凉阳汉宫春“看透尘寰”一词,亦京镗作。不知此“□阳”,是否亦为京镗,待考。   八声甘州   渐纷纷、木叶下亭皋,秋容际寒空。庆屏山南畔,龟游绿藻,鹤舞青松。缥

  • 丁默·唐圭璋

      默字无隐,号书坞。   齐天乐   重游番阳   两株烟柳荒城外,依依暮帆曾驻。小扇障尘,轻舆贴岸,谁料重行吟处。流光暗度。怅兰溆春移,苇汀秋聚。可奈清愁,快呼艇子载将去。   中年怀抱易感,甚风花水叶,犹似孤旅。伴

  • 卷之二·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乐府秦筝曲娇弦细语

  •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排律詩 ◆五言排律詩◆ 壽河間陳太守十四韻 題貞松圖壽謝母蘇節婦 題竹石牡丹圖壽謝母蘇節婦 贈濟南梁太守十八韻 留贈長清何明府淡園二十韻 制藝 癸亥五月二十後酷熱異常死者萬計六月五日恭遇皇

  • 卷三·冯琦

    <集部,总集类,海岱会集>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三 五言古诗 黄金台          冯 裕 燕山高嵳峩燕士多悲歌昭王黄金台矫矫青云阿屈身思致士礼意为网罗乐毅与剧辛千里皆相过意气成风云谈笑开山河一朝失英

  • 卷四百八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十六 湛若水 赠别阳明子王伯安 窈窕者谁子絶代亮无双不谙小姑性以直终见伤虽则终见伤中情庸何妨谁为别鹄吟此曲多慨

  • 卷四·赵元一

    上初拔奉天,而车驾至宜寿县北,渭水之阳,谓侍臣曰:&ldquo;朕之此行,莫同 永嘉之势。&rdquo;因潸然流涕。时工部尚书浑公耸辔而对曰:&ldquo;《易》称:&lsquo;先号 兆而后笑&rsquo;,素王之至言。肃宗幸灵武,代宗幸陕郡,尼父

  • 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废主出宫 弑魏帝淫妪专政·蔡东藩

      却说萧道成还镇东府,命长子赜为江州刺史,次子嶷为中领军,进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右仆射王延之为左仆射,柳世隆为右仆射,道成送还黄钺,自加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军事,加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召平西将军黄回还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纪昀

    氏族略 【一】总叙辽○总叙(臣)等谨按氏族分合古今不同三代而上姓合而氏分男子称氏女子系姓故姬姓一也而周之子孙氏凡百数周官小史辨昭穆奠 系世瞽蒙诵诗并诵系氏以诏于王侯国亦有国史掌其系牒良以姓氏分而难稽其制不得

  • 一二七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参朱钤等四员尚未到热河校书折·佚名

    一二七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参朱钤等四员尚未到热河校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臣纪昀跪奏,为参奏事。查奉旨罚来热河看书各员,十月十八日经大学士臣和珅等奏定三十四员内,除奏明留查底本二员外,尚有三十二员。现陆

  • 卷之八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二 传第六十六 扎萨克和硕亲王察罕丹津列传【今袭多罗郡王】察罕丹津青海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号岱青和硕齐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二十二世孙祖伊勒都齐为顾实汗第五

  • 刘休传·李延寿

    刘休字弘明,沛郡相县人。起初做驸马都尉,宋明帝做藩王时,刘休为湘东国常侍,不被明帝赏识。承袭祖父的爵位封为南乡侯。他的朋友陈郡人谢俨和丞相刘义宣造反,刘休被牵连办罪,囚禁在尚方监狱。孝武帝去世后,才被放出。泰始初年

  • 卷二百十四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二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七年二月初四日云南提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微【臣】瞻 天念切恭请 陛见以伸孺慕事窃【臣】碌碌庸材毫无

  •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三上 乐 俗乐 縂序 俗乐之名古未尝有至齐宣王始有今乐古乐之辨汉高祖定天下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作大风之歌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郎

  • 前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敞【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3】,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4】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 卷四十三·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三     婺源江永撰諸侯遷廟    吉禮十補經【此篇出大戴禮】成廟將遷之新廟君前徙三日齊祝宗人及從者皆齊【謂親過高祖則毁廟以昭穆遷之】右將遷齊 記作王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壞廟壞

  •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彼天爱帝须王,许都之住民游水,[自]行乐之猎,(一)伴四万人人徒步而行走至眉沙迦山。(二)天神欲示诸长老[于王],为大鹿之姿,居食于彼山之薮。(三)王见[此]:&ldquo;无心射彼而不宣。&rdquo;立弦之音,大鹿走入山间。(四)王追其迹,鹿走于长老之处

  • 直隶河渠志·陈仪

    山水志。清陈仪撰。一卷。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是编乃其经理营田时所作。实为陈氏所撰《(雍正)畿辅通志》之《河渠志》。 《四库全书提要》所收《直隶河渠志》即此书。记事止于雍正八年,约一万四千字。书中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