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隽集钞

郑震

鄂州南楼

淳佑六年冬十月,我来独自上南楼。晓雾江山都不见,雾收日出城东头。照见汉阳树,照见鹦鹉洲。浪涛江汉出岷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大船如龙卷寒碧,小船如叶飞洪沟。湘灵霞佩跨黄鹄,洞宾玉笛横清秋。泬寥突兀不可状,开阖风雨晴烟浮。空中一一都照见,照见今来古往丝粟无限愁。夜郎逐客心胆大,醉欲槌碎醒又休。此山此水长不老,英雄消尽山水留。何当大雪夜明月,摩挲老眼看九州。春风吹雪变红绿,牛羊被野边无忧。

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下见征人骨。长城窟虽深,见骨不见心。谁知征人心,怨杀秦至今。北边风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见青,七月霜便寒。古来无井饮,赍带粮尽乾。自从征人掘此窟,戍马饮之如飞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关。秦皇极是无道理,长城万里谁能比。

樵歌三首

上山劚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秋残日暮归来晚,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

入城不识公与卿,行歌道上旁无人。衣衫蓝缕鹑百结,与妻索笑妻生嗔,那知不是朱买臣。

山抝筑着牧牛儿,白石凿凿蒙茸披。缪公无人甯戚死,独吹觱栗谁得知,不如采樵同路归。

采桑曲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

天高高

天高高兮色青青,夜沉沉兮星荧荧。不知余命何,系兮何星。

送友人之淮

积得读书身,从教此道贫。逢秋为远客,知已是何人。天下方多事,西风至不仁。但于登眺处,杯酒莫辞频。

归去好

归去岂不好,平田带浅林。春猿鸣雪涧,晴日转云岑。世久无鸣犊,时当学展禽。吾生今老矣,梁甫岂能吟。

病后

渐懒说功名,修真喜道经。凄凉秋听雨,空涧夜观星。有病色先见,无心梦最灵。阶前风叶响,还又感飘零。

馀杭道上

五年兹路上,频往又频还。岁月孤松老,风霜苦竹斑。溪流天目水,云出洞霄山。马上因闲眺,蜉蝣宇宙间。

馀杭界早发

早发促程期,篮舆带月低。山中如白昼,斗下渡清溪。群动霜初落,四邻鸡未啼。惟闻兵递铺,星急过淮西。

喜静

素来嫌僻静,今渐与相安。师友凋零尽,年时出处难。春风双屐暖,夜雨一灯寒。洙泗曾颜辈,何曾作好官。

宿洞霄山中

入山时八月,岚气似深冬。岩洞生风雨,窠巢落桧松。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钟。警省非人世,今秋得异逢。

宿虎丘

到晚归不去,因而此宿休。云深千古寺,月冷一天秋。崖裂池如束,天虚塔欲浮。最宜初日上,高处看烟收。

登荆南城楼

因为古荆州,翻成一段愁。孟嘉曾落帽,王粲此登楼。唐邓通襄路,沱潜并汉流。太平官府盛,昔日欠来游。

再登南楼

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间寒灰。

自黄山还途中作

屈指还京十日程,每逢歇处问村名。春沙脉脉溪初涨,夜雨垂垂晓又晴。山下有人传虎出,店中炊饭见牛鸣。天涯行客无宁日,不及田家业在耕。

卜居

久欲谋归力不任,浮云踪迹谩巢林。功名未入屠龙手,贫贱常怀买鹤心。月下开门微雨过,楼头闻笛二更深。世间万事俱陈迹,空倚西风阅古今。

烂柯山

春风万古洞门开,尘世兴亡是几回。棋局至今无处觅,樵人于此遇仙来。飞梁横跨丹虹影,绝顶平铺白玉堆。天下纷纷无好着,斜阳下岭共徘徊。

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送友人之鄂

湖海声名落搢绅,由江而鄂溯鳞鳞。烦君黄鹤楼头看,天下英雄剩几人。

晚春即事

轻寒时节牡丹开,叶底青青又见梅。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莺燕不曾来。

荆江口望见君山

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作山看。

虎丘尹和靖书院示开讲从前听者少,是日听者众

和靖书堂八面开,新分半席在山隈。若无人听都归去,传语生公借石来。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七十五·彭定求
  曾宏正·唐圭璋
  窥词管见·李渔
  第二十四出 错获·李渔
  第九出 误相·李渔
  第六出 眠香·孔尚任
  楔子·石君宝
  第四折·李直夫
  初集卷二十·乾隆
  卷427 ·佚名
  古诗镜卷五·陆时雍
  卷四百四十三·曹学佺
  卷一百九十八·陈廷敬
  原序·贺铸
  原序·岳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惜香乐府卷九·赵长卿

    南乡子楚楚窄衣裳。腰身占却,多少风光。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误采真香。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来尘世断人肠。南乡子月转水晶盘。楼上初闻一鼓残。又是去年天气好,栏干。风动梅梢

  • 其实……·刘半农

    风吹灭了我的灯,又没有月光,我只得睡了。 桌上的时钟,还在悉悉的响着。 窗外是很冷的,一只小狗哭也似的呜呜的叫着。 其实呢,他们也尽可以休息了。一九一七,十二,北京

  • 具茨集钞·吴之振

    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欲没,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严陵醉卧光武傍,浮楂正值天孙织。王良挟策飞上天,傅说空骑箕尾立。君不见,茂陵弃子欲

  • 补遗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地理砥柱赋          【明】夏良胜稽古先生方与中州君论砥柱为天下奇胜东观子西游子挟所见而造焉稽古先生谓中州君曰夫二子以游观名何大观乎何逺游乎试叩其素于砥柱何如东

  • 浙江篇第七·王闿运

    自寇踞江宁,江南大营恒为浙轻重,倾浙财赋供饷,岁银几百万。湘军乏于资,则羡觊之。然浙江故无事于湘军,湘帅、浙抚每不相能。咸丰十年,罗遵殿自湖北来抚浙,寇犯安吉、长兴,始征湘军将萧翰庆等。未至,省城陷。驻防将军瑞昌保子城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九 文苑传六·纪昀

    文苑传宋 【三】○宋三陈充吴淑【舒雅】黄夷简【卢稹谢炎 许洞】句中正【孙逢吉 林罕】 曾致尧 刁衎 姚铉李建中 洪湛路振崔遵度 陈越陈充吴淑黄夷简句中正 【孙逢吉 林罕】曾致尧刁衎姚铉李建中洪湛路振

  • ●郑氏史料三编卷一·佚名

    一、福建巡抚许世昌残题本(海澄公黄梧举报柯文老等领取逆本、出海经商案再审口供)康熙元年二月初六日二、刑部等衙门尚书觉罗雅布□等残题本(王吉甫等违禁下海、私贩洋货案会审口供)三、江南总督郎廷佐奏本(恭报浙境「寇■

  • 读例存疑卷三十八·薛允升

    刑律之十四骂詈骂人骂制使及本管长官佐职统属骂长官奴婢骂家长骂尊长骂祖父母父母妻妾骂夫期亲尊长妻妾骂故夫父母骂人:凡骂人者,笞一十。互相骂者,各笞一十。此仍明律。骂制使及本管长官:凡奉制命出使而官吏骂之者,及部民

  • 提要·苏洵

    【臣】等谨案諡法四卷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山人官秘书省校书郎以霸州文安县主簿修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事迹具宋史本传自周公諡法以后厯代言諡者有刘熈来奥沈约贺琛王彦威苏冕扈防之书然皆杂糅附益不为典要至洵奉诏编定六

  • 同治元年三月十八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二次。与柯小泉围棋一局。核改信稿十馀件,习字一纸。洪琴西来,久坐时许,戏言余有扑面相法,谓初次一见,即略知其人之梗概也。中饭后见客三次,子序谈最久。又与子序围棋一局,申末去。写对联十付。纂一联

  • 钦定诗经传说彚纂总裁校对分修校刋诸臣职名·王鸿绪

    钦定诗经传说彚纂总裁校对分修校刋诸臣职名总裁原 任 户 部 尚 书【臣】王鸿绪原 任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揆 叙南书房校对︵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张廷玉经 筵讲官户部尚书【臣】蒋廷锡经 筵讲官刑部

  • 卷四十八【礼节图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四十八【礼节图四】特牲馈食礼筮日图案郑以子姓为子之所生敖以子姓为主人之子一也敖氏谓子姓兄弟当以亲疏为先后据经先子姓后兄弟其亲疎先后已判然矣据下

  • 第七次研究会·太虚

    ──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一 唯识某某  唯识之义,简无外境而言,谓根身、器界,皆能变识之所变。果如是,则吾之根身以外,无论宇宙间之情与无情,莫非吾之器界,云何尚有他人及众生诸佛耶?若谓他人各有其能变所变,则他人之根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四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四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大海部藏道路大决择分第七如是已说独一山王摩诃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大海部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大海部藏中  总有十种法谓五种非空  及五种无常论曰

  • 佛说大乘八大曼拏罗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有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菩萨恭敬围绕。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宝藏月光。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秉拂小参 侍者 等编 径山首座寮。结夏秉拂。师拈拄杖云。这个是径山拄杖子。为什么。在琦上座手里。已知来处。何假繁词。脱或未知。不免露个消息。凌霄峰顶。选佛场开。一句当阳。

  • 第五十四章 三王章·佚名

    由此之后其塞那继承楞伽岛之王位,授阿提巴达[官]玛兴达副王之位。(一)彼王是智者而大诗人,有才学,对敌人公平而常具慈悲。(二)不失降雨时节,雨下善骤雨,住此国土者,常安乐而无怖畏。(三)彼王坐于青铜殿为三宗派住[之比丘等]所绕围,解释

  • 浴佛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说浴佛之方规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