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僧弘秀集巻一

宋 李龏 编

皎然七十首

戛铜椀为龙吟歌

唐故太尉房公琯早嵗曾隐终南山峻壁之下往往闻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时有好事僧潜戞以三金冩之惟铜声酷似他日房公偶至山寺闻林岭间有此声乃曰龙吟复迁于兹矣僧因之以告公公命戞之惊曰眞龙吟也大厯十三载秦僧传至桐江予使儿童戞金仿之亦不减秦声也缁人或有讥者予曰此达僧之事可以嬉禅尔曹无以琐行自拘因赋诗以见其意

逸僧戞椀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初戞徐徐声渐显乐章不管何人辨似出龙渊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逺未必全由戞者工眞生虚无非椀中寥亮掩清狖萦廻凌细风遥闻不防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听专一境则众音不闻非万籁之无声也】昨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羣声过隂岭忽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坐来吟尽江空碧却寻向者声无迹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周昉长史画毘沙门天王歌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歩区中无两人雅而逸高且眞形生虚无忽可亲降魔大防缩在手倚天长劒横诸绅慈威示物虽凛栗在徳无秋惟有春吾知眞像本非色此中妙用君心得苟能下笔有神造误防一防亦为道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曽识此情逺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忆昔边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买药歌送杨山人

华隂少年何所希欲饵丹砂化骨飞江南药少淮南有暂别胥门出京口京口斜通江水流徘徊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防日出芙蓉楼摇荡春风乱帆影片云无数是扬州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河间姹女直千金紫阳夫人服不死吾于此道复何如昨朝新得蓬莱书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天台记云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雪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姑苏行

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千年月照秋草上呉王在时几囘望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山中精灵安可覩辙迹人踪麋鹿聚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

短歌行

古人若不死吾亦何所悲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塟者谁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短歌行短歌无穷日已倾邺宫梁苑徒有名春草秋风伤我情何为不学空门侣一悟空门无死生

效古【天寳十四年作】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六龙驱羣动古今无尽时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饮干咸池水折尽长桑枝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空留邓林在摧折令人嗤

寓兴

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高枝不知几万丈世人仰望徒攀援谁能上天采其子种向人间笑桃李因问老仙求种法老仙咍我愚不答始知此道无所成还如瞽夫学长生

答苏州韦使君【应物】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宿昔情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一到扫烦政况今休黩兵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脱畧文字累免为外物撄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安可诱我性始愿惩素诚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吟之向禅薮反媿幽松声

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寄长城潘丞述

达贤贵贞隠常惧迹不灭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絶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林下长寂寥人间自离别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栁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酬薛员外谊苦热行

六月金数伏兹辰日在庚炎曦曝肌肤毒雾昏檐楹安得奋翅翮超遥出云征不知天地心如何匠生成火徳烧百卉瑶草不及荣省客当此时忽贻懐中琼捧翫烦袂涤啸歌美风生迟君佐元气调使四序平中令霜不祅火余气常贞江南诗骚客休吟苦热行

访陆羽处士不遇

太湖东西路呉王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戏题赠呉慿

予读古人书遂识古人靣不是识古人邪正心自见贵义轻财求俗誉一钱与人便骄倨昨朝为火今为冰此道非君独抚膺

奉应顔使君眞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缮亭厯三癸【以癸丑嵗癸夘朔癸亥日立故名顔名陆创】疏址隣什寺元化隠灵踪始君啓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蕙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眞意嘉林幸勿翦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羣英萃龙池防清澈虎节到深邃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冬日天目西峰张链师所居

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仙卿何代隠乡服言亦楚开冰洗药苖扫雪山侣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防防孤鹤性天外思轻举

出游

少时不见山便觉无竒趣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此心谁共证笑看风吹树

题周谏别业

隠身苕上欲如何不着青袍爱绿萝栁巷任疎容骑入水篱从破许船过昻藏独鹤闲心逺寂厯秋花野意多若访禅斋遥可见竹书幌共烟波

奉酬李员外嘉祐苏台屏居春首有懐

昔嵗为邦初未识今朝休沐始相亲移家水巷贪依静种栁风欲占春诗思先邀乌府客山情闲访白楼人登临许作烟霞伴高在方袍闲幅巾

送闗小师还金陵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为心境应堪月夜防

酬襄阳诗僧少微【诗中答上人归梦之意】

证心何有梦示説梦归频文字赍秦本【法华文字多苻秦本】诗骚学楚人兰开衣上色栁向手中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

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静夜风鸣磬无人竹扫墀猿来触净水鸟下啄寒棃可即闗吾事归心自有期

舟行懐阎士和

二月湖南春草遍横山渡口花如霰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寄题云门寺梵僧无侧房【时人传是寳月后身】

越山千万云门絶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

路入松声逺更竒山光水色共参差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

题秦系山人丽句亭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爱青山不爱名满院竹声堪愈疾乱牀花片足忘情

奉和顔使君修韵海毕州中重宴得双字

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在不知名教乐千载与谁双

游溪待月

溪色思泛月沿洄欲未归残灯逢水店疎磬忆山扉夜浦鱼惊少空林鹊绕稀可中才望见撩乱捣寒衣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闗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遍荒阡桞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木边鳯翅山中思古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着处即经年

寄常一上人

雁塞五山临汗漫云州一路出青防何因请住嘉祥寺内史新修湖上亭

赠栁喜自号嵩山老

一见嵩山老吾生恨太迟问君年几许曾出上皇时

酬秦系山人见寄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羣山僧待客无俗物惟有前片碧云

听寒更寄朱巨川

欹枕聴寒更寒更发还住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深云

送沈秀才之闽中得过字

楚客未成歌春风起绿波岭重寒不到海远瘴偏多野戍桄榔发人家翡翠过翻疑此中好君问定如何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

送顾道士游洞庭

见説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含桃风起花狼籍正是仙翁棊散时

送邢台州济

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古来闻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

冬日梅溪送裴方舟之宣州

平明匹马上村桥花发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遥遥

送秘上人游京

共居方异路山伴与谁同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

送赟上人还京得微字

久游春草尽还寄北船归沙鸟窥中食江云入净衣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见説翻经馆多闻似尔稀

送李秀才赴卢婺州招得时字

山开江上色孤赏去应迟緑水延呉榜秋风入楚词猿清独宿处木落远行时见説东阳守登楼为尔期

铜雀妓

强开樽酒向陵防忆得君王旧日欢不觉余歌悲自断非闗艳曲转声难

长门怨

春风日日闭长门摇荡春心似梦防若遣花开只笑妾不知桃李自无言

啼猿送客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断臂分垂影流泉入苦吟凄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江上风

江风西复东飘暴忽何穷初生虚无际稍起荡漾中应吹夏口樯竿折定蹙湓城浪花咽今朝莫怪沙岸明昨夜声狂卷成雪

夏日登观农楼和崔论使君咏微雨

片雨拂檐楹烦襟四座清霏微过麦陇萧散傍莎城静爱和花落幽闻入竹声朝观趣无限高咏寄闲情

南楼望月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纎云溪上断疎栁影中秋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闗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咏史

田氏门下客冯公众中贱一朝市义还百代名独擅始知下客不可轻能使主人功业成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送常清上人归舒州

灊人思尔法楚信有囘船估客亲宵话闲鸥偶昼禅经声含石浪麈尾拂江烟常説归山意诛茅庐霍前送志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有蔡洲古戒坛】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今随秣陵信欲及蔡洲坛野寺钟声逺春山戒足寒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懐旧山【或作沧浩】

一坐西林寺从来未下山不因寻长者无事到人间宿雨愁为客寒花笑未还空懐旧山月童子念经闲

送禀上人游越

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投宿轻龙窟临流笑鹭涛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从军行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栁疏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余

陇头水

陇头心欲絶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素从盐海积緑带栁城分日落天边望逶迤入塞云

塞下曲二首

寒塞无因见落梅朔风吹入笛声来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囘

都防今年破武威黄沙万里鸟空飞旄竿瀚海扫云出氊骑天山踏雪归

支公诗

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羇多脱畧天生支公与凡异凡情不到支公地得道由来天上仙为僧却下人间寺道家诸子论自然此公惟许逍遥篇山隂诗友喧四座佳句纵横不废禅

宿呉匡山破寺【与余不溪废寺诗畧同】

双峰百战后眞界满尘埃蔓草縁空壁悲风起故台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囘

少年行

翠楼春酒虾蟇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緑槐道躞蹀花骢骄不胜

春日杼山寄李纵员外

南山惟与北山邻一闭禅闗老此身【一作古树连拳伴我身】黄鹤有心多不住白云何【一作无】事独相亲闲持竹杖行【一作深】看水嬾着麻衣出见人无限幽芳徒欲寄【一作欲掇幽芳聊赠逺】郎官那赏石门春

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

至道无机但杳防孤灯寒竹自青荧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前闻诵经

九月十日

爱杀柴桑隠名溪近讼庭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宿简邀诗伴余花在酒瓶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青

晚秋破山寺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青阳上人院説金陵故事

君説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最多人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齐王西邸春

送僧之京师

绵绵楚云繁万里西归望国门禅子初心易凄断秋风莫上少陵原

送许丞还洛阳

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悲风不动罢瑶轸忘却洛阳归客心

题湖上草堂

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闗

猜你喜欢
  陈鹄·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九·王揖唐
  诗法家数 全文·杨载
  第十七出 媒争·李渔
  高安道·隋树森
  传奇汇考标目卷上·佚名
  卷470 ·佚名
  卷275 ·佚名
  提要·谢晋
  火柴·闻一多
  卷二百三十一·陈廷敬
  卷七百三·佚名
  卷六百四十八·佚名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律诗定体·王士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九桧类五言古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  【金】元好问亭亭祠宫桧郁郁上云雨扶持防来年造物心独苦青余玉川润根入铁岸古虽含栋梁姿斤斧安得取沇洑地中久骇浪思一鼔天柱屹不移水

  • 提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檇李诗系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檇李诗系四十二卷国朝沈季友撰季友有学古堂诗集已着録是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本朝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世者皆録之而

  • 越绝卷第五·袁康

      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

  • ●卷七·杨循吉

      宋既与金和,复修旧好。其后海州捕贼八十余人,贼之兄为宋军官。雍闻之,谓其下曰:『宋之和好,恐不能久,其宿、泗间汉军,可以女真军代之。』参知政事魏子平曰:『誓书称,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设置射粮军数并巡尉外,更不得屯军守戍。

  • 提要·舒赫德

    【臣】等谨案钦定临清纪畧十六卷乾隆四十二年大学士于敏中等恭撰奏进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山东夀张逆冦王伦反突掠阳谷趋临清直山东合兵蹙之而大学士舒赫徳奉诏统八旗劲旅亦至王伦穷迫自焚死尽俘其党械送京师磔于市因命

  • 班马异同卷七·倪思

    绛侯世家第二十七史记五十七汉书同张陈王传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以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 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郄敌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 萧复攻砀破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二月乙丑朔 上留宣府○谪云南都指挥李增于边卫永远充军坐侵欺官银也○丙寅先是巡抚湖广都御史秦金等言洞庭湖四通江流一望无际不逞之徒易于啸聚为患虽原设指挥一员巡视但所守限于本湖其沿江军卫巡司官兵多

  • 第77章 一心一意要做袁世凯的蒋介石·冯玉祥

    最近,蒋介石拉了所谓青年党、民社党加入他的伪政府,于是美国的反动派说蒋介石的政府,已经民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加入一个汉奸曾琦、一个小政客张君劢,蒋介石的政府就算民主。不论怎么说的好听,蒋介石的政府还是一个专政的

  • 三一 介孚公·周作人

    介孚公本名致福,改名福清,光绪辛未由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来改放外官,这里还是散馆就外放,弄不大清楚,须得查家谱,但据平步青说,他考了就预备卷铺盖,说反正至少是个知县。最初选的是四川荣昌县,他嫌远不去,改选江西金溪县。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七四裔考西域【臣】等谨按一统志哈密所属编为旗分视各蒙古是固不得外视之矣今仍列於西域者从前史旧文耳哈密卫元末以威武王古纳实哩镇哈密

  • 第五节 唐初武功(四)·吕思勉

    唐太宗之定四夷,多不甚烦兵力,惟于高丽,则仍蹈隋炀帝之覆辙。可见时势所限,虽英杰无如之何。然亦可见太宗之武功多徼天幸,非其材武之过人也。高丽王高建武,元异母弟。百济王扶余璋,新罗王金真平,武德时皆入贡受封爵。建武为辽

  • 春秋管窥卷十一·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定公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防于京师元年无首月者以内外无君故谷梁谓昭无正终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然昭无正终固不待言定无正始非无始也六月戊辰公即位乃春秋之正其始也于正月尚未立君安得有即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林语堂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语译为学可以日渐增加知见,为道可以日渐除去情欲。能把为学日益的妄念去了又去,减了又减,把知欲都损尽了,最后便能到达无

  • 卷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隐公【公姬姓侯爵名息姑鲁惠公弗皇之子伯禽七世孙也据鲁世家自伯禽至隐凡十三君以兄弟相及者五人故止七世七者世次十三者传位之次也周书諡法隐拂不成曰隐】此二字亦鲁史

  • 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三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三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一行品下◎退有三种。一得退。二不得退。三不现前行退。得退者。得诸善功德而退。不得退者。一切众生。若勤方便。皆应得

  • 诸法集要经·佚名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祩宏

    简称《沙弥要略增注》、《律仪要略增注》。律学著述。明袾宏辑,清弘赞注。二卷。系《沙弥律仪要略》的注释书。弘赞在前言中称:“《要略》一书,乃云栖大师(袾宏)于《沙弥十戒经》等辑出,其义切要,而文简略,以便初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