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

翁承赞

翁承赞字文尧【一作饶】闽人乾寜二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天佑元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王梁开平四年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卒诗一卷

晨兴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一尊如有地放意且狂歌

题莒潭安闽院

祧宗营祀舍幽异胜珠林名士穿云访飞禽傍竹吟牕含孤岫影牧卧断霞隂景福滋闽壤芳名亘古今

华下霁後晓眺

结茅幽寂近禅林霁景烟光着柳隂千嶂华山云外秀

万重乡思望中深老嫌白髪还偷镊贫对春风亦强吟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

喜弟承检登科

两篇佳句敌琼瑰怜我三清道路开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花繁不怕寻香客榜到应倾贺喜杯知尔苦心功业就早擕长策出山来

蒙闽王改赐乡里

乡名文秀里光贤别向钧台造化权阀阅便因今日贵德音兼与後人传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肯镌归阙路遥心更切不嫌扶病倚旌旃

访建阳马驿僧亚齐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劔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题景祥院

一溪拖碧遶崔嵬瓶鉢偏宜向此隈农罢树隂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松多往日门人种路是前朝释子开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心炼得成灰

寄舍弟承裕员外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无主园林饶采伐忘情鸥鸟恣【一作自】高低长江月上鱼翻鬛荒圃人稀獭印蹄何事斜阳再回首休愁离别岘【一作雁】山西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

龙墀班听漏声长竹帛昭勲扑御香鸣佩洞庭辞帝主登车故里册闽王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吟寄短篇追往事留文功业不寻常

御命归乡蒙赐锦衣

九重宣旨下丹墀面对天顔赐锦衣中使擎来三殿晓宝箱开处五云飞德音耳聆君恩重金印腰悬已力微更待临轩陈鼓吹星轺便指故乡归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泥缄紫诰御恩光信马嘶风出洛阳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客程回首瞻文陛驿路乘轺忆故乡指日还家堪自重恩荣昼锦贺封王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微宦淹留鬓已斑此心长忆旧林泉不因列土封千乘争得衔恩拜二天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夜来梦到南台上徧看江山胜往年

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於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此时暂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鱼台

寄示儿孙

力学烧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便随羽客归三岛旋听霓裳适九天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

天佑元年以右拾遗使册闽王而作

蓬莱宫阙晓光匀红案舁麻降紫宸鸾奏八音谐律吕凤衔五色显丝纶萧何相印钧衡重韩信斋坛雨露新得侍丹墀官异宠此身何幸沐恩频

汉上登舟忆闽

汉臯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久客自怜归路近算程不怕酒觞空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一片归心随去櫂愿言指日拜文翁

对雨述怀示弟承检

淋淋霎霎结秋霖欲使秦城叹陆沈晓势遮回朝客马夜声滴破旅人心青苔重疉封顔巷白髪萧踈引越吟不有惠连同此景江南归思几般深

题壶山

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日上海波红

题故居

一为鹅子二连花三望青湖四石斜惟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

题槐

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昔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擢进士

霓旌引上大罗天别领新衔意自怜蝴蝶流莺莫先去满城春色属羣仙

擢探花使三首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朶明朝为我一时开

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

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紵衣惹得牡丹香

书斋谩兴二首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様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辞闽王归朝寄倪先辈

时人莫讶再还乡简册分明劔佩光驷马高车太常乐登庸门下忆贤良

晓望

清霜散漫似轻岚玉阙参差万象涵独上秦台最高处旧山依约在东南

万夀寺牡丹

烂漫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倚涧临溪自屈蟠雪花销尽藓花乾幽枝好折为谈柄入手方知有岁寒

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

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緑成行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

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

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隂锁汴河

纒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隋堤柳

春半烟深汴水东黄金丝软不胜风轻笼行殿迷天子抛掷长安似梦中

烟萝况逼神仙窟丹竈还应许独寻【赠黄璞见福州志】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

猜你喜欢
  太学士人·唐圭璋
  赵鼎·唐圭璋
  卷二十二·陈廷敬
  第四折·佚名
  卷二十一·贯休
  况周颐·龙榆生
  四集卷十六·乾隆
  卷282 ·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陈思
  游戏之祸·闻一多
  卷三百八十七·曹学佺
  文山诗补钞·吴之振
  唐僧弘秀集巻十·李龏
  卷三十八·郭元釪
  卷四百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关汉卿

    (末、小旦云了)(打救外了)(正旦共夫人相逐慌走上了)(夫人云了)怎想有这场祸事!(做住了,唱) 【仙吕】【点烽唇】锦绣华夷,忽从西北天兵起。觑那关口城池,马到处成平地。 【混江龙】许来大中都城内,各家烦恼各家知。且说君臣分散,想俺父

  • 卷五百四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一作向】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赠赵协律晳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一作皆

  •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赵尔巽

      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洪秀全据金陵,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奏鸿章自助。咸丰三年,庐州陷,鸿章建议先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正德十三年三月庚子朔孝肃太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林岳祭裕陵 辛丑升云南右布政席书为福建左布政使 壬寅恭上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尊谥册文曰孝孙嗣皇帝臣御名谨再拜稽首言臣闻坤道承乾德既光前而裕后重闱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九月。戊寅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未皆如之。起居注  ○出使俄英法国大臣曾纪泽奏、出洋期满人员。请予奖励。得旨、刘麒祥等均着照所请奖励。马格里所请奖励。着该

  • 吴兢传·刘昫

    吴兢,汴州浚仪人。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则十分器重吴兢,等到居相辅位,推荐吴兢有史才,可以居近侍,于是使他任直史馆,撰写国史。几个月后,授予右拾遗内供奉。神龙二年(706),升右补阙,与韦承庆、崔融、刘

  • 卷二百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听言宋哲宗时右正言朱光庭上奏曰臣窃以自古以来甚盛德之朝必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中庸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

  • 崇儒一·徐松

    宗学【宋会要】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以世雄、仲爰之言,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初,元佑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愿诏有司,复以初旨。」复以初旨:本书《帝系

  • 节葬下第二十五·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

  • 乐论篇第二十·荀况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

  • 准斋杂说卷下·吴如愚

    ○忍说忍之字一也。而有二义焉。有不仁之忍。有能容之忍。孟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是以不忍为仁也。齐宣不忍牛之觳觫。孟子以为仁术。夫既以不忍为仁。则忍为不仁也明矣。故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石鼓论语答问卷上·戴溪

    宋 戴溪 撰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逺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之学问内外相为消长故无所得于中者必有求于外求而得则喜不得则怒此相应之理也若隠然自得既悦且乐宜乎其不愠也葢玩味义理愈

  • 卷第三·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东晋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四年。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汉)(刘聪麟嘉二)(後赵)(石勒)(成)(太宗玉衡七)(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燕)(高祖)(代)(平文帝郁律

  • 五灯会元续略序·远门净柱

    余尝读灯元而咄[口*荖]累叶之旷绝也。岂无大川其师起而覃举马者寂寂。至今含光隐曜。伊谁之责。夫慧命[廿/斯]传与世间历服等耳。答。非史氏云兴。其间臧否污隆之数。何以较若列眉。久将湮湮必趋而之敝。稗官以意为春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为六朝古上清经《八素真经》之一部分。太上大道君说:学道皆由积善,先立善行,然

  •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陶弘景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

  • 三门街前后传·佚名

    又名《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守宫砂》。章回小说。八卷一百二十回。作者不详。叙明正德年间李广,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与忠良后代楚云、萧子世、张谷、桑黛等结为兄弟。楚云女扮男装,原为李广幼年聘妻,因离散

  • 词论·张祥龄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