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四

杜光庭

杜光庭字圣宾括苍人喜读书工辞章翰墨应百篇举不中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召见赐以紫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後隐青城山白云溪自称东瀛子蜀主王建赐号广成先生有广成集一百卷壶中集三卷今存诗一卷

初月

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鈎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直使奔波急於箭祗应白尽世间头

题仙居观

往岁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继蹑五云天路长烟鎻翠岚迷旧隐池凝寒镜贮秋光时从白鹿岩前往应许潜通不死乡

题鸿都观

亡吴覇越已功全深隐云林始学仙鸾鹤自飘三蜀驾波涛犹忆五湖船双溪夜月明寒玉衆岭秋空歛翠烟也有扁舟归去兴故乡东望思悠然

题都庆观

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遶古坛炼药旧台空处所挂衣乔木两推残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

赠将军【首二句缺】

八表顺风惊雨露

四溟随劒息波涛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题鹤鸣山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人间囘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劔佩轻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题空明洞

窅然灵岫五云深落翮标名振古今芝术迎风香馥馥松柽蔽日影森森从师祗拟寻司马访道终期谒奉林欲问空明奇胜处地藏方石恰如金

题北平沼

桐栢真人曾此居焚香厓下诵灵书朝囘时宴三山客涧尽闲飞五色鱼天柱一峯凝碧玉神灯千点散红蕖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题平盖沼

势压长江空八阵吴都仙客此修真寒江向晩波涛急深洞无风草木春江上玉人应可见洞中仙鹿巳来驯龙车凤辇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题本竹观

楼阁层层冠此山雕轩朱槛一跻攀碑刋古篆龙蛇动洞接诸天日月闲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涧水潺潺扫空双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还

题福唐观二首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暂爇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题莫公台

奇絶巍台峙浊流古来人号小瀛洲路通霄汉云迷晩洞隐鱼龙月浸秋举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鈎将军悟却希夷诀嬴得清名万古流

读书台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赠人

静神凝思仰青冥此夕长天降瑞星海上昨闻鹏羽翼人间初见鹤仪形

赠蜀州刺史

再扶日月归行殿却领山河镇梦刀从此雄名压寰海八溟争敢起波涛

题劒门

谁运乾坤陶冶功铸为双劒倚苍穹题诗曾驻三天驾碍日长含八海风

题龙鹄山

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道人扫径收松子缺月初圆天柱峰

富贵曲【以下十一首一作郑遨诗】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咏西施

素面巳云妖更着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

伤时

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破乱山青浮名浮利过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题霍山秦尊师

老鹤玄猿伴采芝有时长叹独移时翠娥红粉婵娟劒杀尽世人人不知

偶题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

思山咏

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不如将耳入山去万是千非愁杀人

景福中作

闷见戈鋋匝四溟恨无奇策救生灵如何饮酒得长醉直到太平时节醒

招友人游春

难把长绳系日乌芳时偷取醉功夫任堆金璧磨星斗买得花枝不老无

山居三首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醉劝头陁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冥心栖太室散髪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絶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棊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纪道德【以下二首俱一言至十五言】

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既鼓铸於乾坤品物信充仭乎东西南北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臯陶迈种兮温恭允塞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岂不闻乎天地於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於天地也有踰绳墨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於顷刻

怀古今

古今感事伤心惊得丧叹浮沈风駈寒暑川注光隂始衒朱顔丽俄悲白髪侵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夸父兴怀於落照田文起怨於鸣琴鴈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谁能絶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链石烧金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君不见四皓避秦峩峩恋商岭君不见二踈辞汉飘飘归故林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慾保道德为规箴不能劳神傚苏子张生兮於时而纵辩不能劳神傚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卷帘【月 以下锦绣万花谷】斜阳古岸归雅晩红蓼低沙宿鴈愁 霜雕曲径寒芜白鴈下遥村落照黄 恩威欲寄黄丞相仁信先闻郭细侯兵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降因天下思姚

宋出为儒门继孔顔 丹竈河车休矻矻蚌胎龟息且緜緜驭景必能趋日域骑箕终拟蹑星躔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诠【山居百韵见监戒录】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四

猜你喜欢
  卷之一厅宇--酬赠·梁章钜
  第一出·李开先
  韵语阳秋卷四·葛立方
  补注杜诗跋·黄希
  罪与罚(二)·徐志摩
  四集卷二十六·乾隆
  卷一百四十一·陈思
  卷四百七·曹学佺
  卷二百二十四·曹学佺
  卷三十二·陈元龙
  卷七百七十二·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咏史诗巻下·胡曾
  第四十一场·田汉
  第十七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癸丑(咸丰三年)·林占梅

    过凤山崎下视遥村近,群峰似画屏;野田春水白,山坞暮烟青。倦鸟知休息,长松入杳冥。修途行尚远,坐憩小邮亭。晓过青草湖村舆中晓望破萧寥,极目荒塍未插苗;白鸟数行飞习习,青溪一道去迢迢。山含雨意沉岩树,水藉风威撼野桥。待到晴

  •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周济

    序曰: 清真,集大成者也。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是为四家,领袖一代。馀子荦荦,以方附庸。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

  • 寒山子诗集序·寒山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

  • 卷三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一刘长川刘长川肃代间诗人诗二首宝劔篇宝劔不可得相逢几许难今朝一度见赤色照人寒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自然神鬼伏无事莫空弹将赴东都上李相公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谁知大炉下还有不然

  • 卷十二·岳珂

      王卢溪送胡忠简   胡忠简(铨)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直声振天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廷圭)诗而送之,今二篇刊集中曰:"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八·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四月甲寅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命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江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乙卯 上初御万寿宫举迎恩大典五日群臣上表称贺○丙辰大风扬尘四塞○庚申虏酋土蛮

  •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唐宋以来,设馆官修诸史,具如上章所述,而私家所修诸史,亦宜以次述之。然往代官修、私修之史,非有犁然可分之界限,例如沈约《宋书》、姚思廉《梁》、《陈》二书、李百药《北齐书》,虽奉时君之命,名为官修,实为自创义例,成于一手,无

  • 贺若弼传·魏徵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陽人。 他的父亲贺敦,因勇武刚烈而闻名,在北周时任金州总管,宇文护因嫉妒他的才能而陷害他。 临刑时,贺敦把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决心平定江南,但是此志不能实现,你应成就我的志愿。 我是因为不慎言而

  • 卷二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三任官康熙三年甲辰四月己未上谕吏部向来所定部院衙门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品级陞转与汉官不同满洲蒙古官员无向外陞转之例故其品级稍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礼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所属有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仪制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学

  • 序·梁启超

      大同書者,先師康南海先生本不忍之心,究天人之際,原春秋三世之說,演禮運天下為公之義,為眾生除苦惱,為萬世開太平、致極樂之作也。夫先生仁人也,是書仁者之言也。人之生也,與憂俱來,其營營擾擾者,曰惟求樂而已;聖贤豪杰仁人

  • 第十四章 39·辜鸿铭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辜讲有一次孔子说:“现在真正有道德价值观的人才彻底从社会隐退了,道德价值观稍差点的人才也不去某些侯国或者从某些侯国撤退了。道德价值观再差一点的人一旦感觉别人不喜

  • 卷之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二义君臣之义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束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茵伯咸进,曰:敢敬告天子皇天,

  • 卷八·佚名

    (一三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却坐一面。而说偈言:住阿练若处,寂灭修梵行。日常食一食

  • 卷下(本)·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卷下(本)  青丘太贤集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品第十      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尔时卢舍那佛至自性清净 已下十一颂半第二劝信。信为入法之本。戒为住法之原。所以说偈更令信戒。然

  • 疫疹一得·余霖

    二卷。清余霖撰。余霖字师愚,桐城 (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

  • 载阳堂意外缘·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周竹安著。周竹安,号秋斋,江苏毗陵(今武进)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

  • 伊洛渊源录·朱熹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