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七十四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四

吉师老【诗四首 以下世次爵里俱无考】

题春梦秋归故里【一本无秋归故里四字】

故国归路赊春晩在天涯明月夜来梦碧山秋到家开窗闻落叶远墅见晴鸦惊起晓庭际莺啼桃杏花

看蜀女转昭君变

妖姬未着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濆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嚬处楚边月画卷开时塞外云说尽绮罗当日恨昭君传意向文君

放猨

放尔千山万水【一作里】身野泉晴树好为邻啼时莫近【一作向】潇湘岸明月孤舟有旅人

鸳鸯

江岛蒙蒙烟霭微緑芜深处刷毛衣渡头惊起一双去飞上文君旧锦机

吴商浩【诗九首】

巫峡听猨

巴江猨啸苦响入客舟中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连云波澹澹和雾雨蒙蒙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长安春赠友人

繁华堪泣帝城春粉堞青楼势碍云花对玉钩帘外发歌飘尘土路边闻几多远客魂空断何处王孙酒自醺各有归程千万里东风时节恨离羣

塞上即事

身似星流迹似蓬玉关孤望杳溟蒙寒沙万里平铺月晓角一声高卷【一作绕】风战士殁边魂尚哭单于猎处火【一作烧】犹红分明更想残宵梦故国依然在【一作到】甬东

宿山驿

文战何堪功未图又驱羸马指天衢露华凝夜渚莲尽月彩满轮山驿孤岐路辛勤终日有乡关音信隔年无好同【一作乘】范蠡扁舟兴高挂一帆归五湖

北邙山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销魂事可明绿酒醉来春未歇白杨风起柳初晴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平堪取金炉九还药不能随梦向浮生

秋塘晓望

钟尽疎桐散曙鸦故山烟树隔天涯西风一夜秋塘晓零落几多红藕花

水楼感事

高柳螀啼雨後秋年光空感泪如流满湖菱荇东归晚闲倚南轩尽日愁

泊舟

身逐烟波魂自惊木兰舟上一帆轻云中有寺在何处山底宿时闻磬声

湘云【首句缺一字】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日西遥望自归处

尽挂九疑千万峰

沈祖仙【一作山诗一首】

秋闺

白马三军客青娥十载思玉庭霜落夜罗幌月明时鑪冷蜘蛛喜灯高【一作寒】熠燿期愁多不可曙流涕坐空帏邵士彦【诗一首】

秋闺

斜日空庭暮幽闺积恨盈细风吹帐冷微月度窗明怨坐啼相续愁眠梦不成调琴欲有弄畏作断肠声吴大江【诗一首】

捣衣

沙塞秋应晩金闺恨已空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荆叔【诗一首】

题慈恩塔

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树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萧静【诗一首】

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元凛【诗二首】

九日对酒

嘉辰复遇登高台良朋笑语倾金罍烟摊秋色正堪翫风惹菊香无限来未保乱离今日後且谋欢洽玉山颓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中秋夜不见月

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四野雾凝空寂寞九霄云锁絶光辉吟诗得句翻停笔翫处临尊却掩扉公子倚栏犹怅望嬾将红烛草堂归

徐振【诗二首】

雷塘

九重城阙悲凉尽一聚园林怨恨长花忆所为犹自笑草知无道更应荒诗名占得风流在酒兴催教运祚亡若问皇天惆怅事只应斜日照雷塘

古意

扰扰都城晓又昏六街车马五侯门箕山渭水空明月可是巢由絶子孙

张侹【诗一首】

寄人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塲春梦不分明

方泽【诗一首】

武昌阻风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景池【诗一首】

秋夜宿淮口

露白草犹青淮舟倚岸停风帆几处客天地两河星树静禽眠草沙寒鹿过汀明朝谁结伴直去泛沧溟张鸿【诗一首】

赠乔尊师

长忌时人识有家云涧深性惟耽嗜酒贫不破除琴静鼓三通齿频汤一味参知师最知我相引坐柽阴姚揆【诗二首】

村行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乱山啼蜀魄孤櫂宿巴陵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颍川客舍

素琴孤劔尚闲游谁共芳尊话唱酬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回首帝京归未得不堪吟倚夕阳楼

王训【诗一首】

独不见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謡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张炽【诗一首】

归去来引

归去来归期不可违相见旋明月浮云共我归

虞羽客【诗一首】

结客少年塲行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祈连陆离横宝劒出没骛征旃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一作縂】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宿雾瀚海接【一作隔】遥天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郑渥【诗二首】

塞上

出门何处问西东指画翻为语论同到此客头潜觉白未秋山叶已飘红帐前影落传书鴈日下声交失马翁早晚回鞭复南去大衣高盖汉乡风

洛阳道

客亭门外路东西多少喧腾事不齐杨柳惹鞭公子醉苎麻掩泪鲁人迷通宵尘土飞山月是处经营夹御堤顷刻知音几存殁半回依约认轮蹄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四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四·彭定求
  ◆竹房先生吾丘衍(竹素山房诗)·顾嗣立
  九·郁达夫
  第三折·佚名
  笑·闻一多
  卷二·徐世昌
  曾氏跋·汪精卫
  五集卷十一·乾隆
  卷十四·查慎行
  卷一百十九·冯惟讷
  卷六十二·朱彝尊
  卷一百二十四·陈元龙
  卷七百九十二·佚名
  卷五百八十九·佚名
  卷五百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仲清江集补钞·吴之振

    孔文仲早行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岁晏已苦寒,近北尤凛冽。况当清晓行,溯此原野阔。笠飞带绕头,指直不得结。农家烟火微,炙手粗可热。岂能迂我留,而就苟且活。仰头视四宇,夜气

  • 世宗实录三·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春正月丙寅朔,上不御殿。辛卯,致仕户部尚书徐问卒。问,武进人。深沉廉静,历官所至有声,终始无玷,士论尚之。二月甲寅,宣府谍报,虏移帐驻威宁海子;已而,复报虏欲寇朔州。时谍报日闻。辽东谍者复报,虏欲寇海西、开

  • ●复斋日记卷上·许浩

    会稽王冕元章有高才。其墨梅冠绝古今,断枝残楮,人争宝之。其画梅多自题,有云:&ldquo;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rdquo;其初见高庙应制题梅诗曰:&ldquo;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 费穆传·魏收

    费于之子费穆,字朗兴。费穆生情刚烈,有豪壮之气,涉猎书史颇多,崇尚功名。世宗即位之初,袭承父亲的男爵。后来被授任为夏州别驾,不久加授宁远将军,转任泾州平西府长史。当时泾州刺史皇甫集,是灵太后的长舅,倚仗外戚之亲,干了许多

  • 杨思义传·张廷玉

    杨思义,不知其籍贯。太祖称吴王时,授予他起居注。最初,钱谷隶属中书省。吴元年(1367),开始设立司农卿,任用了杨思义。第二年,设置了六部,思义改任户部尚书。大乱之后,人多废业。思义请求皇上命令百姓都种植桑麻,四年后才征收税

  • 应侯失韩之汝南·佚名

    【提要】 君臣之间不乏有趣的故事,我们看看范睢是如何“编故事”而秦昭王又是如何投石问路的。 【原文】 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

  • 卷第四十三·佚名

    宗室三封拜三皇伯宗谔加恩制郊祀门下。朕载禋紫坛。先见清庙。举柴扬燎。以格上帝之歆。归祚受厘。以孚同姓之爱。越敷丕号。申诏大廷。皇伯、具官宗谔。庄重醇深。简温直亮。传谋彝鼎。奉栒邑之雕戈。视秩衮衣。赐韩

  • 严鹤龄·周诒春

    严鹤龄 字履勤。年三十八岁。生于浙江馀姚。已婚。子三。女一。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得学士学位。以演说得金牌奖。任圣约翰大学及复旦公学教员。为约翰声编辑。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政

  • 卷一四·邱濬

    ▲制民之产 《通典》曰:黄帝时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则井田之原其来远矣。臣按:此井田之始。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土白壤(无块曰壤),田中中(第五);兖州土黑坟(色黑而坟起),田

  • 尚书表注卷下·金履祥

    宋 金履祥 撰泰誓上【古文第二十七】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防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冡君越我御事庻士明聼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如來性品第四之三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中有四種人能護正法建立正法憶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愍   世閒爲世閒依安樂人天.何等爲四.有人出世具煩惱性是名第一.須陀洹人斯陀含

  • 观经正宗分定善义卷第三·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已下次辩正宗。即有其十六。还就一一观中。对文料简。不劳预显。今定立正宗与诸师不同。今直以就法定者。从日观初句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是其正宗。从日观已上虽有多义不同。看此文势但是由序也。应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澄观

    第二一心所摄门中。然此一门乃含多意。且分二别。一推末归本门。二如来于此下。本末依持门。今初依论三观。初约相谛。即当第二第一义谛观。论生起云。云何第一义差别如是证第一义则得解脱彼观故。此明修观所以。以第

  • 弥勒经游意·吉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宗体 第四论因果 第五出世久远 第六论成道真应 第七辨三会人多少 第八论与释迦同时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杂料简第一序王诸佛出世大事因缘故。居初发心不足之地。专觉

  • 卷第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二因分别界。已广辩根诸行俱生。今应思择。何缘思择诸行俱生。为遣邪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诸行无因自然而起。或复有执。由一因故诸行得生。或

  • 黔南会灯录卷第四·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临济三十四世天童第四代汉月下轮庵暌禅师法嗣习安云庵智量禅师古滇曲靖赵氏子。母张氏。寓黔之普安。礼清脱老宿芟染。后依了彻和尚具足。师因济众之心殷重。遂居习安莲社堂。苦行接待。数十余年。

  • 箴友言·赵青藜

    《箴友言》为清乾隆元年进士赵青黎所著,一千余字,约十余段语录,“寥寥数则耳”。书名箴友,可见“在当时必实有所指”。现在,这些话是写给谁的,已不可考,但由于那些文字“直谅多闻,其沾溉于后世者不少,岂斤斤为一人发者?”这就道

  • 伸蒙子·林慎思

    唐林慎思撰,三卷。因其自号“伸蒙子”,故名。慎思以易林自筮,得蒙之观,有伸蒙入观之语,因自号。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卷目为:卷一,槐里辨三篇,叙天地人之事;卷二,译国纪三篇,述君臣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