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五

苏源明

苏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宝中登第累迁国子司业禄山之乱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中终秘书少监与杜甫郑?善诗二首

小洞庭洄源亭讌四郡太守诗【并序 序内缺一字】

天宝十二载七月辛丑东平太守扶风苏源明觞濮阳太守清河崔公季重鲁郡太守陇西李公兰济南太守太原田公琦济阳太守陇西李公倰于洄源亭既尊封壤乃密惠好前此济阳以河堤之虞夫役之弊请南略我宿及鲁之中都宿人讼其不便源明请废济阳以平隂长清属济南卢东阿归我阳谷隶濮阳役均三邦利倍二邑不可则分我夀西入濮阳东入济阳鲁之中都北入于我书贡阊阖旨下陈留陈留太守王公盛德帝俞才美

人与自总连率实惟澄清【阙】命属官湖城主簿王子说会五太守於东平议县乃不割郡亦仍旧已事修讌姑以为别若夫阶抱孤峤轩飞庱潭阻残暑於重林递高秋於絶壑其盘何有臑鹿?羊其俎何有燔兎脍鲂李下雕笼氷之以寒水瓜割銛刃巾之以疎絺礼交乎上当世高贤之相允乐动乎下前古中和之合作抑抑焉堂堂焉奚一人之富有而羣后之缉熙也司土庀舟以待司功设祋以告彻馔更服陈羞洁尊自洄源起广泊左拂蚕尾右遵吾山倒岫於波际指梁岑於林缺移揺敞豁?眇虚旷太皥苖裔可记任宿伯禹山川空流济汶所遇多感祗牢爲欢婥态目成以留客嫮容色授以劝酒繁丝疎管纷尔自会雅舞清唱倏然同引既醉源明以手版扣舷而歌歌阕鸟兽闻之低昂而相鸣鱼鼈闻之沿洄而或跃兹官吏安次而不易彼人庶乐业而不迁喜之哉乐之哉字涡泊曰小洞庭盛集五太守高讌云尔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嫋嫋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絶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冯夷逝兮护轻桡蛟龙行兮落增【一作中】潮泊中湖【一作潮】兮澹而闲并曲漵兮怅而还适予手兮非予期将解袂兮藂予思尚君子兮寿厥身承明主兮忧斯人【史称废济阳诗序县郡仍旧或其初议云】

秋夜小洞庭离讌诗【并序】

源明从东平太守徵国子司业须昌外尉袁广载酒於洄源亭明日遂行及夜留宴会庄子若讷过归莒相里子同褘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在坐皆故人也彻馔新尊移方舟中有宿鼓有汶簧济上嫣然能歌者五六人共载止洄源东柳门入小洞庭迟夷旁徨眇缅旷漾流商杂徵与长言者啾焉合引潜鱼惊或跃宿鸟飞复下真嬉游之择耳源明歌云云曲阕袁子曰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廪耶广不敢受赐独不念四三贤源明醉曰所不与君子及四三贤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晨前而归及醒或说向之陈事源明局局然笑曰狂夫之言不足罪也乃志为序

浮涨湖兮莽迢遥川后礼兮扈予桡横增波【一作没】兮蓬仙延川后福兮易【一作翼】予舷【一作船】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河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右二诗太和中天平节度使令?楚立石有文题云自源明迄楚时仅八十年洄源亭涡泊已迷其处矣文见椘集】郑?

郑?荥阳人天宝初爲协律郎坐事谪官明皇爱其才特置广文馆授为博士迁着作郎以陷安禄山贬台州司户参军最善杜甫又与秘书监郑审篇翰齐价?工画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乃於慈恩寺贮柿叶数屋日往取叶肄书岁久殆尽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亲署其尾曰郑?三絶今存诗一首

闺情

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毕耀【杜甫集作曜】

毕耀官监察御史与杜甫善诗三首

古意

璇闺绣户斜光入千金女儿倚门立横波美目虽往来罗袂遥遥不相及闻道今年初避人珊珊挂镜长随身愿得侍儿为道意後堂罗帐一相亲

情人玉清歌【一作张南容诗】

洛阳有人名玉清【一作洛阳城中有一人名玉清】可怜玉清如其名善踏斜柯能独立婵娟花艳无人及珠为帬玉为缨临春风吹玉笙悠悠满天星黄金阁上晩妆成云和曲中为曼声玉梯不得踏揺袂两盈盈城头之日复何情

赠独孤常州【见纪事】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一作如】飞忽然冲人身饮酒不须疑

韦济

韦济思谦之孙嗣立之子早以词翰闻开元初调补鄄城令对诏第一擢醴泉令为政简易三迁库部员外郎历户部侍郎天宝七载再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三代皆省辖衣冠荣之诗一首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

陆海披晴雪千旗猎早阳岳临秦路险河遶汉垣长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都门信宿近歌舞从周王田澄【一作登】

田澄天宝时官献纳使起居舍人杜甫尝有诗赠之诗一首

成都为客作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爲米山芳桂是樵旅游惟得酒今日过明朝沈东美

沈东美佺期子初爲府掾天宝中除膳部员外郎诗一首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翫新池寄南省友

传闻阊阖里寓直有神仙史为三坟博郎因五字迁晨临翔凤沼春注跃龙泉去似登天上来如看镜前影揺宸翰发波净列星悬既济仍怀友流谦欲进贤弹冠声实贵覆被渥恩偏温室言虽阻文塲契独全玉珂光赫奕朱绂气蝉聨兴逸潘仁赋名高谢朓篇青云仰不逮白雪和难牵苒苒胡爲此甘心老岁年

苏涣

苏涣尝访杜甫於江浦甫请诵新作有诗美之涣善放白弩巴中号为弩跖後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侍御史佐湖南崔中丞瓘幕府崔遇害遂踰岭扇动哥舒晃跋扈交广伏诛诗四首

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隂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一本作日月东西行照在大荒北其中有烛龙灵怪人莫测】开目为晨光【一作晖】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居然六合外【一作内】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一作强】喧喧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一作傍】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养蚕爲素丝叶尽蚕不老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赠零陵僧【一本下有兼送谒徐广州六字 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第十九句缺一字】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後新书大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後耳热心更凶忽如裵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纒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絶倔强毒蛇争屈铁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价齐锺张琅诵 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絶意必深知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五十七·彭定求
  第一场·老舍
  卷二·旨趣·冯金伯
  第廿一折 报败·李玉
  无 题·林徽因
  初集卷二十三·乾隆
  巻三·皇甫冉
  卷189 ·佚名
  古诗镜卷二十八·陆时雍
  圭塘欵乃集题诗·许有壬
  卷四·陈起
  卷三百七十二·陈思
  ●卷四·毛先舒
  ●野古集年谱(青县教谕龚绂撰)·龚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删稿·王国维

    [一]白实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①"注释:①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 卷十六·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六林景仁林景仁景仁,字健人,号小眉,别署蟫窟;台北板桥人。生于清季,久客厦门。尝南游印度诸邦,北历大江南北;惜中年客死东北,后节堪哀。少壮时,着有「摩达山漫草」、「天池草」、「东宁草」等诗集——「

  •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迁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

  •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蔡东藩

      却说李景隆败回德州,明廷反加封太子太师,赏罚倒置,究是何因?看官不要性急,待小子补叙出来。原来景隆败报到京,由黄子澄暗中匿住,反奏称交战获胜,不过因天气寒冷,未便行兵,所以暂回德州,俟春再举。建文信为实事,遂封景隆为太

  • 第三八六咨同治九年十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一--一·佚名

    后垄汛守府向,据后垄街陈姓禀,咨请淡水分府给发陈姓族长谕戳咨文 钤记 福建台湾北路右营后珑汛千总之钤记〔蓝〕领补用都阃府、署〔北路〕右营后垄汛守府向,为咨请察给谕戳,以便转发承领事。照得本年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纪昀

    刑法畧 【二】厯代刑制 【宋】○厯代刑制二宋△宋宋法制因唐及五代之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按玉海云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敕晋天福编敕周广 顺类敕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惩五代藩镇专杀之弊

  • 一四○六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一四○六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改

  • 杨基传·张廷玉

    杨基,字孟载,祖籍四川嘉州,祖父在吴做官,基出生在吴,故也是吴人。杨基九岁能背诵《六经》,长大后著书十万余言,题名《论鉴》。元末战乱,基隐居于吴中赤山。张士诚请他去任丞相府记室,未多久即辞去了,客居于铙介家中。明军攻下平

  • 二十二年·佚名

    (丙子)二十二年清康熙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上下備忘記,特諭于八道監司曰:獻歲發春,草木皆欣欣有生意,而哀我無罪無辜之億萬生靈,獨罹此罔極之饑饉。仳離道殣之慘,在秋冬而已多,矧今日氣象之岌岌,尤如何哉?今日卽是丙子也

  • 卷前·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前春秋论旨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予已着端于前序,兹更详之。例字始见于杜元凯释例,以左氏之例而释之也。其言曰:「传之义例,总归诸凡,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是例者,实创于左而发明于杜也。嗟乎!自有「例

  • 郑氏诗谱·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郑氏诗谱         欧阳修补亡郑氏谱序云自共和以后得太史年表接于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诗诸国惟卫齐变风在共和前余皆宣王已后予之旧图起自诸国得封而止于诗止之君旁系于周以世相当而诗列右方依郑所

  • 初见秦·韩非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金色光从佛口出。上至梵世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不染。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以何因缘今现

  • 卷之一·即非如一

    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一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戊戌年十二月初七日本寺檀越王引何高材林守壂魏之琰林继燰潘启祚顾肇基薜楠何兴楚何元吉何高桢卢国栋林春茂王仪等请师就当山开堂师至座前拈请疏云灵山记嘱一会俨然仰

  • 开庆四明续志·梅应发

    一称《四明续志》、《开庆续志》。南宋吴潜修,梅应发、刘锡撰。十二卷。开庆元年(1259)成书。因续《宝庆四明志》而作,故名。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全书内容分为庆元府额、增秩因任、学校、科举、城郭、坊巷

  • 苹野纂闻·伍余福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伍馀福撰,凡二十则(其中有些文、史考辨等短篇)。今存版本有《学海类编》本、 《广四十家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后两种题作《莘野纂闻》)等。卷末有其子

  • 使蜀日记·方象瑛

    方象瑛曾赴四川主持乡试,此为在四川时日记。

  • 汉制考·王应麟

    汉代礼仪典制汇考著作。四卷。南宋王应麟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