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九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并序】

建业为都旧矣晋主来此而礼物尽备虽云在德亦云在险京口其地也鸣呼有邦国者有兴亡焉自晋及陈五世而灭以今怀古五篇为咏临江亭得其胜槩寄以兴言虽未及乎辩士亦其志也

晋家南作帝京镇北为关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山横小苑前路尽大江边此地兴王业无如宋主贤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直望青波里秪言别有天城头落暮晖城外捣秋衣江水青云挹芦花白雪飞南州王气絶东国海风微借问商歌客年年何处归古木啸寒禽层城带夕隂梁园多绿柳【一作树】楚岸尽枫林山际空为险江流长自深平生何以恨天地本无心

京山千里过孤愤望中来江势将天合城门向水开落霞明楚岸夕露湿吴台去去无相识陈皇安在?饯张七琚任宗城即环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

他日曾游魏魏家余趾存可怜宫殿所但见桑榆繁此去拜新职为荣近故园高阳八才子况复在君门

留别安庆李太守

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携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鸣鸡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兵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

洛阳东门送别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汉阳即事

楚国千里远孰知方寸违春游欢有客夕寝赋无衣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归

泊江潭贻马校书

明月挂青天遥遥如目前故人游画阁却望似云边水宿依渔父歌声好【一作和】采莲采莲江上曲今夕为君传

送沈校书吴中捜书

郊外亭臯远野中岐路分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寒夜江口泊舟

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苑外至龙兴院作

朝游天苑外忽见法筵开山势当空出云隂满地来疎锺清月殿幽梵静花台日暮香林下飘飘【一作颻】仙步回

题虬上人房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隂

咏山泉【一作题山中流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贻主客吕郎中【即皇太子赞谕】

上士既开天中朝为得贤青云方羽翼画省比神仙委佩云霄里含香日月前【一作边】君王傥借问客有上林篇

京口留别徐大补阙赵二零陵

皇州月初晓处处鼓钟喧树出蓬莱殿城开阊阖门近臣朝琐闼词客向文园独有三川【一作洲】路空伤游子魂

答王十三维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忽奉朝青阁囘车入上阳落花满春水疎柳映新塘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奉和中书徐侍郎中书省玩白云寄颍阳赵大

青阙朝初退白云遥在天非关取雷雨故欲伴神僊泛鵷池曲飘颻琐闼前犹多远山意幸入侍臣篇

和张太祝冬祭马步

故坛何肃肃中野自无喧烈火见陈信扬言闻永存房星隐曙色朔风【一作气】动寒原今日歌天马非关征大宛

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

圣主御青春纶言命使臣将修风伯祀更福太平人帟幕宵联事坛场晓降神帝心矜动物非为属车人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泊舟伊川右正见野人归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岩声风雨度水气云霞飞复有金门客来参萝薜衣

夜观妓

白雪宜新舞清宵召楚妃娇童携锦荐侍女整罗衣花映垂鬟转香迎步履飞徐徐敛长袖双烛送将归

洛桥送别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秦中送人觐省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

洛中送人还江东

洛城春雨霁相送下江乡树绿天津道山明伊水阳孤舟从此去客思一何长直望清波里唯余落日光

送姚六崑客任会稽何大蹇任孟县

越城临渤澥晋国在河汾仙绶两乡意青郊一路分野棠春未发田雀【一作鹳】暮成羣他日思吴会尝因西北云

洛潭送人觐省

清洛带芝田东流入大川舟轻水复急别望杳如仙细草生春岸明霞散早天送君唯一曲当是白华篇

送人随大夫和蕃

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圣主今无外怀柔遣使臣大夫开幕府才子作行人解剑聊相送边【一本缺一作秦】城二月春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落日临御沟送君还北州树凉征马去路暝归人愁吴岳夏云尽渭河秋水流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送人寻裴斐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迟君千里驾方外赏云泉路断因春水山深隔【一作曲】暝烟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陇头水送别

相送陇山头东西陇水流从来心胆盛今日为君愁暗雪迷征路寒云隐戍楼唯余旌斾影相逐去悠悠

送王上人还襄阳

朝看法云散知有至人还送客临伊水行车出故关天花满南国精舍在空山虽复时来去中心长日闲

官庄池观竞渡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櫂歌船争先後渡岸激去来波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重寄虬上人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浅瀬寒鱼少藂兰秋蝶多老年疎世事幽性乐天和酒熟思才子谿头望玉珂

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大道启元命时人居太康中朝发玄泽下国被天光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鼓鼙逆【一作开】爽气羽龠映新阳太守即悬圃淮夷成葆疆小臣慙下位拜手颂灵长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

公府传休沐私庭效陆沈方知从大隐非复在幽林阙下忠贞志人间孝友心既将冠盖雅仍与薜萝深寒变中园柳春归上苑禽池涵青草色山带白云隂潘岳闲居赋锺期流水琴一经当自足何用遗黄金

奉酬张五丈垂赠

彩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星辰动异色羔雁成新行日望天朝近时忧郢路长情言间薖轴惠念及沧浪松柏以之茂江湖亦自忘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秦中守岁

衆星已穷次青帝方行春永感易成戚离居难重陈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念无生法多伤未出尘广庭日将晏虚室自为宾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

献高使君大酺作

肃穆郊禋毕工歌赏事并三朝遵湛露一道洽仁明布德言皆应无为物自成花添罗绮色莺乱管弦声独有同高唱空陪乐太平

荥阳马氏二子

圣君封太岳十月建行旃辇路开千里寒云霁九天故人多侍从二子留伊川河兖冰初合关城月屡圆暝过荥水上闻说郑卿贤材蔽行人右名居东里先制岩开别业桑柘亦依然待至金园侧相将居一?

观竞渡

大夫沈楚水千祀国人哀习櫂江流长迎神雨雾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下怖鱼龙起上惊鳬雁回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太学贻张筠

璧池忝门子低顷变炎凉绿竹深虚馆清流响洞房园林在建业新友去咸阳中夜鼓钟静初秋漏刻长浮云开太室华盖上明堂空此远相望劳歌还自伤

田家即事

桑柘悠悠水蘸堤晩风晴景不妨犁高机犹织卧蠺子下坂饥【一作欣】逢饷饁妻【一作未饥逢饲妻】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壠雉媒低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一作旻】天志【一作回】不迷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一作树】绿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大道直如髪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上枝覆官阁下枝覆【一作拂】车马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少年不得志走马游新市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

竹吹留歌扇莲香入舞衣前溪多曲溆乘兴莫先归

长安道

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江南曲四首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一作船】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关山月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玉真公主山居

山北天泉苑山西凤女家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沧浪峡【一作储嗣宗诗】

沧浪临古道道上若成尘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人

奉真观

真门迥向北驰道直向西为与天光近云色成虹霓

明妃曲四首

西行陇上泣胡天南向云中指渭川毳幕夜来时宛转何由得似汉王边

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辞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一作云】中闲夜时

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殿【一作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彩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若为别得横桥路莫隐【一作不忆】宫中玉树花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红荷碧筱夜相鲜皂盖兰桡浮翠筵舟中对舞邯郸曲月下双弹卢女弦

青林碧屿暗相期缓楫挥觥欲赋诗借问高歌凡几转河低月落五更时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池边命酒怜风月浦口囘船惜芰荷

朦胧竹影蔽岩扉淡荡荷风飘舞衣舟寻绿水宵将半月隐青林人未归

花潭竹屿傍幽蹊画檝浮空入夜溪芰荷覆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

题茅山华阳洞

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蒙蒙欲湿衣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寄孙山人

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一作去】住【一作在一作向】人间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刘辰翁·唐圭璋
  杨缵·唐圭璋
  ●卷下·由云龙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谢章铤
  壬子一百五十二首·许南英
  第五场·老舍
  ●四贤记目录·佚名
  第十三出 赶驾·陆采
  第四折·关汉卿
  词苑丛谈卷一·徐釚
  卷四十四·陆游
  御选金诗卷九·康熙
  卷十七·康熙
  卷三·沈季友
  詹玉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五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四十七陈瑚 应撝谦 沈昀 徐芳声(蔡仲光、仲光从弟宜之)黄宗炎(弟宗会) 王锦阐陈瑚应撝谦沈昀徐芳声(蔡仲光、仲光从弟宜之)黄宗炎(弟宗会)王锦阐(补)陈瑚字言夏

  • 目录·李岳瑞

     卷上拣魔辨异录雍干遗事(二则)乾隆宫禁遗事(三则)乾隆朝万寿庆典之盛(二则)宣宗冲龄神武德宗皇帝圣德恭纪(二则)德宗外交之大度历书异闻乾隆朝伪皇孙之狱明太祖御书墨迹正音书院福八明故太子之异闻交泰殿大钟(三则)明太傅遗事

  • 皇王大纪卷五十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灵王元年冬十一月葬简王郑师侵宋楚令也齐侯伐莱莱人赂之以索马牛皆百匹乃还春三月鲁侯之母姜氏薨夏四月郑伯薨谥曰成公子髠顽嗣晋师宋师卫师侵郑晋荀防防诸侯之大夫于戚以谋郑故鲁仲孙蔑请城虎牢以

  •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林语堂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他父親晉京趕考。落第之後,到江淮一帶遊歷,母親在家管教孩子。這段期間內,家中發生一件事,宋史蘇東坡的傳記與蘇轍為他母親寫的長篇碑文裏,都有記載。母親那時正教孩子後漢書。書上記載後漢時朝政不修

  • 一三〇 小河与新村上·周作人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一月里,我做了一首新诗,题云“小河”。同年七月我到日本去,顺便一看日向地方的“新村”。这两件事情似乎很有连带的关系,所以一起写在这里,题作“小河与新村”。我写“新诗”,是从民国七年才开始的,所以经验

  • 裴宣传·魏收

    裴务之弟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和兄长,以孝友著称。裴宣举为秀才之后,来到京都,拜见司空李讠斤,同他在一起谈话,从早上谈到夜晚,李讠斤对他嗟叹不已,称赞不绝。司空李冲颇有鉴识人才

  • 萧图玉传·脱脱

    萧图玉,字兀衍,北府宰相海王黎之子。统和初,皇太后临朝称制,图玉因系皇亲得以入宫侍卫。不久担任乌古部都监。讨伐速母缕等部立有战功,迁为乌古部节度使。十九年(1001),总领西北路军事。后来统率本路兵马讨伐甘州,收降其酋长

  • 第四十三章 所谓“武汉事变”之因果·李宗仁

    一1929年发生的所谓“武汉事变”,事实上仅是蒋先生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在消灭异己的许多战争之一而已。蒋先生企图用武力消灭异己,远在北伐刚完成时,似乎便已决定。1928年7月底,我自北平回到南京后不久,便在李济

  • 明代的殉葬制度·吴晗

    ——“美德组成的黄金世界”之一斑明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144]这是明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以前,宫妃殉葬是明代的成例。毛奇龄《彤史拾遗记》说:“初太祖……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唯宫人十数人

  • 卷三十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一宋 李明復 撰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謝湜曰牛在滌曰牲傷則復謂之牛以其不可供牲也聖人事天其敬至矣郊牛口傷牛為鼷鼠食皆即以為牛而不以為牲也聖人於郊一物

  • 卷七·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七    明 傅逊 撰鲁隐公摄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

  • 博山警语序·元来

    警乃醒觉之义,或云惊也。譬有贼瞰巨室,主人张灯夜坐堂皇之上,謦欬作声,贼惧不能便,稍尔昏睡则乘间而入,橐为之倾。故严城击柝,刁斗鸣辕,卒有变而无虞,以其警备于机先也。人有生死大患,乃万劫不醒之长梦,况亦为贼媒,日劫家宝,不有大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毗沙门天王告一切众生言。善男子汝于南阎浮提五浊恶世中。或出家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等。同在法中。我领诸天善神拥护是人。若闻我名者有知我者。

  • 卷第十四·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四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揵度人品非次)中阴者。何以故作此论。答曰。断他意故作此论。或有欲令有中阴。或有欲令无中阴。鞞婆阇婆提欲令无中阴。育多婆提

  • 卷第七·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七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四世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法嗣 潭州大沩灵佑禅师(凡四十一) 福州长溪赵氏子。侍立百丈。夜深。丈云。看炉中。有火也无。师拨云无。丈躬至炉边。深拨得少火

  • 山家义苑卷上·可观

      云间沙门 可观 述  山阴法孙 智增 证双游  金錍义十篇  总别  辩岳师三千书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双游本出大经鸟喻品中疏解难会诸文徧用以示圆即从来讲家少有说者相传唯永嘉诸前辈多示说之

  • 鴛湖用禪師住福建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下·妙用

    嗣法門人 悟進 悟元 等編長水退菴 法孫 真智 重梓書啟與江海若居士春間,辱承喬梓高駕腴田之惠過情,屢屢感愧。惟老居士德滿潤身,老當益壯,可謂富貴家不為富貴之所移易,自肯存神內典,親近方外。教中有言:菩薩夙承般若力

  • 菊磵集·高翥

    又名《信天巢遗稿》。诗别集。南宋高翥撰,清高士奇编辑。一卷。翥字九万,自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好读书,厌仕进,隐居教授里中。匾所居曰“信天巢”。此集辑录五、七言近体诗凡百八十九首。后附宋高鹏飞撰《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