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曲麈谭
衡曲麈谭提要
《衡曲麈谭》一卷,原不题作者姓名。此作又附载在《吴骚合编》卷首,《吴骚合编》是明骚隐居士所编,《衡曲麈谭》的作者,可能就是骚隐居士。
骚隐居士又称骚隐生,又号白雪斋主人,姓张,名琦,字楚叔。精词曲,富收藏,曾选辑元、明散曲,以南曲为主,成为《吴骚》初、二、三集,及《吴骚合编》;又撰有《南九宫订谱》。
《衡曲麈谭》共分四章:一、《填词训》;二、《作家偶评》;三、《曲谱辨》;四、《情痴寤言》。书中论填词,多偏重于散曲;评介作家,也多以散曲作家为主。辨曲谱,谓“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是独具见解的;但对于宫调名称,如仙吕、大石、越调、双调等,竟以为是由于字形讹传,未免臆断。
《衡曲麈谭》,今通行有以下各种版本:
(一)《吴骚合编》附刻本。
(二)《读曲丛刊》本。
(三)《曲苑》本。
(四)《重订曲苑》本。
(五)《增订曲苑》本。
《曲苑》本及《重订曲苑》本,皆就《读曲丛刊》本景印,《增订曲苑》本系《曲苑》本排印,这四种本子,文字完全相同。惟有《吴骚合编》附刻本,内容稍有出入。《吴骚合编》有一六三七年(明崇祯十年)原刻本,有《四部丛刊》二集景印本。
填词训
古士大夫听琴瑟之音,弗离于前,性情之通弦歌而治,吟咏可已欤?客曰:“词余之兴也,多以情癖,大抵皆深闺永巷、春伤秋怨之语,岂须眉学士所宜有!况文辞之贵,期于浑涵,若夫雕心琢句、柔脆纤巧、披靡淫荡,非鼓吹之盛事,曲固可废也。”骚隐生曰:“嘻,子陋矣!尼山说诗,不废郑、卫;圣世采风,必及下里。古之乱天下者,必起于情种先坏,而惨刻不衷之■{左呙右无}兴。使人而有情,则士爱其缘,女守其介,而天下治矣。且子亦知夫曲之道乎?心之精微,人不可知,灵窍隐深,忽忽欲动,名曰心曲。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思致贵于绵渺,辞语贵于迫切。长门之咏,宜于官样而带岑寂;香闺之语,宜于闇藏而饶绮丽。倚门嚬笑之声,务求纤媚而顾盼生姿;学士骚人之赋,须期慷慨而啸歌不俗。故咏春花匆牵秋月,吟朝雨莫溷夜潮。瑶台、玉砌,*要知雪部之套辞;芳草、轻烟,总是郊原之泛句。又如命题杂咏,而直道本色,则何取于寓言?触物兴怀,而杂景揣摹,则安在其即事!甚且士女之吻无辨,睽合之意多乖,人情断续而忽入俚言,笔致拗违而生吞成语,又曲之最病者也。乃若传奇之曲,与散套异。传奇有答白,可以转换,而清曲则一线到底。传奇有介头,可以变调,而清曲则一韵到底。人第知传奇中有嬉、笑、怒、骂,而不知散曲中亦有离、合、悲、欢。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故曲不贵摭实而贵流丽,不贵尖酸而贵博雅,不贵剽袭而贵冶剙,不贵熟烂而贵新生,不贵文饰而贵真率肖吻,不贵平敷而贵选句走险。有作者起,必首肯吾言矣。”客曰:“子之为辞,未必其无弊也,乃执月旦以平章曲府,司三寸管而低昂之,得无过当乎?”居士曰:“人之妍媸,人也,不必其已之妍也。双眸具在,存其论而已矣。今日者之评次,虽谓作家之豸史,亦谁曰不可!”
作家偶评
骚赋者,三百篇之变也。骚赋难人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自金、元入中国,所用胡乐,嘈杂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作家如贯酸斋、马东篱辈,咸富于学,兼喜声律,擅一代之长,昔称“宋词”、“元曲”,非虚语*也。大江以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鼎峙。大抵北主劲切雄壮,南主清峭柔脆。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各有三昧,难以浅窥,譬之同一师承,而顿、渐分受,不可同日语也,乃制曲者往往南袭北辞,殊为可笑。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西厢》压卷,日华翻之为南,时论颇弗取,不知其翻变之巧,顿能洗尽北习,调协自然,笔墨中之垆冶,非人官所易及也。国初作者王子一辈十六人,仅传其名,词未及见。后起如杨升庵,颇有才情,所著有《洞天玄记》、《陶情乐府》,流脍人口;但杨本蜀人,调不甚谐,而摘句多佳。杨夫人亦饶才学,最佳者如《黄莺儿》“积雨酿轻寒”一曲,字字绝佳,杨别和三词,俱不能胜,固奇品也。北人如王渼陂、康对山,翩翩佳致。其后推山东李伯华。伯华以《傍妆台》百阕为对山所欣赏,今其词尚在,不足道;所为《宝剑》、《登坛记》,亦是改其乡先辈之作,固自平平,而自负不浅,弇州尝讥其腔律未协,非苛求也。大声,金陵将家子,所为散套,尚多借袭,而才情亦浅;然句字流丽,可入弦索,如“三弄梅花”一阕,颇称作家,固知好句不在多得。王舜耕《西楼乐府》,较为警健,题赠亦善调谑,而少风人之蕴藉。常楼居自有乐府,词气豪逸,亦未当行。谷继宗、谢茂秦辈,皆有逸韵,尚居诸君之下。徐髯仙所为乐府,不能如大声稳协,而情思过之。吴中以南曲名者,祝希哲、唐伯虎、郑若庸三人媲美。京兆能为大套,富丽而多驳杂;解元小词,纤雅绝伦;郑所为《玉玦记》,见其一斑。它未足道。《明珠记》乃陆天池采所**成者,其兄浚明给事助之,非一手之烈。张伯起素喜梁伯龙博雅擅场,《吴越春秋》善述史学而不平实,且宾白工致,具见名笔,第其失在冗长;若《江东白苎》一辞,读之有学士风,张伯起评以“掷地金声”,殆非虚语。兴伯龙相后先者,吾乡之沈青门,峻志未就,托迹醉乡,其辞冶艳出俗,韵致谐和,入南声之奥室矣。伯起好古文辞,尤一时名宿,所为《红拂》传奇,侠逸秀朗,虽论者有轻弱之嫌,孰知意态修美,如翔禽之羽毛,正自难得。陆南门、张少谷语亦隽冷悠然,八音中之有笙、竽,又何可少。临川学士旗鼓词坛,今玉茗堂诸曲,争脍人口,其最者,《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独其宫商半拗,得再调协一番,辞、调两到,讵非盛事与?惜乎其难之也!越之屠赤水,为辞古郁,《昙花》一记,愤懑凄爽,寓言立教,具见婆心。史叔考亦起越中,心手精湛,集中句多佳胜,再得洗刷,一开生面,几几乎大雅矣。至沈宁庵则究心精微,羽翼谱法,后学之南车也。苕中吴载伯、凌初成,词林之彦,清言楚楚,颇为敛??。载伯兴吴门王伯榖姻契雅善,往还酬和,咸都雅可观。近之佳者如龙子犹、王伯良、卜大荒诸君,皆生动圆转,领异取新,脉接金筌,声传三籁。而袁凫公奉谱严整,辞韵恬和,《西楼》一帙,即能引用谱书以畅已欲言,笔端之有慧识者;九宫词谱为声音滞义,藉作者流通之,凫公与有力焉。近之奇崛者,有范香令,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迩来作手辈出,虽未必尽称擅场,要多才藻新声,葩斓映发;奈何传诵未徧,不能择其尤者被诸声歌,兹拈论亦弗槩及,***第举诸所见者偶一评隲焉尔。
曲谱辨
心感物而成声,声逐方而生变,音之所以分南北也。君子审声以知音,而律吕辨矣。古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而损益之以为征、商、羽、角,此律吕之大较也。复之一阳始生,律应黄锺,递而推之为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凡十有二律,所谓气始于长至,周而复生,圣人合符节,调锺律,造度数,繇此其选也。乐府之制,字辨阴、阳,调协平、仄,然未有舍十二律而自为神明者。今按之曲谱,大抵诪张附会者什之八九,夷考其调,仅有黄钟、南吕二家,诸如仙吕、大石、越调、双调之名,不知从何根据。如谓舍十二律别有流畅,则此黄钟、南吕犹然十二律中之名义也,而曲谱竟别剙为仙吕诸调,又何说耶?如仍出诸十二律,则宫调之音,当叙自黄钟始,今南曲谱独首仙吕,又何说耶?且也,黄钟为宫,不必更有正宫之名矣;来钟、姑洗、无射、应钟为羽,不必更有羽调之名矣;夷则为商,不必更有商调之名矣;今谱之有宫、商、羽三调,而又无角、征二声,独何欤?说者曰:“轩辕之法,及今淼矣,此流传者之残阙也。但不知仙吕、大石、越调、双调,究竟自谁伊始。”余窃揣之,意*者:十二律之仲吕,或因“仲”字与“中”字、“仙”字相肖,遂误传为中吕、仙吕乎?又或“吕”字与“石”字相似,遂误传大吕为大石乎?善读书者,尽信不如其无,则九宫谱之谱矣。“然则何以处曲乎?”曰:“曲者,末世之音也,必执古以泥今,迂矣!曲者,俳优之事也,因戏以为戏,得矣。”“然则谱可废乎?”曰:“因其道而治之,适于自然,亦已无憾,何必不谱也?盖九九者,天地自然之数也,律吕因此谐,腔调繇此出,譬如今日,此曲之腔唱为彼曲,听者笑之,谓其失于自然也。然则按谱而作之,亦按谱而唱和之,期畅血气心知之性,而发喜、怒、哀、乐之常,斯已矣。况谱法之妙,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仅如其字数逐句栉比,而所以平仄之故卒置弗讲,似此者,如土偶人,止还其头面手足,而心灵变动毫弗之有,于谱奚当焉?及学之而失焉者,每一套中以此调之过曲,忽接他调,譬诸冬行夏令,南走北辕,即名家大手,往往有之,于谱又奚裨焉?昔人歌蕤宾之声而景风至,震易水之响而白虹贯,所云动已而天地应焉,声音之感,岂其微哉!古之谭曲者曰:‘曲如折,止如稾木’,曲之道思过半矣。”客曰:“今子伯仲之选本,其于谱书固兢兢矣,而重翻此义,可谓世行世法、我行我法者夫?”余然其言,遂倂识之。**
情痴寤言
今之所称多情,皆其匿情而猎名者也:悲愤、调笑、慰劳、寒暄,若伶人之搬演,落场即已,掉臂去之,转眼秦、越,聚散抟沙耳,胶漆戈矛耳;其为辞也,浮游不衷,必多雕虚伪之气,欲自掩饰之而不能。心之与声有异致乎?人之有生也,眉宇现乎外,血性注乎内,情缘煎其中,岂惟儿女子,虽彼豪杰、通儒,豁达自负者,无所感则已,一涉此途,行且靡心就其维系,谁能漠然而游于漭瀁之乡哉?说者曰:“至人处静不枯,处动不喧,居尘出尘,无缚无解,而且柳生其肘右,鸟巢其顶门,此亦冥忘泬寥之极矣,今乃以萍踪浪迹,愁病销磨,痴矣哉!”噫,彼之忘情割河而斩筏者,人而至焉者也;我非至人,第求其至于人夫?人,情种也;人而无情,不至于人矣,曷望其至人乎?情之为物也,役耳目,易神理,忘晦明,废饥寒,穷九州岛,越八荒,穿金石,动天地,率百物,生可以生,死可以死,死可以生,生可以死,死又可以不死,生又可以忘生,远远近近,悠悠漾漾,杳弗知其所之。而处此者之无聊也,借诗书以闲摄之,笔墨磬泻之,歌咏条畅之,按拍纡迟之,律吕镇定之,俾飘飖者返其居,郁沈者达其志,渐而浓郁者几于淡,岂非宅神育性之术欤?余于情识淡然矣,挟一真率有情之侣与俱,不胜其向往也;间一拂情,又不能违心以*就世法,人亦多笑之,弗顾也。自率其情已矣,世路之间有疑吾情者,缘之难也,吾无庸强其信。斯情者,我辈亦能痴焉,但问一腔热血,所当酬者几人耳?信乎意气之感也,卒然中之,形影皆怜;静焉思之,梦魂亦泪,钟情也夫?伤心也夫?此其所以痴也。如是以为情,而情止矣!如是之情以为歌咏、声音,而歌咏、声音止矣!**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彭定求 杂论第三十九下·王骥德 丹阳词 全文·葛胜仲 第五十三回 假小娘句句如真·陈端生 第三折·高文秀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王国维 卷一百五十二·冯惟讷 卷六·沈德潜 E弦·刘半农 卷十六 无名氏·佚名 卷三百三十二·曹学佺 正气歌注释·文天祥 卷十二·陈焯 御选明诗卷四十八·康熙 卷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