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易简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齐天乐·客长安赋

王易简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

柳色初分,饩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栏干,翠颦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频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王易简词作鉴赏

王易简是南宋末的及第进士。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想必他在春风得意时必多畅游其处。后来作者又历亡国之事,在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亦是难以卒言。

上阕写清明寒食的景象,以“倦游曾遍”提点全文,说明这是对往事的追忆。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宛如春雾,参差披拂,笼罩睛窗。“春如雾”,读为“如春雾”。词序颠倒,意为增加朦胧之美。这两句写的是清明寒食的情景。据史载,寒食的第三天即清明节。南宋宫中风俗命小内侍在阁门用榆木钻火,先成者赐之金碗和绢三匹。并赐臣僚与臣烛,常谓“钻木改火”。唐诗人韩翃曾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见唐宫之俗亦如是。这是当日宫廷的一种节日仪式,作者把它加以诗化。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是清明景象。南宋时俗,在寒食和清明时,京城家家用柳条插到门上,叫“明眼”。这便是“柳色初分”的含义。饧,即饴糖,是寒食应节食品。“初分”、“未冷”,初,未指程度。

“正是清明百五”用“正是”明确点出时令。“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叫寒食,禁火三日。因而称之。

“临流笑语。映十二栏于,翠颦红妒”:一群衣饰明艳的游春女子正倚着栏干,临流谈笑,姿色周围的红花翠柳感到嫉妒。“十二栏干”,出自南朝乐府《西洲曲》:“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红”、“翠”,如“红衰翠减”、“绿肥红瘦”、“惨绿愁红”之类常用之来代表繁花绿叶,或花光柳色。“颦、妒”两字是词眼,作景人合一的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倚栏笑语的女郎们美艳动人之处。连清明前后烂漫娇柔的花柳尚怀生嫉忌之心,反衬姑娘们的美貌多姿。南宋时西湖上有很多可以行乐的地方。从断桥以西到苏公堤,都种繁花柳树,都有一些小亭馆可以休息。这里自有很多“栏干”和“红翠”了。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游而至“倦”,想必次数极多。西湖是杭州人常游之地,有钱人常在这里抛金洒银,故有“销金锅儿”之称。作者年轻时便是那“销金锅儿”的常客。联系上面,他的西湖之游大概不单是观赏风景,而包括“风月冶游”在内的。

“东风为谁媚妩”追忆完毕,便是感慨。“媚妩”是娇美之意。东风啊,你今天又为谁酿就这满湖春色呢?这一切恐怕都已经与己无关了。岁月无情,人亦易老,感慨系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境界拓深,抒发出更内在、更深沉感慨:我就象当年的刘禹锡、杜牧,旧地重游,美丽已不见,只剩些尘土,真有恍如隔之感!“前度刘郎”借于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中。“三生杜牧”,黄庭坚曾有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杜牧有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作者把自己比作是杜牧的后身,这大概是指的自己在美好的春日里重到西湖所产生物是人非、难以为怀的感慨。由此引出下文:“心中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酒筹,喝酒时用以计数的筹子。花谱,指记载四时花卉的书籍。这里“酒筹花谱”指宴游玩乐之事。自己美好的心愿都已落空,再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地宴饮畅游、尽情欢乐了。心境沮丧已极,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夜幕降临,淅沥细雨敲打心头,一股愁闷的阴影不觉悄悄袭上心头。“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往日欢游,化为今夜酿愁的春雨。词不直抒而曲笔,使词意显得委婉蕴藉,更耐咀嚼。

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在写景时,又以“夜雨”和“晓烟”护睛相呼应,衬托出词人的心境。作者是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属于“遗民作家”。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愁思。

猜你喜欢
  刘守·唐圭璋
  家铉翁·唐圭璋
  陈凤仪·唐圭璋
  卷十八·陈廷敬
  第十八章 祖饯都门·屠隆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顾大典
  百花诗·朱瞻基
  蒋春霖·龙榆生
  提要·于慎行
  卷一百四十七·冯惟讷
  卷二十·乾隆
  玄思·闻一多
  卷三百七十六·曹学佺
  卷六·郭元釪
  姑嫂赏花·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魏野

    【臣】等谨案东观集十卷宋魏野撰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先世蜀人徙于陜州真宗闻其名召之不出天禧三年卒赠秘书省著作郎野与林逋同时身后之名不及逋装防湖山供后人题咏而当时则声价出逋上渑水燕谈载真宗西祀汾阴至遣人图画

  •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序·陈廷敬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序昔者子夏序诗谓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若是乎诗之道大矣哉而周公纉述唐虞宗翼文武制礼以天下着尔雅一篇后之序之者谓尔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

  • 卷二百六·毕沅

      ◎元纪二十四 ∷起上章敦牂正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卜特穆尔,武宗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古氏。大德八年春正月癸亥生。至治元年,出居海南;泰定元年,召还京师,封怀王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卷十六   康熙十四年闰五月壬辰,诏责湖广诸将。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奏:逆贼两路出犯南漳、均州,与我兵对垒。迩来虎渡口诸处贼船日增,闻逆贼吴三桂身在松滋,声言渡江与我兵战;且欲决堤水灌荆州,使我岳州大兵不得援荆。

  •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一·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荐举圣祖之靖元乱也干戈未定即大召四方名儒随所在馆榖之使各以其所知荐戊戌十二月辟儒士范祖干叶仪为咨议己亥正月克婺州初置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十余人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及克处州

  •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李克刚戴孟姣译注【译文】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难事,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小叔和宾客来家时,大嫂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

  • 赵晖传·薛居正

    赵晖,字重光,澶州人。成年后凭骁勇果敢应征入伍,开始时归于后唐庄宗帐下,与后梁军队经历一百多场战斗,因功升任马直军使。同光年间,跟从魏王李继岌攻打川蜀,魏王命赵晖分兵统帅部下戍守南蛮边域。唐明宗即位后,召回,授任禁军指

  • 毛忠传·张廷玉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父哈喇歹,洪武初年归附,从一名士卒升到千户,后来战死。祖父拜都从征哈密时,也战死。父亲宝因骁勇而充任总旗,任到永昌百户。毛忠袭职时,已经二十岁,臂力过人,善于骑射。他曾随从太宗北征。宣德

  • 第三章 25·辜鸿铭

    子谓《韶》 :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辜讲当孔子谈到一首著名的曲子(就当时所知,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他说:“这首曲子韵律节奏优美,同时让人感觉极为庄严肃穆。”当谈到最近的另一首曲子,孔子说,

  • 卷十八·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八【癸頃王卯元年】九年【晉靈三年齊昭十五年衛成十七年蔡莊二十八年鄭穆十年曹共三十五年陳共十四年杞桓十九年宋昭二年秦康三年楚穆八年】春毛伯來

  • 经验与思维·钱穆

    人生根本是一个对立,我以外不能没有非我之存在,我与非我便是一个对立。即就我而论,有生便有死,死与生又是一对立。若谓生者是我,则死了便不是我。若认死者为我,则生的又不是我。死与生即已是我与非我之对立,故有生死便有是非

  • 卷第十二·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二   [宋勒]魏府大觉禅师参见临济和尚 济才见。竖起拂子 师乃展座具 济掷下拂子 师收座具。参众去。其时。僧众云。此僧莫是和尚亲故。又不吃棒。又不礼拜 济闻说。乃令侍

  •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二十年一月在思明县佛教会讲──各界代表及本会会员!我今日并非代表中国佛教会而来,不过偶尔适逢其会,顺便参加贵会执监委员的受职典礼而已。然我确是中国佛教会的发起人,而组织了中国佛教会,因此,各省、各县也就有系统

  • 卷八十九·佚名

    释四摄品第七十八之下【经】&ldquo;云何八十随形好?一者、无见顶;二者、鼻直高好,孔不现;三者、眉如初生月,绀琉璃色;四者、耳轮埵成;五者、身坚实,如那罗延;六者、骨际如钩锁;七者、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者、行时足去地四寸,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八·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云何此依十五处立者。而有两释。一云云何此十因依十五处立。二云此者此前四缘。既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有差别建立十因。云何此缘依处立因 有义断云。后解为胜。依处差别立缘为因。非离缘外别有因也。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六·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乘律大乘论目合为一卷(一百五十二部七百一十六卷)菩萨戒者警也。勒也。警勒身心发大意。乘大愿趣大果。广度生。宣大学处。据摭之于此。大乘律(五十四部)&middot;佛藏经一部四卷(或

  •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佚名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经。据考本书原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中一篇,后单出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宣称凡修学而未得道者,皆因本人

  •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