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万里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三年,改知赣州,不赴,乞祠禄而归。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杨万里词作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过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象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向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蓬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象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月词,不过直接写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较法。

衬托月亮,最常见的办法是去写云彩,常语说:“烘云托月”。杨万里抛开这一陈腐的路子不走,采用了纯新的方式。上阕以谷、斋、竹作陪衬。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万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园名。“月未到诚斋”,自然不无遗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为这同样是词人的天下。况且也不必为诚斋而惋惜,因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应该又是一种韵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散,在诚斋的又当是浓阴下的幽明。同样的月色竟有这许多情意,明暗层次又是这样分明,难怪上片无一字直接写月,却叫人处处感得到月的媚态。上阕是以物托月,下阕则以月自托。词中说: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这里明显地在用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本篇的作意是咏写今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满月衬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各各更见其妙了。

杨万里写诗,最讲“活法”,“透脱”。他在《颐庵诗稿序》中说:“……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他认为诗不能象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却变成酸的;诗应当象荼(古茶字)经过品尝才让人感知到它的甜味。我们读这首咏月词,初时只看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还是用的“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喻,读来很可能有几分扫兴,——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只要你细心品尝下去,那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这些图全都经得起人们的反复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艺术效果。再说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启人想象,其表达力往往可以超过一切言词。比如,词中说“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极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论你想出多么优美的字眼来形容它,其他读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种种,又是本篇“苦未既,而不胜其甘”的地方。

不,这首词的超脱处还不在于此。你如果继续品尝,还可能发现作者是在写月,但又不全在写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写人。不然,月光朗照之下什么不好写,却偏要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呢?应当说,它些环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还有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蕴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当然,这一些也都是要欣赏者通过咀嚼而慢慢品味才能获得的。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彭定求
  福建士子·唐圭璋
  黄某·唐圭璋
  ●卷四·徐陵
  第六十回 奋神锤生擒小丑 降番将暗用机谋·萧晶玉
  ●序二·臧懋循
  楔子·白朴
  卷七·陈耀文
  卷八 五十首·赵崇祚
  竹坡词原跋·周紫芝
  卷308 ·佚名
  卷一百四十七·冯惟讷
  卷十三·陈元龙
  卷三十六·陈邦彦
  卷九十七·陈廷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九回 小英雄自投罗网 好眷侣各走程途·萧晶玉

    却说瑶仙来看嫂嫂,见他躺在槽边,遂叫声:“嫂嫂起来罢!”见他不哼,伸手来扶,那里扶的起来?原来被那马踢在致命之处,早巳升仙去了。瑶仙见是死了,吓的啼哭起来。正自害怕,又见他哥哥带着一伙人提灯执棍拥将进来,那伙

  • 列传第四十·刘昫

    ○王及善 杜景俭 硃敬则 杨再思 李怀远 子景伯 景伯子彭年附豆卢钦望 张光辅 史务滋 崔元综 周允元附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一·杨士奇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行在钦天监进宣德元年大统历上御正朝受之给诸王群群颁行天下 丁酉升行在礼科给事中吴登为行在鸿胪寺右寺丞行在中书舍人叶蓁姚秩为行在翰林院编脩擢翰林院庶吉士王连何志曾泉万硕木讷张观沈善周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二月戊子上谕军机大臣曰温福奏五岱种种任意乖谬妄行着派御前大臣公丰升额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前往军营将所降谕防至温福处当面晓谕并讯问五岱此等情事如果属实即革去叅赞大臣作为兵丁自备资斧効力同日福隆安奏言【

  • 王嘉传·房玄龄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陽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陽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

  • 胡叟传·魏收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家中世代为官,胡氏家族为西夏著名的姓氏。胡叟少年时即聪慧敏捷,十三岁时就能辨别疑难,解释义理,名传乡国,他所明白的义理,即使与成人交手辩论,也很少有屈服的。他不从师,完全凭自学掌握义理,朋友劝他还

  • 叶琛传·张廷玉

    叶琛,字景渊,丽水人。博学有文才。元末跟随石抹宜孙驻守处州,出谋划策,捕杀山寇,授为行省元帅。王师攻下处州,叶琛避逃建宁。因被推荐征召而至应天,授为营田司佥事。不久,升迁洪都知府,辅佐邓愈镇守洪都。祝宗、康泰反叛,邓愈逃

  • 卷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唐玄宗开元初奉昭成皇后祔睿宗室又欲肃明皇后并升焉陈贞节奏言庙必有配一帝一后礼之正也昭成皇后有大姒之德宜升配睿宗

  •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二·刘铭传

    台湾府行知巡抚刘铭传派委沈锡荣赴礼部承领福建台湾巡抚关防暨布政使等印信(光绪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台湾府行知恒春县请添设典史仍候上宪批示(光绪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台湾府转知户部咨移海军衙门议准台湾拟修铁路、创办商务

  • 卷第三十·佚名

    亲王五进拜五皇弟偲特授依前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充武安军节度使进封永宁郡王加食邑实封勋如故制门下。朕钦承基绪。丕御家邦。崇建藩维。大为翼辅。纠合宗族。于昭惇叙之仁。亲兹同生。肆有褒嘉之典。皇弟、武成军节

  • 卷三·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宋 徐自明 着真宗【至道三年】四月乙未李至李沆并参知政事初李至以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除参知政事雍熙二年正月以目疾罢授礼部侍郎李沆以淳化三年除参知政事四年罢归故官守

  • 卷六·王溥

    内中有公事商量,即降宣头付阁门开延英,阁门翻宣申中书,并榜正衙门。如中书有公事敷奏,即宰臣入榜子,奏请开延英。祇是宰臣赴对,阁门使奏“宰臣某已下延英候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阁门使奏“中书门下到”。次宣徽使唤,次

  • 狂者与狷者·孔子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 【译文】 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相交吧!狂的人具

  • 杂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

  •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言内丹修炼之法。谓人身中有七宝,「精是水银,血是黄金,炁是美玉,髓是水晶,脑是灵砂,肾是王车璖,心是珊瑚。此是七宝,归身不散,炼就大药,万神尽

  • 杜甫传·还珠楼主

    《杜甫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杜甫传》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

  • 法海经·佚名

    一卷,西晋法炬译。为海八德经之别译。

  • 造塔功德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阐说建立大小之塔,或安置佛之舍利、发牙髭爪、十二部经,或书写法身偈等,其功德广大,命终后当生梵世,或更得生五净居天。经文简短,唯十数行。依卷首之序载,此经于唐高宗永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