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五

谢朓【三】

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过刘先生墓

嘉树因枝条琢玉良可宝若人陵曲台垂帷茂渊道善诱宗学原鸣钟霁幽抱仁焉徂宛洛清徽夜何早岁晚结松隂平原乱秋草不有至言扬终滞西山老

和何议曹郊游二首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流泝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江臯倦游客薄暮怀归者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和刘西曹望海台【此诗本见谢朓某选诗拾遗云锺宪作不知何据既不能明姑并存之】

沧波不可望望极与天平往往孤山映处处春云生差池远鴈没飒沓羣鳬惊嚣尘及簿领弃舍出重城临川徒可羡结网庶时营

和宋记室省中

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竹树澄远隂云霞成异色怀归欲乘电瞻言思解翼清扬婉禁居秘此文墨职无叹阻琴樽相从伊水侧

和王着作融八公山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兹岭复漓岏分区奠淮服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修竹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浩荡别亲知连【集作联】翩戒征轴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塲庶能筑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伏曼容为武昌太守】

炎灵遗劒玺当涂骇龙战圣期缺中壤霸功兴?县鹊起登吴山凤翔凌楚甸衿带穷岩险帷帟【音亦】尽谋选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眄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钓台临讲閲樊山开广讌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蒨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舞舘识余基歌梁想遗啭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徧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睠幽客滞江臯从赏乖缨弁清巵阻献酬良书限闻见幸藉芳音多承风采余绚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夏始和刘潺陵

威仰弛苍郊龙曜表皇隰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白苹望已骋缃荷纷可袭徒愿尺波旋终怜寸景戢对窻斜日过洞幌鲜飈入浮云去欲穷暮鸟飞相及柔翰缜芳尘清源非易揖回江难絶济云谁畅伫立良宰朂夜渔出入事朝汲积羽余既裳更赋子盈粒椅梧何必零归来共栖集

新治北窻和何从事

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迢嶤兰橑峻骈阗石路整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颖清文蔚且咏微言超已领不见城壕侧思君朝夕顷回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

掖庭聘絶国长门失欢宴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一作班】扇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粧变生平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一作故人心不见】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道周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緑畴

和刘中书

昔余侍君子历此游荆汉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图南矫风翮曾非息短翰移疾觏新篇披衣起渊翫惆怅怀昔践彷佛得殊观頳紫共彬駮云锦相凌乱奔星上未穷惊雷下将半回潮渍崩树轮囷轧倾岸岩筱或傍翻石菌芜修干澄澄明浦媚衍衍清风烂江潭良在目怀贤兴累叹岁暮不我期淹留絶岩畔

和萧中庶直石头

九河亘积岨三嵏郁旁眺皇州总地德回江欵岩徼井干赩苍林云甍蔽层峤川霞旦上薄山光晚余照翔集乱归飞虹蜺纷引曜君子奉神略瞰迥凭重峭弹冠已籍甚升车益英妙功存汉册书荣并周庭燎汲疾移偃息董园倚谈笑麾斾一悠悠谦姿光且劭讌嘉多暇日兴文起渊调曰余厠鳞羽灭影从渔钓泽渥资投分逢迎典待诏咏沼邈含毫专城空坐啸徒惭皇鉴揆终延曲士诮方追隐沦诀偶解金丹要若偶巫咸招帝阍良可叫

和王长史卧病

崥岫欵崇崖派别朝洪河兔园文雅盛章台冠盖多渊襟眷睿岳爕赞动甿歌顾影惭騑服载笔旅江沱缟衣分可献琴言暧已和青臯向还色春润视生波岩垂变好鸟松上改陈萝日与岁眇邈归恨积【一作稍】蹉跎愿缉吴山杜宁袂楚池荷清风岂孤劭功遂怀曾阿勿药良有畅荏苒芳未过幸留清尊味言藉故田莎

和江丞北戍琅琊城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岂不思抚劔惜哉无轻舟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和沈祭酒行园

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霜畦纷绮错秋町郁蒙茸环梨县已紫珠榴折且红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

奉和随王殿下十六首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闲阶涂广露凉宇澄月隂婵娟影池竹踈芜散风林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闇道空已积千直愧蓬心

星回夜未艾洞房凝远情云隂满池榭中月悬高城乔木含风雾行鴈飞且鸣平台盛文雅西园富羣英芳庆良永矣君王嗣德声眷此伊洛咏载怀汾水情顾已非丽则恭惠奉仁明观淄咏已失怃然愧簪缨

神心遗魏阙中想顾汾阳肃景怀辰豫捐玦翦山糃【一作杨】时维清夏始云景暧含芳月隂洞野色日华丽池光草合亭臯远霞生川路长端坐闻鹤引静瑟怆复伤怀哉泉石思歌咏鬰琼相春塘多迭驾言从伊与商衮职眷英览独善伊何忘愿辍东都远弘道侍云梁

睿心重离析岐路清江隈四面寒颷举千里白云来川长别管思地迥飜旗回还顾昭阳阙超远章华台置酒巫山日为君停玉杯

桂楼飞絶限超远向江岐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连连絶鴈举渺渺青烟移严城乱芸草霜塘凋素枝气爽深遥瞩豫永聊停曦即已终可悦盈尊且若斯

念深冲照广业阐清化玄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船湛轻帷蔼磬转芳风旋卷辔栖道树方津棹法舷归兴凭大造昭涂良易筌

玄冬寂修夜天围静且开亭臯霜气怆松宇清

风来高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幸藉汾阳想岭

首正徘徊

怆怆绪风兴祁祁族云布严气集高轩稠隂结寒树日月谬论思朝夕承清豫徒藉小山文空揖章台赋肃景游清都修簪侍兰室累榭踈远风黄庭丽朝日穆穆神仪静愔愔道言密一飡系灵表无吝科年历清房洞已静闲风伊夜来云生树隂远轩广月容开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风猷冠淄邺袵舄愧唐枚方池含积水明月流皎镜规荷承日泫彯鳞与风泳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幸是方春来侧点游濠盛浮云西北起飞来下高堂合散轻帷表飘舞桂台阳遥阶收委羽平地如夜光眷言金玉照顾惭兰蕙芳炎光缺风雅宗覇拯时沦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英威遽如是徘徊岐路人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风入芳帷散缸华兰殿明想折中园草共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春物广余照兰萱佩未穷连漪映余雪严城限深雾清寒起洞门东风急池树神居望已肃徘徊举冲趣栖归如迟咏丘山不可屡

和纪参军服散得益

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链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云英亦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

和王中丞闻琴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隂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萧瑟满林聼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赠王主簿二首

日落牕中坐红粧好顔色舞衣襞未缝流黄覆不织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清吹要碧玉调弦命緑珠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余曲讵几许高驾且踟蹰徘徊韶景暮【一作怜暮景】惟有洛城隅

和沈右率诸君饯谢文学

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古诗纪卷七十

 

猜你喜欢
  卷九百·彭定求
  卷三百七十·彭定求
  陆象泽·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三·王揖唐
  第廿一出 婚闹·李渔
  第四十一章 钦取回朝·屠隆
  第三十一出 伏阙·姚茂良
  第三十四出·李开先
  楔子·佚名
  第二十折 万俟造招·冯梦龙
  存家诗稿卷一·杨巍
  五集卷十六·乾隆
  卷19 ·佚名
  卷三十六·陈元龙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搽旦上,云)自家李二嫂便是。自从伯伯亡过已后,那嫂嫂领着神奴儿另住。如今止有神奴儿那小厮,还不称我的意。我一心则待要所算了那小厮,家私便都是我两口儿的。(李德义抱僝儿上、醉科,云)二嫂开门来。(搽旦云)李二回来了,我

  • 庞涓夜走马陵道·臧懋循

    庞涓夜走马陵道杂剧(元)无名氏撰●庞涓夜走马陵道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孙膑晚下云梦山 正名 庞涓夜走马陵道楔子〔冲末扮鬼

  • 卷第一百五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六〔起阏逄执徐(甲辰),尽旃蒙大荒落(乙巳),凡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吴佩孚不与冯玉祥妥协·刘以芬

    冯玉祥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突尔倒戈,致使直军全然瓦解,其经过情形,余已笔而记之矣。惟冯后受奉军压迫,又谋与吴佩孚妥协,而为吴所峻拒,其事或为外间所未详知者,亦不可不一述也。 盖冯既决心倒戈,恐势孤难集事,乃深与胡景翼、孙岳

  • 自序·邹漪

    呜呼!明季之事,天与人难言哉!自三代以迄唐宋,继世有天下者,莫不祸乱代起,以开中兴。其间惟晋元、宋高,偏安江左。他若夏少康、商武丁、周宣王、汉世祖、唐肃宗,凡边乱内难,一皆削除之,光复旧物,告成太庙,享有祈年保民之誉,以垂久远

  •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韩国是战国时期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一篇《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攻我”等等。加以韩

  • 卷五 六艺四(下)·孙星衍

    《御览》八百四引《诗含神雾》孔子曰:“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毛诗·木瓜传》孔子曰:“吾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韩诗外传》五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

  • 答欧阳崇一·王守仁

      〔1〕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常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

  • 姓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姓氏毛氏【苌】郑氏【康成】孔氏【安国】陆氏【玑】何氏【休】杜氏【预】郭氏【璞】韦氏【昭】韩氏【愈】明道程氏伊川程氏横渠张氏成都范氏荣阳吕氏蓝田吕氏上蔡谢氏山杨氏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眉山苏

  • 三礼图卷四·刘绩

    明 刘绩 撰博古图上器髙一尺一寸七分深八寸六分口径八寸三分腹径四寸容五升八合铭五字作祖戊尊彛又有无棱者容一升六合至六升七升旧以为尊非也后一器通座髙六寸一分深三寸一分径五寸八分座长五寸四分濶四寸八分容二

  • 卷四·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四      元 朱倬 撰 大雅 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熊去非诗说曰按小雅传云正大雅会朝之乐受厘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緜三篇按国语皆以为两君相见之乐朱子谓特举其一端而言其

  • 《淦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胡适

    赵明诚《金石录》记的一二九八件是《唐曹溪能大师碑》,宋鼎(吕无党抄本误作“宋泉”)撰,史惟则八分书,天宝十一载二月。这碑文是神会请宋鼎写的,我已有讨论的文字了。昨夜翻看《金石录》,又看见两件:第一三七八,《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

  • 卷第四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三 洪州黄龙悟新禅师(南十三黄龙心嗣) 示众。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者一队尿床鬼子。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第一义在。 天童忞征云。死心恁么说话。为

  •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佚名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又名《解形遁变流景玉光》。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太上九真明科》、《上清众经诸真圣秘》等书已引述此经。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言落三尸解五苦之法。谓人身中有

  • 痛史·吴趼人

    历史小说,二十七回,未完。我佛山人(吴趼人)著。原载《新小说》第八至十三、十七至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至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出版。宣统三年(1911)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书名“痛史”,

  • 诸司职掌·佚名

    原书不著撰人。亦不分卷数。据《明内廷规制考》载: “二十六年 (1393),……命吏部仿六典之制,……汇编为书,名曰《诸司职掌》行之。”是书记载了: “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其纠劾则责之都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