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潮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潮,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生活在大历(766—779)时期,是一位处士。大概他比较接近下层人民,所以他的诗作在内容上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形式上善于向民歌学习,语言朴素自然,笔触比较细腻。他的存诗不多,现在只能在《全唐诗》中见到五首。

采莲词

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

并着莲舟不畏风。

张潮诗鉴赏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

“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人们不禁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她们怎么办呢?“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又该是何等紧张激烈!尽客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地“赖”、“并”、“不畏风”的字眼,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个个都活泼俏丽,可敬可亲。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诗鉴赏

张潮的诗,《全唐诗》中共收五首,除了一首《采莲曲》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外;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都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这首也不例外。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植物,地下的球茎可吃。“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我在西湾送别了你,而今已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可你还没有回家。这两句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不见人归。诗人以景入情。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寒风萧瑟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恩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意象交替出现,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一个“久”字。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妾梦不离江上水”,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清晰。同时,这句又回应了第一句,“ 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抛开这些套路,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诗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商妇是喜是忧,诗人却不置一词。这一结尾至少包蕴两大含义: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凤凰山有多处,此处不知何指,也不必确指),行踪无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何以解忧,何以慰愁..,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结句结得巧妙,妙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第三句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两联之间并不拘泥于字面的对仗,显得明快蕴藉,语浅情遥,颇得民歌神韵。

猜你喜欢
  徐明仲·唐圭璋
  丁持正·唐圭璋
  刘之才·唐圭璋
  时彦·唐圭璋
  拙轩词话 全文·张侃
  第十出 冥册·李渔
  卷八·周权
  续集巻六·黄昇
  提要·褚藏言
  卷二十四·王奕清
  卷三百二十八·陈思
  卷七百二十六·佚名
  卷四百十·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蔡挺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蔡东藩

      有汉一代,史家分作两撅,号为前后汉,亦称东西汉,这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经王莽篡国,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后,叫作后汉。且前汉建都陕西,故亦云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关陕东面,故亦云东汉。《前汉演

  •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乙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外记  ○以神灵显应颁直隶宣化府龙神庙扁额曰神功昭佑。  ○谕内阁王文韶奏请将道府等员留省并调员差遣等语分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食货略一·纪昀

    食货略(臣)等谨按洪范八政首重食货自班固为食货志详汉以前分田定税及布币泉刀之用晋隋诸书多仍班志之旧通典汇核诸史之 文篇析条分体归简要郑志又本杜典而加简为食货畧二卷若汉之平准后魏之均田唐之租庸调两税皆详其法

  • 卷九 元帝纪 第九·班固

    (汉元帝刘奭)【原文】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

  • 万象春传·张廷玉

    万象春,字仁甫,无锡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工科给事中。皇上生了女儿,下诏让户部、光禄寺各进献银子十万两。万象春极力劝谏,皇上不接受。万象春几次调职后任礼科都给事中。郑贵妃极得宠幸,而皇上沉湎于饮酒

  • 尹昌隆传·张廷玉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高皇帝鸡鸣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阳没出已经接见百官了,所以能够百务振兴,天下平安。陛下继承大业,应该继承祖宗

  •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二人物志二十二大臣传八【满洲镶黄旗八 传清 保祝 高斌补熙 完顔伟】傅清【子明仁】傅清满洲镶黄旗人追赠一等公李荣保之次子雍正元年由

  • 明道编序·黄绾

      吾师久翁夫子,道德英华昭著于言议之间,自闺门以至天下,自修己以至诲人,《日录》凡六卷,门人所记凡四卷:语道德学问,语风俗教化,语礼乐法度,语古今名物;穷性命之本原,达会通之典礼,广大悉备,幽远不遗,猗欤至矣!果可以易言耶?夫子资

  • 卷二十二·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二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公羊传公羊序子夏传公羊髙髙传其子平平传其子地地传其子敢敢传其子夀至汉景时夀乃与弟子胡母子都着以竹帛其后传董仲舒以公羊显于朝戴宏序【读书志三  玉海四十】戴

  • 第十七章 19·辜鸿铭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辜讲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说:“我根本就不想说话。”“但是如果您不说话,先生,” 一位学生(子贡)问:“我们这些学生怎么从您那里

  • 第十三章 8·辜鸿铭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辜讲孔子评价当时一位他觉得持家有方的公众人物(卫公子荆,名荆,字南楚,卫国大夫。被当时的公众认为是有道德的人),孔子说:“当他从收入

  • 卷十九·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九  明 傅逊 撰呉楚呉通上国【季札让国附】成公二年 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

  • 有始览第一·吕不韦

    有始原文:一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 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

  • 卷三·佚名

    佛告阿差末。仁者於今为能苞■一切众生乎。阿差末言:承佛圣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萨適入三昧。应时一切诸有色身。供养华香缯盖幢幡皆入脐中。其身如故不增不减。有一菩萨号曰大净。问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显现变化

  • 卷第二十九·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九赞颂偈诗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志公和尚十二时颂十二首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归宗至真禅师颂一首香严袭灯大师颂十九首筠州洞山和尚颂一首潭州龙牙和尚颂一十八首玄沙宗一大师颂三首

  • 石林词·叶梦得

    词别集。 北宋叶梦得 (1077—1148)撰。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其词有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抄本,收词九十九首。其词受苏轼影响,颇有豪放风格,毛晋跋曰:“不作柔语殢人”,词中多有壮志难酬之慨,“平生豪气安

  • 澄斋日记·恽毓鼎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

  • 佛说菩萨内戒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请问初发意道俗菩萨,当作何功德。佛为说十二时戒法。一归依忏悔,誓行六度,发三愿,及行十法则。二受四十七戒。三受佛法身般若,各二十因缘。四受二十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五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