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
(乙酉)二十二年清光緒十三年
春正月
1月1日
初一日,辛丑。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
賜老人歲饌。
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
1月2日
初二日。敎曰:「還御于景福宮矣。日字,今月念間擇入,修理之節,令度支從速擧行。」又敎曰:「眞殿御眞,當躬詣奉移于景福宮矣。日字,今月念間擇入,諸般節次,衛內磨鍊。」又敎曰:「還御纔有成命,各貢事勢,必多窘絀。內下錢十萬兩,令度支量宜分給事,分付。」
以金永穆爲吏曹參判。
1月4日
初四日。議政府啓:「卽見黃海監司尹宇善狀啓,則兔仁縣吏民作擾,誠一無前之變怪也。邑吏之督斂錢財,已極無憚,而竟貽酷害,則凶獰莫甚。坊民之攔入官衙,旣係犯分,而敢行打燒,則彝性都喪。轉相激亂蓄憤,自干罔赦之案,雖彼遐土愚頑之類,苟知一分嚴畏,寧有至此?此不可尋常處斷而止。黃州牧使金喆熙,按覈使差下,使之馳往該縣,捕獲在逃之吏屬諸漢及作拏之首唱幾名,這這盤覈,分輕重論理修啓。該縣監徐光穆,旣已請勘,攸司自當議讞,而此際曠任,一時可悶。其代勿拘常格,各別擇差,仍令當日下送何如?」允之。
1月6日
初六日。以李萬稙爲吏曹參議。
罷吏曹參判金永穆職。以政命已下,趁不開政,有是命。
1月7日
初七日。以鄭雲翼爲三道水軍統制使。
1月8日
初八日。議政府啓:「卽見咸鏡北道按撫使趙秉稷狀啓,則備陳十州民情皇汲之狀,仍請嶺、湖米限五萬石移劃設賑事,請令廟堂稟處矣。昨秋關北穡事告歉,言念民情,極庸憂悶。嶺、湖之間,苟可有移粟之資,則揆以共濟之義,何所靳惜?而向於年分覆啓,以開市所需錢參酌賙賑之意,有所知委者,雖知此數之不敷,而亦爲幾分拯救而然也。按撫之臣與列邑守宰,築底講究,悉心助恤,俾彼元元得免捐瘠之患事,分付何如?」允之。
1月9日
初九日。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王世子隨詣,行禮。春謁也。
命貢市堂上,率貢市人入侍于月覲門外。仍詢瘼。
1月10日
初十日。以水原留守金箕錫爲親軍右營使。
議政府啓:「現今軍需告絀,誠爲可悶。就海西社還米中,限五千石火速船運之意,知委於該道臣何如?」允之。
戶曹以「本曹所管舊守禦廳,去夜四更量偶然失火,庫舍十二間、假家十四間與所儲木物,竝爲燒燼。事甚駭歎。當該計士、庫直、使喚等,査覈嚴處。計料常時不能檢飭,臣不勝惶恐。」啓。
奉朝賀李裕元疏略:「臣賦命不厚,尙無香火可托之子,遽迫八十,不勝痛迫。以十二寸弟前參判裕承第二子石榮取,以爲子可以任後事,而人倫大事也。稽之國朝縉紳間已行之禮,則擇定爲嗣,非但古多有之。先正臣李珥之議以爲『爲人後者,當以兄弟之序,定其奉祀。』又引宋朝禮曰『胡安國有親子,而乃以繼後之子爲祀。』臣先祖文敬公臣世弼之《禮論》曰『有子而殀,復於同行取養,以年多者爲兄爲宗。而子之先後,不必歸重。』其時諸賢,相與問難,推以定論。臣於此安敢不畢露情地,以效古人請命于朝之義也哉?收拾殘魂,進伏城闉,仰首哀號於天地父母之前。伏望聖上特垂矜惻之澤,俾臣無子而有子,繼絶而存亡。不勝血祝。」批曰:「繼後子年多於所生,則爲宗爲兄,寔合於酌變達權之義。先儒先正,旣有定論。況卿先世《禮說》足爲明證,當以年齒次序,定爲傳重之統。所請依施。
1月11日
十一日。特擢李憲稙爲水原府留守,以李源命爲藝文館提學。
1月13日
十三日。命東萊府使趙秉弼,兼帶監理釜山港通商事務。
召見慶尙監司南一祐。辭陛也。
1月15日
十五日。特除愼炳佑爲承政院右副承旨,盧泳敬爲同副承旨。
命前吏曹參判金永穆,分揀。
1月16日
十六日。以李冕榮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晳根爲司諫院大司諫,鄭海崙爲弘文館提學,李鳳九爲親軍後營使右邊捕盜大將。
副護軍趙英權疏略:
近年變亂疊作,盜賊四起,民阽塗炭,國勢綴旒,漆室之憂,夜不能寐。敢進蕘說以補宸聰,一興學校,二增兵制,三定衣制,四通錢幣,五擇守令,六重幕冊,七減吏額,八廉旅閣。夫學校之設,寔爲化本。而挽近學校不修,風俗頹敗。其令內而國都、外而州縣,重修學校,傍設武學校,隸業有所,敎各有序。鄕貢、里擧,咸萃京師,置之泮宮與四學,豐其廩餼。延聘賢良有經術者及智勇有鞱略者以師之,業成,然後試之政事,由郞署而達之公卿。至於農商、工藝、醫藥、筭術,亦各有學校,隨材而敎之,作成之化,庶可挽回三代矣。兵者,國之大事也,今軍籍大壞,萬一邊陲告警,何以策應?凡八道要衝,各設兵敎導,餉費則各浦漁箭、蘆田、鹽船等稅,取以應用。且選廉謹人,監務各處鑛地而取用,則不害民而用有餘,陰雨有備,可以折衝禦侮矣。衣者,身之章也。先王定制,無一國而殊俗矣。昨年六月下敎,禁廣袖就簡便,又十月下敎,燕居服從便,而或復廣袖,或仍狹袖,一國殊俗,有乖觀瞻。上自公卿,下至農工商民,欲趨事功者,狹袖簡便,革奢從儉,永著定式。使之一服制而定民志。錢幣者,國之重寶也。通瀜無滯,然後乃可爲常。自當五錢行用,方伯、守令斂民以葉錢,上納以當五,做出加計之說,利歸於貪官、姦吏,而毒流於民國矣。令國中無論公私,四分以下用葉錢,五分以上禁用葉錢,違者施律,然後物無貳價,貨幣流行矣。守令者,近民之官也。必十分愼擇,苟不叶人望,寧可授以淸顯,錫之車馬、田宅?決不可許以字牧之任也。守令之有成績者,使之久任陞遷,貪贓罷黜者,永刊仕籍。如此則廉風日長,庶見循良輩出矣。幕、冊者,私客也。功未必賞,罪未必罰。自視甚輕,伺候主人之意,惟賄賂是營,民生之受害,未始不專由於此矣。各營裨將及雄府冊客,依古丞佐簿尉之例,準朔遷轉,使之樂榮名而望前程。則稍礪廉防,庶弛民害矣。下吏者,民之耗蠹也。初無料布之定,故火粟也、隱結也、倉色之落場米也、書員之筆債也、刑吏之訟債也、由吏之分房債也,種種名色,專以剝割侵漁而資生,敎之使然,實不足深責也。額數旣多,互相傾軋,雖積逋十萬,終身逸樂富厚。逋多者,這這梟警;少者,永除吏案。減其額數,另定月給,使之從役,則庶無欠逋之患矣。旅閣者,迎送之舍也。止宿有常,在所當然。而游手無賴之輩,了無照驗,出沒京鄕,假託爲先,或稱求官,閃忽往來。散而爲雜類,聚而爲盜賊,此皆亂民也。內而五部各坊、外而場市道傍旅閣,每日簿錄止宿人居住、姓名、年紀及因何事來某處去某處,呈報該管官吏,以憑照檢。其殊常之人,不許止宿留連,則庶絶亂盜之患矣。伏願聖明恕其狂愚而裁擇焉。
批曰:「所陳多有可採。當留念矣。」
前持平尹皞燮陳疏言事。「一,四賊未捕,刑法不明。一,華使援護功宜立祠。一,錢貨成弊,物情遑隘。」批曰:「所陳三條,可見輿情。而錢幣事,不可造次議也。」
副司果金象權疏略:「與日通商,自壬午定約,人心大撓,竟有十月之變。上有播遷之辱,下被殺戮之禍,幾危宗社。重還宮闕,實天運之再造,而彼人之包藏禍心,從此而明的矣。曩使變亂,不根于彼,雖玉均輩逆心,當不至如此之變也。今番變亂,日人害我,皆重任宰輔,我之害日,只是行商細人、磯林大尉也,彼此輕重判異。今伏見全權大臣定約,則未見探捕四凶,亦不論傷害宰輔之罪。區區立約,徒從彼願,期以二十日捕害磯林者,我六七宰,反不如一箇磯林而然乎?推此可知我之視弱如此。雖爲姑息,彼無厭之慾,壓視我虛,滋禍助亂,種種如玉均輩,作罪于我,逃命彼矣。此臣所以慟哭者也。且今世受爵祿親戚之臣,或退臥邱園,或顧忌不敢直言。安則自謂卿相子孫,期獲高官,危則畫逃避之計,爲苟安之策,是豈貞忠乎?伏願一一搜探,無有此弊焉。批曰:」所陳諸條,出於憂憤所激。當留念矣。「
副正字金榮善疏略:「一,崇正學開經筵。二,立紀綱明賞罰。三,進君子退小人。四,安民心節財用。」批曰:「所陳諸條,深中時宜。當留念矣。」
幼學趙汶疏請改量田。批曰:「量田一事,誠爲今日急務。久欲講行而未遑者也。」
幼學洪弼厚疏請閔台鎬等六臣旌表、立祠,淸帥袁世凱,酬功建祠,諸書院復設。批曰:「所陳可見輿情。而復院事,未可遽議也。」
1月17日
十七日。還御于景福宮。仍於光化門內,大王大妃、王大妃還御時,祗迎。王世子隨詣,行禮。中宮殿、世子嬪宮,亦爲還御。
東宮動輿時師賓客、春桂坊以下,施賞有差。
1月18日
十八日。詣昌德宮,陪奉列聖御眞于景福宮、璿源殿。仍行酌獻禮。
引見時原任大臣、閣臣。利御後,承候也。
1月19日
十九日。慶尙監司趙康夏以「密陽府,稅米以錢代捧,挪移轉換,以致上納之愆滯。揆以漕制,萬萬駭然。前府使權仁國罪狀,令攸司稟處」啓。
1月20日
二十日。藥院口啓:「伏聞入診醫官所傳,則『世子宮以感滯有靡寧之節』云,不勝伏慮。亟許臣等率醫官入診議劑。」批曰:「今已向差,不必入侍矣。」再啓,不允。
忠淸監司朴齊寬以「火賊朴鳳俊等十名,梟警」啓。
1月22日
二十二日。命忠州牧使鄭泰好,補外施行。除拜後終不肅命,有是命。
以權膺善爲吏曹參議。
1月23日
二十三日。藥院口啓:「世子宮疹候,今已發表,亟許臣等率醫官入診議劑。」批曰:「時原任大臣、春桂坊,同爲入侍。」
藥院入診時,都提調金弘集曰:「疹候雖極平順,臣等自今日竝直本院之意,敢達。」允之。又曰:「直宿旣承處分。而疹候時,設議藥廳,多有已例,亟許臣等率醫官移直于差備近處。」敎曰:「依允。而卿等本院直宿,宮官一員同爲直宿。」
1月25日
二十五日。藥院啓請世子宮疹候入診。批曰:「諸證比昨益勝,入對置之。使入診醫官,議定湯劑。」
1月26日
二十六日。敎曰:「議藥廳,自今日撤罷,退直本院。」仍命藥院三提調,輪回入直。
藥院入診。仍引見時任大臣、春桂坊。以王世子疹候平復,承候也。
禮曹啓:「王世子疹候平復,宗社莫大之慶。告廟、頒敎、陳賀等節,擇日擧行何如?」允之。
1月27日
二十七日。議藥廳都提調以下、師賓客、春桂坊以下,施賞有差。都提調金弘集,子壻弟姪中,初仕調用;提調李寅命、副提調閔丙奭、兼輔德閔泳煥,竝加資。
1月28日
二十八日。敎曰:「今番赦典,豈待諸道放、未放成冊上來後除宥乎?頒赦日,當卽下處分矣。令各該道臣,有旨祗受日,不待該司關文,先卽擧行,形止狀聞事,令廟堂行會。京徒流案中,或有遺漏而未及一體疏放,又或有未及到配者而見漏,與道內定配者及獄囚之未錄者,令各該道臣無一遺漏,消詳狀聞事,亦爲分付。」
以金綺秀爲吏曹參判。
議政府啓:「軍需願助人中,副司果張龍煥納錢二萬五千兩,前參奉梁�、前假注書朴聖根、前直長崔翰周,各納錢二萬兩矣。到底殫誠,厥數最夥,令該曹,相當守令隨窠差送,以示朝家酬賞之意何如?」允之。
1月29日
二十九日。命藥院輪直撤罷。
行王世子疹候平復陳賀、頒赦。
敎文若曰:《易》稱『无妄之憂』,貳邸偶嬰疢候,《書》揭『乃瘳之喜』,大庭誕擧縟儀。肆用亶於十行,聿同慶於八域。念寡昧叨嗣服之重,幸元良托主鬯之尊。天挺睿知聰明,夙著作聖人之質,日就溫文恭儉,丕膺爲國本之休。旣序齒又冠婚,儼然長成之器,由《孝經》洎《小學》,懋哉進修之工。自蒙養物誨之時,每勤恩斯鞠拊,至節宣食息之際,常願身其康彊。適値紅疹之旣延,遂至靑邸之浸及。顧宮禁深嚴之內,固知百靈之衛扶,伊天地運行之間,或欠一氣之調嗇,想昨冬乍愆旋效。少愈之餘,戒尙存。矧今日惟疾其憂,止慈之至情冞切,幸賴皇穹之垂騭。不待彌日而奏和,晬於面暢於支,敷潤華而自遍。捲如雲消如雪,斂瘢痕而若無,喜色先供於萱闈,宮掖溢祥和之氣,候班仍撤於藥院,朝野聳忭祝之情。猗貳極康復之遄臻,寔萬年福履之攸本,符寧考聖疹之慶,餘庥篤垂,倣己卯瑞痘之辰,嘉會荐溱。龍樓問寢,藹三朝之承歡;鶴禁開筵,佇隻日之繼講。弛竟夕不寐之慮,丙枕獲安;迎自天有祐之祥,甲觀增重。自廟宮而祗蕆牲醴,曁陬澨而誕宣鳳綸。攬星海而騰謠,無遐不覃、無幽不達;象雷雨而取義,有瑕斯滌、有垢斯除。克綏百祿之總遒,庸答萬姓之舞蹈。自本月二十九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於戲!兩明繼照,諸福致祥。政當艱虞之餘,思惟及於醫民、醫國,用副謳謌之望,勉化成於興孝、興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藝文提學李源命製〉敎曰:「今玆東宮疹候,再度差復,實是稀有之慶。苟非皇天、祖宗默佑陰騭,何以致此?予思所以仰答天休、俯慰民情,不可無覃霈之典。死罪以下,竝皆放送。至於罪關倫紀之有難全釋者,令道守臣審閱文案,分秩錄啓,以爲裁處之意,下諭于八道四都。」又敎曰:「該房承旨馳往禁府及典獄署,洞開獄門,一竝放送。「又敎曰:「捕廳罪囚中,罪犯倫紀外,竝放送。」又敎曰:「皇天、祖宗默佑陰騭,東宮疹候,再度差復。仰體慈聖嘉悅之心,俯念八域歡忭之情,如欲示人廣慶,惟在施民實惠。諸道舊還及拯劣米、未拯米,隨其所存,竝蕩減。市民徭役,限二朔,懸房收贖,限三十日,亦令蕩減。「
陳賀時各差備以下,診候時闕內入直春桂坊以下,施賞有差。禮房承旨李萬稙、左通禮鄭顯英、右通禮鄭光淵、宣敎官金昇圭、宣箋官李愚冕、司書李軒卿、直閣李範晉、左營使李奎奭,加資。護軍李喬翼、張錫龍、副護軍張世容,百官加親授。
以鄭順朝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晳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30日
三十日。藥院口啓:「伏聞入診醫官所傳,則『聖體以感候靡寧,中宮殿亦以感候靡寧』云。亟許臣等率醫官入診議劑。」批曰:「湯劑,當自內議定。卿等不必入侍矣。」
二月
2月1日
初一日,辛未。日食。
藥院口啓,請輪直,不允。
2月2日
初二日。藥院口啓,請入診,不允。
2月3日
初三日。敎曰:「今日,府大夫人晬辰。令都承旨問候以來。」
2月8日
初八日。命時原任大臣、奉朝賀、宗親、儀賓、時原任閣臣、賓客、宗正卿、六曹兩司長官、二品以上、承史、玉堂、春桂坊,賜饌。以東宮誕辰也。
特放輕囚。
設館學儒生應製于景武臺。賦,幼學李起鎰、金敎獻、進士朴齊璟、幼學金宗鳳、朴暾陽,竝直赴殿試。
2月9日
初九日。議政府啓:「卽見全羅監司金聲根所報,則『法聖倉、戶曹、惠廳納,己卯、庚辰、癸未三年未收米太,合爲三千二百六十三石零,而己、庚兩年虛留,近萬石。淸帳以後,該倉事勢,轉至弩末,稅無可完之期。且有群山、聖堂已許之例,上項未收米太,特許詳代,限十年排納』爲辭矣。挽近漕倉之弊敗難支,已所悶念。而近萬包虛欠督刷之後,勢到竿頭,塗抹無術。旣有他倉之例,合施一視之惠。該倉未收米太,特許詳代,限五年排捧事,分付各該衙門及該道臣何如?」允之。
2月12日
十二日。以金聲根爲吏曹參判。
2月14日
十四日。月食。
領中樞府事宋近洙疏請休致,兼辭南殿閟宮提學。仍請以從子秉瑋之第二子又範爲長子秉瑞之子。批曰:「引年休退,在朝野無事之日則可,見今郊壘尙多,艱虞滿目,如卿老成之地,豈可言退乎?立后事,下該司知之。兩提學之任,本非劇務,不必辭解。俟間登途,以副予側席之望。」
2月17日
十七日。敎曰:「近年科弊,已有稔聞。而爲士子者,專不工業,惟事干囑;爲試官者,莫念試體,初不對揚。過一番試場,則物議輒沸,大失士望,此豈設科取士之本意乎?見今會試在邇,多士齊會,人心向背,可卜於此。主試之臣,若不精白、秉公,蹈襲故轍,是以飭敎爲文具也。出榜之後,自有入聞之道,而如是申飭之後,若一毫涉私,是不可以臣分責之,隨其現發,斷無容貸矣。將此飭敎,揭于一二所會圍。」
2月19日
十九日。引見時原任大臣、閣臣、禮堂。患候平復,承候也。領議政沈舜澤曰:「皇天、祖宗默垂佑騭,聖上疹候、中宮殿患候,亟遄復常,此誠宗社臣民莫大之慶也。告布稱慶,自有彝典,敢此仰達。」判府事金弘集、右議政金炳始相繼陳請。敎曰:「今番所經症候,雖是非輕,不允輪直。實因東朝,尤加憂慮也。然而今旣遄差,不必張大爲也。」舜澤等,以東朝悅豫之慈衷、東宮歡欣之孝心,尤不得不稱慶之意,固請不已。敎曰:「事屬寡躬,不可遽許。東朝喜悅,東宮歡祝,卿等之誠懇,又此不己,告布之節,依已例爲之。」
禮曹啓:「兩殿患候平復,稱慶告布之節,今承筵敎矣。告廟、陳賀、頒敎吉日,以今月二十六日推擇擧行何如?」允之。
以李敦夏爲司憲府大司憲,任冕鎬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20日
二十日。召見欽差大臣徐相雨、副大臣穆麟德、從事官朴戴陽。復命也。
2月21日
二十一日。敎曰:「今番慶會,宜有示意之擧。時原任師傅及時任賓客、春桂坊、相禮子若孫及弟姪之當赴生進覆試者,竝付今番覆試榜末。」又敎曰:「先正李文成、金文敬宗孫,名在解額,特付生進榜末。」又敎曰:「淸璿郡主宗孫,名在解額,特付生進榜末。」
以沈履澤爲刑曹判書。
2月22日
二十二日。以尹滋承爲藝文館提學。
2月24日
二十四日。以李寅命爲判義禁府事,李喬翼爲工曹判書。
2月25日
二十五日。敎曰:「今番解額中年八十以上人,特付生進榜末,以示廣慶之意。」又敎曰:「今番直宿時藥院三提調子若弟之名在解額者,竝付之生進榜末。」又敎曰:「今番監試覆試應擧,比前甚多。一二所各五十人加取。」
以徐相祖爲吏曹參議。
2月26日
二十六日。行陳賀于勤政殿,頒赦。
敎文若曰:寡人有疾,値儷極違豫之憂,皇穹垂庥,奏竝時康復之喜。玆當百僚之齊抃,思與四方而均歡。顧予眇末之躬,叨此艱大之業,惟祖宗付畀之重,小子罔敢自輕。于寒暑推遷之交,聖人厥有所愼。徧爲德群黎百姓,朝野之蘄嚮方深,其代工一日萬幾,軍國之事務多惱。迺者流行之六氣,遽爾深入於九重,祟非實沈,固知羲《易》之『無妄』,質本虛薄,久稽《書經》之『乃瘳』。粤十亂良佐之靡安,予一人靜攝之彌苦。寢膳動作之有損,尙勤簪珥之箴規,證形先後之不差,遂同刀圭之對試。神明扶護,無待越人之鏡銅,小大焦勞,庶幾齊王之管籥,何幸百祿之是總?爰見兩慶之竝臻,霍然雲捲而霧消,喜昔疾之今愈,允矣乾健而坤順,睠新命於舊邦。鳳扆煥而翟褕光,旣弛不寐之慈念,鴻禠滋而駿烈篤,允副胥悅之群情。俾爾熾俾爾臧,雖寡昧,誕受多福,無疆休無疆恤,而夙夜常懷小心。國計乏備豫之資,有何陰雨之可恃?民生多仳離之歎,其柰旱澇之頻仍?荷先王在天之靈,丕膺今日休式至,以卿士呼嵩之願,皆曰『我家禮亦宜』。將何修而比觀?祗懼失墜於先武。所不安乎豐豫,詎堪鋪張於彌文?循群請而難孤,拊初心而有愧。古人存少愈之戒,一念淵氷。課月擧廣慶之儀,三宣綸綍,追遠報本,奉明禋於廟宮,蕩垢滌瑕,溢沛澤於區宇。自本月二十六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於戲!春和頒寬大之詔,天保頌單厚之詩。民用章,家用康,穀用成,乂用明,景命有僕。君止仁,臣止敬,父止慈,子止孝,風動惟休。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藝文提學尹滋承製〉敎曰:「旣有已例,依親臨例,禮房承旨權膺善,特爲加資。」
特放輕囚。
禮曹啓:「今番稱慶,祗告廟社,頒敎八方,設科取士,乃是應行之典。以聖上、中宮殿患候平復,世子宮疹候平復,合三慶設增廣別試何如?」允之。
2月27日
二十七日。藥院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
議政府啓:「卽見京畿監司沈相薰狀啓:『驪州牧使金永悳,因民擾,陵寢節祀闕參,不得已罷黜。其罪狀,令攸司稟處』爲辭矣。驪州亂民,以革都結、出本稅事,作黨,持杖突入官庭,竟至民家之毁破、人命之燒殺矣。官長之於土民,厥有父母之道,而不訴冤情,敢肆悖習,撤家戕命,莫之誰何者,是豈一州衆民所欲爲也?必有起閙之渠魁、難掩之情跡耳。畿甸近地,干蔑至此,此不當只令道査而止。楊州牧使尹成鎭,按覆使差下,使往該牧鉤覆登聞。而該牧使之革結出稅,旣非擅行之事,則今於意外之變,雖不可專責,其在事體有難曲恕。且以陵享闕參,道臣旣請罷拿,其代令該曹各別擇差,當日下送何如?」允之。
2月28日
二十八日。以尹滋悳爲弘文館提學。
敎曰:「此家榜聲,事甚稀貴。淸璿郡主宗孫鄭雲晳,賜樂。」又敎曰:「新榜進士李種文卽先正宗孫也。特爲賜樂。「
右議政金炳始疏辭相職。優批不許。
2月29日
二十九日。議政府啓:「惠民、活人兩署,旣已革罷矣。其在朝家廣濟之意,殊涉欠缺。另設一院,以『廣惠』稱號,令外署專管,堂郞差出及一竝事務,竝令該衙門草記稟處何如?」允之。
設人日製于泮宮。詩,幼學朴齊純,直赴殿試。
三月
3月2日
初二日。陳賀時各差備以下,施賞有差。
右議政金炳始再疏辭職。批曰:「昨批罄悉衷曲,意謂卿體予至意。巽章踵至,不覺惘然失圖。顧今國計、民憂之茫無涯畔,不待予言,而以卿斷斷憂愛之誠,必思
猜你喜欢 卷八 宣帝纪第八·班固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王称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蔡东藩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八·黄瑜 第一六五移光绪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三—四三·佚名 第一节赠与·佚名 卷十四·班固 张嵊传·姚思廉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卷十八·赵汝愚 卷七十·宋敏求 蒋记宪法·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