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自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山河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这里讲一首沈佺期的七言诗。这种诗体,初唐时还未定名,就按照韵数计算,称为七言四韵诗。后来才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旧唐书·沈佺期传》说他“尤长于七言之作”,指的就是这一形式的诗。唐代七言律诗的格式,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奠定下来的。在初唐诗史中,他俩以“沈宋”齐名。

杜审言于神龙元年(公元七0五年)流放峰州(今越南北境),同时,沈佺期亦因贪污罪流放驩州。杜审言在过岭的时候,做了一首诗,有人传给沈佺期看。因为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就用同一题目做了这首诗。题目上用“遥同”二字,表示二人距离很远,不是一路同行。过岭是指过五岭。唐代法律,官吏罪行严重者,要流放到岭南,当时认为是蛮荒之地。杜审言降官的时候,官职是膳部员外郎,故称杜员外。

我国古诗,秦以前以四言一句为主要形式,这是《诗经》的传统。汉、魏、南北朝诗以五言一句为主,这是《古诗十九首》的传统。汉武帝曾和他的大臣在新造的柏梁台上饮酒,君臣连句赋诗。皇帝带头作了一个七言句,群臣就跟着用七言句连接下去,这是七言诗的开始。以后虽然有人作七言诗,但当时还不算是诗。《后汉书·文苑传》说杜笃的著作有“赋、诔、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凡十八篇”。又说崔琦的著作有“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凡十五篇”。这里都不说是诗,而说“七言”,可知东汉时还不把七言列入诗,而且似乎把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名词,与辞赋为一类。

魏文帝曹丕有一首《燕歌行》,七言十五句,每句都协韵。一韵到底,不换韵。这是最早的一篇七言乐府歌辞。以后追随他的还不多,要到齐梁以后,我们才见到有张率的《白紵歌》九首,吴均的《行路难》五首。徐陵有《乌棲曲》,江总有《芳树》,庾信有《乌夜啼》、《杨柳枝》。但这些都是乐府歌辞,不是诗。因此可知,从汉武帝柏粱台连句以下,一直到陈、隋,七言句一向属于乐府歌曲。沈宋创造的七言律诗,应当看作是从乐府歌辞演变而来,不是五言律诗的增字发展。

现在我们举两首南北朝晚期的七言八句乐府歌辞来看它们与唐代七言律诗的关系。

芳树

朝霞映日殊未妍,珊瑚照水定非鲜。

××××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然。

×

暂欲寄根对沧海,大愿移华侧绮钱。

×

井上桃虫谁可杂,庭中桂蠹当见怜。

× 

——(陈)江总

乌夜啼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

——(北周)庾信

这两篇乐府都用平声韵。江总一首四联都是对句,庾信一首第一、二、三联都是对句。它们都已具备了七言律诗的规格。但是,它们的上下句之间,上下联之间,平仄还没有粘缀。所以它们仍是齐梁体的七言乐府,而不是唐代的七言律诗。现在我把这两篇中平仄失粘的字用×标出,改换这些字,就都是律诗了。

沈佺期这首诗的古本,还有一个题目;《独不见》。这也是一个乐府古题。大约沈佺期原来是写了一首七言八句的乐府歌辞,用“独不见”为正题,是这首歌辞的曲调名。再用“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为副题,是这首歌辞的内容。但是他在和声方面加了工,使这首七言八句的乐府歌辞和江总、庾信等的作品不同,于是它奠定了唐代七言律诗的格式,脱离了乐府歌辞而归入诗的队伍,正如杨炯的《从军行》一样。

我们把这首诗作为初唐七言律诗的样板。全诗不用典故,句法都是平常的结构,诗意也明显,在唐律中,这是朴素的新产品形式。第一联说:这个山岭分隔了天地,去国离家的人,在此所见唯有白云。“天长地阔”,“去国离家”,这种成语都是用两组形象语词表达一个概念。“天长地阔”就是“天地悠远”。“去国离家”就是远行的旅人。“长”、“阔”二字并不一定要分别属于天地,万不可死讲天如何长,地如何阔。去国就是离家,不必一定要区别家国的不同。欣赏诗歌,要从全篇着眼,不要从一字一语中去求作者的用意。固然有些字是作者寓有深意的,所谓“诗眼”,这是应当特别注意的,但有许多字是作者随意凑用,读者不必求之过深。

第二联说:这时不知家乡的风光如何美好,在这里,每天只是听到人家讲高山瘴气使人病死的消息。洛浦,洛水之滨,用来指他的家乡,今河南。第三联说:被流放的人还要向南去,渡大海,不知身在何处。回头看望衡阳有多少大雁已经因为飞不过衡山而折回去了。民间传说;大雁南迁,飞不过衡山。这是形容衡山之高,并非真有这回事。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现在所到的地方,连大雁都不会来。第四联说:南北两地,相隔万里江山,不知那一天才能重见圣明的皇帝。这是一切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官吏经常在诗里表现的始终忠于皇帝的思想。这是极有必要的,因为常常有人会诬告他心怀怨恨,有不忠不臣的思想言行。没有这样一首诗,就拿不出为自己辩护的证据。“两地江山”是照应上文“洛浦风光”和“祟山瘴雾”。“南浮涨海”和“北望衡阳”也照应了第一句的“分”字。

近来有人讲“两地江山”这一句,以为指沈佺期和杜审言二人分在两地。这样讲恐怕不是。如果此诗的题目是“和杜员外过岭”,那么这是一首和诗,结尾应当照顾到杜审言。现在沈佺期这首诗是“遥同”,杜审言没有请他和作,也根本不知道沈佺期有这首诗。所以沈佺期在前三联中既没有照应到杜审言,第四联当然不会关涉到杜审言了。

此诗第一、二联写过岭以后的见闻。所见者白云,所闻者瘴疠,都是蛮荒景象。第三、四联写旅途心境。结构很简单是顺着思维逻辑写的。用字重复的很多。“何”字用了三次,“地”字用二次,“山”字也用二次。在初唐的律诗中,这些都还不算毛病。盛唐以后,这情况称为“犯重”,诗家都要避免。

七言律诗的句法是上四下三。上四又应当是二二组合。下三则或为一二、或为二一组合。例如:

天长地阔——岭头——分,

去国离家——见——白云。

这是第一联,本来不必用对句,但作者用“天长地阔”对了“去国离家”。形式很像是对句,词性结构却不成对偶。这种似对非对的句式,也为以后的诗人所忌用。

“见——白云”是按词性区分的,在吟诵的时候,还应该读作“见白——云”。“头”字,“白”字,都是全句中第六字,都要符合粘缀规律。

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九·彭定求
  周铢·唐圭璋
  ●卷一·刘衍文
  第三十一章 难中相会·屠隆
  ◆马□□麐(公振集)·顾嗣立
  第七折 闺训·李玉
  荆溪集钞·吴之振
  嵗时杂咏巻二十二·蒲积中
  卷二十八·高棅
  卷一百四十六·陈廷敬
  卷八百二十四·佚名
  卷三百四十三·佚名
  御选元诗卷五十七·康熙
  1.王绩:野望·施蜇存
  第六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157_1 【古别离】孟云卿   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   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宿昔梦同衾,忧心常倾倒。   含酸欲谁诉,展转伤怀抱。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寒暄有时谢,憔悴

  • 卓田·唐圭璋

      田字稼翁,号西山,建阳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   好事近   三衢买舟   奏赋谒金门,行尽云山无数。尚有江天一半,买扁舟东去。   波神眼底识英雄,阁住半空雨。唤起一帆风力,去青天尺五。   昭君怨   送人赴上

  • 第五十章 西游净土·屠隆

    〔外末生同上外〕踪迹遍天涯。临了归极乐。猢狲入布袋。老鼠进牛角。贫僧同二子游西方。看看来到。上游天堂。下观地府。东泛蓬莱。西归净土。并是我与玄卿以神通摄化。弹指便到。玄卿西来。你两人游过净

  • 楔子·王仲文

    (卜儿王婆婆上,云)老身东军庄人氏,王婆婆。有个女儿唤做春香,嫁在西军庄与杨兴祖为妻。女婿当军去了半年,待取我那女孩儿春香家来,拆洗衣服。说了一个月,不见回家。我如今只得亲自往西军庄上,取那女孩儿去。(诗云)今去取春香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七言絶句十三熊开元穿云栈尽日凝云谷口封倦还飞鸟亦迷踪何如近借齐厨鉢鞭取耕烟白耳龙侯?演新栁词秦淮雪泞缓春晴十里烟堤緑未明早是酒旗歌板地隔江风浪卷芜城黎遂球山中寂寂春眠野梦

  • 奉和岳州山城·张说

    张垍(一作张均诗,奉和,应该是和其父张说《岳州山城》)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借尸还魂·李定夷

    借尸还魂,见于稗官野史,不一而足。惟女借男尸还魂,只以男身终,男借女尸还魂,亦只以女身终。未闻男借女尸还魂,而以女尸转作男身者。高要鼎湖山后大石背村民聂亚,有女名亚于,年十五未字。今年二月,忽染痘症而死。棺敛已一日两

  • 卷七·王晫

    栖逸孙钟元居苏门夏峰村,清泉嘉树,映带茅衡,一觞一咏,翛然物外。李工部以为先生本非隐者,其少时豪侠之气尚自棱棱爽露[李名震生,号慎庵,江西安福人。乙未进士]徐伯调处梅市,扁舟箬笠,弋钓自娱。落落与世俗鲜有所谐。会宋荔裳分

  • 通志卷三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一 六书序经术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借六经六经之作惟借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经之有六书犹奕之有二棋博之有五木奕之

  • 卷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 唐 张守节 撰 秦本纪第五         史记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修女修织元鸟陨?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列女传云陶子生王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臯陶之

  • 卷五·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五婺源江永撰衣服上始制衣服考礼运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治其麻丝以为布帛防云治麻丝为布帛谓五帝时○易系辞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上衣

  • 卷三十五·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恼如须弥山。若於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著。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著。佛言: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经若他故

  • 第四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卯五 显见无还 分四  辰初 阿难求决取舍  二 如来力为破显  三 承前判决取舍  四 结叹自述沦溺  今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

  • 世界之战·威尔斯

    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触目惊心的情况。火星人比地球人更为发达,状似章鱼,体大如熊,他们的武器能发射出热线和黑烟。热线过处留下死亡与毁灭,黑烟起处城市顿成废墟。地球上的枪炮炸药对他们都无济于事,一艘英国装甲战舰虽然与

  • 还源篇·石泰

    内丹学著作。宋代石泰撰。本书遵循祖师张伯端金丹内练学说,强调 “还源返本,与道合真”(《还源篇阐微》)。全篇以九九之数八十一章五言绝句,逐一论述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之大意,反复告

  • 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

  • 大乘四法经·佚名

    又名《四法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疑为法成。一卷。佛在祇园,文殊师利菩萨以宝盖供佛,明菩萨供养无有厌足,及说种种四法。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又说三十五住菩提法。应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