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追昔游集三巻唐李绅撰绅字公垂亳州人元和元年进士武宗时为中书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事迹具唐书本传此集皆其未为相时所作晁公武读书志载前有开成戊午八月绅自序此本无之诗凡一百一首新唐书本传所载贬端州司马祷神滩涨及防夀州虎不为暴为河南尹恶少敛迹皆语出此集史传事须寔録而宋祁以绅所自言者为据殊乖征信之义且考绅之赴端州也在夏秋之间其妻子舟行十月始至其时滩水减矣故以书祝媪龙祠而江复涨绅诗内及所自注者如此祁乃以为绅自度岭时事是阅其集亦未审后儒以名之轻重为文之是非必谓新书胜旧书似非笃论也绅与李徳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音节啴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晩唐诸人刻画纤巧之上也乾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三·彭定求
  薛师石·唐圭璋
  提要·朱弁
  真山民集·真山民
  第十六出 舞盘·洪昇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臧懋循
  第三折·关汉卿
  卷116 ·佚名
  古乐府巻二·左克明
  卷七十三·吴之振
  原序·王安石
  卷十三·康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哭庵赏菊诗》·张次溪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明僮合録》·张次溪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321_1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中书相公】权德舆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 序·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叙  陈子亦峰,予戊于江南所校士也。闱中得生卷,议论英,而真意恳挚,决其为宅心纯正之士。亟荐于主司,果膺魁选。谒予于桃源署斋,温尔雅。与谈经史,悉能根究义理,贯串本原。诗古文解,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极而后止

  • 卷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四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晩次乐乡县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

  • 第三十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蔡东藩

      却说项王归营以后,专探听汉营动静,拟俟汉王身死,乘隙进攻。汉营里面的张良,早已料着,即入内帐看视汉王。汉王箭创未愈,还可勉强支持,良因劝汉王力疾起床,巡行军中,借镇人心。汉王乃挣扎起来,裹好胸前,由左右扶他上车,向各垒

  • 第八一红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日一一二一三-一·佚名

    咸菜瓮抚垦局帮办张济川,禀请新竹知县方,转详给假归葬伊父坟具禀治贡生张济川,为恳准转详请假归葬事。窃生一介乡愚,毫无知识,本春奉谕帮办咸局垦抚事宜。初次奉公,每虞贻误。旋又续奉专办咸局宪史谕开

  • 昂吉儿传·宋濂

    昂吉儿,张掖人,姓野蒲氏,出身于西夏世代将门。其父甘卜(又译为也蒲甘卜)于西夏仁宗天盛十三年(1161)率所部归附于太祖,为千户,随木华黎出征而病卒。昂吉儿继其父统领其军,从征诸国有功,至元六年(1269),授本军千户,佩金符,进军淮

  • 卷之一百八  後鑒錄中(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中 一名劉瑾,年六十歲,係陝西西安村興平縣人。原任司禮監,今降奉御。自幼淨身,景泰年間選入皇城乾清官答應。歷陞內

  • 卷之六十六  寓圃雜記下(明)王錡 撰·邓士龙

    (寓圃雜記,二卷,明王錡撰。錡,字元禹,長洲人。世業農,隱居不仕,因自號葦菴處士。事蹟詳匏翁家集卷七四王葦菴處士墓表。是書傳世有二卷本、十卷本和一卷本三種。此次通校了明紀錄彙編二卷本,參校玄覽堂叢書十卷本。凡與二卷本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正义汉书“胜”作“揖”。又云“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言诸姬者,众妾卑贱,史不书姓,故云诸姬也。孝

  • 王导·苏辙

    西晋之士,借通达以济淫欲,风俗既败,夷狄乘之,遂丧中国。相随渡江,而此风不改,贤者知厌之矣,而不胜其众,俗乱于下,政弊于上,而莫能正也。东晋之不竞,由此故耳。是时王导为相,达于为国之体,性本宽厚容众,众人安之。然生于衍、澄之间,不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性情类论性情体用之义答方賔王此段谓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统性情该体用者心也今曰流动发生之端即所谓生之性又曰万事之理莫不具于流动发生

  • 卷三·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三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疏医师众医之长诸医皆在此者如食医和饮食膳羞故设在饮食之间也 杂説或曰医师职固不可废又有兽医等五官皆医事也岂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嗢拖南曰自性一切难一切门善士一切种遂求二世乐清净如是九种相是名略说戒 谓九种相戒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一自

  •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太虚

    ──二十五年一月在汕头庵埠各界欢迎会讲──佛法在离言自证,本无可以宣说的文字语言。而佛以方便利人故说法,则法法皆显不思议理,随举一句一偈,皆可总持全体佛法,无欠无缺。现在即举出三句义,对佛法全体作概略的说明:一 迷

  • 阴持入经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彼爱欲药为何等。为止。爱已解意。亦解意已解病便愈。彼痴药为何等。为观。痴已却解。从慧解脱为病愈。如是佛说。如是二法。当知一为字。二为色。二法当舍。一为痴。二为爱。  二法当自

  • 诗词格律·王力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

  • 长阿含十报法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全一卷。略称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334~416)撰。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之理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东晋时,鉴于太尉桓玄之压迫佛教,佛教教团乃发表宣言,认为佛教教团应处于国家权力之外,然同时代之车骑将军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