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竹斋诗集附録

宋宁宗赐秘书监丞裘万顷勅

勅秘书监丞裘万顷帝王之治必有典籍之藏又择当世聪明拔出之士聚于其间使得渐摩文学之益奬成其材以待国家之用故书省之设不计近功而要于广蓄徳所以厚其礼秩而难于用人庶以眀朕好古乐善之勤而励学士大夫之行也尔万顷博识多闻操行笃实诸儒所尚令闻惟旧延处兹位蔽自朕知夫尊其所闻而行之不倦使辅于世教而其效可言非独优游册府而已在尔自强以承朕志可依前件

宋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

朝请大夫宝谟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杨简譔

古未有道之名尧曰畴咨若时登庸时是音之轻清者时谓顺是道者我将登庸之时者以道无得而名故曰时舜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始有道之名孔子语子思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又曰哀乐相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聼之不可得而闻孟子曰气配义道列而为三简之行年二十有八首秋居太学循理斋之东序以我先大夫尝有训俾时复反观简方反观忽见天地内外空同一体范围天地发育万物果然焯然心之精神无形体无际畔无异同孟子推测而未觉屡有嚣嚣之言此何等态度而出诸口言仁人心也而曰不下帯直可笑曰说大人则藐之直可鄙简旧同寅裘元量日者因问答从容元量忽觉觉非心思言语所及即伊川之觉孔子谓智及之颜渊庶几余子日月至焉而已元量后为大理司直府君讳继祖字庆源号无诤居士有不逞登门慢骂居士饮之酒骂者惭而退自是过其门者咸曰长者家也府君中年谢家事摄衣危坐终日泊然二三世无一字入公门有以语见侵略不动曰吾祖固如是吾家法则然乾道七年饥质田得粟疗饥者不辍里中癃老今犹感泣以爲卯辰之嵗微此翁与某而人皆为沟中瘠矣元量讳万顷嘉定癸酉六年除吏部架阁明年迁大理司直力丐外任月三上章有旨添差江西抚干以便禄飬卒于官铭曰

庆源厚德元量黙识慈湖杨简哀敬老笔

乞裘万顷幸元龙遗泽表

臣闻居贤德以善俗者君子之泽也善善而及子孙者春秋之义也盖仪型一方必有善士上之人固当超越故常不间存没庶足以昭劝惩而敦礼教臣备员江南西路延见父老询问人物皆言江右夙号多士率为显人独豫章裘万顷髙安幸元龙皆乡之师友不幸以厄穷终其身莫有为之言者恭惟皇帝陛下励精改纪正气日伸当世老成博雅之彦收召无遗而此二人者存不及见天日之清明殁不获沾雨露之膏泽为善而不报识者惧之臣旣忝外台耳目敢不以闻伏见赠通直郎裘万顷清名厚德矜式士林博学髙文源流贤派方嘉定时大臣徳政万顷虽防收召遇除官则辞之旣辞掌故又辞司直乃乞添差帅属而去不知者谓为亲老也乃其自度枘凿又不欲近名耳秩满不调退归西山衡茅之下旣老且病犹日孜孜以治心飬气为躬行纲要以忠信孝悌教其乡党子弟诸司曹彦约等继为乞差遣于朝仅还幕府一月而殁盖近世以老选调如万顷者极少而万顷不悔也故朝章郎幸元龙英辞伟论万字立成直气雄才一毫不屈分教随州先臣喜其刚正奏举改秩自是宰邑倅州声满江汉轻财急义以儒知兵屡奏书天阙指陈时政忠义激发皆所难言当路恶其论髙志广亟闻于朝遂令致仕时年方五十有八襆被而归日与其徒穷经讲学防墨不入帝城大臣讽令陈乞屹不为动盖元龙去才九阅月而路门亲政贤路彚征矣照得万顷尝缀朝列有子四上礼部尚为布衣元龙既为员外郎有子亦与漕荐然以义方所渐不肯自行陈理一则无泽而厄于天一则泽可及而困于人此江右有识之士尚友论世而每为之慨叹也岂所以扶頺风而起人心哉臣愚欲望圣慈深考春秋之义追怀君子之泽除万顷己防赠官外特与其子从龙补受文资将元龙改正致仕放行合得恩泽俾其子应鉴承受仍与元龙追理生前磨勘酬赏庆典恩例优加赠恤庶使贤者之后不絶于禄仕公议之屈获伸于明时其于治化实非小补须至奏闻者右谨録奏闻伏勅旨端平二年七月日朝散大夫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权知隆兴府新除太常少卿臣吴潜状奏

林庭防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

裘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进士有孝行节操其学惟以存心为主嘉定初除吏部架阁迁大理司直力丐外任添差江西抚干以便禄飬卒于帅属赠通直郎慈湖杨简志其墓刻云

卢廷选万厯南昌府志儒林传

裘万顷字元量新建县人淳熙进士有孝行节操其学专以存心为主粹然一出乎正迁乐平簿清誉播闻转大理司直力求补外以便禄飬添差江西抚干时真徳秀为安抚深器重焉着竹斋诗集卒赠通直郎慈湖杨简志其墓以黙识称之端平间知隆兴府吴潜疏言万顷清名厚徳矜式士林博学髙文源流前辈其生平出处与故李燔相似乃録其子乡贡士从龙为防和尉从龙仕至兵部侍郎

答竹斋劄

某切以新阳旣复物有生意伏惟抚干司直契丈羽仪幕府天相徳人台候万福某甲戌都门之别转首六寒燠矣钦仰道义未之或忘敢图比来叨恩分阃而执事者实居温石之任殆天意也前过莆中见一二士友始知司直已再入幕不胜喜慰旣抵乡闗迓吏出示函翰益用感怿某驽钝之资初无可用公朝过聼躐付十连拜命以来日夕危惧未知所济所赖贤者为僚且于郑乡利病请求素熟继自今切望推诚倾助俾免于戾实千万大幸短启不工他俟续续遣状伏乞台照右谨具呈嘉定十二年己卯十一月十又八日朝散大夫新除集英殿修撰权知隆兴府江西安抚眞德秀劄子

荅竹斋启

某启伏以分顾忧于阃外自视阙然賛筹画于幕中赖有贤者颇曽见否何喜如之伏惟抚干司直学问配于古人孝友闻于天下阳亢宗之居晋鄙闻者皆善良之归崔祐甫之佐江西伟然多谋议之益往者朝行之获缀今焉王事之偶同岂非天悯其疎慵故俾日亲于鸿硕议论至于十反窃有望焉功徳被于八州庶几昔者谨奉启起居兼谢伏惟台察眞德秀再拜

跋竹斋漫存遗藁

西山外夷而中秀故多逸士与贵人盖贵则有大显荣于时而不与生俱尽则竹斋翁其人也坚苦好修发之声画其清彻骨殁后数年孤从龙料检手泽得诗文数百篇示予予把玩起悲起敬遂书巻首而归之时嘉定癸未夏五月之吉修江桐原胡泳伯量敬书

跋竹斋指南

竹斋翁清德照映一世发于声画超逸遒劲亦可宝玩予少翁八岁行辈与之交者半世今亡矣欲搜检故书防聚所藏书翰表而出之未暇也一日新陂瑄上人出翁遗墨一轴示予诗四帖七且题其端曰竹斋指南把玩久之如见其人因思吾徒碌碌不如林下人爱慕之専也愿志其巻末为之内媿云宝庆丙戍仲夏朔吉修江小防病叟胡泳书

跋竹斋手帖

裘元量孝友着于家节概闻于时遗珠賸馥散落人间者未能尽见即此二帖可以观其表里如一矣无所怨于天而年不称其徳无所求于人而仕不优于学乃其所也寳庆丙戌季夏昌谷曹彦约书于吴山寓舍

跋竹斋墓碑

嘉定丙子孟冬十有二日惟孝省拜慈湖先生于浚眀尝从容问四方从游之士有悟道者得二十六人裘君元量司直其一也惟孝识而藏之防敢失坠而于司直无一面之雅后六年闻司直亡矣未尝不往来予怀也又四年为寳庆二年仲春天子命试进士于南宫惟孝备员考校得三防甚伟观者莫不击节拆号视之裘其姓由庚其名盖自是士大夫间往往言司直之有子也一日访予示司直墓碑即乃慈湖老笔读之肃然起敬又得披挹言议风度于一序一诗之间信乎学有渊源而由庚之振其家声也九原不作由庚其勉之秋孟四明林惟孝敬书于寅清堂

跋竹斋遗藁

可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东坡和张文潜髙丽松扇诗也竹斋翁坚刚之操不防于用盖甚似之急雪鹡鸰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山谷和元明赠别诗也竹斋翁友悌之爱情见乎词亦黙契之至于文章典雅字画妍秀足以自成一家而九原不作矣敛袵太息附名于后寳庆丙戌季冬朔霅川倪祖义谨书

题竹斋指南诗 李 燔

元量清标酷似僧诗情书意两相承于今自有髙人处不尚空牎尚防升

送裘司直得请西归诗眞徳秀

轻舸龙山头木兰作双橹飘然【一作飘飘】裘司直乗向南昌去问君鹓鸾中脱身遽如许栖迟三十年始得官掌故小须上上考岂不登省户自言野心性眯目九衢雾修竹岁云晚萱草秋亦暮嗷嗷投林乌犹得反其哺江西父母邦非复旧饶裕蛮烟一腥秽乐岁且狼顾遗黎空杼轴行旅窘刀布天门窅万里可望不可吁君今佐元戎安危【一作精采】系一路疮痍俟涤濯画诺归佽助先声奸人惴【一作路人喜】髙节懦夫慕遄当在前席一正天子度白鸥没浩荡苍鹘任指呼我亦南陔人扁舟从此具

挽竹斋诗

忆昔抠衣造竹斋竹声琴韵两相谐重来琴锁红尘满寒雨萧萧滴藓苔

无奈斯文坠不兴防防吾党又凋零白云寒锁洪厓顶一度翘瞻一怆情

挽竹斋诗 刘克庄

筑室西山下孤标未易亲长闲如野鹤偶出似祥麟属者陪髦士嗟乎瘗玉人北风吹老涙空洒暮江濵

赠云卿诗【并序】 赵蕃

裘司直之子元龙访予于章泉山中示以司直手泽一册呼灯阅之廹寐而止待旦始卒编司直诗既工字亦圆熟可玩元龙即欲携之以东兹来又怱怱无自可借留子州有词人可以呈似傥能摹刻十数纸与放翁临川所刋陵阳诗稾并行正自佳耳属病目不暇为写洪公书纳谒之际道我此意

乃翁里居时曽上庐山牍【曹公待制】懐贤访其孤今值词人牧我尝爱临川韩草刋于陆尔侯古雅趣与陆并堪躅而翁词翰佳世亦思在目尔其持此诗勿惮拜仆仆侯宁谓我易未遂嗔尔渎峩峩兮西山光焰那乆伏

题竹斋遗像魏了翁

箕裘克绍潇洒出尘身能致主泽足及民厥裔象贤令范尝新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五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三百六十一·彭定求
  富·唐圭璋
  江致和·唐圭璋
  陈济翁·唐圭璋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九·邵雍
  ●玉合记目录·梅鼎祚
  第四十一出 珠圆·陆采
  卷一百六·徐世昌
  卷二百八十六·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六十七·康熙
  御选元诗卷四十五·康熙
  追昔游集巻上·李绅
  卷四·吴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林·唐圭璋

      林字去非,号樗崖。绝妙好词笺卷六引至正金陵新志云,张林,池州守,大军至,迎降。   按宁末名张林甚多,今姑从绝妙好词笺,俟考。   唐多令   金勒鞚花骢。故山云雾中。翠蘋洲、先有西风。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

  • 章谦亨·唐圭璋

      谦亨字牧之,一字牧叔,吴兴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号为佛家。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念奴娇   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秋色·闻一多

    (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陆游紫得象葡萄似的涧水翻起了一层层金色的鲤鱼鳞。几片剪形的枫叶,仿佛朱砂色的燕子,颠斜地在水面上,旋着,掠着,翻着,低昂着……肥厚得熊掌似的棕黄色的大橡叶,在绿菌

  • 二集卷二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八古今体七十五首【辛未七】读通监纲目三五以前蹟杳茫三五以後滋益详编年事例自涑水正纪褒贬推紫阳列眉指掌示法戒四千余年治乱彰武帐几余一繙閲岂因廵狩懈就将但经触目心辄警不为博览供

  • 列传十五·薛居正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居言,赐名全义,梁祖改为宗奭;庄宗定河南,复名全义。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为县啬夫,尝为令所辱。乾符末,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命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累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脱脱

        圣宗二   四年春正月甲戌,观渔土河。林牙耶律谋鲁姑、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上东征俘获,赐诏奖谕。丙子,枢密使耶律斜轸、林牙勤德等上讨女直所获生口十馀万、马二十馀万及诸物。己卯,朝皇太后。决滞讼。壬

  • 补遗·刘餗

      隋末有河间人,齄鼻使酒,自号郎中,每醉必殴击其妻。妻美而善歌,每为悲怨之声,辄摇顿其身。好事者乃为假面以写其状,呼为“踏摇娘”,今谓之 “谈容娘”。   炀帝宴群臣,以唐高祖面皱,呼为“阿

  • 东都事略卷十·王称

    本纪十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成皇后陈氏以元丰五年十月十日生后就馆之月隂雨弥旬旣诞天气澄霁六年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八年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拜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

  • 尚史卷十五·李锴

    世家八郑世家【始宣王二十二年终安王二十五年凡三百二十年传二十一世】桓公桓公名友周厉王少子宣王庶弟也【年表作母弟】宣王二十二年桓公初封于郑【史记】索隐郑县名属京兆纪年宣王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晋文

  • 绎史卷三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宋殇公闵公之弑左传【隠公元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公羊传孰及之内之防者也谷梁传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 三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年】宋穆公疾召大司

  • 胡宪生·周诒春

    胡宪生 字宪生。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无锡。父雨人。本籍住址。江苏无锡堰桥。未婚。初学于东吴大学。南洋公学。及京师译学馆。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森林科。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五年。得

  • 卷十二·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二僖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僖公名申莊公之子閔公庶兄以惠王十八年卽位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壬惠王十戌八年】元年【齊桓二十七年晉獻十八年衛文公燬元年蔡穆十六年鄭文十四年曹昭

  • 第十二 符言 9·王诩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①。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②。右主名③。 【注释】 ①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指名实相符则会政治清明,名实不符则会政治混乱

  • 安乐集卷上·道绰

        释道绰撰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第二、据诸部大乘,显说听方轨。第三、据大乘圣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安乐行品竟。次释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师严道尊。鞠躬只奉。如来一命。四方奔踊。故言从地涌出品。(道在师。故道尊。师有道。故师严。师严故命不可违。道尊故有命必赴。命者。一由宝塔品末

  • 诗经·佚名

    儒家经典之一。本称《诗》。编成于春秋时。共三百零五篇。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多为民间诗歌; “雅”分“大雅”、“小雅”,一百零五篇,多为贵族

  • 智炬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佛在日月宫中,四方佛皆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咒。普贤菩萨赞劝受持。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