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七十九

 

  卷579_1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温庭筠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

  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林。

  卷579_2 【伤温德彝(一作伤边将)】温庭筠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卷579_3 【赠少年】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卷579_4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温庭筠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卷579_5 【夏中病痁作】温庭筠

  山鬼扬威正气愁,便辞珍簟袭狐裘。

  西窗一夕悲人事,团扇无情不待秋。

  卷579_6 【题友人居】温庭筠

  尽日松堂看画图,绮疏岑寂似清都。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卷579_7 【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温庭筠

  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

  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

  卷579_8 【蔡中郎坟】温庭筠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卷579_9 【元处士池上】温庭筠

  蓼穗菱丛思蟪蛄,水萤江鸟满烟蒲。

  愁红一片风前落,池上秋波似五湖。

  卷579_10 【华阴韦氏林亭】温庭筠

  自有林亭不得闲,陌尘宫树是非间。

  终南长在茅檐外,别向人间看华山。

  卷579_11 【寄裴生乞钓钩】温庭筠

  一随菱棹谒王侯,深愧移文负钓舟。

  今日太湖风色好,却将诗句乞鱼钩。

  卷579_12 【长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怅望时。

  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

  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九重细雨惹春色,轻染龙池杨柳烟。

  卷579_13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温庭筠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

  今朝领得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卷579_14 【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卷579_15 【弹筝人】温庭筠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卷579_16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卷579_17 【题端正树】温庭筠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

  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卷579_18 【渭上题三首】温庭筠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

  轻桡便是东归路,不肯忘机作钓船。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

  卷579_19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温庭筠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

  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

  卷579_20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温庭筠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分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卷579_21 【夜看牡丹】温庭筠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卷579_22 【宿城南亡友别墅】温庭筠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卷579_23 【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卷579_24 【鄠杜郊居】温庭筠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卷579_25 【题河中紫极宫】温庭筠

  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宫即是秋。

  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

  卷579_26 【四皓】温庭筠

  商於甪里便成功,一寸沉机万古同。

  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真有紫芝翁。

  卷579_27 【赠张炼师】温庭筠

  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六百三十一·彭定求
  郝子直·唐圭璋
  马咸·唐圭璋
  第二折·佚名
  第三折·宫天挺
  卷二·白居易
  等待(一)·戴望舒
  卷一·赖良
  七言巻十六·洪迈
  卷四·陈起
  卷一百八十四·陈思
  忠义集巻一·赵景良
  希澹园诗集原序·虞堪
  卷四·岳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梁鸿上,云)小生梁鸿,自从老相公招过门来,七日光景也,并不曾见小姐面皮,则着梅香供茶送饭。今日若来时,我做意恼怒,着几句言语,他必然去与小姐说知。那小姐是读书的人,难道不来见我?梅香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旦领梅香上,云)妾身孟

  • 寄怀实秋·闻一多

    泪绳捆住的红烛已被海风吹熄了;跟着有一缕犹疑的轻烟,左顾右盼,不知往那里去好。啊!解体的灵魂哟!失路的悲哀哟!在黑暗的严城里,恐怖方施行他的高压政策:诗人的尸肉在那里仓皇着,仿佛一只丧家之犬呢。莲蕊间酣睡着的恋人啊!不要

  • 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六五言古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哥舒翰表为左骁衞兵曹掌书记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皇王大纪卷二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服制曰丧之有服也称其恻怛悲悼之情也自髙辛氏其服也哀后世圣人立制度识别亲疎贵贱使足以成文理故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服制有五一曰斩衰二曰齐衰三曰大功四

  • 两汉笔记卷五·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壸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厯纪坏废宜改正朔上诏儿寛与博士赐等共议以为宜用夏正夏五月内诏卿遂迁等共造汉太初厯以正月为嵗首夏正寅商正丑周正子而孔子独言行夏之时何也盖建子之月

  • 一·张资平

    我的故乡是广东梅县。在前清,称为嘉应州。嘉应州是直隶州,辖有四县。但它自身也直辖有相当面积的区域。辛亥革命后,改这直辖区域为县区。故认真说来,嘉应州和梅县是不能混称的。因为现在的梅县,在地域上说,只是从前的嘉应州

  • 四书管窥卷二·史伯璿

    元 史伯璿 撰论语学而首章不愠集注愠含怒意 攷证何氏谓含怒固下得轻然终有怒字在惟训闷字为是如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暑气何可怒但令人闷耳薫风能解人之愠闷也程子不见是而无闷正此意按以闷训愠虽与集

  • 居业録卷一·胡居仁

    (明)胡居仁撰○心性第一今人言心学者便要说静时无心居仁问之设若无心亦须有理彼又应曰静无而动有彼信以为静时眞无心与理矣夫天命之性与生俱生不可须臾离故静而未有事接之时则此心未动此理未发然此时此心寂然在内此理全

  • 卷三十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八宋 真德秀 撰天地之道书大禹谟益賛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臯陶谟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恊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 卷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三宋 魏了翁 撰大禹谟【一】禹加大字并尧禹皆为虞书此舜史所录史加大其功使异于臯陶于此独加大字与臯陶并言故也谟谋释诂文此三篇皆是舜史所录上取尧事下录禹功善于尧之知已又美所禅得人故包

  • 卷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九宋 朱子 撰学礼十五五学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求位反一作遗】矣帝入北学上

  • 卷十九·佚名

    △宝幢分第九魔苦品第一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眷属围绕说法。告大众言:我昔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住王舍城迦兰陀长者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具足成就十八种术。五

  • 光绪拉池县丞志·佚名

    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旧志遗存。叠奉上宪议颁二十七条饬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于条目中之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采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佚名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及《灵宝中盟经目》均着录。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乃太极真人传授太极左仙公葛玄,言修持「灵宝洞玄斋诵

  • 达摩多罗禅经·佚名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佚名

    无着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造释。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同本,而不列经文,后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即义净作。

  • 华严经探玄记·法藏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