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姚少监诗集卷五

唐 姚合 撰

闲适上五十首

闲居遣怀一十首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緑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其二

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疎诗篇随分有人事度年无情性僻难改愁怀酒为除谁能思此计空备满牀书

其三

白日逍遥过看山复遶池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棊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

其四

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余远山经雨後庭树得秋初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疎

其五

永日厨烟絶何曾暂废吟闲诗随思缉小酒恣情斟看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世间多少事无事可关心

其六

一生能几日愁恨也无端遇酒酕醄饮逢花烂漫看青云非失路白髪未相干以此多携解将心但自寛

其七

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朗吟销白日沈醉度青春演步怜山近闲眠厌客频市朝曾不到长免满衣尘

其八

野性多疎惰幽栖更称情独行看影笑闲坐弄琴声懒拜腰肢硬慵趋礼乐生业文随日遣不是为求名

其九

生计甘寥落高名愧自由惯无身外事不信世间愁好酒盈盃酌闲诗任笔酬凉风从入户云水更宜秋

其十

拙直难和洽从人笑掩关不能行户外宁解走尘间被酒长酣思无愁可上颜何言归去事着处是青山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县去帝【一作京】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遶【一作连】舍惟藤架侵堦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一作诗】题

其二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疎惟寻向山路【一作道】不寄入城书因病多【一作方】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一作尽】空虚

其三

微官如马足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趂人簿书销眼力盃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一作过】此身

其四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其五

晓钟惊睡觉事【一作是】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一作灵】辈【一作醉】高眠出世间

其六

性疎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一作酒】因衙始裹头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拟休

其七

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牀爱闲求病假因醉【一作酒】弃官方鬓髪寒惟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

其八

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一作入】带风吟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应随分【一作日】过已【一作定】是错弥深

其九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其十

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从【一作长】似客远县岂胜村竟日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

其十一

县僻仍牢【一作寥】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酒户愁偏长诗情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其十二

自下青山路三年着緑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野【一作闲】客教长醉高僧劝却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事一作字】

其十三

日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县多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其十四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一作鬼】年老渐亲僧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氷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其十五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牀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醉卧谁知叫闲书不着【一作正】行人间长【一作尚】检束与此岂相当

其十六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其十七

簿籍谁能问风寒趂早【一作暇】眠每旬常【一作外】乞【一作假】假隔月探支钱【一作请官钱】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

其十八

闭门风雨里落叶与堦齐野客嫌盃小山翁喜枕低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一作只】杖藜

其十九

腥羶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一作风】风吠邻鸡带【一作雨】雨鸣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其二十

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一作云】色寒天挫笔锋惊禽时并起闲客数【一作夜】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

其二十一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惊蝶遗花蘂游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其二十二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生宜县僻说【一作手】品喜官微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其二十三

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从僧乞浄水凭客报闲书白髪谁能镊年来四十余

其二十四

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旅【一作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已迟

其二十五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晩常骨觅【一作学】仙难愁【一作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一作抱】寛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其二十六

漫作容身计今知【一作朝】拙有余青衫【一作袍】迎驿使白髪忆山居道友怜蔬【一作】食吏人嫌草书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怜一作喜】

其二十七

主印三年坐山家【一作居】百事休焚香开勑库踏月上城楼饮酒多成【一作如】病吟诗易【一作长】长【一作似】愁殷懃问渔者暂借手中鈎

其二十八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堦溪石净烧竹竈烟轻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一作鸣】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其二十九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疎秪是看山立无因出县居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一作嫌】乏斗储

其三十

作吏无【一作浑】能【一作无】事【一作思】为文旧致【一作着】功诗标八病外心落百忧中拜别登朝客归依链药翁不知还往内谁与此心同

罢武功县将入城

乍抛衫笏觉身轻依旧还称学道名欲泥山僧分【一作求】屋住羞从野老借牛耕妻儿尽怕为逋客亲故相邀遣到城无奈同官珍重意几回临路却休行

其二

青衫脱下便狂歌种薤【一作李】栽莎【一作桃】斸古坡野客相逢添酒病春山暂上着诗魔亦知官罢贫还甚且喜闲来睡得多欲与九衢亲故别明朝拄杖始经过

秋日闲居

九陌宅重重何门怜此翁荒庭唯菊茂幽径与山通落叶带衣上闲云来酒中此心谁得见林下鹿应同

其二

先忆花时节家山听更归爱诗看古集忆酒典寒衣睡少身还健愁多食不肥自怜疎懒性无事出门稀

闲居晩夏

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闲居

不自识疎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巳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街西居

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违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浅浅一泉井数家同汲之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自凿还自饮亦为衆所非吁嗟世间事洁身诚难为

其二

日出穷巷喜温然胜重衣重衣岂不煖所煖人不齐兀兀复行行不离阶与墀

其三

丈夫非马蹄安得知路岐穷贱飱茹薄兴与养性宜乃知长生术豪贵难得之

闲居遣兴

终年城里住门户似山林客怪声【一作身】名晩妻嫌酒病深写方多识药失谱废弹琴文字非经济空虚用破心

姚少监诗集卷五

猜你喜欢
  卷八百零三·彭定求
  卷六百二十三·彭定求
  张危页·唐圭璋
  第十五回 闺阁人男装夺解·陈端生
  第二出 定情·洪昇
  第一折·张寿卿
  忆·林徽因
  卷474 ·佚名
  卷289 ·佚名
  卷九十六·陈焯
  卷二十五·高棅
  御选明诗卷五十一·康熙
  游洞庭湖·张说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明僮合録》·张次溪
  希澹园诗集跋·虞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遇摘牡丹}·佚名

    『旦丑』【黑麻序一】春景色新,见许百花百草似锦铺茵。听见黄莺枝上,叫声相闻,又畏催春卜去紧。见许庭前,凤竹筛金,车共马来去,踏起满地都是香尘,『又』有几个带酒纷来去,尾蝶飞舞成阵黄蜂双宿定,在只花心。那亏咱三人守孤单,

  •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朱浮 冯鲂 虞延 郑弘 周章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

  • ●卷二十·李攸

      经略幽燕   唐贞观初,始置松漠府,以靡会为都督,赐姓李氏—元中,降以公主。会昌中,始赐契丹之印。于是统有八部,雄据北漠,懿僖之乱,中国不靖。后有按巴坚遂僭帝号,抗衡中国,南侵镇、定、邢、洺、冀、贝之郡。朱全忠时,刘仁

  • 卷十·连横

    典礼志连横曰:礼,所以辅治者也。经国家,序人民,睦亲疏,防祸乱,非礼莫行。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台湾为海上荒服,我延平郡王辟而治之,文德武功,震铄区宇,其礼皆先王之礼也。至今二百数十

  •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六月壬寅朔驻跸清流港下令五军将士今深入虏地一二日必破虏临阵之际齐力奋勇所诛者惟首虏毋夺财物毋掠妇女毋虐老稚毋杀降附违者斩○辽王植第十二子生赐名贵火聂○癸卯 皇太子改礼科给事中刘伯蕴为户科给事

  • 四九五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四次查获应毁各书折(附清单)·佚名

    四九五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四次查获应毁各书折(附清单)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湖广总督臣三宝、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四次查获应毁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查缴违碍书籍一案,臣陈辉祖于上年九月内钦奉谕旨:教官籍隶本省,往来

  •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司马光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 [1]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 [2]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 匿其年崐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九歌颂十九【词臣十一】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编  修【臣】彭廷训彩仗金鳌瑞霭笼衣冠拜舞万方同天阶丽景迎黄道斗柄祥光绕玉虹六叶尧蓂初应日五弦舜乐久歌风共欢垂拱昇

  • 卷一·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一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周都洛邑王城【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既革殷命谓周公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盖营之而未就也周公摄政之七年成王在

  • 九经辨字渎蒙卷三·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传譌周易重 【干】九四重刚而不中【本义】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初六 【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本义】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利后得主而有常【本义】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顺 【蒙】行不顺也【本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春秋年表一卷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録解题云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陈呉越邾莒薛小邾馆阁书目有年表二卷元丰中杨彦龄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国又董氏蔵书志有年表无撰

  • 卷四十一·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四十一    宋 黄伦 撰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无垢曰天之所以寿中宗高宗祖甲者以有和平感格之德也何以明之有殷之君大

  • (十六)微子篇·钱穆

    殷有三仁章。朱子曰:&ldquo;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所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欤。&rdquo;今按:心,人人有之而相通,不限于身,故言心必言公。若限于其身,则为私心,失其心之体矣。

  • 大乘百福相经全文·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妙宫中。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恭敬围绕。瞻仰尊颜身心不动。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於大众中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三已辩四生。前说地狱诸天中有。唯是化生。此中何法说名中有。何缘中有非即名生。颂曰。死生二有中  五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  故中有非生

  • 翰苑集·陆贽

    二十二卷。唐陆贽(754—805)撰。陆贽字敬舆,唐代诗文家。嘉兴(今属浙江)人。十八岁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制科。授华州郑县尉、后授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后转为中书舍人并兼翰林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

  • 太一丛话·宁调元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