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  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  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  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  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  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  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  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  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  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  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掩

  如米糠缠裹  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  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  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  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  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  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  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  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  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  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  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  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  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  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  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  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  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  虚妄有轮回

  亦如火浣布  真空妄非有

  三毒生死本  智慧火能烧

  法界体常有  朗然恒照曜

  烦恼染称垢  世尊恒所宣

  垢灭真如显  如汲地中泉

  法界体无垢  根随能覆藏

  若除烦恼尽  莹净叵难量

  法界本无我  二形及女男

  体无虚妄执  何处更思惟

  法界离憎爱  根尘境本无

  虚妄执为因  差别从此生

  真空非苦恼  贪爱苦恼因

  耽染由妄想  三界乃轮回

  怀孕在于腹  婴子未言见

  二障覆真如  法界不能证

  种种生疑虑  见慢及恚痴

  妄计有真实  真实计非有

  兔角体非有  妄执令真实

  法界离妄执  妄执真非有

  如色必破坏  微尘犹可知

  法界非破坏  三时不能得

  有生还有灭  荣辱亦皆随

  法界非生灭  云何言所知

  兔角本非有  三世犹可思

  真空非兔角  思虑不能知

  真空称善逝  色相悉皆亡

  应化随缘有  修因离执非

  圆通如日月  水现影皆同

  色声双泯绝  差别云何有

  三世可寻思  生缘时决定

  若悟己身法  己身云何有

  如水居热际  处热觉悟非

  寒际理亦然  圆通皆如是

  心恒烦恼覆  迷惑不能了

  若离烦恼缠  觉悟而非有

  如眼观诸色  离障能照曜

  真空理亦然  照曜离生灭

  耳识闻于声  离妄及分别

  法界性亦然  分别妄非有

  鼻能嗅诸香  妄执性非有

  色相二俱亡  真空亦如是

  舌根自性空  味界恒远离

  识空体亦然  法界理如是

  身根自性净  冷暖触非有

  法界理亦然  触处常远离

  意缘法称最  自性恒远离

  诸法性本空  圆通理如是

  见闻及觉知  相应法亦空

  了绝诸妄想  见闻理亦非

  根尘起妄执  清净体源无

  迷执有根尘  根尘理非有

  世间并出世  空性本无差

  我法由迷起  遍计自轮回

  法界理清净  贪嗔痴本无

  迷悟从心起  三毒法假名

  迷执自缠缚  了达假名智

  菩提非近远  三世理非有

  烦恼笼迷执  世尊经所宣

  智生惑染灭  妄执勿相缠

  去来执最胜  体空犹可思

  菩提非妄执  正证亦知非

  水乳同一处  鹅饮乳非杂

  生空烦恼离  二障亦非杂

  妄执我非无  了达本非有

  涅盘清净理  二我俱非立

  三檀齐修施  尸罗离过非

  忍因端正果  精进勇勤依

  静虑令心止  般若用无疑

  愿兼方便力  安住胜菩提

  菩提难妄执  真空生灭无

  了达空本性  二相亦非有

  乳糖离甘蔗  离蔗糖非有

  三乘趣菩提  离种体非有

  守护稻谷种  芽茎必得生

  守护菩提种  菩提从此起

  譬如于黑月  光明未能见

  有情烦恼缠  真如未明显

  月初光虽有  渐渐而增长

  初地证菩提  菩提未圆满

  十五月圆满  处处光皎洁

  解脱显法身  法身理无缺

  染污意相应  缠缚俱生灭

  解脱一切障  三世悟非有

  初大僧祇满  三檀普遍修

  断除分别障  欢喜智难俦

  三业误兼犯  防非重及轻

  尸罗圆满戒  离垢独标名

  二障恒时染  俱空慧刃除

  发光能照曜  破灭渐无余

  远离根随染  渐增焰慧威

  菩提称最胜  烧照转光辉

  真俗称二智  相应互起违

  合令无所碍  难胜事恒时

  十二缘生智  巡环理趣全

  甚深称最胜  般若现于前

  世俗二乘行  久修道已明

  相无功用满  最后称远行

  智用无分别  恒时任运成

  众魔降退散  不动独彰名

  善慧名无碍  十方演法希

  身云甘露雨  应物最堪依

  众德犹如水  虚空喻似身

  重粗皆蔽塞  大法智称云

  审谛轮回事  孰能免业牵

  要知无苦恼  净土勿相缠

  归命佛真子  位登智慧云

  细微皆断尽  超苦离诸尘

  灌顶诸光照  根尘普遍身

  金刚寂大定  众苦勿相亲

  大宝花王座  俱胝众妙成

  庄严皆普遍  功德实难思

  十力兼无畏  三身四智圆

  六通恒自在  应物化机缘

  照曜如圆月  恒时焰炽燃

  十方无不遍  灿烂转光鲜

  永绝缘生染  恒时处涅盘

  菩提称最胜  化益物情欢

  智用深如海  随机现应身

  水清来月影  处处度迷津

  况似颇胝宝  随缘现影同

  物情根有感  周普事无穷

  饿鬼恒饥渴  不能见水泉

  众生无少信  宿业自萦缠

  化现身诸相  光明皆灿然

  佛虽恒在世  不睹宿无缘

  晓了尘沙界  根随染久无

  二空殊胜智  妙用化童愚

  清净绝诸垢  自他受用身

  恒居色究竟  利益五乘人

  救护众生苦  俱胝寿命长

  二严无有尽  功德叵难量

  佛演一乘法  随机悟浅深

  莲花无垢染  玉本绝瑕侵

  少分而称赞  广宣理趣玄

  愿将诸功德  普利施人天

  赞法界颂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七·佚名
  第二十一卷·佚名
  卷第六·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九·佚名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佚名
  禅门宝藏录序·真静天頙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佚名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佚名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致西北大学校长书·太虚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卷五百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一 南朝·史梦兰

    ○宋宋,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汉高祖弟楚王刘交之后。世为彭城人,后徙京口。桓元篡晋,裕举兵平乱。义熙十二年,封宋公。元熙元年晋爵为王。明年受晋禅,都建康,在位三年殂,葬初宁陵,改元一(永初)。子营阳王义符立,二年为徐羡之等所

  • 端平诗隽卷一·周弼

    宋 周弼 撰古体歌诗黄鹤楼歌城上危楼髙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游鱼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髙楼与江水晴江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三五言古诗十八陈万言出门出门澹无营闲步郭北隅四野一何旷仰见秋云徂微风动萧林残晖息逺墟忽然霞气新散绮照轻裾高歌以忘忧薄言返故庐长夏憇澹止园辞家谢尘虑结意在岩壑登高畏炎蒸园林寄幽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范晔

    杨震 子秉 孙赐 曾孙彪 玄孙脩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

  • 卷一百七十六·志第一百二十九·食货上四等·脱脱

        ◎食货上四   前代军师所在,有地利则开屯田、营田,以省馈饷。宋太宗伐契丹,规取燕蓟,边隙一开,河朔连岁绎骚,耕织失业,州县多闲田,而缘边益增戍兵。自雄州东际于海,多积水,契丹患之,不得肆其侵突;顺安军西至北平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封爵表六异姓封爵二【子】子<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

  • 政学录卷二·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直省 督抚 布政司 按察司 提学道 守巡道 盐运司 知府 同知通判推官 知州知县 州县佐贰 教官 弟子 科甲

  • 评印顺共不共研究·太虚

    ──二十一年四月在杭州灵隐寺作──原文根据识论之所说,义诚正确。但于解释“用”义、“变”义、与对于基师或破或救诸义,则犹多缺误之处,兹据理评决之。共中共与不共二句,指器界、即外色言。不共中不共与共二句,指根身、

  • 佛法与哲学·太虚

    ──十二年六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一 佛法(略)  二 哲学  甲 名义  乙 历史  三 佛法与哲学此题本不易讲,以哲学范围包含至广,材料亦极礼富,如分门别类以言,亦不免许多凌乱纷杂之事状。若单就各个人之

  •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下·佚名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诏德等奉 诏译  尔时莲华游戏天子与十千天子。皆来供养世尊及文殊师利菩萨。各持上妙名华。优昙钵罗华。青色莲华。白色莲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发恭

  • 十二品生死经·佚名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为汝说经。比丘应。唯然世尊。愿受教敕。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

  •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缘品第十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中。尔时世尊。赞叹出家。功德因缘其福甚多。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摩伽

  • 吴中往哲记·杨循吉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

  • 琴笺·崔遵度

    琴学专著。北宋崔遵度撰。1卷。遵度字坚白。祖籍江陵(今属湖北),后徙居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博南)。太平兴国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通经学,喜读《周易》。尤善鼓琴,深得其趣,“尝谓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近于琴

  • 阴符经·佚名

    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唐李筌注 曰:“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 符”。旧题黄帝撰,实为借黄帝之名而作。关于其著者世 说纷纭,有说为唐李筌撰,有说为魏道士寇谦之作,有 说为吕望作。《四库提要辩正

  • 答陶隐居论书·萧衍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 宝剑记·李开先

    明代传奇。李开先作。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传奇共9种,今存4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宝剑记》。剧本前有雪蓑渔者(苏洲)序,说此剧“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说明此剧是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