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六 胡颖 徐度 子敬成 杜棱 沈恪

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也。其先寓居吴兴,土断为民。颖伟姿容,性宽厚。梁世仕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出番禺,征讨俚洞,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颖仍自结高祖,高祖与其同郡,接遇甚隆。及南征交趾,颖从行役,馀诸将帅皆出其下。及平李贲,高祖旋师,颖隶在西江,出兵多以颖留守。

侯景之乱,高祖克元景仲,仍渡岭援台,平蔡路养、李迁仕,颖皆有功。历平固、遂兴二县令。高祖进军顿西昌,以颖为巴丘县令,镇大皋,督粮运。下至豫章,以颖监豫章郡。高祖率众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湾,同讨侯景,以颖知留府事。

梁承圣初,元帝授颖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邑五百户。寻除豫章内史,随高祖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关,都督侯瑱率师御之。高祖选爱内骁勇三千人配颖,令随瑱,于东关大破之。三年,高祖围广陵,齐人东方光据宿预请降,以颖为五原太守,随杜僧明援光,不克,退还,除曲阿令。寻领马军,从高祖袭王僧辩。又随周文育于吴兴讨杜龛。绍泰元年,除假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轻车将军、南豫州刺史。太平元年,除持节、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寻兼丹阳尹。

高祖受禅,兼左卫将军,馀如故。永定三年,随侯安都征王琳,于宫亭破贼帅常众爱等。世祖嗣位,除侍中、都督吴州诸军事、宣惠将军、吴州刺史。不行,寻为义兴太守,将军如故。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其年六月卒,时年五十四。赠侍中、中护军,谥曰壮。二年,配享高祖庙庭。子六同嗣。

颖弟铄,亦随颖将军。颖卒,铄统其众。历东海、豫章二郡守,迁员外散骑常侍。随章昭达南平欧阳纥,为广州东江督护。还预北伐,除雄信将军、历阳太守。太建六年卒,赠桂州刺史。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世居京师。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梁始兴内史萧介之郡,度从之,将领士卒,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高祖征交趾,厚礼招之,度乃委质。

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邑五百户。迁散骑常侍。高祖镇硃方,除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陷,间行东归。高祖平王僧辩,度与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徐嗣徽、任约等来寇,高祖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城,市廛阝居民,并在南路,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贼悉众来攻,不能克。高祖寻亦救之,大败约等。明年,嗣徽等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以功除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寻迁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徐州缘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周文育、侯安都等西讨王琳,败绩,为琳所拘,乃以度为前军都督,镇于南陵。世祖嗣位,迁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未拜,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增邑千户。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邑四千户。秩满,为侍中、中军将军。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未行而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乃以度代瑱为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秩满,为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并如故。

世祖崩,度预顾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进位司空。华皎据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与王师相持,乃加度使持节、车骑将军,总督步军,自安成郡由岭路出于湘东,以袭湘州,尽获其所留军人家口以归。光大二年薨,时年六十。赠太尉,给班剑二十人,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子敬成嗣。

敬成幼聪慧,好读书,少机警,善占对,结交文义之士,以识鉴知名。起家着作郎。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二年,随文育、安都得归,除太子舍人,迁洗马。度为吴郡太守,以敬成监郡。天嘉二年,迁太子中舍人,拜湘东郡公世子。四年,度自湘州还朝,士马精锐,敬成尽领其众。随章昭达征陈宝应,晋安平,除贞威将军、豫章太守。光大元年,华皎谋反,以敬成为假节、都督巴州诸军事、云旗将军、巴州刺史。寻诏为水军,随吴明彻征华皎,皎平还州。二年,以父忧去职。寻起为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壮武将军、南豫州刺史。四年,袭爵湘东郡公,授太子右卫率。

五年,除贞威将军、吴兴太守。其年随都督吴明彻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为都督,乘金翅自欧阳引埭上溯江由广陵。齐人皆城守,弗敢出。自繁梁湖下淮,围淮阴城。仍监北兖州。淮、泗义兵相率响应,一二日间,众至数万,遂克淮阴、山阳、盐城三郡,并连口、朐山二戍。仍进攻郁州,克之。以功加通直散骑常侍、云旗将军,增邑五百户。又进号壮武将军,镇朐山。坐于军中辄科订,并诛新附,免官。寻复为持节、都督安、元、潼三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将军如故,镇宿预。七年卒,时年三十六。赠散骑常侍,谥曰思。子敞嗣。

杜棱,字雄盛,吴郡钱塘人也。世为县大姓。棱颇涉书传,少落泊,不为当世所知。遂游岭南,事梁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映卒,从高祖,恒典书记。侯景之乱,命棱将领,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军至豫章,梁元帝承制授棱仁威将军、石州刺史,上陌县侯,邑八百户。

侯景平,高祖镇硃方,棱监义兴、琅邪二郡。高祖诛王僧辩,引棱与侯安都等共议,棱难之。高祖惧其泄己,乃以手巾绞棱,棱闷绝于地,因闭于别室。军发,召与同行。及僧辩平后,高祖东征杜龛等,留棱与安都居守。徐嗣徽、任约引齐寇济江,攻台城,安都与棱随方抗拒,棱昼夜巡警,绥抚士卒,未常解带。贼平,以功除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丹阳尹。永定元年,加侍中、忠武将军。寻迁中领军,侍中,将军如故。

三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时内无嫡嗣,外有强敌,侯瑱、侯安都、徐度等并在军中,朝廷宿将,唯棱在都,独典禁兵,乃与蔡景历等秘不发丧,奉迎世祖,事见景历传。世祖即位,迁领军将军。天嘉元年,以预建立之功,改封永城县侯,增邑五百户。出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二年,征为侍中、领军将军。寻迁翊左将军、丹阳尹。废帝即位,迁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尹如故。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给扶,重授领军将军。

太建元年,出为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年,征为侍中、镇右将军。寻加特进、护军将军。三年,以公事免侍中、护军。四年,复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并给鼓吹一部,将军、佐史、扶并如故。

棱历事三帝,并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顷之卒于官,时年七十。赠开府仪同三司,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成。其年配享高祖庙庭。子安世嗣。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映迁北徐州,恪随映之镇。映迁广州,以恪兼府中兵参军,常领兵讨伐俚洞。卢子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高祖与恪同郡,情好甚昵,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寻补东宫直后,以岭南勋除员外散骑侍郎,仍令招集宗从子弟。

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迁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贼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军副。寻为府司马。

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及僧辩诛,龛果遣副将杜泰率众袭世祖于长城。恪时已率兵士出县诛龛党与,高祖寻遣周文育来援长城,文育至,泰乃遁走。世祖仍与文育进军出郡,恪军亦至,屯于郡南。及龛平,世祖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太平元年,除宣猛将军、交州刺史。其年迁永嘉太守。不拜,复令监吴兴郡。自吴兴入朝。高祖受禅,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

高祖践祚,除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徙监会稽郡。会余孝顷谋应王琳,出兵临川攻周迪,以恪为壮武将军,率兵逾岭以救迪。余孝顷闻恪至,退走。三年,迁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便道之鄱阳。寻有诏追还,行会稽郡事。其年,除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世祖嗣位,进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如故。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户。二年,征为左卫将军。俄出为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六年,征为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光大二年,迁使持节、都督荆武右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未之镇,改为护军将军。

高宗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东衡、交、越、成、定、新、合、罗、爱、德、宜、黄、利、安、石、双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险,恪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督众军讨纥,纥平,乃得入州。州罹兵荒,所在残毁,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岭表赖之。

太建四年,征为领军将军。及代还,以途还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十一年,起为散骑常侍、卫尉卿。其年授平北将军、假节,监南兖州。十二年,改授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监南徐州。又遣电威将军裴子烈领马五百匹,助恪缘江防戍。明年,入为卫尉卿,常侍、将军如故。寻加侍中,迁护军将军。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其年卒,时年七十四。赠翊左将军,诏给东园秘器,仍出举哀,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元。子法兴嗣。

史臣曰:胡颖、徐度、杜棱、沈恪并附骐骥而腾跃,依日月之光辉,始觏王佐之才,方悟公辅之量,生则肉食,终以配飨。盛矣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李延寿
  卷十八·谷应泰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蔡东藩
  第十章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梁启超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三·王祎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提要·吕祖谦
  通志卷一百三十五·郑樵
  九五○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改委署通永道兰第锡护送文溯阁第三拨全书缘由折·佚名
  卷十·郭居仁
  七 园里的动物二·周作人
  郝处俊传·欧阳修
  纲鉴易知录卷六十·吴楚材
  第九卷·冯梦龙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欧阳修

    高丽,本扶馀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去京师五千里而赢,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浿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城、汉城,号别都。水有大辽、少辽:大辽出靺鞨

  • 卷四百六十三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八月戊子盡是月壬辰   八月戊子朔,知開封府范百祿轉對,言三事。其一曰:「臣伏惟二聖臨御以來,朝廷清明,海內乂安。邊隅弭兵革之災,田里無狗吠之警,耋老倪稚,咸樂其生,德之休明,古治何遠。原其所以,誠由舉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庚辰朔正旦节免朝贺○大学士方从哲谒仁德门叩祝 圣寿赐上尊珍馔○是日 上赦出系狱御史刘光复为民有旨谕辅臣曰朕以御史刘光复在于 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 圣母灵位大不敬无人臣礼故置之于法前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佚名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臣李湖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奏覆事。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

  • 末帝本纪·薛居正

    (上)末帝讳名王真,初名叫友贞,到即位后,改名..,贞明年间又改为今讳。是太祖的第四子。母亲是元贞皇后张氏。唐朝文德元年(888)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洛阳。末帝形貌漂亮,性格沉厚少言,很喜欢读书人。唐朝光化三年(900),授与河南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 洪武二十三年夏四月甲午朔,上以湖广、四川人民及水陆驿夫连年供亿征南之兵,命户部遣官诣所在,发官库给钞赐之,民人一锭,驿夫人五锭。 乙未,皇第三十二孙尚灴生,秦王第五子也。 丙申,潭王梓讣闻

  • 53.鸿门宴·林汉达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

  • 卷四·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四     明 高攀龙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乱也人救邢凡书救者未有不善者也况于伐邢者为狄乎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荘公之薨至是十有一月而始葬则其故可知矣谓

  • 卷七十一·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一钱塘程川撰礼十二小戴礼记二檀弓恐是子游门人作其间多推尊子游【吴必大録檀弓上】【録中其间多推尊子游万人杰録云多説子游之知礼】尧卿问合葬夫妇之位曰某当初亾室只存东畔一位亦

  • 卷十六·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六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小雅谷风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序疏凡民禀五常之性【禀汉志作函】礼俗防纪皆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纪误记防纪下经有祭祀二字美经作】一章疏习习至弃予○能及

  • 卷二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一宋 杨复 撰祭法 祭礼五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建立也立天神地祗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

  • 杂毒海卷五·性音

      京都柏林嗣祖沙门 性音 重编秘魔岩把断重津过者难。擎杈须信髑髅乾。霍山到后知端的。同死同生未足观(明觉显)。披云台林底常怀老药山。皮肤脱尽万机闲。有时月下披云啸。千古风流满世间(慈受深)。偶作竹外茅斋

  • 周作人文集·周作人

    周作人文集,分民俗风物,生活情趣,文学评论,追怀故人四部分。

  • 潜夫论笺校正·彭铎

    《潜夫论笺校正》是著名训诂学家彭铎校勘、训诂的代表著作,该书在清人汪继培《潜夫论笺》的基础上,增释补正千有余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以增注、纠误、精校为主,并且做了补充阐述的工作。书中综合运用各种训释方法,并以丰

  • 吴语·戴延年

    蚕豆,一日蚕时熟,故名;一曰以其形似也,二说未知孰是。破荚出之,鲜翠可爱,小儿女辈每以指甲镂刻方胜连钱之属,衬以艳色花瓣,极其工巧,余戏名之曰豆盒云。

  • 绛纱记·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

  • 三峰藏和尚语录·三峰法藏

    十六卷,明法藏说,弘储记,后附年谱一卷,南岳勒古一卷。卷第一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住苏州北禅大慈寺语住杭州临平安隐寺语。卷第二住苏州邓尉圣恩寺语。卷第三住苏州邓尉圣恩寺语。卷第四住梁溪龙山锦树院语住杭州南屏净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