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纪第二 高祖下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霸先,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梁氏以圮剥荐臻,历运有极,钦若天应,以命于霸先。夫肇有烝民,乃树司牧,选贤与能,未常厥姓。放勋、重华之世,咸无意于受终,当涂、典午之君,虽有心于揖让,皆以英才处万乘,高勋御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区县。有梁末运,仍叶遘屯,獯丑凭陵,久移神器,承圣在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祸,复罹寇逆,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荡覆,纪纲泯绝。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横流,重举义兵,实戡多难,废王立帝,实有厥功,安国定社,用尽其力。是谓小康,方期大道。既而烟云表色,日月呈瑞,纬聚东井,龙见谯邦,除旧布新,即彰玄象,迁虞事夏,且协讴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群祀,皆有诚愿。梁帝高谢万邦,授以大宝,霸先自惟菲薄,让德不嗣,至于再三,辞弗获许。佥以百姓须主,万机难旷,皇灵眷命,非可谦拒。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能无惭德。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用答民心,永保于我有陈。惟明灵是飨!”先是氛雾,昼夜晦冥,至于是日,景气清晏,识者知有天道焉。礼毕,舆驾还宫,临太极前殿。诏曰:“五德更运,帝王所以御天,三正相因,夏、殷所以宰世,虽色分辞翰,时异文质,揖让征伐,迄用参差,而育德振民,义归一揆。朕以寡昧,时属艰危,国步屡屯,天维三绝,肆勤先后,拯厥横流,藉将帅之功,兼猛士之力,一匡天下,再造黔黎。梁氏以天禄永终,历数攸在,遵与能之典,集大命于朕躬。顾惟菲德,辞不获亮,式从天眷,俯协民心,受终文祖,升禋上帝,继迹百王,君临万宇,若涉川水,罔知攸济。宝业初建,皇祚惟新,思俾惠泽,覃被亿兆。可大赦天下,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赐民爵二级,文武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债,皆勿复收。其有犯乡里清议赃污淫盗者,皆洗除先注,与之更始。长徒敕系,特皆原之。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又诏曰:“《礼》陈杞、宋,《诗》咏二客,弗臣之重,历代斯敦。梁氏钦若人祇,宪章在昔,济河沈璧,高谢万邦,茅赋所加,宜遵旧典。其以江阴郡奉梁主为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依前准,宫馆资待,务尽优隆。”又诏梁皇太后为江阴国太妃,皇后为江阴国妃。又诏百司依位摄职。丙子,舆驾幸钟山祠帝庙。戊寅,舆驾幸华林园,亲览词讼,临赦囚徒。己卯,分遣大使宣劳四方,下玺书敕州郡曰:“夫四王革代,商、周所以应天,五胜相推,轩、羲所以当运。梁德不

造,丧乱积年,东夏崩腾,西都荡覆。萧勃干纪,非唯赵伦,侯景滔天,逾于刘载。贞阳反篡,贼约连兵,江左累属于鲜卑,金陵久非于梁国。自有氤氲混沌之世,龙图凤纪之前,东汉兴平之,西朝永嘉之乱,天下分崩,未有若于梁朝者也。朕以虚薄,属当兴运,自昔登庸,首清诸越,徐门浪泊,靡不征行,浮海乘山,所在戡定。冒朔风尘,骋驰师旅,六延梁祀,十翦强寇,岂曰人谋,皆由天启。梁氏以天禄斯改,期运永终,钦若唐、虞,推其鼎玉,朕东西退让,拜手陈辞,避舜子于箕山之阳,求支伯于沧洲之野,而公卿敦逼,率土翘惶,天命难稽,遂享嘉祚。今月乙亥,升礼太坛,言念迁桐,但有惭德。自梁氏将末,频月亢阳,火运斯终,秋霖奄降。翌日成礼,圆丘宿设,埃云晚霁,星象夜张。朝景重轮,泫三危之膏露,晨光合璧,带五色之卿云。顾惟寡薄,弥惭休祉,昧旦丕显,方思至治。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剖符名守,方寄恤隐。王历惟新,念有欣庆,想深求民瘼,务在廉平,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强猾。若有萑蒲之盗,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强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如或迷途,俾在无贷。今遣使人具宣往旨,念思善政,副此虚怀。”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阙前礼拜。初,齐故僧统法献于乌缠国得之,常在定林上寺,梁天监末,为摄山庆云寺沙门慧兴保藏,慧兴将终,以属弟慧志,承圣末,慧志密送于高祖,至是乃出。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追谥前夫人钱氏号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后陵曰嘉陵,依梁初园陵故事。立删定郎,治定律令。戊子,迁景皇帝神主祔于太庙。辛卯,以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王冲为左光禄大夫。癸巳,追赠皇兄梁故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长城县公道谭骠骑大将军、太尉,封始兴郡王;弟梁故侍中、骠骑将军、南徐州刺史武康县侯休先车骑大将军、司徒,封南康郡王。是月,西讨都督周文育、侯安都于郢州败绩,囚于王琳。十一月丙申,诏曰:“东都齐国,义乃亲贤,西汉城阳,事兼功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长城县侯蒨,学尚清优,神宇凝正,文参礼乐,武定妖氛,心力谋猷,为家治国,拥旄作守,期月有成,辟彼关河,功逾萧、寇,萑蒲之盗,自反耕农,篁竹之豪,用禀声朔。朕以虚寡,属当兴运,提彼三尺,宾于四门,王业艰难,赖乎此子,宜隆上爵,称是元功。可封临川郡王,邑

二千户。兄子梁中书侍郎顼袭封始兴王,弟子梁中书侍郎昙朗袭封南康王,礼秩一同正王。”己亥,甘露降于钟山松林,弥满岩谷。庚子,开善寺沙门采之以献,敕颁赐群臣。丙辰,以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徐度为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庚申,京师大火。十二月庚辰,皇后谒太庙。

二年春正月乙未,诏曰:“夫设官分职,因事重轻,羽仪车马,随时隆替,晋之五校,鸣笳启途,汉之九卿,传呼并迾,虞官夏礼,岂曰同科,殷朴周文,固无恒格。朕膺兹宝历,代是天工,留念官方,庶允时衷。梁天监中,左右骁骑领硃衣直阁,并给仪从,北徐州刺史昌义之初,首为此职。乱离岁久,朝典不存,后生年少,希闻旧则。今去左右骁骑,宜通文武,文官则用腹心,武官则用功臣,所给仪从,同太子二卫率。此外众官,尚书详为条制。”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瑱进位司空,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新除左光禄大夫王冲为太子少傅。左卫将军徐世谱为护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吴明彻进号安南将军,衡州刺史欧阳頠进号镇南将军。辛丑,舆驾亲祠南郊。诏曰:“朕受命君临,初移星琯,孟陬嘉月,备礼泰坛,景候昭华,人祗允庆,思令亿兆,咸与惟新。且往代祅氛,于今犹梗,军机未息,征赋咸繁,事不获已,久知下弊,言念黔黎,无忘寝食。夫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在今昧爽以前,皆赦除之。西寇自王琳以下,并许返迷,一无所问。近所募义军,本拟西寇,并宜解遣,留家附业。晚订军资未送者并停,元年军粮逋馀者原其半。州郡县军戍并不得辄遣使民间,务存优养。若有侵扰,严为法制。”乙巳,舆驾亲祠北郊。甲辰,振远将军、梁州刺史张立表称去乙亥岁八月,丹徒、兰陵二县界遗山侧,一旦因涛水涌生,沙涨,周旋千馀顷,并膏腴,堪垦植。戊午,舆驾亲祠明堂。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于齐。辛卯,诏车骑将军、司空侯瑱总督水步众军以遏齐寇。三月甲午,诏曰:“罚不及嗣,自古通典,罪疑惟轻,布在方策。沈泰反覆无行,遐迩所知。昔有微功,仍荷朝寄,剖符名郡,推毂累籓,汉口班师,还居方岳,良田有逾于四百,食客不止于三千,富贵显荣,政当如此。鬼害其盈,天夺之魄,无故猖狂,自投獯丑。虽复知人则哲,惟帝其难,光武有蔽于庞萌,魏武不知于于禁,但令朝廷,无我负人。其部曲妻儿,各令复业,所在及军人若有恐胁侵掠者,皆以劫论。若有男女口为人所藏,并许诣台申诉。若乐随临川王及节将立效者,悉皆听许。”乙卯,高祖幸后堂听讼,还于桥上观山水,赋诗示群臣。是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夏四月甲子,舆驾亲祠太庙。乙丑,江絮王薨,诏遣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凶礼所须,随由备办。以梁武林侯萧谘息季卿嗣为江阴王。丙寅,舆驾幸石头,饯司空侯瑱。戊辰,重云殿东鸱尾有紫烟属天。五月乙未,京师地震。癸丑,齐广陵南城主张显和、长史张僧那

各率其所部入附。辛酉,舆驾幸大庄岩寺舍身。壬戌,群臣表请还宫。六月己巳,诏司空侯瑱、领军将军徐度率舟师为前军,以讨王琳。秋七月戊戌,舆驾幸石头,亲送瑱等。己亥,江州刺史周迪擒王琳将李孝钦、樊猛、余孝顷于工塘。甲辰,遣吏部尚书谢哲谕王琳。甲寅,嘉禾一穗六岐生五城。初,侯景之平也,火焚太极殿,承圣中议欲营之,独阙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后渚,监军邹子度以闻。诏中书令沈众兼起部尚书,少府卿蔡俦兼将作大匠,起太极殿。八月丙寅,以广梁郡为陈留郡。辛未,诏临川王蒨西讨,以舟师五万发自京师,舆驾幸冶城寺亲送焉。前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新除开府仪同三司侯安都等于王琳所逃归,自劾廷尉,即日引见,并宥之。戊寅,诏复文育等本官。壬午,追封皇子立为豫章王,谥曰献;权为长沙王,谥曰思;长女为永世公主,谥曰懿。谢哲反命,王琳请还镇湘川,诏追众军缓其伐。癸未,西讨众军至自大雷。丁亥,以信威将军、江州刺史周迪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号平南将军。改南徐州所领南兰陵郡复为东海郡。冬十月庚午,遣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文育都督众军出豫章,讨余孝劢。乙亥,舆驾幸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丁酉,以仁威将军、高州刺史黄法抃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号镇南将军。甲寅,太极殿成,匠各给复。十二月庚申,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率百僚朝前殿,拜上牛酒。甲子,舆驾幸大庄严寺,设无珝大会,舍乘舆法物。群臣备法驾奉迎,即日舆驾还宫。丙寅,高祖于太极殿东堂宴群臣,设金石之乐,以路寝告成也。壬申,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属扬州。以安成所部广兴六洞置安乐郡。丙戌,以宁远将军、北江州刺史熊昙朗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号平西将军。丁亥,诏曰:“梁时旧仕,乱离播越,始还朝廷,多未铨序。又起兵已来,军勋甚众。选曹即条文武簿及节将应九流者,量其所拟。”于是随材擢用者五十馀人。

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龙见于东方。丁酉,以镇南将军、广州刺史欧阳頠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是夜大雪,及旦,太极殿前有龙迹见。甲午,广州刺史欧阳頠表称白龙见于州江南岸,长数十丈,大可八九围,历州城西道入天井岗。仙人见于罗浮山寺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辛丑,诏曰:“南康、始兴王诸妹,已有封爵,依礼止是籓主。此二王者,有殊恒情,宜隆礼数。诸主仪秩及尚主,可并同皇女。”戊申,诏临川王蒨省扬、徐二州辞讼。二月辛酉,以平西将军、桂州刺史淳于量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号镇西大将军。壬午,司空侯瑱督众军自江入合州,焚齐舟舰。三月丙申,侯瑱至自合肥,众军献捷。夏闰四月庚寅,诏曰:“开廪赈绝,育民之大惠,巡方恤患,前王之令典。朕当斯季俗,膺此乐推,君德未孚,民瘼犹甚,重兹多垒,弥疚纳隍。良由四聪弗达,千里勿应。博施之仁,何其或爽?残弊之轨,致此未康。吴州、缙州,去岁蝗旱,郢田虽疏,郑渠终涸,室靡盈积之望,家有填壑之嗟。百姓不足,兆民何赖?近已遣中书舍人江德藻衔命东阳,与令长二千石问民疾苦,仍以入台仓见米分恤。虽德非既饱,庶微慰阻饥。”甲午,诏依前代置西省学士,兼以伎术者预焉。丁酉,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是时久不雨,丙午,舆驾幸钟山祠蒋帝庙,是日降雨,迄于月晦。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有司奏:旧仪,御前殿,服硃纱袍、通天冠。诏曰:“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阳,宜备衮冕之服。自今已去,永可为准。”丙寅,扶南国遣使献方物。乙酉,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杀都督周文育于军,举兵反。王琳遣其将常众爱、曹庆率兵援余孝劢。六月戊子,仪同侯安都败众爱等于左里,获琳从弟袭、主帅羊暕等三十馀人,众爱遁走,庚寅,庐山民斩之,传首京师。甲午,众师凯归。诏曰:“昙朗噬逆,罪不容诛,分命众军,仍事掩讨,方加枭磔,以明刑宪。”徵临川王装往皖口置城栅,以钱道戢守焉。丁酉,高祖不豫,遣兼太宰、尚书左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庙,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告大社、南北郊。辛丑,高祖疾小瘳。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壬寅,高祖素服哭于东堂,哀甚。癸卯,高祖临讯狱讼。是夜,荧惑在天尊。高祖疾甚。丙午,崩于璿玑殿,时年五十七。遗诏追临川王蒨入纂。甲寅,大行皇帝迁殡于太极殿西阶。秋八月甲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葬万安陵。

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发调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故隆宝茂德,光有天下焉。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及西都荡覆,诚贯天人。王僧辩阙伊尹之才,空结桐宫之愤,贞阳假秦兵之送,不思穆嬴之泣。高祖乃蹈玄机而抚末运,乘势隙而拯横流,王迹所基,始自于此,何至戡黎升陑之捷而已焉。故于慎徽时序之世,变声改物之辰,兆庶归以讴歌,炎灵去如释负,方之前代,何其美乎!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卷八十五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李焘
  第二十八回 伐西羌连番败绩 易东宫两次蒙冤·蔡东藩
  ●卷一·刘一清
  东汉会要卷十三·徐天麟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一·来保
  钦定辽史语解卷九·佚名
  李瞣传·李延寿
  梁永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雍正
  梁福初·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四预晏六十四人诗七十二首【四品顶帯】宗室永全【年六十八】甲殿溥琼膏太乙东皇启星从见丙占恩忆成丁始璇源演六戊【臣生戊戌今年六十八共阅六戊】黼衣灿两已惇叙饫庚仪宴接

  • 晞发近藁钞【《天地间集》附。】·吴之振

    福唐黄坤五语余,《晞发集》近世行本多遗漏,曾抄畜二十馀首,皆刻板所无。余闻之心往,恨其不携行笈,得一见也。从子愚忠,自苕上潘氏抄得《晞发近藁》一帙,为发狂喜。原集古诗大半,此多作近体。屈蟠沉郁,吐茹奇艳,皆世所未睹,岂即黄

  • 巻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四范梈【字德机临江人宪司知事】赠方永叔往教重庆路汲水得明月倒影上青天客行三十年未识蜀月圆中宵梦巴蜀秣马辞燕服成都虽云逺未到意已足逺意不可期宿夕宛见之云迷飞鸟道雨急卧龙祠干戈何草草秖说

  • 校猎赋译文·扬雄

    有人称道俭素,举伏羲、神农,难道后世帝王越来越加以文饰吗?论者说不是的。各以其时而得宜,何必要同条而共贯呢?否则泰山之封禅,哪里会有七十又二个仪式呢?所以开创鸿业垂下统绪的帝王,后人都不能看见他们的差错,远近的人都

  • 卷一百七十·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等·脱脱

        ◎职官十   ○赞引 导从 赐 食邑 实封 使职 宫观 赠官 叙封 致仕 荫补   赞引   旧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并绯衣双引,仍传呼。使相、仆射、两省五品已上,一吏前引。   淳化四年,令东宫三

  • ○绝幸位第五·宋濂

    上初即位,会集群臣,立纲陈纪,法体汉唐,略加增减,亦参以宋朝之典,内置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及六部等官,外列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等官,纲维庶务,以安兆民,一革冗滥之弊。四年夏五月,谕吏部尚书詹同等曰:&lsq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朔大学士方从哲复以宿疾渐深乞赐休致并祈简阁臣言今朝政多壅人情久郁大僚半缺言路几空国家有危乱之形世道无太平之望时事至此举朝臣子咸抱杞人之忧而 九重之上处之宴然恬不为虑任臣号呼控吁千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六一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一一六一○--五·佚名

    前任新竹知县方,将征存隘租银移交于新任,详请布政使查核,并该使批私记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副详 印 新竹县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台湾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送事。窃照卑职前

  • 五四○ 谕内阁陶易谢启昆涂跃龙着革职解京定拟·佚名

    五四○ 谕内阁陶易谢启昆涂跃龙着革职解京定拟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据萨载等参奏徐述夔悖逆诗词一案,请将东台县知县涂跃龙、藩司陶易、扬州府知州谢启昆革职讯究等语。徐述夔身系

  • 裴让之传·李延寿

    裴让之,字士礼。十六岁丧父,因过分悲痛而身体衰弱。母亲辛氏劝告他说“:你这样不爱惜身体,既会毁坏自己,也会离开我,难道是孝子吗?”让之从此节哀自勉。辛氏是位很有见识的妇人,又深谙礼教。丈夫去世后,孩子都很年幼,便替他们延

  • 俞述祖传·宋濂

    俞述祖字绍芳,庆元象山人。由翰林书写考满,调广东元帅府都事。又入京为国史编修官,出京为沔阳府推官。至正十二年(1352)蕲、黄民众起义,迫近州境,述祖领兵守绿水洪,抵御起义民众。因兵力不支,沔阳城陷,述祖被执。起义军领导人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集解】:徐广曰:“遇,一作‘偶’。”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索隐】:暴伉。伉音苦浪反。言暴猛伉直。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

  • 卷二十八·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二十八  明 季本 撰闵予小子经防曰成王免防始见于武王之庙而作此诗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赋也】闵成王自忧

  • 佛教的护国与护世·太虚

    ──二十八年一月作──人类既有国家民族,当然要求能自由与独立;惟究应以世界人类之正义和平为根本企图,念兹在兹,时时不忘,方合做人道理。所以、为保全其国家民族之自由独立抵抗强寇侵掠,解除外力拘压,自属合理之正当行为。

  • 卷第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降香到提纲 圆悟勤禅师。秦鲁国大长公主。降香请升座。天高无极。无极有尊。地厚无垠。无垠有主。镜万象方寸。怀六合胸中。发大机显大用。是故乃祖乃佛。或拈华

  • 神仙感遇传·杜光庭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

  • 李有才板话·赵树理

    中篇小说。赵树理著。初载于1943年7月25日至8月13日《晋绥日报》副刊。同年底由新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尽量用普通的平常的话语,但求每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周扬《论赵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