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袁山松后汉书卷四

周天游辑注

卢植传

一四四尚书卢植将终,敕其子彄以裈,葬以土穴,其子从之。( 

姚。汪。黄)──书钞卷一五八 

陈蕃传

一四五陈蕃迁豫章〔太守〕〔一〕,在郡下接宾客,独坐一室。唯徐孺子来,为置对榻,去则悬之。及征为尚书令,送之者亦不出郭门。(汪。黄。俊)──御览卷四○五○书钞卷七四 

〔一〕据书钞卷七四补。 

一四六桓帝时,京师称曰:「李元礼岩岩如玉山,陈仲举轩轩如千里骥。」(汪。黄。俊)──御览卷四九五 

周璆传

一四七周璆字孟玉,为乐城令〔一〕,消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征聘不至。陈蕃为太守,璆来置榻,去悬之。(汪。黄)──御览卷四七四○书钞卷三六 

〔一〕书钞卷三六作「高唐令」。 

王允传

一四八王允字子师,〔太原人〕〔一〕,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之友善。允仕至司徒。(姚。汪。黄) 

──类聚卷二二○白帖卷四三御览卷四四五 

〔一〕据御览卷四四五补。 

一四九允谓傕等曰:「臣无作威作福,将军乃放纵,欲何为乎?」傕等不应。自拜署傕为扬武将军,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为中郎将。(姚。汪。黄)─ ─范书董卓传注 

李膺传

一五○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太学生三万余人,牓天下士,上称「三君」,次「八俊」,次「八顾」,次「八及」,次「八厨」〔一〕,犹古之「八元」、「八凯」也〔二〕。因为七言谣曰:「不畏强御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天下模楷李元礼,天下好交荀伯条〔三〕,天下英秀王叔茂,天下冰楞王秀陵,天下忠平魏少英,天下稽古刘伯祖,天下良辅杜周甫,天下才英赵仲经。」(汪。黄。俊)──御览卷四六五 

〔一〕范书党锢传曰:「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二〕文公十八年左传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三〕汪、黄二辑均作「伯修」。惠栋后汉书补注卷一五曰:「条,荀氏家传作『修』,谢承书又作『鯈』鸶三君八俊录曰『天下好交荀伯条』。条与交韵,当从本传也。」 

一五一李膺风格仪刑,皆可师范。(汪)──文选卷六○任彦升齐竟陵王行状注 

一五二李膺子瓒〔一〕,位至东平相。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世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乱世矣。(汪。黄)──御览卷四四二 

〔一〕东观诸史,唯谢承书「瓒」作「珪」。 

范滂传

一五三李膺等下狱,狱吏曰:「诸入狱,当祭皋繇以祈福。」范滂曰:「皋繇古之贤君,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天。如其有罪,祭之何益?」及讯狱,王甫以次诘之。滂年少在后,越次而前。甫曰:「夫合党连群,必有盟誓,其所谋图,皆何等耶?」滂曰:「窃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一〕。欲使善善齐其情,恶恶同其行,谓王政之所思,不悟反以为党。」乃仰天叹曰:「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乃陷大戮。死之日,愿赐一幡,埋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尚书霍谞以党事无验,表陈赦之。(汪。黄)──御览卷四二七 

〔一〕见论语季氏篇,「恶」作「不善」。探汤者,喻去疾也。 

岑晊传

一五四岑晊字公孝,高才绝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太守成请为功曹,时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一〕(汪。黄)──御览卷二六四○书钞卷七七(二) 

〔一〕姚、汪、黄三辑别引一条曰:「岑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为友,李膺、王畅称其有干国器,虽在闾里,慨然有董天下之志。太守弘农成下车,欲振威严,闻晊高名,请为功曹。」汪、黄皆言出书钞卷七七,乃陈本也。孔本有二引,与御览引多同,故不另列。陈本多妄增,已非袁书之旧,录注中以备考。 

贾彪传

一五五贾彪字伟节,游京师,与郭林宗、〔李元礼〕等为谈论之首〔一〕,一言一行,天下以为准的。党〔锢〕事起〔二〕,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难不解。」即入关,设方略,天子为之大赦。(姚。汪。黄)──类聚卷五二○初学记卷二○ 

〔一〕据初学记卷二○补。 

〔二〕据初学记卷二○补。 

何颙传

一五六南阳何颙初见曹操,叹曰:「汉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汪。黄)──御览卷四四二 

郭泰传

一五七郭林宗与陈留盛仲明书曰:「足下诸人,为时栋梁。」──文选卷四七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注 

韩卓传

一五八韩卓字子助,陈留人。腊日〔一〕,奴窃食祭其先人,卓义其心,即日免之〔二〕。(姚。汪。黄)──类聚卷五○范书符融传注白帖卷四御览卷三三又卷五二六 

〔一〕说文卷四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汉代以十二月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神祭祖,称其为腊日。腊亦作「」。 

〔二〕汪文台曰:「免,从良也。」即释奴为平民。 

皇甫嵩传

一五九皇甫嵩字义〔真〕〔一〕,安定朝那人〔二〕。善用兵,饮食舍止,必先将士,然后乃安。兵曹有受赂者,嵩曰:「公素廉清,必资用乏。」乃出钱赐之。吏羞惭而自杀。由是众皆乐为致死。(

汪。黄)──御览卷四九一○又卷六四一 

〔一〕据御览卷六四一补。 

〔二〕「那」二引皆误作「」,径正。 

朱隽传

一六○朱隽击黄巾贼赵弘于南阳,斩之。贼复以韩忠为帅。隽兵力少,不能急攻,乃先起土山以临之,因伪修攻具,曜兵于西南。隽身自披甲,将精卒乘其东北,遂得入城,忠乞降。(汪。黄)──御览卷三三六 

董卓传

一六一隽年二十五〔一〕,其督战訾宝负其尸而瘗之。(姚。汪。黄)──范书董卓传注 

〔一〕隽,沮隽,射声校尉。时护送献帝东归洛阳,于弘农东涧,为李傕所杀。 

刘虞传

一六二太尉刘虞让位于羊续〔一〕。(姚。汪。黄)──类聚卷四六○御览卷二○七 

〔一〕此条仅引类聚之首句,余文与羊续传略同。详见续传及注。 

袁绍传

一六三绍,司空逢之孽子,出后伯父成〔一〕。(姚。汪。黄) ──范书袁绍传注 

〔一〕范书本传曰:「父成,五官中郎将。」三国志本传裴注曰:「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臣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洪亮吉曰:「案魏书并云术异母弟。观术与公孙瓒书,言绍非袁氏子,则孽子之言或信然鸶英雄记,绍生而父死,后追行父服。范史亦载幼孤追服之事。今考逢以灵帝光和二年罢司空,复为执金吾而卒。绍中平三年,已为佐军校尉,相距不过九年。且前又历官郎令,复遭母忧与追服父服六年,后更历侍御史、虎贲中郎将而为校尉,则逢卒时,绍久已逾成人,安得云幼孤与生而父死之说乎?绍断非逢子可知。魏书『为术异母兄弟』,亦无所征,当以陈、范两书为是。裴松之注陈志,于绍为逢子,犹置疑词,盖亦不深考也。」洪说是。 

陈弇传

一六四陈弇字叔明,陈留人。学尚书,躬自耕种,常有黄雀飞来,随弇翱翔。(汪。黄)──御览卷九二二○类聚卷九二龙筋凤髓判卷四 

范丹传

一六五范丹字史云,外黄人,为县吏。年十八,弃衣物道边,家以为死,遂西入关学。为莱芜长,去官,于市卖卜,妻纺绩以自给。辟公府,步行无〔车〕〔一〕,被囊自随。常使儿捃麦,得五斛。乡人〔尹台〕遗之一斛〔二〕,嘱儿曰:「莫令尊君知。」儿归,不敢不道。丹即令并送六斛,言麦已杂,遂不取〔三〕。丹弟子恺见丹藩不完,载柴将藩之。时丹适行,还怒,敕子拔柴载还之。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自以性急,每为吏,常佩苇〔四〕。(姚。汪。黄)──御览卷四二五○又卷二六七又卷七○七又卷八三八又卷五一二范书范丹传注 

〔一〕据御览卷二六七补。 

〔二〕据御览卷八三八补。又传注亦然,而「乡人」作「邻人」。 

〔三〕范书本传注作「遂誓不敢受」。 

〔四〕此条,姚辑引同传注,黄辑则一一分引之,却脱传注。汪辑则合而引之。合引实始自明陈耀文,见天中记卷二七,文字稍异。今亦从之。 

公沙穆传

一六六公沙穆有六子,时人号曰:「公沙六龙,天下无双。」( 

汪。黄。俊)──御览卷四九五 

蔡顺传

一六七蔡顺母生时畏雷。母死之后,有雷,顺走至墓侧,曰「顺在此」。太守韩崇恒差车,每雷,顺乃乘至冢所。──书钞卷一三九 

隗相传

一六八隗相养母至孝,母喜饮江流,相常隆冬取水,后一朝横石浮江,无有(南)〔难〕涉〔一〕,由是显名〔二〕。(姚。汪。黄)── 书钞卷一六○ 

〔一〕据诸辑引文改。 

〔二〕姚、黄不详所出,汪曰出白帖,误。 

罗威传

一六九罗威母年七十,天寒,常以身温席,而后授其处。(姚。汪。黄)──初学记卷一七 

西域传

一七○西域出诸香、石蜜〔一〕。(汪。黄)──范书李恂传注 

〔一〕汪辑下又引「罽,织毛为布者」。天游按:此句系李贤释传文「香罽」之「罽」字,与袁书无涉。黄辑删而不录,是。 

散条

一七一乐府左延年秦女休行曰:「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家。秦氏有好女,自名曰女休。女休年十五,为宗行报雠。左执白阳刀,右据宛景矛。雠家东南僵,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关吏不得休〔一〕。女休前置辞:『生为燕王妇,今为诏狱囚。』刀矛未及下,拢击鼓赦书下。」〔二〕。(汪)──御览卷四八一 

〔一〕疑「不」系「捕」之误。 

〔二〕魏志杜夔传曰:「自左延年等虽妙于音,咸善郑声,其好古存正莫及夔。」则延年系汉末乐师。不详此引出自何传,故入散条。 

一七二崔骃上书曰:「窃闻春阳发而仓庚鸣,秋风厉而蟋蟀吟,盖气使之然也。」〔一〕(汪)──御览卷九四九 

〔一〕御览标出袁宏后汉书。天游按:今本袁纪无此文,或「宏」系「崧」之误,亦未可知。今暂录于此以俟考。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班固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柯劭忞
  卷一百八十二 表二十二·赵尔巽
  卷四百四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第七回 睡鸭炉求沽得善价 走马楼分派住诸姨·陈蝶仙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遵闻录·梁亿
  ◎伪官可用,伪学生要罚·恽逸群
  卷三十七·司马迁
  南渡录·辛弃疾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一百十八·雍正
  凡例八则·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惜香乐府卷五·赵长卿

    念奴娇(客豫章秋雨怀归·秋景)江城向晓,被西风揉碎,一天丝雨。乱织离愁千万缕,多少关心情绪。促织鸣时,木犀开后,秋色还如许。那堪飘泊,异乡千里孤旅。应想帘幕闲垂,西楼东院,齐把归期数。记得临岐收泪眼,执手叮咛言语。白

  • 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 何敬容·姚思廉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世人为之语曰:“王有养、炬,谢有览、举。”养、炬,王筠、王泰小字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轻车功曹史,秘书丞,司空从事中郎,太子庶子,家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章宗三·脱脱

        ◎章宗三   三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辛丑,宋、夏遣使来贺。癸卯,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奉使者亦必得其人乃可。”乙卯,诏罢讲议所。丙辰,如城南春水。丁巳,并上京、东京两路

  •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世祖五   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丽国王王禃遣其世子愖来朝。戊午,敕自今并以国字书宣命。命忻都、郑温、洪茶丘征耽罗。宿州万户爱先不花请筑堡牛头山,以厄两淮粮运,不允。爱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统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正统十三年二月丁巳朔释奠先师孔子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 敕谕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及管事大头目人等曰昔我 皇曾祖君临大位尔祖之叔安克帖木儿首先率义来朝特封忠顺王锡以金印命管治哈密人民保御边境其后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皇王大纪卷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成王元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师毕公为太傅六月塟王于毕諡曰武王周公以太师位冢宰曰昔大禹恶防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逺用集大命于厥躬今予小子旦朂辅冲人

  • 钦定兰州纪略卷八·阿桂

    戊戌阿桂奏言官兵自十三日与贼接仗后夲欲俟屯练兵到四路进攻以期一举殱灭惟是贼匪势虽穷蹙佯作防张竟敢于十四日下华林山至旧教土兵安卡处滋扰及海兰察额森特明亮等带马兵数十名驰至山坳土兵知有倚恃翻身赶杀数人贼始

  • 何偃传·沈约

    何偃,字仲弘,庐江人。司空何尚之的二儿子。州里征召他为辟议曹从事,举荐他为秀才,任命他为中军参军及临川王刘义庆平西府主簿。又征召他任太子洗马,未接受。元嘉十九年(442),何偃任丹陽丞,升任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

  • 卷十七·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十七理藩院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

  • 卷二上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孙奭

    [疏]正义曰:此卷赵氏分别为第二卷也。故云《梁惠王章句》下。今据此卷“章指”,凡十六章。一章言人君田猎以时,锺鼓有节,与民同乐。二章讥王广囿专利,以严刑陷民。三章言圣人乐天事小,以勇安天下。四章言与天下同忧乐者,不为

  • 卷九·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巻九    元 刘因 撰原阙

  • 处世的艺术·孔子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②妻之。 【注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译文

  • 卷一百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四定公元年考异足利本传凡从公出而可以入者公作君宋板永怀堂同注诸侯相率以崇天子率作帅宋永同 众事皆谘问子家子宋板事作士 不敢叔孙臣

  • 卷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四安溪李光坡撰○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注曰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路寝以治事小寝以时燕息焉 疏曰诸侯则三寝路寝一燕寝一侧室一脩扫除也○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漏井所以受秽今之渗坑匽猪今之

  • 聘义·姚际恒

    此聘义亦多释聘礼,然聘礼是诸侯使使臣于邻国,此不尽属其事,又有聘礼所无者,则亦非专释聘礼也。后二章与聘义无涉,宜删之,各详下文。(卷一○○,页一一)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聘礼有「上介一,士介四」,据此

  • 卷五十二·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九尔时善财童子,专求善知识。念因善知识生诸善法。善知识者,难见难遇。见善知识。灭诸乱想。见善知识。除灭一切诸缠障碍。见善知识。得萨婆若智慧光明。见善知识。深入佛海。见善知识。得正念法雲

  • 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总摽纲要分第一  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萨。为显大乘体大故说。谓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一者所知依殊胜殊胜语。二者所知相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