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正统十一年八月丙申朔

○丁酉释奠先师子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

○戊戌祭 太社 太稷

○免湖广所属卫所州县被灾田地秋粮子粒四十二万八千二百七十余石

○大理寺右寺丞罗绮参赞宁夏军务为狭西署都指挥佥事陈斌等奏其贪酷下巡按监察御史覆之以为多虚已而总兵官都督同知黄真奏复至有诋中官为老奴等语都察院请俟绮至论奏及是绮至给事中劾下三法司鞫坐绮赎徒还职 上改命锦衣卫鞫之绮引伏指挥同知马顺等遂劾右都御史陈鉴右副都御史丁璇刑部尚书金濂右侍郎薛希琏马昂大理寺卿俞士悦左寺丞廖庄右寺丞张骥等蒙蔽 上责令自陈鉴等具伏坐绮绞谪戍边卫 上曰三法司专理刑狱而不公至此在法难宥然既输伏其皆姑识之绮罪如拟

○先是命南京工部及凤阳府卫修 祖陵殿宇工稍及完而督工者辄罢之至是南京太常寺复请饰其朽剥未修者 上怒命锦衣卫遣人械原委官赴京治之

○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萧授卒授湖广华容县人洪武初荫父职府军右卫千户从 太宗靖难累功升指挥佥事继升指挥同知进北平都指挥佥事渡江升河南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召至京命充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升右军都督佥事宣德十年升都督同知镇守如故正统初以剿蛮贼功升右都督召还掌府事至是卒遣官祭葬

○己亥升狭西按察司佥事庄观为本司副使仍提督学校观九年秩满当去任八郡教官生徒耆民速辞恳留镇守都御史王文以闻故有是命

○户部郎中杨谌奏臣奉敕同福建提督银场御史等官宣布上恩招抚窃矿小民王孟光等九十五户俱愿充当甲匠采办官课宜于附近官仓暂给食米待其安业之后住支其余一千五十六户俱愿于附近州县附籍当差宜量加优恤为便从之

○庚子命狭西按察司佥事杨和致仕以镇守右都御史王文言其老疾不任事也

○命忻城伯赵荣建平伯高远往南北二太仆寺印烙孳生马骡驹计七万二千九百二十五匹

○辛丑设四川江津县清平巡检司以有司言其沿江地旷而多盗也

○壬寅夜月掩星宿○癸卯木邦宣慰罕盖法缅甸故宣慰子卜剌浪马哈省以速剌遣陶孟刀路猛等偕千户王政等献思任发首及诸俘馘至京并贡金银什器象牙土锦等物 上命卜剌浪马哈省以速剌袭为宣慰使赐路猛等宴并彩币表里等物有差路猛等还俾赍敕及彩币褒赐两宣慰仍给赐卜剌浪马哈省以速剌冠带印信

○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以年老乞致仕 上念其精力未衰留之

○先是云南广南卫千户邓镛奏本卫去腾冲二千余里兵部尚书王骥等奏将本卫全伍调去腾冲委是迁徙艰难况彼处修造未完难于守备田地狭少难于屯种乞照广西例轮流前去屯守事下兵部行云南总兵等官会审至是覆奏依违莫决 上命兵部移文侯琎等将本卫强壮军编成两班选廉干指挥提督轮流往腾冲操备就同本所见在军及各卫所拨去军匠相兼包砌城垣务要尽心抚恤军士以渐用工不许私役剥削致令艰苦逃窜犯者重罪不怒待包砌完日琎同都司按察司管屯官去腾冲踏看附近堪屯种田地画图贴说仍与沐斌萧保等通议起调屯守方略奏来处置务在事可经久人不失所

○乙巳命劄思巴坚粲代其世父为净慈妙智国师赐诰命

○丙午雨颓 皇陵墙垣诏中都留守司及凤阳府卫兴工修之

○丁未祭山川城隍等神

○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

○巡按河南监察御史芮钊劾奏管操都指挥佥事王荣受所部指挥馈金纵其千户等官歇操请究其状 上命宥荣第收治其馈金及歇操者

○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工○戊申升山西潞州黎城县知县李善为汾州知州善在任有能声会汾州知州以疾在告巡按监察御史胡新等言本州路当要冲政务繁冗乞以善代其任 上从之

○命河南开封卫辉二府被水田地粮草存留本处者停免二分其八分准令折钞每粮一石折钞六十贯草一束折三贯从巡抚少卿于谦奏请也

○免山东济南府滨州属县卤田夏税麦九百一十六石秋粮米二千一百三十余石马草四千二百七十余束

○云南生肄业南京国子监者例赐夏衣每岁先期工部制衣礼部奏给是岁秋半南京始奏至 上以所司怠时废事命究治之

○命四川行都司故都指挥佥事王兴子立袭为指挥佥事

○镇守云南太监萧保言云南永平地连顺宁府五井浪沧江俱系生蒲住居野性强悍山寨险峻时出劫掠今金齿司指挥使吴雄历练老成守御永平蒲蛮畏服乞量升其职使兼守顺宁五井浪沧江等处事下兵部请移文云南总兵参赞等官会勘 上命不必会勘准所奏命雄署都指挥佥事兼守其地

○己酉吏部尚书王直等奏四夷馆译字官一十四人照例会官考试次为三等 上命一等授鸿胪寺序班仍习夷字二等三等过二年再试

○免云南大候州拖欠差发银两

○湖广都指挥使马翔布政使马谨按察使孔文英等奏在城火灾半月毁平湖等各门城楼各衙门廨宇文卷军民数千家死者数百人都察院请正翔等之罪 上曰翔等论法难容姑不问令巡按御史取三司府县官罪状掌印官停俸一年其余见任官停俸半年令各修省改过以弭灾咎○辛亥增置狭西延安府同知一员专理边仓粮储从知府陈蚪奏请也

○设四川重庆府江津县清平巡检司置巡检一员从知府郭龄奏请也

○直隶江阴县人刘源献所注司马法五篇赐钞十锭遣之

○云南木邦宣慰使罕盖法奏乞麓川地方与之管辖兵部言麓川已开设陇川宣抚司衙门难以与彼宜仍敕云南总兵等官遵奉前敕体勘孟止地方应否拨与木邦管辖 上从其言罕盖法又奏乞遣都指挥同知李昇千户鲍照助彼管辖地方 上曰李昇系都司官不动其令总兵镇守官查以前曾无差官在彼事例及鲍照应否差去奏来定夺务要事可经久

○命南京工部修孝陵懿文陵祭器以南京太常寺言其损敝也

○癸丑广西镇远州土官知州赵得兴湖广木册长官司副长官崔贵潮等贡马赐彩币及钞

○裁省四川乌蒙军民府东川军民府知事检校各一员以事简故也

○命直隶顺德府沙河县典史张亨复任升从九品俸亨九载任满邑民三百余人保留复任巡按监察御史核实以闻从之

○甲寅福建按察司佥事高超以老疾乞致仕从之

○乙卯命四川长河西加渴瓦寺番僧锁南列思已为崇教翊善国师剌观巴寺番僧绰思吉星吉为悟善禅师赐诰敕印并衣帽等物

○丁巳宥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参将都指挥同知田真罪降把总领哨署都指挥同知郝真为指挥佥事立功边卫坐藤县堡失机真怠于巡督溥等失不参奏为巡按御史所劾覆得实也

○戊午直隶扬州府通州金沙场盐课司副使陈昇奏本场有八里河通运河洪武间开挑以便烧盐盘灶而附近农田往来客商亦皆利之近年淤浅不通乞敕所司<锍-釒>浚从之

○岷王楩奏欲预造生坟乞工匠物料

上以湖广累遭旱涝百姓艰窘不允

○庚申升礼部郎中黄养正为太常寺少卿仍于内阁书办

○方山王美垣奏乞预支正统十二年禄米为葬母之费从之

○吏部尚书王直右侍郎赵新曹义掌光禄寺事户部左侍郎柰亨等下狱以相讦奏为给事中监察御史所劾也

○京营把总操练指挥使顾缘阴杰索取所部白金二百余两事觉法司论赎徒还职 上命谪戍边卫

○辛酉命礼部右侍郎钱习礼署吏部事

○直隶真定府藁城县知县徐荣以亲丧服阕耆民百余人奏保荣廉勤有为民吏悦服新任知县昏耄不任事乞令荣还任以惠一邑事下巡按监察御史体覆无异从之

○直隶大名广平真定顺德庐州淮安安庆七府山东济南东昌莱州青州四府各奏六月七月天雨连绵河水泛涨渰没居民田亩 上命户部遣官覆视以闻

○兵部言河州卫番僧加失领真在罕东卫住坐年久为其都指挥班麻思结奉使往瓦剌也先处约为婚姻交结深密今本僧来朝意在与外夷缉探中国事情不宜使还本土宜发往南京锦衣卫安插居住从之

○湖广龙阳县奏今年二月以来大雨洞庭湖堤决居民男妇多被溺死漂没庐舍禾稼牲畜无算 上命布政司亟发人夫修完湖堤存恤被灾民户○癸亥旌表孝子魏整等三人节妇陈氏等十一人整直隶定兴县人王璲山西高平县人田峻直隶交河县人皆亲丧庐墓三年表其门曰孝行陈氏四川宜宾县人张闹军妻袁氏河南汝州人马元吉妻张氏山西吉州人郝铭妻樊氏狭西蓝田县人李寿妻田氏亦蓝田县人兀云妻魏氏应天府上元县人伊端妻杜氏湖广江陵县人王善妻杨氏神策卫军秦斌妻孙氏直隶山阳县人夏文素妻陈氏常熟县人吴克存妻皆早岁丧夫守节无玷刘寿真山西五台县人刘复初女许嫁同里卢春儿未婚而春儿没寿真白父母请赴丧遂留卢氏誓不他适养其父母余三十年俱表其门曰贞节

○沙州卫都指挥同知桑哥失力来朝奏愿率部属三十家内徙甘州出力报效 上从之赐钞币衣服等物遣往甘州仍敕甘肃总兵官遣人取其部属来居

○兵部言宁夏右参将都指挥同知王荣及守备延绥等处署都督佥事王斌等互相讦奏请移文参赞军务右佥都御史卢睿等会同体勘 上曰不必体勘且俱宥不问再不协和守边俱罪不宥

○乙丑大同参将都督佥事石亨奏大同右玉林二卫城极临沙漠而旧惟土筑臣请率军士以石甃之 上从其请

○修蒲州守御千户所城为黄河所败者

○右军都督佥事鲁失加卒失加庄浪卫西大通人任狭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宣德十年追剿虏酋阿台于红水败之升都指挥同知正统三年巡镇番至伯牙忽复征阿台部落败之升都指挥使十年升右军都督佥事至是卒命致祭给赙营葬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达奚长儒·魏徵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魏徵
  卷第五十六·胡三省
  卷之五十二·佚名
  第二十卷 仕绩 一 一·缪荃孙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闲谈笔记·徐一士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范晔
  赵元淑传·魏徵
  循吏传序·李延寿
  目录四·允禄
  方域二○·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五·高晋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高晋
  卷第卅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湖禅师宗衍(碧山堂集)·顾嗣立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道原为诗,博采

  • 卷428 ·佚名

    项安世 重午记俗八韵 菰饭沾花蜜,冰团裹蔗腴。 油淹枯茹滑,糟闷活鳞濡。 饷篚争门入,瘟船出市驱。 屑蒲形武兽,编艾写髯巫。 朱揭横楣牓,黄书闯户符。 辟邪钗篆蹙,解厄腕丝纡。 恶月多尤畏

  • 71.李贺:诗三首·施蜇存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汤麦斯·却透顿(ThomasChatterton l752—1770)。他在十四岁时,便精通中古英语,伪造了许多中古诗人的作品,见者信以为真。但这位青年诗人穷苦得无法谋生,终于服毒自尽,在世仅十八年。十

  • 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李延寿

    夏 赫连氏 燕 慕容氏 后秦 姚氏 北燕 冯氏 西秦 乞伏氏 北凉 沮渠氏 梁 萧氏晋自永嘉之乱,宇县瓜分,胡羯凭陵,积有年代,各言膺运,咸居大宝。竟而自相吞灭,终为魏臣。然魏自昭成已前,王迹未显,至如刘石之徒,时代不接,旧书为传,编

  • 卷十四 郭张林卢蒯二陈列传第十一·陆游

       郭廷谓,字信臣,彭城人,父全义,仕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善书札骑射,补殿前承圣旨,出为濠州中门使,全义卒,擢庄宅使,即为州监军,周侵淮南,廷谓与州将黄仁谨约以死守,籍州民不逞者,聚于僧寺,严兵守之,日给食,随所能,使造守具,故周师

  • 第一百二回 赞和局李督军致疾 示战电唐代表生瞋·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有志禁烟,特命将上海存土,悉数毁去,再加万国禁烟会严禁种销,也算是竭诚办理。偏包运偷销的奸民,专知牟利,不顾大局,事为徐总统所闻,因复饬令严查道:  近今烟禁綦严,乃以厚利所在,莠民奸商,多方尝试,甚至有假冒军

  •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黄士衡

    话说徐福奉始皇之命,往祖洲寻不死之草,带领一班童男女等乘船向东海进发。行经多日,但见一片汪洋,海水作深碧色,四顾无岸。一日,远远望见一个海岛,徐福催船前进,到得岸边,将船一齐下碇泊住。徐福登岸瞭望一回,见平原广大,可容多人

  • 卷一·严有禧

    ◎采访遗书乾隆六年奉上谕,从古右文之世,务访遗编,今内府藏书已称大备,但近世以来著述日繁,如元、明诸贤,以及国朝儒修,研究六经、阐明性理、潜心正学、醇粹无疵者,尚不乏人,虽业在名山而未登天府。着各省督抚、学政,留心采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天启六年十二月己亥朔○东厂太监魏忠贤汇奏三年缉获功荫弟侄一人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杨寰孙云鹤加太子太保锦衣卫堂上佥书理刑如故嗣是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许浩然亦以三年类奏尔耕荫一子本卫指挥佥事显纯加太子太保应元升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五 四夷传一·纪昀

    四夷传 【一】 (臣)等谨案厯代史例有外国各传寻考质实舛误恒多良由史臣纪载失真边陲外境荒远辽邈得诸传闻未能亲厯省记自来外志 如释法显佛国记释元奘大唐西域记赵汝适西蕃志之类彼此不同唐书载骨利斡部所居之北昼长夜

  • 卷三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七宋 宋敏求 编诸王册亲王官册秦王天策上将文册许王孝秦州都督文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册邓王元裕襄州刺史文册虢王凤宋州刺史文册纪王慎泽州刺史文册杞王金鄜州刺史文册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卷三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三     婺源江永撰災變禮    凶禮十七補膳夫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札則不舉天地有災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大荒凶年大札疫癘天災日月晦食地災崩動

  • 目录·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目录卷第一 七佛   释迦(一)卷第二 七佛   释迦(二) 诸经(附)卷第三 应化圣贤(西天)   文殊 善财   无边身 维摩   殃崛摩罗 天亲   舍利弗 城东老姆   广额屠 波罗提  

  • 四书释地·阎若璩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

  • 战略·胡宗宪

    徐子曰:车何始者?之天星轸主车舆,毕上有五车,氐下有阵车。天幅阁道下,有车府为车贮。

  • 大学发微·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以为,曾子传道在一以贯之,悟道在忠与恕,造道在《易》之“艮”,诚意为道之要,止至善为道的归宿所在。

  •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道宣

    简称《四分律含注戒本》、《含注戒本》。律学著述。唐贞观八年(634)道宣撰。初撰为一卷,永徽二年(651)重修后作二卷,今本作三卷。系后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道宣自序称,《四分戒本》卷首偈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