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出 分唾(监咸韵)

(副净扮世蕃病状,贴旦、小旦扶上)打鼓弄琵琶,自家害自家。下床吃投脑,上床吃西瓜。

(嗽介)痰多喉內痒,

(摇背介)髓竭遍身麻。一群追命鬼,弄做眼前花。

(又大嗽介)嗳■〈口乐〉,罢了我了!我严东楼,风流了一世,糊涂了一时。只因那仇总兵进了一班二十四名歌妓,与俺那老头儿庆寿。俺心中不由的发痒。那仇总兵十分帮衬·也就照样儿教了一班女乐,齐齐整整送来。上堂去,吹的吹,舞的舞,镇日价红裙翠袖,闹的个骨软筋麻。上床来叫的叫,抽的抽,终夜里倒凤颠鸾,弄的个魂飞魄散。

(叉嗽又捶介)嗳■〈口乐〉,罢了我了!如今弄成一身虚火。化做满肚粘痰,臭鱼鳔结成一块·上不上,下不下,喉咙里只管探头。臊狐涎何止几缸,滚过去,滚过来,胸膛里不住倒脏。

(又嗽介)我想这些粘痰没处发脱,吐的满地下精臭乱腥,把个人绒卧毯也污了,把个玉唾壶也满了。如今想起一个绝妙的法儿,把几个丫头起名“香唾盂”,但是痰来,即将他那香喷喷的口儿,到俺嘴边一口接去,叫他咽入肚中,或者日后结成个香孩儿,也不可知。这几日全不见赵文华来看我,他为人绝善趋承,他如见我说的香唾盂,定然喜倒。或者连我这些美人的香唾盂他先吃个干净,也不可知。叫人来,如刑部赵爷到,请书房相见!

(内应介)

(又嗽,小旦口接呕介)

【皂罗袍】

(副净)莫道稠腥难咽,论咂痈吮痣,比蜜还甜。蝇因贪秽即为甘,蜣能滚粪休嫌淡。俺口中吐出,你舌尖要含。赵郎如到,怕他落涎,把这脓痰当做馒头馅。

(丑扮赵角带青衣上)侯门无吠犬,只为客频来。不是能钻洞,如何得早开?下官赵文华闻知大老爷偶感痰火,一向多求美女,想是俺那海狗肾房术甚效了。今日一来问他病症,二来有一件好事奉承他。十分凑巧,来此府前。门上有人么?说刑部赵文华特来问大爷的安。

(众)正来的好!大爷问过两次,你老就晓得,来的妙、妙!

(报介)

(且趋入作跪扶介)连日不曾见得大老爷,不知欠安,问迟有罪了。

(副净)多劳,不敢当,请坐!

(坐介)

(副净嗽,小旦接)

(且欲接不得介)

(副净)小弟一向苦痰,才寻这个香唾盂法儿,只叫这些歌妓们接了去,十分有趣。兄说何如?

(丑)小弟平昔学医,这些痰火,极怕劳吐,越伤肺火。这个法儿,以阴补阳,妙、妙!大爷这痰,原是他们弄出来的,还着他们咽进去。虽是他们收进去,还要大爷弄出来,这是神仙不倒缸。

(副净笑介)说的有趣!

(嗽不出介)

(嗽出,小旦欲接)

(丑代接,咽,欲呕)

(众笑介)

【前腔】

(丑)只有唾余堪啖,怕随风吹去,珠玉难探。柏梁甘露未能耽,含香雀舌方知感。

(副净一嗽,丑、贴旦争接介)替你呵卵,还愁口咸;替你效力,愿将粪钻。

(副净)你要钻我的粪,把我当做小官耍我了?

(且)不敢,不敢!要你快活呵,情愿轻轻咬住你金钢揝。

(副净二旦笑介)这样帮衬,有趣!连日可见快心的事,打探一两件来,我们快活!

(且)正是要来奉告:今有夏桂洲家一位小娘子,是他扬州千金买来,不止才色绝代,且是诗词歌赋无一不晓。他是朝廷刑过的罪人,家属在官。如今只把老夫人问了遣戍,不消把这女子上入官册,自然是大爷受用的,又添上一个香唾盂。那时大爷只赏我老赵一口香喷喷美人的余唾就勾了。

(副净喜介)妙哉、妙哉!这等就该叫人抬来。

(丑)还有一件要费周折。如今夏言巳死,这些事都是那锦衣卫经历沈炼替他料理。此女子得他一句话,就完了。

(副净)叫长班吩咐他,料他不敢违抗!

(丑)这个沈炼,是个古怪傻呆,喜的是吃酒。大爷要肯抬举他,以酒饮之。下官在旁,片言可成·

(副净)这等就请老兄和他同来!

(丑)妙、妙!

(丑)妙事偏逢凑巧,

(副净)佳人指日完成。

(众)纵是有谋有势,未必天意能容。

戏者,戏也。不戏则不笑,又何取于戏乎?本曲求耍笑甚难,故于世蕃香唾盂中取出,以供喷饭。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二·彭定求
  王谌·唐圭璋
  ●全史宫词卷十四 五代·史梦兰
  ◆可闲老人张昱(庐陵集)·顾嗣立
  第五幕·老舍
  第四折·乔吉
  半夜深巷琵琶·徐志摩
  三集卷五十六·乾隆
  第十三出 忧国 (仙吕入双调东钟韵)·丁耀亢
  卷116 ·佚名
  巻五·史简
  卷九·王翰
  卷十九·陈廷敬
  卷七百九十七·佚名
  提要·林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31 ·佚名

    郑玠 过城南梅庵追忆湖守使君叔晦 重过梅庵不记春,花残树老绿阴成。 开元宰相肠应断,楚国骚人魄尚清。 古屋参差疏影动,水澉深浅宿枝横。 主人祗在云深处,弄月吟风取次行。 郑玠 寄逍遥子 自从

  • 巻十七·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七宋 邵浩 编栾城懐渑池寄子瞻兄【汉书农郡渑池县注景帝中二年始徙万家为县】相防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曽为县吏民知否【辙尝为此县簿未赴而中第】旧

  • 提要·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甬上耆旧诗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甬上耆旧诗三十卷国朝胡文学辑而其友人李邺嗣为之叙传者也文学字道南邺嗣号杲堂俱鄞县人辑明州诗文者宋有鄞江集已失传王应麟四明文献集亦

  • 夏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景德四年(1007)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仁宗朝,与王钦若、丁谓等交结,渐至参知认事。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后出知河南府,延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年六

  • 第九十七回 御苑赏花巧演古剧 隋堤种柳快意南游·蔡东藩

      却说炀帝抚侯女遗骸,且泣且语道:“朕本爱才好色,不意宫帏里面,有卿才貌,偏不相逢,朕虽未免负卿,但卿亦命薄,朕又缘悭,此去泉台,幸勿怨朕。”说罢又哭,哭罢又说,絮絮叨叨,好似潘岳悼亡,感念不休。忽有侍卫入报道:“许廷辅拿到了

  • 卷之九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七 诸夏侯诸曹 夏侯惇【弟廉 子充 楙韩浩 史涣】 夏侯渊【子衡 霸威惠 和】夏侯尚【从弟儒】 曹仁【弟纯应余】 曹洪 

  • 四五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于江浙迅速购访遗书·佚名

    四五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于江浙迅速购访遗书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兼管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萨〈载〉、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昨以各省采访遗书,奏到者

  •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刘军 译注【说明】本世家在写法上不同于其他诸篇世家:只载述关于孝武帝封立三个儿子刘闳、刘旦和刘胥的疏奏策文而不及三王行事。这是因为“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

  • 廉惠山海牙传·宋濂

    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布鲁海牙之孙,廉希宪之侄。其父阿鲁浑海牙曾任广德路达鲁花赤。廉惠山海牙年幼丧父,由母亲一人抚养,家境贫寒,但他并不以破衣粗食为耻。二十岁时,大臣欲使他入宫禁宿卫,他推辞,一心想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入国学

  • 李仕鲁传·张廷玉

    李仕鲁,字宗孔,濮州人。他少年聪颖、好学,足不出户达三年之久。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传记,就前往他处,学习朱熹的学说。太祖因此得知了仕鲁的姓名。洪武年间,诏令访求精于朱氏学说的学者,有司举荐李仕鲁,李仕鲁入宫拜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六氏族志三八旗满洲谱系二性佳氏【凡七派一出贝欢山秦一出英额一出长白山一出苏瓦顔一出鄂尔浑一出马察一出哈逹】穆尔察氏【凡四派一出绥分一出

  • 171.李愬雪夜下蔡州·林汉达

    在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官

  • 卷二百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五刑部尚书秦?田撰嘉礼八十八设官分职周礼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

  • 第三十二章 上生兜率宫·佚名

    大塔之伞盖工事,涂垩工事未完之时,王已罹近死之疾。(一)彼[王]由提伽瓦毗[村]令呼其弟提沙来言:&ldquo;大塔未完,终其工事!&rdquo;(二)以兄[王]罹重病故,彼令缝工以净白布造覆布,令掩其塔,(三)令涂工于其处作水满瓶之列,[以描]扩五指掌之列,使

  • 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佚名

    三卷。托名施岑(晋代道士, 许逊弟子)撰。实为南宋净明派道士扶乩宣教劝善之作。全书八十五化, 前五十化记许真君(逊)之生平、灵迹,每化记一事,后附七言律诗一首颂之。第五十一至六十九化记宋代崇奉许逊及许真君托梦宋

  • 日讲书经解义·库勒纳

    十三卷。清圣祖康熙御定,大学士库勒纳(详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奉敕撰。此书原为库勒纳等侍讲《尚书》之讲义,康熙十九年(1680)奉诏以旧稿编次而成。《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大旨在敷陈政典,以昭驭宰之纲维;阐发心源,以端

  • 大方广三戒经·佚名

    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三卷。是《大宝积经》第一会《三律仪会》的异译本。叙述佛因大迦叶问,说菩萨种种应作、不应作之法。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