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

孙先生大鉴:

来函经于二月一日收到。函内手著《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拜读之馀,良深钦佩。先生对于此重要问题,能以宏伟精深之政策运用之,可喜可贺。尊意以为发展中国实业,须联合国际共同办理,凡命为中国朋友者,应当竭力赞助。前者列强每当战争告终,即施其所谓势力范围与割让、租借等手段,是不幸事,人皆知之。尊意以为革除彼向来恶习为必要之图,故提倡用一联合政策,由国际机关与中国共同发展中国之实业,所见甚是。若依此办法,中国应享之权利无不可保矣。

吾甚望中国情形有所变更,一切中国人民将利用其钱财为生利之事业,而共襄助此伟大之经营也。吾甚望中国政府奖励其本国工业,使以其本国无限之资本用为生产,其日不远。盖因政府有建设之政策,信用自生也。

若先生许吾进言,吾欲将先生之伟大计划为之介绍,或可使世界原料与资本生一密切之关系。吾人皆知现残馀之欧洲亟需资以恢复,而他国又以发展伟大计划而求资,如此之发展中国实业计划,必须认定其最急迫最密切之需要,而后共同联合整顿输运,使在如此之计划中占一永久位置。故为目前计,五万英里之铁路似可最敷需用。如此,可使中国西北部之丰富无人境城,交通利便,移民居住,既可以救济沿海岸一带人居过密之各省不至受经济之压迫,亦可以使中国西、北两部之丰富区域能与中国各部及世界各国有通商之机会也。

中国对于煤铁矿之发展,尤为要图。煤与铁,近代工业主义之两大原料也。如中国欲发展此两项工业,应设法利用外资,为之援助。但不可不注意者:一面当留存煤铁,为其本国之需;一面当阻止中国之钢铁事业抵押于外人。如此而后不至危及中国此项伟大之事业。币制之改良与内地税率管理之改良,亦对于中国经济与工业之发展有大关系之大问题也。现在最大出产之土地,而又为中国急迫之需要者,是为农业。此无他,农产,一国之所赖以供养也。就现时计之,中国之人口几百分之八十为农业。中国之大问题在使人民衣食丰足,故改良农业、开辟新地、整顿灌溉与保护工人、奖励畜牧、发展棉业、改良丝茶及改良中国种子等事业,尚须注意者甚多。若从此开始,亦可导中国于繁盛,或可使其国人民投资于各项事业。若舍此不顾,欲保证实业之发达,盖亦难矣。

就现时言之,吾之所切望者,注重于改良输运、币制、税则、煤铁、农工等事业。然在先生大计划中所包括者,亦不外上列之各种具体办法也。

试就此发展实业计划言之,吾信以为吾等所应留意者,不在讨论新国家,而在讨论一社会秩序极错综而又为以农工商业立国久有经验之国家。在吾之意,至要者为工业。但工业变用新法不可过急,只可将旧艺术、旧习惯由渐改进。如制造丝与磁等工业之艺术技能,须设法保存,不可以省工廉价求售。如食物出口,若非确知为生产之剩馀者,即须禁止。不然,若食物价格之在中国,起而与世界市场之食物价格相等,中国将必大受恐慌,可无疑者。近代机关之组织,中国人有不可不知者,是对于一公司办事员应用何权限,并该公司与股东有何关系是也。若中国人不知适用公司,国债机关之设立亦断无效果。兹更有进者,中国人素以诚实见称,尤不可因改用新法以经营事业,遂弃置其原有性质也。吾上所述之各点,亦不过欲使中国成一更良善之组织,前日之好习惯固当保全,而社会之秩序亦不至因急速改革而受搅扰也。

先生欲整顿中国,因而利用一最适时宜办法,成一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高言伟论,当为道贺。此亦足见今日为中国人民领袖之心理,已日渐趋重于国家建设之事业。若奋其能力以成此事业,将来中外人民日相亲密,使将来之发展得与世界之发展共同提携,此为最可喜者也。

先生发展实业计划有更详明者,请赐一纸,不胜铭感。

一九一九年三月十七日芮恩施敬上<于北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卷中(起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曰止六月终)·李纲
  第四十四回 布德扬威连番下诏 擒渠献馘逐载报功·蔡东藩
  卷第一百六十五·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佚名
  卷九·宇文懋昭
  卷六十一·傅恒
  卷一·佚名
  四一 老师一·周作人
  赵南星传·张廷玉
  刘崧传·张廷玉
  卷二百十五之四·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陆采

    第十一齣 氐羌谋叛【夜行船引】〔淨领四将校上〕雄据西夷名号显。耻称籓频将鬚捻。一奋干戈。中原席卷。方见轰雷掣电。阴阳分内外。人物辨华夷。在外爲酋长。王封亦不卑。咱乃氐羌国王是也。形体并生于天地。名称无

  • 卷六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杏花村集唐询字彦猷钱唐人天圣中赐进士及第除工部员外郎擢起居注知制诰出知杭苏青三州拜翰林学士卒赠礼部侍郎有集昆山昔有人如此兹山得美名岩扃锁积翠谷

  • 卷三十九·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九嘉善曹庭栋编菊潭诗集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人居华亭白鹤村诗名籍甚吴中有老儒靡先生记问该洽惟信客吴遇诸涂扣以近诗因诵伤春一首靡先生屈膝下拜曰子谪仙人也老夫虽欲效颦无可置喙矣与浮玉

  • 卷四十四·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四鹤鸣老人李俊民一【共七百零九首以下已借刻顾嗣立所録元百家诗初选中】补俊民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之后家于泽州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成化十五年十二月壬子朔 上视郊祀牲○监察御史许进言国家以科目取士慎选考官甚为详备近各布政司每遇开科輙徇私情所聘以为考试及同考试官者多非其人以致校阅不精有遗才之弊窃见两京俱命翰林官主试故所取得人乞各布政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国春秋卷八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六忠懿王世家下开宝元年春三月乙酉丞相元徳昭卒乙巳建奉先寺于城西荐文考也是月宋封王为吴越国王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曰卿显著事功已书简册虽将印盛列于鼎钟极恩乆悬于制诰每懐中正常用欵嘉今

  • 李侗传·脱脱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人。二十四岁那年,听说本郡人罗从彦学得了河、洛之学,于是以书信拜谒他,其中大致说:“李侗听说,天下有三个根本,父亲生养儿子,老师教授学生,君主治理国家,缺其中之一则根本就不能树立。古代的圣贤没有谁

  • 纥石烈执中传·脱脱

    纥石烈执中,原名胡沙虎,是阿礡的孙子。转为东平路猛安。大定八年(1168),他充当皇太子护卫,出任太子仆丞,改任鹰坊直长,又升迁鹰坊使、拱卫直指挥使。明昌四年(1193),他奉命出使,路过阻居,监酒官移剌保迎接较迟,请他饮酒,酒味道也

  • 齐纪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495)·司马光

    齐纪六 齐明帝建武二年(乙亥,公元495年) [1]春,正月,壬申,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诸军以拒魏。 [1]春季,正月壬申(初二),南齐派遣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尚书右仆射沈

  • 自序·张荫麟

    这部书的开始属草,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二年;这部书的开始刊布,是在事变之后将近三年。现在发表一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或就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都可说是恰当其时。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正处于中

  • 二十八年·佚名

    (壬午)二十八年清康熙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未,太白晝見。是後連月屢見。1月2日○甲申,平安道鐵山府,去十二月雷。諸道亦同。1月4日○丙戌,上詣敬陵展謁。世子以白袍、素冠,展謁于翼陵。上詣明陵行奠酌禮,世子及陪從百官

  • 思辨録辑要卷十七·陆世仪

    治平类兵阵仁人之事也不仁之人为民害不得已而杀人以生人此非大仁人不可乃世之论兵者必委之孙吴又曰用兵非天性猛鸷者不可噫失先王之意矣杀人之中有礼乐焉者莫善于阵阵之中堂堂正正有典有则灿然明备者莫善于八阵或曰孟

  • 卷四十一·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一宋 陈经 撰君陈【周书】以圣人而继圣人则其治为易以贤人而继圣人则其治为难东郊成周之顽民周公在则周公治之周公既殁而以君陈继其后此以贤而继圣者也作聪明者

  • 卷三 父母/ 父/ 母·司马光

    父子之间有礼有节【原文】陈亢向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

  • 卷二百一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五善现,无性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无性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无性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

  • 第一百則 巴陵吹毛劍·胡兰成

    第一百則巴陵吹毛劍舉:僧問岳州巴陵新開院顯鑑禪師:如何是吹毛劍?巴陵云:珊瑚枝枝撐著月。雪竇禪師頌曰:要平不平,大巧若拙。或指或掌,倚天照雪。大冶兮磨襲不下,良工兮拂拭未歇。珊瑚枝枝撐著月。雪竇禪師著碧巖錄,選公案百則

  • 拟寒山诗·中峰明本

    梅村居士张守约追拟五台居士陆光祖订正寒山三百篇篇篇是警策或歌廊庑间或书院宇壁当时国清寺僧行如云集有耳胡不闻有眼胡不识寒山出寒山拾得蹃拾得丰干自丰干三圣同混迹闾丘太守至当下齐言出拍手归去来云山高突兀子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