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蕤呬耶经卷上(亦名玉呬耶经)

大唐大兴善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三藏和尚奉 诏译

序品第一

我今当说通摄一切。作曼荼罗秘密次第。广略大小总在之经。于诸佛部曼荼罗中。无能胜明王曼荼罗者而为上首。于莲华部曼荼罗中。善住明王曼荼罗者而为上首。于金刚部曼荼罗中。除避明王曼荼罗者而为上首。我今都说彼等三千五百曼荼罗中次第之法。是故应当要此经法。而作一切诸曼荼罗门。

阿阇梨相品第二

我今当说阿阇梨相。广解诸法具戒正直慈悲能忍净信正念加有威德。不惧非人。辩才无碍处众无畏。聪明智惠善解方法。调伏诸根能覆归者。复有善巧深信大乘。爱慕经典普学秘密真言行门。并明一切曼荼罗法。善知分量。及知弟子好恶之相。普诵真言及持都法。先蒙阿阇梨及与传法二种灌顶。少欲知足常行念诵。普于一切阿阇梨所。皆请学问。于诸曼荼罗法决择无疑。恒乐供养一切诸尊及与师僧。惠施一切贫穷困苦。明解大手印等一切诸印。及善解画曼荼罗法。又明念诵及供养法。具如是等一切法事。学内外明已作曼荼罗。

拣择地相品第三

我今次说地相善恶。应作不应作曼荼罗处。谓于高下及有荆棘碎髑髅片。近崖坑坎枯井枯池。饶有树根及有虫窠。咸碱炭灰饶石瓦砾。自然干土并发虫饶如是等地。应可远离于一切事。诸曼荼罗于平正地。断净润泽离如前过。于东北方其地少下。如是等处作曼荼罗。入为吉祥。先掘其地深量一肘。还以其土而填其处。土若余剩当知好处。必得成就。若反此者及有前过。即不应作。若强作者。非但不成亦损己身。复有其地无有如前过。周边有水速得成就。无水不吉。或有处所地无前过。周边有树丰足花果。枝叶郁茂足有乳树。作曼荼罗亦为吉祥。地具诸德周边有树。近有流水此地最胜。若作息灾。当白色地作曼荼罗。若作增益。于赤黄地作曼荼罗。若作降伏。于黑色地作曼荼罗。于山顶上或牛居之处。或于制底或有佛堂或有舍利者。如是等处即作息灾曼荼罗法。于恒河边或于莲池。或于坛墠上或于海边。应作增益曼荼罗事。于其冢间。或于诸魔跢罗天祠。或空闲处或于空室。或于荒秽之处。应作降伏曼荼罗事。于八大塔及与圣迹或意乐处。或于清净之处。或于山顶。如是等处应作上成就曼荼罗。或于开敷莲华池中。鹅雁游戏侧近之处。应作求财及余富贵。诸吉祥成就曼荼罗。于高山上。或于山侧或于山谷。或于山峰或于岩窟。如是等处。为成入修罗宫故。应作下等金刚曼荼罗。于龙池边或于山峰或于神庙。如是之处。为欲碎伏所著鬼魅之者。应作金刚钩曼荼罗。于大道衢上。或于制底或于执金刚前。如是等处。为辟除著毗那夜迦者故。应作军荼利忿怒曼荼罗。于八大塔及大圣迹。应作佛部中无能胜等。诸胜上曼荼罗。于莲华池边。应作莲华部中善住等。诸胜上曼荼罗。于山顶上。应作金刚部避缚等。诸胜上曼荼罗。已广分别如是等处。亦须分别三种差别。或若不获如是胜处。即应随得之处作曼荼罗。难得具足胜上之处。是故但应于平正润泽。于东北赊侧近水饶。及有树林意所乐处。离其地过亦无障难。如是之处作曼荼罗。皆得成就。若于圣迹牛所居处。于岩窟中及山顶上。先所净地。亦于窟上并与石上。或制底边及于坛墠上诸江河边。如是之处作曼荼罗者。不须掘地及以治打。勿疑高下等过。随其地势扫治洒水。手按其地及诵真言。即成清净。或于作曼荼罗处。有其地过不得除者。但以真言而作清净。亦得成就。若作急速之事作曼荼罗。及作辟除鬼魅所著。并与自身灌顶曼荼罗者。勿须细拣其地随宜而作。都以枳利枳利忿怒真言。持诵香水洗洒其地。及洒亦净以为净地。若作佛部中无能胜等曼荼罗者。应以最胜佛顶真言。作净地法。若作莲华部曼荼罗者。应以吉祥明。或悉以湿嚩(引)缚(上)诃明。作净地法。若作金刚部曼荼罗者。应以军荼利忿怒真言。作净地法。其最胜佛顶。湿缚(去)缚(上)诃。及军荼利。此等三尊。各为于本部咒。是其能辨诸事。是故于一切事用此真言。一切事者。谓净地法及以护身。加被弟子辟除诸难。清净香等。于此等事悉皆通用。或依本法所说。应当用之。从迦唎提迦月。毗舍迦满月。于其中间如法作曼荼罗。若欲作辟除鬼魅。及避毗那夜迦。或得本尊进止。令作成就。如是等事假使雨时。应作此等曼荼罗。若作灌顶弟子曼荼罗许。及传法并三摩耶。及与增益最上成就。如是等曼荼罗。即依彼时。七个月内而作法事。或观其国及以时节。并有利益。或观其时无诸障难。具种种德。及弟子渴仰之心。纵于雨时。亦通许作曼荼罗。作法之时。涂香及烧香饮食灯明护摩。如是六种。纵不获办自余等物。必不应阙此六种物。若阙却损。相违上日及以恶时。并以恶国不依其法。必不应作曼荼罗法。若强作者当损无疑。如上所说七个月中。当于黑白十五日及十三日。或白月十一日日一日五日七日三日。于此十种吉祥之日。应作胜上曼荼罗。纵于黑月十五日及十三日。亦通作胜上曼荼罗。若作佛部曼荼罗者。应用白月十五日。若作莲华部曼荼罗者。应用白月五日十日及十五日。若作金刚部中入阿修罗宫。及猛利事法。并诸忿怒曼荼罗者。当用前说黑月吉日。于誓跢罗月及毗舍迦月。于此二月应作摩诃曼荼罗。或若办须供养等具。无阙少。或发大信之时。或欲作成就及作上事。即当应作摩诃曼荼罗。或观其时无诸障难。丰足诸华及与供养。亦应作摩诃曼荼罗。或阿阇梨见其弟子堪为法器。或久承仕称尊意。应作摩诃曼荼罗。或日月蚀时。或希奇异相现时。或于神通月内。如是等时。皆悉通作大曼荼罗。若作息灾曼荼罗者。于日没时。起首而作法。若作增益曼荼罗者。于日出时。起首而作法。若作降伏曼荼罗者。于日午时。起首而作法。然诸曼荼罗。皆于日没之时。起首而作。明相未动。要须发遣。此名都作一切曼荼罗法。或须本尊进止。或于本法作讫。或事相应及日月蚀。并异相现。悉皆通作。若违此时作曼荼罗者。必不成就。但是一切大曼荼罗。勿于昼日起首而作。若昼日作获大苦恼。于日没时应作事者。勿中夜作。违本时故种种难起。自余诸时准此应知。于夜分时诸事寂静。作法有验。是故于夜。应作三摩耶等大曼荼罗。又于日没之时。诸天集会观视作法之处。加威彼人。是故于夜作曼荼罗。于日没时。如法起首奉请诸尊。即来降赴益于彼人。取其本时依教而作。用好宿日诚心奉请。诸尊即来降赴成所求愿。于其月宿。直太白星勿离诃娑婆羝。预直应作吉祥及增益事曼荼罗法。若作猛害及降伏事曼荼罗者。还取自余猛害曜直。作彼事法。于鬼宿直取如是等吉祥宿直。还作吉祥增益曼荼罗法。若作猛害及降伏事。还取依彼损害宿直。于其娑尾跢利须庾。微誓夜须庾(上)补瑟(二合)拏须庾。怛跛(二合)裟跛须庾。皤噜醯你须庾。娑跛须庾。苏波怛罗(二合)须庾。皤噜拏须庾。皤罗(二合)诃摩须庾。苏迷药(二合)须庾。忙揭罗须庾。楞比计沙拏须庾。钵罗(二合)阇钵底须庾阿湿(二合)尼须庾。味跢唎(二合)须庾。输罗须庾阿摩罗须庾。取如是等吉祥须庾。还作吉祥增益之事。若取恶直者必不成就。是故当取吉祥时日宿曜须庾。及观征祥。若善相现方可起首。若不善者即不应作。假使作其猛畏及降伏事。还取好相方可起首。何况吉祥事不看相。随其先相。即知成就及不成就。是故殷勤观其征相方可作法。

净地品第四

次说净地之法。作曼荼罗时。七日已前往于其地。如法护身及护弟子。供养地神及其。方起掘地除去地过。若不去过而作法者。必不成就。是故当除其地骨石炭灰树根虫窠。及瓦砾等。尽去令净。次当细捣其所堀土。还填其处。打令坚实。复以牛尿散洒令润。洒己还打。捶令平正犹如手掌。次以牛粪和水。从东北角右旋而泥。复于中心穿以小坑。持诵五谷及五种宝五种药草。安于坑中。还令平正。如是置宝及净治已。次应当作是受持地法。又三日已前。各用本部办事真言。持诵香水。于日没时用洒其处。次以右手按其地上。持诵曼荼罗主真言。以心受持。此名受持地法次。复应以办事真言。受持弟子。用童女合线。以办事真言。各持诵七遍。以心观念一一弟子。及称名号。更持诵七遍。一诵一结乃至七结。如是受持弟子无诸障难。

召请品第五

次应作召请法。一日已前。于晨朝看日出。方著衣而记以心。布置诸尊座位。依其本法所说。饮食如法净洁意所爱乐。自及弟子应吃其食。于日没时澡浴清净。著净白衣。及与弟子持诸供具。诣前所净曼荼罗处。次于中央以白檀涂香。作圆曼荼罗。量十二指。为曼荼罗主座故。即以手按上。诵彼真言一遍。一诵一按乃至七遍。次复心念及称名号。诸大尊等亦为作如前香曼荼罗。各以部心真言奉请。加持诸香华乃至饮食。而用供养。用部心真言而作召请。复取净水和其涂香。亦散名花。以香薰持诵。先须备具优昙婆罗木。或阿修他木。取无病者无虫食。而作齿木。量十二指。非粗非细。以香水洗已。于其木根头。以白线缠花。复以香涂及烧香薰。以手按木持诵部心真言。诵数多遍或七遍。随弟子数木数亦然。皆须一向根头齐置。嚼其小头。应须如法护身。及护弟子并与其处。次第供养。然后用诸薪木。两头揾苏。及胡麻和苏护摩。次中但用苏作护摩。最后护摩酪饭。初碎伏难故。应作降伏护摩。次为自增益故。以部心真言。作增益护摩。然后以寂静真言。作息灾护摩。

拣择弟子品第六

初应拣择弟子。然后方可受持。谓族姓家生。清净无畏深乐正法。具信能忍。勇猛精进心求大乘不怀我慢颜貌有相。盛年端正具解诸论。智惠具足正直调伏。能摄归者善言怀德。其弟子等具此相者。方可摄受。不具法则。谄曲猛害恒粗恶语。拨无因果常乐不善。愚痴我慢无智多言。下贱家生诸相不具。或加支分。极长极短极肥极瘦。心怀破具。眼目常赤面貌可畏。越分形色支分不祥。复无善相外相不顺。内无德行生于秽族。作恶业事病疥无信。淫男淫女耽酒博戏。极恶性行。其诸弟子若有此相必应远离。深信三宝具律仪戒。深信大乘应可摄受。身无过患内怀诸德。无病族姓。具信大乘坚持大愿。具足如是之相。甚难可得。是故但于三宝有敬信心。深乐大乘复求福德。应当摄受如是弟子。若见渴仰此法。常勤念诵善逝真言。假使身无善相。及见内无福德。亦应摄受。但四部众若具本戒。及信大乘亦应摄受。凡入曼荼罗者。总有三种所求。一谓成就真言故。二谓灭罪获福故。三谓来生求果故。若为来生求果故。以起信心入曼荼罗者。非但成就来世果报。亦于现在获得安乐。若为现在求安乐者。不如彼人求未来果。是故智者。为未来果入曼荼罗。即获得二世安乐果报。应所受持弟子等数。或一或三或七乃至二十五只。不得双取。更不得已上。其诸弟子互相有诤。及怀怨心不应摄受。彼等皆悉互相欢喜。调伏寂静。于尊者所有敬爱心。生善因者。如是弟子方可摄取。其召请日遣弟子等。令吃乳粥。皆为一食及受律仪。著新净衣。皆令面向东坐。与弟子等作召请法。先作护身次受三归发菩提心。若已发者重更忆念。以忿怒真言持诵香水。各洒其顶。复以手按其顶上。各诵七遍。以香涂手复安心上。各持诵明王真言七遍。轮王佛顶一字真言。是其佛部明王。高头大尊十字真言。是莲华部明王。噀婆忿怒其彼真言有吽发字。是金刚部明王。其军荼利尊通是三部明王。碎诸难故。密迹主说。次复手按顶上。持办办事真言还复洒水以烧香薰。其欲灌顶。瓶置五谷等物。及著花枝。置少许水。以明王真言持诵其瓶。奉献阏伽薰香召请。正作曼荼罗。日三时持诵其瓶。应用彼瓶持诵灌顶。其弟子等令面向北。坐次弟子。与前办齿木。还面向东坐。而嚼齿木。嚼已勿碎。莫掷左右侧边。直向前掷。其所嚼头。或对向身。及向上竖。应知得上成就。若嚼头背身向东。应知中成就。若向北者及余方横堕。应知得世间及出世间成就。若嚼头著地直竖者。应知入修罗宫成就。知其相已。其诸弟子还如前坐。其阿阇梨用办事真言。持诵前所办水。各取三掬令与饮之。饮已然后出外漱口。次即更复供养。手执香炉。以至诚心召请诸尊。初应持诵曼荼罗主真言。应如是真言而召请。归命某甲明王大尊。我今明日以大慈悲作曼荼罗。为愍弟子故。及为供养诸大尊故。唯愿诸尊照知我心。而降加被。一切如来具诸佛大悲者。罗汉菩萨诸真言主。诸天善神及护世神大威补多。及归依佛有天眼者。悉皆忆念。我某甲明日作某甲曼荼罗。随力供养。唯愿诸尊等。怜愍弟子及与我故。皆降于此曼荼罗处。而作加被。如是三请至诚礼拜。以妙伽陀赞叹诸尊。然后发遣。分别吉祥不吉祥相。次即为诸弟子。广说愿欲相应正法。然后教令头面向东。敷茅草卧。天明起已。阿阇梨应问彼等善不善梦。所谓梦见如来具功德海制底尊容。及见供养。或于僧所闻法。或余人处闻法。或闻决择法义。或见转读经典。或见僧众。或见一僧。或共住及语或见自出家。或见僧伽蓝。或见尼僧。或见菩萨众。或见父母及诸兄弟。或见尊者。或见诵真言及见真言。或受得明。或见成就。或受律仪。或见树林江河及海大山及岛。或见敬信国王仙人及婆罗门。或见豪富宰相。或见牛马犊子师子及鹿吉祥鸟。或见得金及诸珍宝。或见得地藏种种财物及净衣服。或得诸谷器杖花果诸严身具。或食乳粥。或见童男童女端正妇人。或见交友。或见与共语。或蒙灌顶。或得军持。或于阵得胜杀害怨敌。或见亲情眷属集会一处。见诸天神登山。乘象及车辂上高楼阁。见诸希奇异之相。或作护摩及诸善事。或见渡河及超大坑。亦决恶贼。相扑叫唤。种种游戏。作诸纵事。及诸吉祥善梦。或闻真言法则。或见节日。又见善人。或蒙赞叹。又见向起首作成就法。亦见他作。如是等梦应知吉祥。若反此相即应弃舍。若见善梦准知成就若见恶相应知不成就。是故应弃不善梦相。随所见梦上中下品。获得成就准此应知。虽见是恶欲将入者。应以寂静真言护摩牛苏。经以百遍。即除灾障便成清净。以怜愍故随意将入。

蕤呬耶经卷上

灵云校本末云 贞亨三稔六月九日一校了是为明日授与诸徒也。

河南教兴传瑜伽上乘沙门净严(四十有八)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佚名
  第十七卷·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佚名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太虚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玄沙大师语录序·玄沙师备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卷第七十四·佚名
  颰陀和五百人品第十四·佚名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五十三·志磐
  卷第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志第三十三·律历十三·脱脱

        ◎律历十三   ○纪元历   步交会   交终分:一十九万八千三百七十七、秒八百八十。   交终日:二十七、余一千五百四十七、秒八百八十。   交中日:一十三、余四千四百一十八、秒五千四百四十。

  •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蔡东藩

      却说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出自行伍,恃勇轻暴,尝语部下道:“现今时代,讲甚么君臣,但教兵强马壮,便好做天子了。”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矢自诩道:“我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六月。辛酉。谕军机大臣等、倭韩之事。关系重大。特派尚书翁同和、李鸿藻、与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详议。妥筹具奏。兹据该大臣等会议覆奏。倭人以重兵驻韩。日久未撤。和局迄无成议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十一 特赦·溥仪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建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议:在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

  • 十国春秋卷六十·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三后主本纪后主名鋹初名继兴封卫王中宗长子也干和十六年八月辛巳袭位更今名改是年为大寳元年帝时年十六委政于宦者龚澄枢陈延夀【一作延受】及才人卢琼仙等台省官仅充员而已机宻事多不与又踵祖父之奢

  • 贾曾传(附贾至传)·刘昫

    贾曾,为河南郡洛阳县人。父亲贾言忠,乾封年间为侍御史。当时朝廷在辽东有战事,言忠奉命前往给付军粮。待他回到朝廷时,高宗问他战地军事情况,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势情形画了出来,及至陈述了辽东可以平定的事态之后,高宗十分高

  • 卷二百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人物志八十七大臣传七十三【汉军正蓝旗二 佟凤彩 赵赖甘文焜 喻成龙 甘国璧白锺山 李宏 李本】佟凤彩佟凤彩汉军正蓝旗人初为国史院副理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道宣

      义解篇七 正纪十二 附见五。   隋渤海沙门释志念传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智矩传二(慧感 慧赜)   隋西京静法道场释慧海传三。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辩义传四。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明舜传五(慧相)  

  • 利益存亡·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

  • 序·僧祐

    盖闻。菩提之为极也。神妙寂通。圆智湛照。道绝于形识之封。理毕于生灭之境。形识久绝。岂实诞于王宫。生灭已毕。宁真谢于坚固哉。但群萌长寝同归大觉。缘来斯化感至必应。若应而不生谁与悟俗。化而无名何以导世。是

  • 代序一:怀弘一上人 柳亚子·李叔同

    柳亚子以方外而列南社社籍者,曰湘僧永光,曰粤僧铁禅;而逃释归儒之曼殊,与逃儒归释之弘一,其入社时乃咸不以方外称焉。今永光西归已久,铁禅且堕尘网,曼殊弘一之名乃复大著。溯余与二人之因缘,殆有可得而言者。曼殊本香山苏氏子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智品之二◎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此是傍生论。所以者何。前说二心不得展转相因。何以故。无

  •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忉利天中波利质多罗树下。尔时帝释天主。及与一切天人军众。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各各至诚合掌归依。瞻仰如来次第而住。尔时帝释天主前白佛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 崇祯甲申夏师在金粟首座寮受请于七月二十七日入院指山门云无钥无封八达七通为什么有人到这里一似撞墙磕壁良久云随我来也

  • 笔意赞·王僧虔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

  • 薛仁贵衣锦还乡·张国宾

    元杂剧剧本。亦称《薛仁贵荣归故里》。简名《薛仁贵》或《衣锦还乡》。张国宾撰。末本。由《旧唐书》本传的本事加以缘饰而成。谓薛驴哥,学名仁贵,“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枪弄棒”的习武。绛州出榜招收义军,薛便

  • 人本欲生经注·道安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

  • 铁壁机禅师语录·铁壁慧机

    二十卷。全称《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明代铁壁慧机撰,幻敏重编。内容包括:上堂、秉拂、普说、小参、示众、茶话、法语、机缘、问答、鞭策语、佛事、像赞、自赞、诗、颂、偈、联芳、歌铭、颂古(拈、别、评、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