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二十

薛廷珪,其先河东人也。父逢,咸通中为秘书监,以才名着于时。廷珪,中和年在西川登进士第,累历台省。《旧唐书》:大顺初,累迁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乾宁中,为中书舍人。驾在华州,改散骑常侍,寻请致仕,客游蜀川。昭宗迁洛阳,征为礼部侍郎。《旧唐书》:光化中,复为中书舍人,迁邢部、吏部二侍郎,权知礼部贡举,拜尚书左丞。时柳璨屠害朝士,衣冠毕罹其毒,廷珪以居常退让获全。《新唐书》:朱全忠兼四镇,廷珪以官告使至汴,客将先见,讽其拜。廷珪佯不晓,曰:“吾何德,敢受令公拜乎!”及见,卒不肯加礼。入梁为礼部尚书。庄宗平定河南,以廷珪年老,除太子少师致仕。《通鉴》:廷珪与李琪尝为太祖册礼使。同光三年九月卒。赠右仆射。所着《凤阁词书》十卷、《克家志》五卷,并行于世。初,廷珪父逢,着《凿混沌》、《真珠帘》等赋,大为时人所称。廷珪既壮,亦着赋数十篇,同为一集,故目曰《克家志》。

崔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沂,字德润。大中时宰相魏公铉之幼子也。兄沆,广明初亦为宰辅。沂举进士第,历监察、补阙。昭宗时,累迁至员外郎、知制诰。性抗厉守道,而文藻非优,尝与同舍颜荛、钱珝俱秉笔,见荛、珝赡速,草制数十,无妨谭笑,而沂自愧。翌日,谒国相诉曰:“沂疏浅,不足以供词翰之职。”相辅然之,移为谏议大夫。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开平中,金吾街使寇彦卿入朝,过天津桥,市民梁现者不时回避,前导伍伯捽之,投石栏以致毙。彦卿自前白于梁祖,梁祖命通事舍人赵可封宣谕,令出私财与死者之家,以赎其罪。沂奏劾曰:“彦卿位是人臣,无专杀之理。况天津桥御路之要,正对端门,当车驾出入之途,非街使震怒之所。况梁现不时回避,其过止于鞭笞。捽首投驱,深乖朝宪,请论之以法。”梁祖惜彦卿,令沂以过失论,沂引斗竞律,以怙势力为罪首,下手者减一等。又斗殴条,不斗故殴伤人者,加伤罪一等。沂表入,责授彦卿游击将军、左卫中郎将。沂刚正守法,人士多之。迁左司侍郎,改太常卿,转礼部尚书。贞明中,带本官充西京副留守。时张全义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守太尉、中书令、魏王,名位之重,冠绝中外。沂至府,客将白以副留守合行廷礼,沂曰:“张公官位至重,然尚带府尹之名,不知副留守见尹之仪何如?”全义知之,遽引见沂,劳曰:“彼此有礼,俱老矣,勿相劳烦。”庄宗兴复唐室,复用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坐累谪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召还,复为左丞。以衰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卒于龙门之别墅,时年七十余。赠太子少傅。

刘岳,字昭辅。其先辽东襄平人,元魏平定辽东,徙家于代,随孝文迁洛,遂为洛阳人。八代祖民部尚书渝国公政会,武德时功臣。祖符,蔡州刺史。父珪,洪洞县令。符有子八人,皆登进士第。珪之母弟瑰、玕,异母弟崇夷、崇龟、崇望、崇鲁、崇谟。崇龟,乾宁中广南节度使;崇望,乾宁中宰相;崇鲁、崇谟、崇夷,并历朝省。岳少孤,亦进士擢第,历户部巡官、郑县簿、直史馆,转左拾遗、侍御史。梁贞明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岳为文敏速,尤善谈谐,在职累迁户部侍郎,在翰林十二年。庄宗入汴,随例贬均州司马,寻丁母忧,许自贬所奔丧,服阕,授太子詹事。明宗即位,历兵部吏部侍郎、秘书监、太常卿。卒年五十六。赠吏部尚书。岳文学之外,通于典礼。天成中,奉诏撰《新书仪》一部,文约而理当,今行于世。

子温叟,仕至御史中丞。《国老谈苑》云:刘温叟方正守道,以名教为己任。幼孤,事母以孝闻,其母甚贤。初为翰林学士,私庭拜母,母即命二婢箱擎公服、金带,置于阶下,谓温叟曰:“此汝父长兴中入翰林时所赐也。自先君子薨背以来,尝惧家门替坠,今汝能自致青云,继父之职,可服之无愧矣!”因欷歔掩泣。温叟伏地号恸,退就别寝,素衣蔬食,追慕数日,然后服之,士大夫以为得礼。

封舜卿,案:原本有阙文。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封氏世居渤海蓚县。舜卿,字赞圣,父敖,字硕夫,户部尚书、渤海县男。《唐书》有传。仕梁,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开平三年,奉使幽州,以门生郑致雍从行,复命之日,又与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致雍有俊才,舜卿虽有文辞,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因托致雍秉笔,当时讥者以为座主辱门生。案:以下有阙文。庄宗同光已来,累历清显。封氏自太和以来,世居两制,以文笔称于时。舜卿从子渭,《世系表》:渭,字希叟。昭宗迁洛时,为翰林学士,舜卿为中书舍人,叔侄对掌内外制。

从子翘,于梁贞明中亦为翰林学士。天成中,为给事中,因转对上言,以星辰合度,风雨应时,请御前香一合,帝亲爇一炷,余令于塔庙中焚之,贵表精至。议者以翘时推名族,出朝苑,登琐闱,甚有岩廊之望,而忽有此请,乃近诸妖佞耳,物望由是减之。案:以下残阙。

窦梦徵,同州人。少苦心为文,登进士第,历校书郎,自拾遗召入翰林,充学士。梁贞明中,加两浙钱镠元帅之命。梦徵以镠无功于中原,兵柄不宜虚授,其言切直。梁末帝以触时忌,左授外任。《玉堂闲话》:窦以钱公无功于本朝,僻在一方,坐邀恩泽,不称是命,乃抱麻哭于朝。翌日,窦谪掾于东州。有顷,复召为学士。及庄宗入汴,梦徵以例贬沂州,居尝感梁末帝旧恩,因为《祭故君文》云:“呜呼!四海九州,天回眷命,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当革故以鼎新,若金销而火盛,必然之理,夫何足竞”云。秉笔者皆许之,寻量移宿州。天成初,迁中书舍人,复入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玉堂闲话》:窦失意被谪,尝郁郁不乐,曾梦有人谓曰:“君无自苦,不久当复故职。然将来慎勿为丞相,苟有是命,当万计避之。”其后窦复居禁职。有顷,迁工部侍郎。窦忽忆梦中所言,深恶其事。然已受命,不能逊避,未几果卒。梦徵随计之秋,文称甚高,尤长于笺启,编为十卷,目曰《东堂集》,行于世。

李保殷,河南洛阳人也。昭宗朝,自处士除太子正字,改钱塘县尉。浙东帅董昌辟为推官,调补河府兵曹参军,历长水令、《毛诗》博士,累官至太常少卿、端王傅。入为大理卿,撰《刑律总要》十二卷;与兵部侍郎郗殷象论刑法事。左降房州司马。同光初,授殿中监,以其素有明法律之誉,拜大理卿;未满秩,属为人所制。保殷曰:“人之多辟,无自立辟。”乃谢病以归,卒于洛阳。

归蔼,字文彦,吴郡人也。曾祖登,祖融,父仁泽,位皆至列曹尚书、观察使。蔼登进士第,及升朝,遍历三署。案:以下疑有阙文。据《旧唐书?昭宗纪》:天祐元年七月,宴于文思殿。朱全忠入,百官或坐于廊下,全忠怒,笞通引官何凝。丙寅,制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上柱国韩仪责授棣州司马,侍御史归蔼责授登州司户,坐百官傲全忠也。同光初,为尚书右丞,迁刑、户二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致仕,卒年七十六。

孔邈,文宣王四十一代孙。身长七尺余,神气温厚。登进士第,历校书郎、万年尉,充集贤校理,为谏议大夫,以年老致仕。案:《孔邈传》,原本残阙。考《册府元龟》云:乾宁五年,登进士第,除校书郎。崔远在中书,奏为万年尉,充集贤校理,以亲舅独孤损方在廊庙,避嫌不赴职。

张文宝,昭宗朝谏议大夫顗之子也。文宝初,依河中朱友谦为从事。庄宗即位于魏州,以文宝知制诰,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知贡举,迁吏部侍郎。文宝性雅淡稽古。长兴初,奉使浙中,泛海船坏,水工以小舟救,文宝与副使吏部郎中张绚信风至淮南界,伪吴杨溥礼待甚至,兼厚遗钱币、食物。文宝受其食物,反其钱币,吴人善之,送文宝等复至杭州宣国命,还青州,卒。

子吉,嗣位邑宰。

陈乂,蓟门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因避乱,客于浮阳,转徙于大梁。梁将张汉杰延于私邸,表授太子舍人。庄宗平梁,郭崇韬遥领常山,召居宾榻。崇韬从魏王继岌伐蜀,署为招讨判官。崇韬死,明宗即位,随任圜归阙,圜荐之于朝,除膳部员外郎、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乂性阴僻,寡与人合,不为当路所与。寻移左散骑常侍,由是忿以成疾,逾月而卒。

乂微有才术,尝自恃其能。为判官日,人有造者,垂帷深处,罕见其面。及居西掖,而姿态愈倨,位竟不至公卿,盖器度促狭者也。然乂性孤执,尤廉于财。长兴中,尝自舍人衔命册晋国公主石氏于太原,晋高祖善待之,但讶其高岸。人或有献可于乂,宜陈一讴颂以称晋高祖之美,可邀其厚贿耳。乂曰:“人生贫富,咸有定分,未有持天子命违礼以求利,既损国纲,且亏士行,乂今生所不为也。”闻者嘉之。晋高祖即位,赠礼部尚书。

刘赞,魏州人也。幼有文性。父玭,为令录,诲以诗书,夏月令服青襦单衫。玭每肉食,别置蔬食以饭赞,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食肉,当苦心文艺,自可致之,吾禄不可分也。”由是赞及冠有文辞,年三十余登进士第。魏州节度使罗绍威署巡官,罢归京师,依开封尹刘鄩。久之,租庸使赵岩表为巡官,累迁至户部员外郎,职如故。庄宗入汴,租庸副使孔谦以赞里人,表为盐铁判官。天成中,历知制诰、中书舍人。与学士窦梦徵同年登第,邻居友善,梦徵卒,赞与同年杨凝式缌麻为位而哭,其家无嫡长,与视丧事,恤其孀稚,人士称之。改御史中丞、刑部侍郎。

赞性雍和,与物无忤,居官畏慎,人若以私干之,虽权豪不能移其操。未几,改秘书监,兼秦王傅。《册府元龟》:秦王为元帅,秦王府判官、太子詹事王居敏与赞乡曲之旧,以秦王盛年自恣,须朝中选端士纳诲,冀其禀畏,乃奏荐赞焉。赞节概贞素,忽闻其命,掩泣固辞,竟不能止。案《通鉴》:瓒自以左迁,泣诉,不得免。胡三省注云:唐制,六部侍郎除吏部之外,余皆从四品下;王傅从三品。然六部侍郎为向用,王傅为左迁,以职事有闲剧之不同也。当是时,从荣地居储副,则秦王傅不可以闲官。言盖以从荣轻佻峻急,恐豫其祸,故求脱耳。时秦王参佐,皆新进小生,动多轻脱,每称颂秦王功德,阿意顺旨,只奉谈笑,惟赞从容讽议,必献嘉言。秦王常接见宾僚及游客,于酒筵之中,悉令秉笔赋诗。《册府元龟》:时从荣溺于篇章,凡门客及通谒游士,必坐于客次,自出题目,令赋一章,然后接见。赞为师傅,亦与诸客混,然容状不悦。秦王知其意,自是戒典客,赞至勿通,令每月一度至衙。《言行龟鉴》载:刘赞谏秦王曰:“殿下宜以孝敬为职,浮华非所尚也。”秦王不悦,戒阍者后弗引进。赞既官系王府,不敢朝参,不通庆吊,但闭关喑呜而已,及秦王得罪,或言赞止于朝降,而赞已服麻衣备驴乘在门矣。闻其言曰:“岂有国君之嗣,一旦举室涂地,而宾佐朝降,得免死,幸也。”俄而台史示敕,长流岚州,即时赴贬所。在岚州逾年,清泰二年春,诏归田里。妻纥干氏涂中卒,赞比羸瘠,恸哭殆绝,因之亦病,行及石会关而卒,时年六十余。

史臣曰:自唐祚横流,衣冠扫地,苟无端士,孰恢素风。如廷珪之文学,崔沂之刚正,刘岳之典礼,舜卿之掌诰,洎梦徵而下,皆蔚有贞规,无亏懿范,固可以为搢绅之圭表,耸朝廷之羽仪,以之垂名,夫何不韪。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四 列传二百五十一·赵尔巽
  卷三·李斗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毛丫头殒命记·李定夷
  卷十八·曾巩
  六五六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覆查明各大臣家并无镌刻奏疏朱批折·佚名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佚名
  忠贞录卷三·李维樾
  卷六十·班固
  一二 父亲的病下·周作人
  文惠太子传·萧子显
  耶律合里只传·脱脱
  韩宜可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正末领大末、二末、三未净行钱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公艺,寿张县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老夫所生三个孩儿,大的张悦,第二张王羽,第三个张英。大的个治家,第二个习文,第三个习武。这三个孩儿,家私里外,都是俺这三个孩儿的。

  • 三集卷八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二古今体一百二十三首【己丑六】赋得鹿角解【得讹字八韵散馆试题】日永明都候感隂阳鹿多角都失岳岳首故挺峩峩别类游风磴【鹿於每年白露後始牝牡趂羣余时皆别羣散处】成羣聚月坡革希气为

  • 卷三百一十七·列传第七十六·脱脱

        邵亢 冯京 钱惟演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再试开封,当第一,以赋失韵,弗取。范仲淹举亢茂才异等,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六·陈邦瞻

    张浚经略闗陜髙宗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陜宣抚处置使帝问浚大计浚谓中兴当自闗陜始虑金人或先入陜窥蜀则东南不可保请身任陜蜀之事置幕府于秦州别遣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頥浩扈跸来武昌为趋陜之计复以张浚刘光世与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两朝纲目备要卷六·佚名

    宁宗庆元六年【庚申】春正月己亥皇子坦生八月壬寅薨追封邠王谥曰冲温二月戊辰降徳音以皇子生故也降诸路杂犯死罪以下囚释杖以下己巳雨土闰月丁未亦如之戊寅上太上皇帝玉牒圣政日厯防要宰相京镗等

  • 绎史卷四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王子克子頽之乱诗丘中有麻彼防子嗟彼防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防子国彼防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防之子彼防之子贻我佩玖【诗序丘中有麻思贤也荘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左传【桓公十八

  • 彭汝砺传·脱脱

    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名。历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王安石看到他的《诗义》,补国子直讲,改任大理寺丞,提升为太子中允,不久厌恶他。御史中丞邓绾将要提升为御史,召之不去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六兵部车驾清吏司马政凡牧马八旗马每岁季春由部以出牧之数具奏并列副都统名请每翼简用一人掌出牧事每旗视马多寡拨委官兵陆续领赴口外马场择水草丰茂处牧养听副都统管辖调度归牧之期以

  • 卷五·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录卷五     宋 陈騤 撰撰述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诏乐章赞颂敇葬軷祭文夏国人使到驿宴设教坊白语删润文字及答高丽书文并依旧制长贰分诸官撰六月十三日诏应祠祭天地社稷祝文令秘书省依旧分撰

  •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九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与尚斋围棋一局。拟作各摺片稿,心绪郁闷,久不得就。中饭后又围棋一局。日内,因不得景德镇开仗之信,心中忽忽如有所失。清理文件。见客四次。江军门自柏溪来见。是日,刘彤皆、姚慕庭回家过年。夜,倦甚,读书不

  • 商书·咸有一德·佚名

    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

  • 类感第五十·佚名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声以同应,气以异乖。其类苟聚,虽远不离;其群苟分,虽近未台。故铜山崩蜀,钟鸣于晋,淄渑共川,色味异质,感应必类,自然之数也。是以飞行者,阳之群也;蛰伏者,阴之类也。故曰:夏至而鹿角解,月亏而蚌蛤胎,麒麟斗而日蚀,鲸鱼

  • 卷十八·陆九渊

  • 第四十四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又复业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于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种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余天。是业因缘。人胜天劣。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人中布施已  则生于善道非天能布施  以

  •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

    梁启超著。主要讲述了该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包括2封致妻子李蕙仙的信,给孩子们的信134篇。大致前29篇为文言,第30篇后为白话。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 空轩诗话·吴宓

    近代诗话。吴宓著。附刊于1935年中华书局(上海)出版之《吴宓诗集》。卷首有1934年作者自叙。自叙说:“近年编辑读书,及与友人通函谈叙之所得,有关于诗者若干条,录存册中未尝刊布,兹汇为一编,以示同好。”所录诗话52则,约7万

  • 唐音·杨士弘

    十四卷。元杨士宏(生卒年不详)编。杨士宏,字伯谦,襄城 (今属河南)人。是书收诗一千三百四十一首,卷前有杨士宏所撰 《唐音姓氏并序》。是书分为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编者自记称十五卷,系遗响有一子卷。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