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六·志第九十九·仪卫四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政和大驾卤簿。象六,分左右。次六引:开封令、开封牧、大司乐、少傅、御史大夫、兵部尚书。次金吾纛、槊。左右皂纛各六,押衙四人,犦槊八,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四人,本卫大将军二人,犦槊四,夹大将军。法驾,犦槊减二,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减二人。

  次朱雀旗队。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引队,犦槊二,夹都尉;弩四,弓矢十六,槊二十,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押队。法驾,弩减二,弓矢减六,槊减八。宣和,引队改天武都指挥使,押队改天武指挥使。

  次龙旗队。大将军一员检校,骑;引旗十二人,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旗各一,五星旗五,左、右摄提旗二,北斗旗一,护旗十二人,副竿二。法驾,引旗、护旗人各减四。宣和,检校改左右卫大将军,雷公、电母旗去"公"、"母"二字。

  次指南、记里鼓车各一,驾马各四,驾士各三十人,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车各一,驾士各十八人。法驾,无白鹭、崇德车。宣和,有青旌、青雀、鸣鸢、飞鸿、虎皮、貔貅六车,在记里鼓之下、崇德之前;减白鹭、鸾旗、皮轩三车,驾士之数如前。

  次金吾引驾,骑;本卫果毅都尉二人,仪刀、弩、弓矢、槊各减二。宣和,改都尉为神勇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管押指挥使一人,掆鼓、金钲各十二,大鼓一百二十,长鸣一百二十,铙鼓十二,歌工、拱宸管、箫、茄各二十四,大横吹一百二十,节鼓二,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掆鼓、金钲各十二,小鼓、中鸣各一百二十,羽葆鼓十二,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法驾,前后掆鼓、金钲各减四,大鼓减四十,长鸣减四十,铙鼓减四,拱宸管后箫、笳各减八,大横吹减四十,节鼓后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减八,小鼓、中鸣各减四十,羽葆鼓减四,最后箫、笳各减八,帅兵共减十八人。

  次太史相风、行漏等舆。太史令及令史各一人,相风乌舆一。交龙钲、鼓各一,司辰、典士各一人,漏刻生四人,鼓楼、钟楼、行漏舆各一,太史正一人,清道二人,十二神舆一。法驾,行漏舆一,神舆一,宣和,鼓、钟楼并改为舆,太史正前有捧日副指挥使二人,捧日节级十人,神舆舆士增十。

  次持鈒前队。左右武卫果毅都尉二人引队,左右武卫校尉二人。绛引幡一,左右有金节十二,罕、毕各一,朱雀幢、叉、导盖,青龙、白虎幢各一,叉三。称长一人,鈒戟二百八十八,左右武卫将军二人检校,左右武卫校尉四人押队。法驾,金节减四,鈒戟减七十二。宣和,引队改骁骑都指挥使,武卫校尉改骁骑军使,增朱雀旗后之叉一,去龙虎旗后之叉三,检校改用左右骁骑将军。

  次黄麾幡一。法驾,前有殿中侍御史二员。次六军仪仗。左右神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各有统军二员,都头二人押仗,本军旗各一,排阑旗各二十分夹,吏兵、力士旗各五,掩尾天马旗二,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镫仗八。法驾,神武军减排阑旗十,羽林、龙武军各减四,吏兵、力士旗各减一。宣和,统军改军将,神武军旗改熊虎,排阑旗改平列,哥舒棒改戈戟,镫杖改矛戟,羽林队无节级,黄熊旗改黄罴,龙武旗改熊虎。

  次引驾旗。天王旗二,排仗通直官二人押旗,十二辰旗各一。法驾,同。次龙墀旗。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旗,五方龙旗各一,金鸾、金凤旗各一,师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日、月旗各一。法驾,减鸾、凤、师子旗。次御马二十四。控马每匹天武二人,御马直二人,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御马直改为习驭。次中道队。大将军一员检校。法驾,同。宣和,大将军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次日月合璧旗一,苣文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云旗二,长寿幢二。宣和,苣文改庆云,祥云改祥光。

  次金吾细仗。青龙、白虎旗各一,五岳神旗、五方神旗、五方龙旗、五方凤旗各五。法驾,五方龙、凤旗各减二。宣和,改校尉为使臣,五岳神旗去"神"字。

  次八宝。镇国神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在左,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为四重。香案八,各以二列于宝舆之前。碧襕二十四人,符宝郎行于碧襕之间。法驾,减碧襕八人。宣和,增引宝职掌二人,香案职掌六人,援卫传喝亲从一百人。奉宝辇官每宝二十八人,节级一人,奉宝一十二人,舁香案、行马、执烛笼各四人,持席褥、油衣共三人,香案、宝舆各九,烛笼三十六,碧襕之数同前。

  次方伞二,大雉尾扇四夹。法驾,同。次金吾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法驾,减押仗。次金甲二人。宣和,改为铜甲。次太仆寺进马四人。次引驾千牛卫上将军一员,千牛八人,中郎将二人,千牛二人。宣和,引驾改为千牛卫大将军,中郎将改为捧日都虞候。次长史二人。宣和,无。

  次金吾引驾官四人。次导驾官。次伞扇、舆辇。大伞二,中雉尾扇四夹,腰舆一,小雉尾扇四夹,应奉人员一人,十将、将、虞候、节级二人,长行十六人。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镫一。小舆一,逍遥子一,平辇一。法驾,排列官后中雉尾扇减四。宣和,去小雉尾扇四,腰舆一,小舆一,逍遥子改为逍遥辇,平辇一,小舆前又有大辂一。

  次驾前东第五班。开道旗一,皂纛旗十二。引驾六十二人,钧容直三百人。五方色龙旗五,门旗四十,御龙四直步执门旗六十。天武驾头下一十二人,茶酒班执从物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麋旗一,殿前班击鞭一十人,簇辇龙旗八,日、月、麟、凤旗四,青、白、赤、黑龙旗各一。御龙直四十人,踏路马二,夹辂大将军二员,进辂职掌二员,部押二人,教马官二员。法驾,同。宣和,无钧容直,开道旗内增押班一人,殿侍二人。皂纛旗十二,引驾人员二人,长行六十人。五方色吉字旗,殿侍三人,管押十人。门旗,殿侍二人,管押四十人,叉八,门旗六十,御龙直一十二人,骨朵直十二人,御龙弓箭直、弩直各十八人,御龙直仗剑六人,执麋旗殿侍二人,管押龙旗人员二人,都知、副都知各一人,执骨朵殿侍十六人,内大将军改为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二人,掌辇四人。

  皇帝乘玉辂,驾青马六,驾士一百二十八人,扶驾八人,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行门三十五人,分左右,陪乘将军二员。法驾,同。宣和,驾士增为二百三十四人。

  次奉宸队。御龙直,左厢骨朵子直、右厢弓箭直,弩直,御龙四直,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为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次驾后东第五班。大黄龙旗一,钧容直三十一人。扇筤下天武二十人,茶酒班簇辇三十一人,招箭班三十三人。法驾,同。宣和,止用黄龙旗,余并无。

  次副玉辂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驾士一百人,内人员二人。次大辇一,掌辇四人,应奉人员十二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十人,长行三百五十五人。尚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供奉职官二员,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法驾,同。宣和增奉辇为九十人。次太仆御马二十四,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无太仆。

  次持鈒后队。左右武卫旅帅二人。法驾,同。宣和,改为神勇都指挥使。次重轮旗二,大伞二,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朱团扇各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真武幢一,绛麾二,叉一,细槊十二。法驾,小雉尾扇、朱团扇、睥睨、槊各减四,华盖减一,御刀减二。宣和,真武幢改为玄武。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总领大角一百二十。法驾,减四十。宣和改都尉为骁骑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后部鼓吹。丞二人,典事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十二,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铙鼓十二,歌工、箫、笳各二十四,小横吹一百二十,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法驾,羽葆鼓减四,箫、笳、笛、觱篥、桃皮觱篥各减八,铙鼓减四,小横吹减四十。宣和,帅兵官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四都头。

  次黄麾一,芳亭辇一,凤辇一,法驾,去凤辇。宣和,芳亭奉辇六十二人。

  次金、象、革、木四辂,并有副辂。金辂踏路赤马二,正副各驾赤马六,驾士六十人。余辂正副驾马数同而色异,象辂以赭白,革辂以骝,木辂以黑,驾士各四十人。法驾,无副辂。宣和,驾马之色又异,金以骝,象以赤,革以赭白,木以乌;驾士五百五十人,副一百人,管押人员各二人。耕根车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同。宣和,无。进贤车一,驾士二十四人;明远车一,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各增驾马四。次属车十二乘,每乘驾牛三,驾士十人。法驾,减四乘。宣和,增衙官二人,管押节级一人。次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二员。法驾,同。次黄钺车、豹尾车各一,各驾赤马二,驾士十五人。法驾,除进贤、明远车外,并同。宣和,有黄钺天武副都头及神勇副都头各一。

  次掩后队。左右威卫折冲都尉二人领队,大戟、刀盾、弓矢、槊各五十。法驾,各减十六。宣和,押队改用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次真武队。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犦槊二,仙童旗一,真武旗一,螣蛇、神龟旗各一,槊二十五,弓矢二十,弩五。法驾,槊减六,弓矢减五,弩减一。宣和,改为玄武队。改真武为玄武,又圣仙童、龟、蛇旗,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政和大驾外仗。清游队。次第六引外仗,白泽旗二,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二人,弩八,弓矢三十二,槊四十。法驾,次第三引外仗,弩减二,弓矢减八,槊减十。宣和,改都尉为捧日都指挥使。左右金吾各十六骑,帅兵官二人,弩八,弓矢、槊各十二。法驾,金吾骑及弓矢、槊各减四。宣和,改金吾为天武都头。

  次佽飞队。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分领,虞候佽飞四十八人,铁甲佽飞二十四人。法驾,前减十八人,后减八人。宣和,改金吾卫为拱圣都指挥使,改都尉为都指挥使。

  次前队殳仗。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犦槊四。殳叉分五队:第一,一百六十人;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第五各八十人。逐队有帅兵官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卫各四人。法驾,殳叉第一队减六十,第二、第三各减三十,第四、第五各减二十。宣和,改检校为左右卫将军,领军卫为天武都头,威卫为神勇都头,武卫为宣武都头,骁卫为虎翼都头;殳叉第一队减六十,增第二队至第五队为一百。

  次后队殳仗。殳叉分五队:第一、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八十人;第五,一百六十人。帅兵官,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凡前后队殳仗,前接中道北斗旗,后尽卤簿后队。法驾,殳叉第一、第二队各减二十四,第三、第四各减三十,第五减六十。宣和,殳叉各一百,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都头。

  次前部马队。凡十二,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前左右金吾卫折冲领,角、亢、斗、牛宿旗四,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第二,氐、房、女、虚宿旗四;第三,心、危宿旗,第四,尾、室宿旗各二。以上三队,各以左右领军卫果毅领。第五,箕、壁宿旗,第六,奎、井宿旗各二,各以左右威卫折冲领。第七,娄、鬼宿旗,第八,胃、柳宿旗,第九,昴、星宿旗各二,各以左右武卫果毅领。第十,毕、张宿旗,第十一,觜、翼宿旗,第十二,参、轸宿旗各二,各以左右骁卫折冲领。弩、弓矢、槊人数,同第一队。法驾,分二十八宿旗为十队,逐队弩减四,弓矢减六,槊减二十。宣和,捧日、拱圣、神勇、骁卫、宣武五都指挥使,分领上十队,以虎翼、广勇都指挥使,分领下二队。

  次步甲前队。凡十二,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并骑。犦槊四,逐队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三各以左右领军卫,第五以左右威卫,第七以左右武卫,第九以左右骁卫,第十一以左右卫,并折冲;第二、第四各以左右领军卫,第六以左右威卫,第八以左右武卫,第十以左右骁卫,第十二以左右卫,并果毅。内有鹖、貔、玉马、三角兽、黄鹿、飞麟、駃騠、鸾、麟、驯象、玉兔、辟邪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每队弓矢各减二十。宣和,检校改用左右卫将军,又去皞槊,分领并改为都指挥使:第一、第二并捧日,第三、第四并天武,第五、第六并拱圣,第七、第八并神勇,第九骁骑,第十宣武,第十一虎翼,第十二广勇。

  次前部黄麾仗。绛引幡二十,下分六部:第一,左右威卫;第二,左右领军卫;第三,左右威卫;第四,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骁卫;第六,左右卫。诸部各有殿中侍御史两员,本卫大将军二人检校,本卫折冲都尉二人分领。又各有帅兵官二十人。龙头竿六重,重各二十;揭鼓三重,重各二;仪锽五色幡、小戟、槊各一重,重各二十;弓矢二重,重各二十;朱绿縢络盾并刀二重,重各二十。法驾,止五部,绛引幡、帅兵官、龙头竿、幡、戟、弓矢、盾刀、槊并减六。宣和,六部:骁卫、武卫、屯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皆左右上将军;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皆都指挥、都头;逐部上将军、都头各一人。

  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卫果毅都尉二人,分押旗及领后七十骑,弩八,弓矢二十二,槊四十。法驾,减后骑三十,弩减二,弓矢减八,槊减二十。宣和,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次班剑、仪刀队。并骑。左右卫将军二人分领,郎将二十四人,左右亲卫、勋卫各四人,每卫班剑二百二十人;诸翊卫左右卫六人,领仪刀四百八人;左右骁卫二人,领仪刀一百三十六人。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各二人。法驾,亲、勋卫班剑减八十四人,翊卫仪刀减一百三十二人,增左右骁卫四人,班剑、仪刀九十二仕。宣和,分领改左右武卫将军及捧日、天武指挥四人,拱圣六人,神勇、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指挥使各二人。

  次亲勋、散手、骁卫翊卫队。左右卫供奉中郎将四人,分领亲勋翊卫四十八人;左右卫郎将二人,分领散手翊卫六十人;左右骁卫郎将二人,分领骁卫翊卫五十六人。法驾,亲勋减十六人,散手、骁卫各减二十人。宣和,改为中卫、翊卫、亲卫队,中卫郎四人,分领卫兵四十八人;翊卫郎二人,分领卫兵六十人;亲卫郎二人,分领卫兵五十六人。

  次左右骁卫翊卫三队。各有二人分领,第一本卫大将军,第二本卫将军,第三本卫郎将;花凤、飞黄、吉利旗各二,分为三队;逐队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法驾,弩减四,弓矢、槊各减半。宣和,分领第一、第二队,左右骁卫大将军、将军;第三,广勇指挥使。改花凤旗为双莲旗。

  次来毂队。凡六,逐队都尉二人检校,第一、第四左右卫折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并左右卫果毅。逐队刀盾各六十人,内第一、第四有宝符旗二。法驾,各减刀盾二十。宣和,检校改为捧日、天武、拱圣三指挥使。

  次捧日队。逐队引一人,押二人,长行殿侍二十八人,旗头三人,枪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左右厢天武约拦各一百五十五人。法驾,同。

  次后部黄麾仗。分六部: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武卫。部内殿中侍御史、大将军、都尉、帅兵官、绛引幡、龙头竿等,并同前部。法驾,减第六部,绛引幡减六。宣和,六部:第一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自二至六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五指挥。

  次步甲后队。凡十二,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以左右卫,第三以左右骁卫,第五以左右武卫,第七以左右威卫,第九、第十一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果毅;第二以左右卫,第四以左右骁卫,第六以左右武卫,第八以左右威卫,第十、第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折冲。内有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牦牛、甘露、网子、祥光、翔鹤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宣和,自第七队以下,分领改用都指挥使,七、八并神勇,九骁骑,十宣武,十一虎翼,十二广勇。旗亦改其半,七天正尧瑞,八日有戴承,十翔鹤,十一红光,十二文石。

  次后部马队。凡十二,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二各以左右卫,第五、第六、第七各以左右武卫,第十至十一、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各以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各以左右威卫,并果毅。内有角〈角耑〉、赤熊、兕、天下太平、驯犀、鵕鸃、騼〈马蜀〉、驺牙、苍乌、白狼、龙、虎、金牛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每队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法驾,止十队。弩减四,弓矢减六,槊减十二。宣和,改都尉为指挥使,一、二并以捧日,三、四并以天武,五、六并以拱圣,七、八并以神勇,九以骁骑,十以宣武,十一以虎翼,十二以广勇。内六有芝禾并秀旗,七有万年连理木旗。

  以上卤簿,凡门有六,中道之门二:第一门居日月合璧等旗之后,法驾,居龙墀旗之后;第二门居掩后队之后,法驾,同。各有金吾衙门旗四,监门校尉六人。左右道之门四:第一,居步甲前队第六队之后;第二,居第十二队之后;第三,居夹毂队之后;第四,居步甲后队第六队之后。法驾,同。各有监门校尉四人。宣和,改校尉为使臣。

  政和小驾,减大驾六引及象、木、革辂,五副辂,小舆,小辇,又减指南、记里、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耕根、进贤、明远、黄钺、豹尾、属车等十一,余并减大驾之半。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脱脱
  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三十二·赵尔巽
  第八十二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复国·蔡东藩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佚名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杨士奇
  穆宗庄皇帝实录序·佚名
  第八卷 星野晷度(六)·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九十三·郑樵
  提要·佚名
  宋之问传·欧阳修
  王彦章传·薛居正
  李常传·脱脱
  朱寿传·张廷玉
  卷二百十八下·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欧阳文忠诗补钞·吴之振

    修字永叔庐山高赠同年刘凝之归南康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巍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云霄之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

  • 卷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七王绩王绩字无功绦州龙门人文中子之弟隋末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嗜酒不任事寻还乡里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革死弃官归东臯着书号东臯子集

  • 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等·脱脱

        ◎兵一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后分队伍

  • ●卷七·魏泰

    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时元参政绛为翰林学士、判群牧,常问三命僧化成曰:“吕参政早晚为相?”化成曰:“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元曰:“然则其不安乎?”成曰:“

  • 成化御制原序·商辂

    朕惟天地纲常之道载诸经古今治乱之蹟备诸史自昔帝王以人文化成天下未始不资於经史焉我太宗文皇帝表章五经四书辑成大全纲常之道粲然复明後有作者不可尚已朕只承丕绪潜心经训服膺有年间閲历代史书舛杂浩繁不可殚纪惟宋

  • ◎成都悼蔡记·李定夷

    四川追悼蔡督军地点,在少城公园,十二月一号起至三号止。其追悼场之布置,入公园之签子门,以白布扎牌楼。沿右而左,为纸札“追悼邵阳蔡公大会”八字。门有警察守卫,非持参观券者勿许入。以故环立门外引领而望者,不下数千人,途为

  • 第四十七卷清嘉庆·缪荃孙

    仁宗嘉庆元年正月丁卯,两淮盐政苏楞额以例进贡品加倍,下部议处。二月壬辰,侍郎伊江阿往江苏会同费淳审拟陆锦书家丁呈控一案。四月己丑,布颜病免,李廷敬为江苏按察使。五月乙丑,管干珍降。丙寅,富纲为漕运总督。六月乙亥朔,江

  • 通志卷一百九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二西戎上西羌序略 羌无弋 湟中月氐胡 氐 葱茈羌 吐谷浑 乙弗敌【契翰 可兰女王国附】宕昌 邓至党项 白兰 吐蕃西羌序略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文正公仲淹神道碑欧阳修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

  • 卷四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七乾隆二十二年冬十二月辛酉谕酌派兵丁防送军营马匹上谕军机大臣曰据吴达善豆斌奏称防送军营马八千匹将所派兵丁编队行走等语所办甚是其吉林索伦察哈尔等闲散余丁俱酌量赏给昨成

  • 贾岛传·欧阳修

    贾岛的字叫浪仙,范阳郡人,先当了和尚,法名叫无本。后到了洛阳,当时洛阳县令下令僧人中午以后不能外出。贾岛写诗伤感,韩愈喜欢他,就教他写文章,他于是还了俗,去考进士。他在苦苦吟诗的时候,即使碰到达官显贵,也不会察觉。有一天

  • 双桥随笔原序·周召

    生平株守戸外罕窥凤岭赋归则益杜门访古以课儿辈为事儿鸿举业外旁治诗歌古文辞侄暨防孙初攻八股容膝数楹焚香篝灯吚唔声丙夜不絶余从枕上听之意甚适也无何闽警陡闻山魈猬起一时讹言腾吓阛阓之众仓皇出城余未尝为动而老

  • 三十一  非儒·墨子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2)。”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3);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若以尊卑为岁

  • 卷三百九十九·佚名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二时天帝释即复本形。在常啼前曲躬而立。赞言大士。善哉善哉!为法至诚坚固乃尔。过去诸佛为菩萨时。亦如大士。以坚固愿求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请问菩萨所学所乘所行所作。心无厌倦。成熟

  • 净名玄论卷第五(宗旨中)·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胡吉藏撰三论境智门智非孤生。必由境发。故境为智本。境非独立。因智受名。故智为境本。非境无以发智。非智无以照境。非境无以发智。故境为能发。智为所发。非智无以照境。故智为能照。境为所照。以境为

  •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安慧

        尊者安惠造  三科一聚二生门三种族。聚蕴义。生门义。心心所法生长门义。生于眼识以眼为门。此经证门义有六。然心所法有十二。故契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起俱受想思如是。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

  • 复斋易说·赵彦肃

    六卷,宋赵彦肃著。赵彦肃号复斋,其书故名。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以为先圣作《易》,有画而已;后圣系其辞,一言一字皆自画中来。其说与朱熹不合。故《语类》谓其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旨。《通

  • 东谷易翼传·郑汝谐

    二卷。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谷,生卒年无考,处州 (今浙江丽水)人。陈氏《直斋书录解题》谓其立朝多为善类,仕至吏部侍郎。《经义考》引《浙江通志》则云,中教官科,迁知信州,召为考功郎,累阶勋猷阁待制。《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