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〇、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辨

《燕策一》:“燕王哙立,苏秦死于齐,而齐宣王复用苏代。代为齐使于燕,激燕王厚任子之。子之三年,燕大乱。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谓昭王。”其叙事甚明晰。《齐策二》载田臣思劝齐王乘秦、韩之战而攻燕,高诱亦谓是宣王。证之《秦本纪》《韩世家》是年乃秦惠王后元十一年,韩宣王十九年,秦、韩战于岸门,而《年表》均失载。《孟子》亦明记与宣王论伐燕事。按诸《索隐》所引《纪年》,是乃宣王六年也。历来儒者于孟子在齐年代,或主当宣王时,或主当湣王时,纷纷议论不能决。今以诸书参互稽考,则宣王之说自胜。(《日知录》:“孟子以伐燕为宣王事,与《史记》不同。《通鉴》以威王宣王之卒各移下十年,以合《孟子》之书。今按:《史记》湣王元年为周显王四十六年,又八年,燕王哙让国于相子之。又二年,燕人立太子平,则以为湣王十二年。而《孟子》书吾甚惭于孟子,尚是宣王。何不以宣王之卒移下十二三年,则与《孟子》之书无不皆合,而但拘于十年之成数耶?”今按:顾氏此论极疏谬。不博考之《纪年》之佚文,无以发《史表》之覆,而以意为之移易,则终不足以徵信,而重起纷纭之争,复何益哉?又周柄中《四书典故辨正》谓:“伐燕杀哙,当从《通鉴》作宣王事。宣王即位之年,当从《史记》作显王二十七年。燕哙与齐宣王前后相左,当移上燕哙之年,以合齐宣,不当移下齐宣之年以就燕哙。”此说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已主之。不论其绝无证佐,全出臆断。且若燕哙年移前,此后燕昭年又难定。前人种种安排,总缘不肯细心一究《纪年》耳。)且余谓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者,犹有旁证,可得而微论者。《史记》湣王伐燕事仅附见于《燕世家》中,而《田齐世家》顾独不载,又不著于《年表》,此史公自审其可疑,故掩而没之也。(汪之昌《青学齋集》卷十一,齐人伐燕年代考,谓“即就《史记》论,《齐世家》湣王四十余年中,绝无一语及于伐燕。《六国表》湣十年正值伐燕之年,亦未言及。《燕世家》全录《国策》,其云燕哙立,苏秦死,齐宣王复用苏代,亦仍其旧。既与《年表》《苏秦传》不符,下文又突入诸将谓齐湣王伐燕云云,一篇中忽宣忽湣,似不知燕哙之世当值齐何王之年”,其论最是。)又按:《田齐世家》有“桓公午五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召诸大臣而谋。驺忌主勿救,段干朋主救之。田臣思曰: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此文殊可疑。史公于齐威王前事皆不能详。(今《齐策》亦始威王。)此独记载明备,可疑一也。吴师道辨之云:“田臣思即田忌,与邹忌段干朋皆仕威宣,何于桓公时已预大政?”二可疑也。桓公时,秦、魏攻韩,楚、赵救之,齐不救,因而袭燕。其后宣王时,秦、魏伐韩,楚、赵救之,齐不救,因而举燕,何其事之脗合?三可疑也。且桓公时秦、魏事无见。《年表》桓公五年,魏、韩、赵伐齐至桑邱,齐伐燕取桑邱。既云三晋伐齐至桑邱,何又云齐伐燕取桑邱?韩自结赵、魏攻齐,则又与求救于齐之文戾。且田臣思之辞曰:是天以燕与齐,而仅为取桑邱乎?四可疑也。吴氏因谓“《史》乃误以《国策》宣王伐燕章附之桓公。”其说甚是。盖桓宣字相近,史公既以伐燕为湣王事,乃以意移此于桓公耳。意当时史公所据本文当有宣王五年之说,而史公乃移以为桓公之五年也。(按美国斐勒德斐亚大学博物馆藏陈囗壶铭文:“隹王五年,囗囗陈▲再立事岁,孟冬戊辰,内伐匽。”此齐宣王五年伐燕之可证于铜器者。又按:宣王五年,邹忌已先卒。《史》文与下威王二十六年及宣王二年两节全同,均不可据。)考《秦本纪》:“惠文王后元十年,伐取韩石章。十一年,败韩岸门。”惠文王后元十年,当齐宣王五年,其十一年,当宣王六年。是秦之伐韩在宣王五年,韩恃救以抗秦,至明年而大败,齐乃以此际袭燕。岁月情事皆恰符。则史公《田齐世家》桓公五年事,即宣王五年之误,夫复何疑?(《韩策》:“秦、韩战于濁泽,韩氏急,欲为和,楚伪救韩,韩遂绝和于秦,而大败于岸门。”《大事纪解题》云:“濁泽即修鱼之战,事在韩宣怀十六年,在岸门一役前四年。韩和战之计不定,故兵连祸结,中间重有请救于齐之事也。”)然则齐伐燕起宣王五年,而取燕则在六年,决非湣王之十年矣。

[附]燕昭王乃公子职非太子平辨

又按:《燕策》:“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寡人国小,不足先后,虽然惟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宣王因伐燕,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史记 燕世家》文略同。《索隐》:“按:上文太子平谋攻子之,而《年表》又云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纪年》又云子之杀公子平,今此文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则《年表》《纪年》为谬也。而《赵系家》云,武灵王闻燕乱,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裴駰亦以此《系家》(指《燕世家》。)无赵送公子职之事,当是遥立职而送之,事竟不就。则昭王名平,非职,明矣。进退参详,是《年表》既误,而《纪年》因之而妄说耳。”今按小司马常引《纪年》而不加遵信,率如此。余疑《燕策》及《史》文记太子平、将军市被一节,词气支离,多误衍。当为“太子因要(《燕策》作数,今依《史 世家》。)党聚众,(此处应漏一及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此下《策》《史》均衍将军市被四字,又及字乃上文误移而下者。)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殉。(以《策》作已。)因(《策》作国。)构难数月。”盖太子平及将军市被始终共事,并及于难。今《史》《策》此节文均误,遂谓市被反攻太子平,而市被又反见杀,于事势情理均难通也。然则《史》《策》下文所云“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者,实为立“公子职”之字误。惟今《策》《史》同误,不知先误者何书,而读者又以妄易其未误之本也。今《六国表》云:“君哙及相子之皆死”,与《索隐》所引《年表》文不同。盖太子二字,又经刊去矣。古书之多经改易,不易审读,如此。

又按:雷氏《义证》亦谓:“《燕策》立太子平句,本是立公子职之误。《燕世家》又承其讹也。《索隐》因此信裴駰之解,于《年表》王哙太子相子之皆死句,刊去太子二字,以扶同后说。校刊《纪年》者,于燕子之杀公子平下,又增以不克二字,以弥缝其异。其实皆误也。夫市被与太子平攻子之,可云不克,为其为攻也。若上文既云杀矣,下何以复云不克?此种文义,未之前闻。”雷氏论今本《伪纪年》妄改真本之迹,言极明快。惟市被之冤,虽无的据,固可会合《燕策》《史记》、今本《竹书》种种之误,而据情酌理,以为申雪也。(又按,郭沫若《金文馀释之馀 释◆》引唐兰说,谓“往年齐地所出北燕兵器,多见郾王职名,即是燕昭王。”此亦昭王乃职非平一证。)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列传第六十七·脱脱
  卷一二八 宋紀十·司马光
  卷七·毕沅
  康熙二年二月至康熙十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第四○六清单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五--二·佚名
  卷之十二·傅恒
  二十七、院试·包天笑
  杜预传·房玄龄
  刘休传·萧子显
  卷之八十八  朝鮮紀事(明)倪謙 撰·邓士龙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邹韬奋
  职官二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顺帝七·宋濂

        ◎顺帝七   十五年春正月戊午朔,以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提调留守司,宣徽使黑厮为中书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左丞许有壬为集贤大学士,辽阳行省左丞奇伯颜不花升本省平章政事。壬戌,以宣政院副使忻都为太子詹事。

  •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七·荀悦

      皇帝初生数月。遭巫蛊事。幽于郡邸狱。廷尉监鲁国邴吉。字少卿。治巫蛊事于郡邸狱。悯曾孙之无辜。择女徒谨厚者。使保养曾孙。置闲燥处。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中系者。欲

  • 卷之八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庚申北略·佚名

    英夷自咸丰九年四月,兵至天津大沽,经科尔多王僧格林沁挫衄之后,志图报复。十年六月十五日,英法二夷舟抵大沽。时僧王早为拒敌之计,南北塘俱设有炮台,防守甚严,复于北门[塘]伏有地雷火炮。有土富沙姓,世居其地,于彼不利,阴泄其谋

  • 元孝友传·魏收

    元..的弟弟孝友,年轻时就很有声望,后袭封为淮陽王,官至沧州刺史。为政温和,好施小恩小惠,为官不清廉,但并不存心侵犯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们也就对此听之任之。孝静帝曾在华林园宴请齐文襄王高澄,作陪的元孝友因为喝醉了酒而自

  • 完颜欢都传·脱脱

    欢都,是完颜部人。他的祖父石鲁,与昭祖同时代、同部落,而且同名,彼此情投意合,发誓说:“活着一处居住,死了一处埋葬。”当地人把昭祖称为勇石鲁,把石鲁称为贤石鲁。起初,乌萨扎部有个叫罢敌悔的美女,被青岭东边的混同江蜀束水人

  • 魏纪二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司马光

    魏纪二 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1]春,正月,曹真使张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1]春季,正月,曹真派张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2]二月,诸葛亮至永安。[2]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3]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欲东

  • 丁玲女士被捕·沈从文

    丁玲女士这个名字,应当是许多人所熟习的名字。近来得到几个朋友来信,方知道她在上海租界上,已被几个政府的便衣侦探,用绑票方法捕去了。捕去以后就下落不明,凶多吉少。上海地方绑票案件极多,想不到还有政治绑票!政府对于这类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三礼部五十二丧礼四庶人丧礼明集礼初终疾病迁居正寝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使人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气絶乃哭废床寝於地乃易服男子扱上袵被髪徒跣妇人去冠被髪不徒跣诸有服者皆去华饰乃

  • 卷二·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太宗孝武惠文皇帝上太宗皇帝讳德光太祖第二子也母曰舒噜氏帝诞于大部落东一千里之牙帐生时黑云覆帐火光照耀有声如雷及长美姿貌雄杰有大志精于骑射平奚渤海二国太祖爱之立为元帅太

  • 卷一百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四宋 陣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

  •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陀罗尼门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陀罗尼门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

  • 答 或 问·太虚

    ──二十四年一月作──或问:近来学西藏红黄喇嘛法者,以所习咒法,其间或应肉食乃可成就,虽食蔬亦须作肉想观,故不如迳行食肉之为便。因有蔬食多年,亦学喇嘛而开者,致与吾国佛教徒向所持行,大相迳庭,纷起非难,遂成为疑诤未决之一

  • 恕谷后集·李塨

    文集。清李塨(1659—1733)撰。十三卷。塨字恕谷,号刚主(一作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年六十为通州学政,旋以病告归。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著有《周易传注》、《李氏学乐

  • 钟吕传道集·施肩吾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三卷。题钟离权述,吕岩集,施肩吾传。全书分十八论,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方式、效验等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系统地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十八个问题。该书首论真仙。谓人有生老病

  • 战地莺花录·李涵秋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24回。李涵秋著。书叙清末福州公子林赛姑出生后,因为林家人丁不旺,其祖母命他男扮女装,以期长命百岁,并命家人绝对保密,以致长大后闹出一连串阴错阳差的故事。先是使多少媒婆徒劳往返,使多少男家大失所望

  • 西汉年纪·王益之

    三十卷。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象之兄,南宋婺州金华 (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大理寺直。谙熟两汉掌故,著有《西汉年纪》、《汉官总录》、《职源撮要》。该书记西汉一代史事。取材《史记》、《汉书》,旁及《楚汉春

  •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通门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记室智时、侍者超慧同对。西干,震旦,宗本投机颂终病游游刃目终,序品,法华后颂,四依法颂,病游游刃终,自叙,病游初草.病游后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