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家第五

自有王者,便置诸侯,列以五等,疏为万国。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迄乎秦世,分为七雄。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荩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夫史之篇目,皆迁所创,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

且诸侯、大夫,家国本别。三晋之与田氏,自未为君而前,齿列陪臣,屈身藩后,而前后一统,俱归世家。使君臣相杂,升降失序,何以责季孙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归反坫?列号东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视六国,而没其本号,唯以田完制名,求之人情,孰谓其可?

当汉氏之有天下也,其诸侯与古不同。夫古者诸侯,皆即位建元,专制一国,绵绵瓜瓞,卜世长久。至于汉代则不然。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异姓封侯者,必从宦天朝,不临方域。或传国唯止一身,或袭爵才经数世,虽名班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而马迁强加别录,以类相从,虽得画一之宜,讵识随之义?

荩班《汉》知其若是,厘革前非。至如萧、曹茅土之封,荆、楚葭莩之属,并一概称传,无复世家,事势当然,非矫枉也。自兹已降,年将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扬、益不宾,终亦受屈中朝,见称伪主。为史者必题之以纪,则上通帝王;榜之以传,则下同臣妾。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次有子显《齐书》,北编魏虏;牛弘《周史》,南记萧。考其传体,宜曰世家。但近古着书,通无此称。用使马迁之目,湮没不行;班固之名,相传靡易者矣。

三晋《史记》《赵世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五世,晋献公赐赵夙耿。晋悼公立,赵武续赵宗。晋顷公年,赵简子出,有人当道,曰:"主君之子,且必有代。"晋懿公年,赵襄子与韩、魏灭知氏,于是北有代,南有知氏。襄子卒,献侯立;卒,子烈侯籍立。韩、魏、赵皆相立为诸侯。《魏世家》: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以魏封万。卜偃曰:"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晋文公令武子袭魏氏。晋悼公任魏绛政。其后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与赵、韩列为诸侯。《注》:《世本》曰:"都,斯也"。《韩世家》:韩之先与周同姓,其后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子宣子徙居州。子贞子徙居平阳。至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子武子,武子子景侯虔,与赵、魏俱得立为诸侯。

田氏《田敬仲完世家》: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完卒,谥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按:完之后九世为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使使言周天子,天子许之。田和立为齐侯,列于诸侯。

葭莩《汉书》:中山靖王胜对曰:"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注》:莩者,葭中白皮,至薄,喻薄。

去太去甚《老子》《无为章》: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子显编魏虏《梁书》《萧子恪传》:子恪弟子显,字景阳,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子显《齐书》列传第三十八,题为《魏虏》。

牛弘周史《隋书》本传:弘字里仁。开皇初,授秘书监。拜礼部尚书,敕修撰《五礼》,勒成百卷。有文集十三卷。按:弘撰《周史》,本传缺书。《隋》《经籍志》:《周史》十八卷,未成,牛弘撰。亦见《外》篇《正史》篇。《读书志》:苏绰秉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

萧《后周书》:萧字理孙,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之第三子。昭明卒,武帝舍兄弟而立简文。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雍、梁、随诸军事。以襄阳梁武创基之所,志存绥养。侯景作乱,梁元帝时镇江陵,与隙,恐,乃称于魏。江陵平,太祖立为梁主,资以江陵一州之地。遂称帝于其国,在位八载,薨。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岿字仁远,有文学,善抚御,在位二十三载,薨。又命其太子琮嗣位。琮字温文,倜傥善弓马。二年,隋入朝,废梁国。自初即位,至是岁三十有三年矣。按:于后周,若题以世家,实为宜称。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 顺帝·沈约
  卷二百四十·表第三十一·脱脱
  卷四百十五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三十四·朱熹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徐乾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高等审检地方审检厅·费行简
  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班固
  王僧虔传·李延寿
  移剌窝斡传·脱脱
  ●牧令须知卷六·刚毅
  卷二百九十·佚名
  六年·佚名
  九年·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二·彭定求

        卷502_1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姚合   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   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粉腻黄丝蕊,心重碧玉钱。   日浮秋转丽,雨洒晚弥鲜。醉艳酣千朵,愁红思一川。   绿茎

  • ◆干尚书文传(仁里漫稿)·顾嗣立

    文传,字寿道,号止斋,平江吴人。父雷龙,乡贡进士。先世以武弁入官,而力教其子以文易武。故雷龙两举进士,生文传,乃名今名以期之。用举者为吴及金坛两县学教谕,饶州慈湖书院山长。延佑科举法行,首中江浙乡贡,明年会试乙科,授同知昌

  • ●卷八·江顺诒

    ◎八曰品○郭频伽词品十二则△幽秀千崖,一壑深美。路转峰回,忽见流水。幽鸟不鸣,白云时起。此去人间,不知几里。时逢疏花,媚若处子。嫣然一笑,目成而已。△高超行云在空,明月在中。潇潇秋雨,冷冷好风。即之愈远,寻之无踪。

  • 无题·徐志摩

    原是你的本分,朝山人的胫踝,这荆刺的伤痛!回看你的来路。看那草丛乱石间斑斑的血迹,在暮霭里记认你从来的踪迹!且缓抚摩你的肢体,你的止境还远在那白云环拱处的山岭!无声的暮烟,远从那山麓与林边,渐渐的潮没了这旷野,这荒天。你

  • 卷4 ·佚名

    白玉蟾 见懒翁 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白玉蟾 见莺三首 夜来新长水三尺,雨过横

  • 卷二十四 茕斋歌诗六十二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四茕斋歌诗六十二首 闺 情 ○ 寄远 十二首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青楼何所

  • 卷八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八十七皮日休日休字袭羙襄阳竟陵人性傲诞隠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为著作佐郎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干符丧乱东出关为毘陵刺史陷巢贼中贼遣为防文疑其讥已遂害之有

  • 虚舟集巻四·王偁

    (明)王偁 撰○五言排律山居约马自牧同隠卜筑逺嚣尘松泉落涧滨山云常共醉海月不羞贫看竹琴留客寻芝鹿傍人露巾裁落芰野饭荐香芹树变啼园鸟溪游纵壑鳞蕙床眠薄暝桂酒赏芳春入社髙僧共寻山短屐频市城能扫迹迟尔结为邻夏日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徐乾学

    宋纪九【起着雍摄提格正月尽上章执徐闰十二月凡三年】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丙戍朔不受朝羣臣诣閤贺己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修太祖实録直学士院汤恱等修江表事迹 是月命使十七人分治

  •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七月。壬戌。谕内阁、御史王培佑奏、变法自强。当除蒙蔽锢习一摺。现因时事艰难。朝廷振兴庶务。力图自强。尤赖枢廷及各部院大臣。共笃棐忱。竭力匡赞。以期挽救颓风。庶事可渐臻治理。乃诸臣

  • 第八卷 南宋·缪荃孙

    驻军首领 御前诸军都统制张 俊 少师、镇兆崇信奉宁军节度使、淮南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兼营田大使、齐国公,随车驾驻跸临安府。于绍兴四年三月内、将所带神武右军人马前来建康驻。五年十二月,改充行营中军。

  • 卷二十四·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四明 王志长 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灋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庻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右肺石

  • (三)·钱穆

    《近思录》第三卷格物穷理,共七十八条。伊川《答横渠先生书》谓:“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今按:近代国人言

  • 菩萨戒本疏卷下(之末)·义寂

    第一救赎危苦戒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

  • 卷第三·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东晋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四年。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汉)(刘聪麟嘉二)(後赵)(石勒)(成)(太宗玉衡七)(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燕)(高祖)(代)(平文帝郁律

  • 归田类稿·张养浩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

  • 吴郡图经续记·朱长文

    江苏地方志,与《长安志》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北宋朱长文撰。三卷。长文字伯原,号乐圃先生,苏州人。末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经苏轼荐充教授,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吴郡大中祥符间曾修有《

  • 法常住经·佚名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