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遵闻录

太祖亲征婺州,时有民进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也。」命诛之。

太祖亲征陈友谅,大战于彭蠡湖,与伯温皆在御舟,以观将卒搏战。伯温忽跃起大呼,太祖亦惊起,疑其作乱,见伯温双手麾之,连声呼曰:「难星过,可更舟。」太祖如其言而更之。坐未半饷,旧舟已为敌炮击碎矣。及后胜负未决,伯温密言于太祖曰:「可移军湖口,期以金木相克日决胜。」太祖从之,遂平陈氏。

太祖既渡江,尝题诗于壁,后庵僧洗之。及有天下,僧乃献诗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只恐鬼神愁,曾将法水轻轻洗,犹有余光射斗牛。」

张士诚以厚币招杨濂夫甚急, ( 「张士诚以厚币招杨濂夫甚急」,「厚」原作「礼」,据明今献汇言本改。)濂夫勉行至姑苏。适元以龙衣御酒赐士诚, (「适元以龙衣御酒赐士诚」,原无「诚」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濂夫饮御酒,遂作诗曰:「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老夫怀抱几时开」,「开」原作「闻」,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士诚闻之默然,遂不强留。其后濂夫归于我朝,未几而卒。

国初时尝欲征倭国,彼遣使嗐哩嘛哈奉表乞降。上问倭国风俗如何?嗐哩嘛哈以诗答曰:「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蒭新酒,金刀脍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古冈黎先生名真,字林坡,国初名儒也。尝以非罪谪戍辽左,同里马某与焉。既先生蒙恩放回,而马独不与。其兄一日盛席以邀先生,侑觞妓女,绝色也。先生不往,遗之以诗曰:「锦瑟银筝白玉巵,赏音元自有钟期。可怜孤雁长城外,叫断南云总不知。」其兄得诗为之堕泪而罢宴。

释来复见心,我太祖闻其贤,诏侍臣取其诗文而览之,时褒美勿置。尝承召赐食,谢诗云:「淇园花发晓吹香,手挽架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华封三祝颂陶唐。」又尝为给事中南海王时举赋听雨轩云:「挂冠盈得赋门居,听雨罗浮老故庐。夜滴梧桐灯烬后,晓鸣荷芰酒醒初。打窻雨趁江涛急,入座寒兼地籁虚。曾忆候朝天上去, (「曾忆候朝天上去」,「上」原作「下」,据明今献汇言本改。)五更泥滑出无驴。」又有送李宗远归广东诗云:「三山木落雁啼霜,虎距关头买去航。明日想思望南斗,江流不尽楚天长。」又云:「太平身退更何忧,归老南山问故丘。一色梅花三万树,夜和明月醉罗浮。」又云:「闻说商侯胆气强,校诗多向白云牕。秋来椰子甘如蜜,寄我书缄五百双。」又云:「鹦鹉杯深泛紫霞,风凉浑讶谪仙家。锦袍留客催春燕,开遍东园豆蒄花。」其诗浓洒而演迤,整暇而森严,今有蒲庵集行于世。

方孝孺先生未生时,其父将葬其祖,已预择其日矣。忽夜梦一朱衣人前跪曰:「闻执事明日要作尊翁之藏于某山之原,然吾九族居此已数百年,子孙繁衍不知其数,望再缓三日,吾当从而避之,愿以仁恕为心,俯从所请。」言讫辞去。明日起土,即得一穴,阔六丈许,中有赤蛇千余尾共一穴,其一长数丈,盖所梦之赤衣也。先生之父素不信鬼神事,见蛇不顾,亦不忆梦中之言,积薪纵火焚之,有烟一道直指先生家,是时母方妊。后数日,先生生焉,厥状甚类蛇,舌有两尖,能入括鼻口。幼頴悟,其长师宋景濂,为文议论滂沛类苏东坡,官至学士,亦九族,盖蛇之报。

永乐某年八月中秋节,文皇开宴赏月,而月为浓云所掩,因命解缙学士赋诗,解作风落梅一阕,其辞曰:「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着臣见。■〈扌弃〉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上览之甚欢,赐缙饮至东白。

文庙第三次亲征北虏,师以开平。夜梦有人告之曰「上帝好生」,如此者再。既觉,遂命儒臣草诏班师。可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者矣。

英宗回自北狩,常使人以圣造问于术士万祺,祺对曰:「丁丑年某月某日当复大位。」又成一诗以进曰:「黄河之水通跤趾,亘古至今不断流。月在碧空星汉阔,雁飞边外两经秋。须知身在砖城下,不日移居到凤楼。至在水年窝里发,花残结果两枝头。」诗语虽不工,然其术亦甚神矣。

上皇北狩时,军校袁彬日侍左右,不敢少离。后复立,念彬之忠,以为锦衣指挥,又为其造第。第告成,彬乞门帖,上命阁下代作,徐友贞为撰云:「一天新雨露,万里旧乾坤。」上什喜,命中书以帖并羊酒赐彬,为一时之盛事云。

郭国宾,讳爱,字善理,凤阳人也。頴悟警敏,尤极巧慧。宣庙闻其贤,命迎至京。既至,病,遂不起。先数日,自识死期,复言楚声以自哀,其辞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独慙乎子之孝也。心凄凄而不得已兮,是则可悼也。」能为此辞,亦贤已哉!

正统十年进士登科录,凡天字皆作■〈艹曳〉,云出内阁意。景泰中,幸太学,谢表内阁自为之,中有「管窥霄,蠡测海」之句,盖亦避天字也。未几,英宗复位,年号天顺,岂偶然哉!

天顺某年,曹钦谋反伏诛。时有一诗传诵于京师,不知谁所作也,曰:「曹奴此日发颠狂,寇逯诸公死亦当。 (谓寇深、逯杲。)学士扣门如系犬, (谓李贤。)尚书琐项似牵羊。万安扣首称三叔,恭顺当(吴瑾,为恭顺侯。)凶战一场。寄语满朝当道者,将何面目见吾皇。」

太祖之定鼎金陵,盖虽出自圣意,然亦由冯国用与陶安之言也。国用,濠州定远人。岁甲午,谒太祖于妙山,太祖见而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问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真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而定鼎,然后命将四征, (「然后命将四征」,「四」原作「因」,据明今献汇言本改。)扫除群寇,救生灵于水火,勿贪子女玉帛,倡仁义以收人心,天下不难定也。」上大悦,曰:「吾意正如是。」

陶安,太平当涂人。乙未夏六月,太祖帅师渡江,取太平路,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安见上状貌,谓李习曰:「龙资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 (「我辈今有主矣」,原无「矣」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上召安与语,善之。因问:「吾欲取金陵如何?」安曰:「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 (「限以长江之险」,「以」原作「于」,据明今献汇言本改。)若取而有之,据其形势,出以临四方,则何能不克?」其言亦合上意。

国用后官至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专侍谋议。安至翰林院学士、加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二公盖亦开国之功臣云。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此我太祖吟雪枝诗也。时虽未即大位,然而帝王气象已宛然见于言意之表矣。

洪武初,京城既定,上谓诚意刘伯温曰:「城高如此,谁能逾之?」伯温对曰:「人实不是逾,除是燕子。」燕国太宗所封之国,燕子盖指太宗而言,隐语也。然则伯温当时盖以预知太宗之必有天下也。太宗未起兵时,江淮间有天子气。既克太平而金陵中亦当有天子气。盖帝王之兴,天地为之预发其象如此。

太祖初有天下,一夕微行至神乐观,见一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此网巾也,用以裹之头上,则万发皆齐矣。」太祖去。明日朝罢,有旨召神乐观昨夕结巾道士以来。至则命为道官,仍命其取网巾十三顶,颁于十三布政司,使人无贵贱皆首裹网巾,至今遂为定制。盖自元以前,无此也。

按:太祖创法垂宪,不独见于礼乐刑政之大,虽士庶巾服之微,亦莫不创制。宜民若此,后圣虽有作者,其莫之能易也夫。

江浦义门郑氏门前卓禊扁云「天下第一家」,太祖闻而恶之,命逮其家长某至京。及廷见,问曰:「汝何为天下第一家也?」对曰:「臣合族共爨已八、九世,本府知府以为可以激劝风俗,遂为起盖牌坊而书之扁上者如此,然实非臣所敢当也。」上曰:「汝家食指若干人?」曰:「一千有奇。」曰:「一千余人而同居共爨,世所罕有,诚天下第一家也。」遂命之出。马太后在壁后闻之,谓太祖曰:「陛下初以一人举事,致有天下。今郑某家有千余人,使其举事,顾不易于我耶?」上曰:「汝言亦有大理。」即命中贵人复召入,问曰:「汝之合族亦有道乎?」曰:「无他,但不听老婆言耳。」太祖大笑。时适河南进香水梨,遂以二枚赐之,某以双手擎梨于手,趋出。太祖命一校尉尾而瞷之。

某至家,召其族人置两缸水于堂上,杵梨投缸中搅之,合族分饮既毕,向北叩首而谢。中使还报,上大喜,遂不破其家。

太祖至登极时, (「至」字似「未」字之误。)尝于集处兴军元相拒, (「尝于集处兴军元相拒」,「集」或「某」之误,「兴」或「与」之误,「军元」或颠倒。)败绩,有二将乘马追之。太祖匿于鱼舟中,渔人之妇遂以鸡血沁裙为产妇坐于舟尾。二人追至岸上,问曰:「曾见一伟人过否?」渔人诈之曰:「去已远矣。」其一人不信,下马欲搜舡中,及见渔妇衣上有血,以为不吉,遂登岸勒马去。我太祖因得不患焉。后有天下,渔人获封上爵。或曰即蔡国公也。

解缙戊辰上书太祖,其中有曰:「陛下进人不择于贤否,授职不亮于轻重。建不为君用之法,所谓取之尽锱铢;置朋奸以法之条,所谓用之如泥沙。」而叶居升(即伯巨)因某年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上万言书,其中亦云:「古之为使者,以登仕版为荣,以罢职不叙为辱。今之为士者,以混迹无闻为福,以受玷不录为幸,以屯田供役为必获之罪,以鞭笞捶楚为寻常之辱。其始也,朝廷取天下之士,网罗招摭,务无遗逸,有司催迨上道,如捕重囚。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故所学或非其所闻,而其所用或非其所学。洎乎居官,举动一跌于法,苟勉诛戮,则必屯田工役之料,所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二人所言皆同。然叶见诛而解获宥,盖有幸不幸也。

太祖尝一日读孟子,怪其与时君言多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活也?」时将丁祭,遂命礼官勿以孟子配飨先圣。明日,钦天监奏:「昨夜文星暗。」上笑曰:「此必因朕欲去孟轲之配飨孔子故耳。」即命复之,是夜星复明。

太祖征陈友谅,王师至潇湘, (「王师至潇湘」,「师」原作「帅」,据清说郛本改。)赋诗云:「马渡沙头苜蓿香, (「马渡沙头苜蓿香」,「苜」原作「首」,据明今献汇言本改。)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天葩睿藻,豪宕英迈有如此, (「豪宕英迈有如此」,「宕」原作「岩」,据明今献汇言本改。)怎生不做皇帝?

今南京紫金山,即古之钟山、奖山也。我太祖高皇帝陵寝在焉。葬之时,掘山数尺,见一石龟,颈长数十,首足口目皆具,今藏于太庙。久晴而腹下有水,则雨,久雨而腹下无水,则晴,其异如此。

南京历代帝王庙,每年一祀。每祀,帝王之前,皆一爵,惟献汉高祖以三爵。盖因庙初成时,太祖临祭礼毕,复至高祖神位前笑谓曰:「刘君,今日庙中诸君当时皆有所冯籍以得天下,惟予与汝不阶尺土一民,手提三尺致位天子,比诸君尤为难事,可多饮二爵。」至今遂为定制。

今南京国子监监生,一日三次升堂。将升堂时,隶卒摇铃巡号呼云:「老官升堂。」盖因国初时,圣祖制秀才监生之衣巾既成,服而试之,问马太后曰: (「问马太后曰」,「问」原作「闻」,据文意改。) 「汝为我何所似耶?」太后笑答曰:「似一箇老官也。」故今监中隶卒称监生为老官,本此。

陶安知饶州,圣祖赐以诗曰:「匡庐岩穴甚幽深, (「匡庐岩穴甚幽深」,「匡庐」原作「臣卢」,「幽深」原作「济济」,皆据明今献汇言本改。)水怪无端盈彭蠡。鳄鱼因韩去远洋, (「鳄鱼因韩去远洋」,「鱼」原作「无」,据明今献汇言本改。)陶安鄱阳即一理。」 (「陶安鄱阳即一理」,「鄱」原作「都」,据明今献汇言本改。)未几,以为翰林学士,赐以门对曰:「国朝谋畧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翰苑文章第一家」,「苑」原作「院」,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后又以安为江西参政而卒,圣祖御制文,遣使祭之, (「圣祖御制文遣使祭之」,「文」原作「又」,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其家被宠眷终始不衰。如此视诸宋濂,其幸与不幸之间相去远矣。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马鸣甲胄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竟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听百劳。」此盖圣祖命督都佥事杨文南征而赐之之诗也。气象豪雄, (「气象豪雄」,原无「象」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而音律和畅,酷似盛唐诗人格局。(「酷似盛唐诗人格局」,原无「似」宇,据明今献汇言本补。)

孙蕡,字仲衍, (「字仲衍」,「衍」原作「行」,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号西庵,五羊城西人也。(「五羊城西人」,「羊」原作「年」,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其天分极高,平生无书不读,诗文豪逸伟丽,足追古作者,为宋潜溪高弟子。国初时,中进士,为翰林典籍。太祖诛蓝玉,搜其家,凡有片纸只字往来者,皆得罪。先生因尝为蓝玉题一画, (「先生因尝为蓝玉题一画」,原无「为」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遂被杀。(「遂被杀」,「遂」原作「随」,据明今献汇言本改。)临刑时口占一诗:「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既而,太祖问监杀指挥孙蕡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复奏而遽杀之,何也?」亦命杀之。

先生平生文甚多。正德初元,四会林世远为苏州太守,为刻木以传。尚有二绝诗失刻,今录于此:访某驸马不遇, (「访某驸马不遇」,「访」原作「方」,据明今献汇言本改。)题壁云:「青春驸马不还家,公主传宣坐赐茶。 (「公主传宣坐赐茶」,「传」原作「溥」,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十二朱栏春似海,隔窓闲杀碧桃花。」咏石榴诗云:「虆垂虆垂复虆垂,虆重压倒珊瑚枝。秋风击破玳瑁皮,露出数颗珍珠儿。」

南京国学之趾,旧为积尸之所,谓之万人坑。每天阴雨湿, (「每天阴雨湿」,「湿」原作「濂」,据明今献汇言本改。)行人多为鬼眩,有致死者。因建鸡鸣寺设蘸以度之, (「因建鸡鸣寺设蘸以度之」,「建」原作「见」,据明今献汇言本改。)而鬼又夜飞砖击瓦, (「而鬼又夜飞砖击瓦」,「又」原在「鬼」上,原无「瓦」字,皆据明今献汇言本改补。)僧人布恐。马太后闻而启于太祖曰:「此非孔子大圣,无以镇之。」是日迁大成木主于此,鬼遂不复为祟,后因建学焉。

元将亡时,顺帝尝一夕梦群猪以喙穴京城之趾,而城自倾颓,遂禁百官军民家皆不得养猪。又尝一日召一术士问以国祚,对曰:「国家千秋万岁,陛下不必深虑,除是日月并行,乃可忧耳。」盖猪字音与吾国姓同,而日月并行则是明字,又吾国大明之号也。然则元帝之梦可谓先兆,而术士之言可谓奇中矣。

太祖有天下后,尝命数星士遍行天下,但有所生年月日时与圣造同者,即以闻。既而某处得一人焉,乃布衣也。有旨召至京师,问之曰:「汝八字与朕同,然朕富有四海,汝乃贫居一廛,何大相辽绝如此?汝家中所有宜悉以告朕。」对曰:「臣无良田美宅,家计萧然,惟养蜂十三窝,每年春分后,辄割蜜数十斤以卖于人,聊以瞻生耳。」上笑曰:「是也,吾为皇帝,为十三布政之主,汝乃为百姓,为十三窝之主。一布政如一王者,每蜂一蜜,内有一王,朕君十三布政,汝管十三窝蜂,事虽不同,然其理亦不异矣。」以酒食而遣之。

韩成者,虹县五都人。癸卯四月,伪汉陈友谅罄举所有兵,号六十万,围南昌急。七日,从太祖亲征,大战于鄱阳湖,自戊子至庚寅,三胜之后复一战。交锋既久,贼众不退,因被围。一时群将计无所出。上方设奇,成进曰:「臣闻古之人有杀身以成仁者,臣不敢辞也。」遂赐成龙袍冠冕,与上服同,对贼众投水中,贼遂退后。(「贼遂退后」,原无「贼」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

友谅既死,上念成不置,命中书省议所以报之者。于是中书省并以死事之臣三十六人列进,遂封赠勋爵有差。以成为首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左副都指挥使,封高阳郡侯。建功臣祠于康郎山,设像其城中,成位第一, (「成位第一」,原无「成」宇,据明今献汇言本补。)命有司岁时祭之。臣谓成之此举与纪信同,自汉至今仅两见之,其真可谓杀身成仁者矣。

太祖微行,尝至朝天宫前,见一孝妇服重服而大笑。(「见一孝妇服重服而大笑」,原无「见」字,据明今献汇言本补。)问之曰:「观妇人之被服如此,而妇人大笑,何也?」曰:「吾夫为国而死,为忠臣,吾子为父而死,为孝子。然则天下之妇人其好夫好子未有如我者矣,吾所以喜而笑之也。」太祖曰:「汝夫以葬乎?」妇人以手指示之曰:「去此数十步,是吾夫葬玉之处。」言讫忽不见,太祖识其处。明日,命有司往视之,则黄土一坯,草木森翳。及掘地数尺,见其志,则晋卞壶所藏也, (「则晋卞壶所藏也」,「晋」原作「昔」,据明今献汇言本改。)面色如生,两手皆拳, (「两手皆拳」,「皆」原作「背」,据明今献汇言本改。)其指甲出手背六七寸。是时城中坟墓有禁,太祖以其为忠臣也,遂命掩之,仍为立庙,命有司春秋祀之。

刘伯温将死,遗命焚尸扬灰勿葬,平生所读兵书,则进于朝廷。及死未几,高庙闻之,遣中侍至家索书,其子趍朝廷焉。高庙甚喜,且欲命官营葬,其子以父既焚对,高庙不从,故今青田有伯温墓,然实空冢耳。

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然此亦圣祖之谦德耳。盖其取天下于夷狄之手,名正言顺,虽汤武不能及。圣子神孙享帝王莫大之业,虽与穹壤共敕可也。所谓三百单八,何足云乎!

懿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此诗亦佳,然「未得团圆相」是春秋不永,不得继统而居大宝之兆,盖诗谶也。

文皇之南伐也,既渡江入城,召解缙问曰:「建文以阖宫自焚,吾欲于群兄弟中择一贤王以主天下,而身归燕藩可乎?」缙对曰:「事已如此,殿下便当绍太祖之位,岂可轻让与人?然欲以大义感天下,必先往哭于太祖之庙而后即真可也。」文皇如其言,于是中外臣民皆谓南伐之举为义举矣。缙后位至学士,极荷宠眷。因谏某事,出为交趾参政。未几述职还朝。

文皇一日召至拜殿,屏左右问曰:「汉王英迈类我,太子不如也,于汝意何如?」缙曰:「自古以孽夺宗者必乱天下,汉王虽英迈,然□以足为守成之主,天下之本岂可轻动?」文皇默然。缙出遇太子,谓曰:「陛下爱汉王,殿下恐不得久在东宫矣。」太子忧甚。明日,遂投井,因左右救免。文皇闻之,召太子问曰:「我初无以庶易嫡之议,汝闻之谁耶?」对曰:「臣见解缙言之耳。」文皇怒,遂置缙于诏狱。久之,掌卫事指挥某请曰:「解缙久在狱,实无大罪,愿陛下赦之。」文皇大怒曰:「朕以彼为死矣,乃尚在乎?」某知上必欲杀之,既不遂,召缙出狱,对之流涕,饮以烧酒,既醉,遂埋于堂下雪中,顷刻而死。

高庙鼎成龙升,建文君即位,文庙以燕王来奔丧而不朝,盖以为叔不可拜姪也。建文君命百官议之。金华龚叔安,时为某科给事中,出班跪奏曰:「象简朝天殿下,行君臣之礼;龙颜立地宫中,序叔姪之情。」而文庙终不以为然,不朝。而未几,遂举兵入靖内难。而袭叔安同科道等官四十六人俱相战于金川门上。俄文庙兵破其门而入,叔安犹未知也。忽见宫中火起,遂相谓曰:「宫殿被焚,事败矣,不死必受辱。」遂皆坠城求死,其中不死者数人,寻亦自杀。

太宗皇帝入靖内难,建文君披剃南遁,隐于云南之某寺,至成化某年,时年已八十余矣。一日至布政司,自言某为某人,且曰:「久在外思归。」盍为无计度,布按三司遂谋于沐国公,载以槛车而致诸北京,其过某处,尝有诗云:「流落天涯八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限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殿前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李侃,字希正,正统壬戌进士,为给事中。己巳虏酋也先犯顺,为太监王振偾事,车驾被遮。景皇帝方以郕王摄政,公与兵部尚书王王??请正其罪,以谢天下。郕王继登宝位,改元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近臣有效前所为,窃弄威权,公者怀疏陛陈,即日摈出其身。一时护从死节之臣,皆录用其子。公又上疏,以为偷生苟活者,宜加严谴,以励臣节。事虽不行,人皆惮之。虏后悔祸,奉车驾还京,议迎复礼仪弗称,公即上章极言太上皇为社稷生灵计,今日礼仪宜从厚。颇忤旨,命廷臣议,命曰李侃所言无他,无非欲皇上笃亲亲之义,尽友爱之情,于是礼仪有加。户部尚书金濂格诏征敛, (「户部尚书金濂格诏征敛」,「征」原作「微」,据明史卷一五九李侃传改。)无敢言者。公面纠其罪,曲宥之,公复膝行之前,厉声语□难宥状,遂下濂狱。是年,虏复寇边,公又上疏,大要欲内修外攘,振纪纲,收人心,节浮费,以资军用。三年,广西指挥王□冀脱大郡, (此事明景泰实录卷三三景泰三年四月癸未条作「黄王??」。)蓦请易储,下廷议。公执以为不可,曰:「东宫无失德,易储非美事。」有顷,中官兴安出动以为言,公对众洒泣,执义如初,遂改詹事府丞,以解言官。在职十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排奸斥佞,面折廷诤,公卿俱惮之。

我朝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国初时,三法司在太平门外。建文时,迁于城中。文庙南伐,以建之为变乱成法,此亦其一事也。文庙既有天下,三法司复于故处。

少师姚广孝,苏州人也。幼时出家为僧,好读异书。后又遇异人,得一术,能知人休咎,及善术数之学。太宗将靖内难,令择日,答曰:「必须某月某日某时方可举事。」至期疾风甚雨,上谓广孝曰:「出师大风雨,此事兵家忌也。 」广孝言曰:「殿下是箇龙,正要风雨大,方助得势头起,我岂不先知今日有风雨?急行勿缓。」其后果验。

景泰间,设官太滥,京师为之语曰:「一部两尚书,三公二十余,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夫景庙之滥于设官也,将以收人之心,而反有以致人之议。然则有国者,其必设官,惟贤任事,惟能而使,有司百执事之间,无冗员焉可也。

太祖将封十王,时每王欲择一名僧辅之,姚广孝自请之文庙,曰:「殿下若能用臣,当奉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盖王字上加白字,为皇帝之皇字,广孝意欲弼成燕邸为皇帝,故云然耳。既而,文庙自求广孝,终太祖许之。既之燕,一日寒甚,文庙召广孝侍宴,出一对子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广孝即应声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文庙大喜,自后渐有兴师南伐之图矣。

上在虏营,手书遣使与怀来守将,言被留,且索金币。怀来城闭,不可入,缒而登。复遣人送之京,以其夜三鼓,从西长安门入报。十七日,百官集阙下,颇闻败报,私相告语,愁难惊惧。出至紫陌,见军士奔归,疮残被体,血污狼藉。然尚未知上所在也。是日午,遣使赍黄金、珠玉、衮龙段疋等物,驼以八马,诣也先营,请还车驾。十八日,皇太后召百官入集阙下,命郕王权总万机,于午门南面见百官,启事奉令施行。众皆谓行且即真矣。数日,内外汹汹不自保。已而,皇太后召天下,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

又数日,尚书于谦等弹奏奸臣王振倾危宗社,历数其罪千万言,读既毕,王谕以自有处置。谦等言振罪恶滔天,今日不正典刑,灭其族,臣等皆至于死决不已也。因而哭声彻中外。王起入,内使将阖门,众拥谦等随入。太监金英传令旨且退,众奋欲捽,英惧,言:「今籍没振,遣指挥马顺往。」众曰:「奸臣党也。」官遣都御史陈镒。英脱身入,顺前劝解,辞色稍遽,给事中王捽顺首,众争殴之,蹴蹈撦裂,顷刻而毙。或就脱顺靴,击出眼,流血门阈前。众愈怒,求内使毛、王等二人,英使人捽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于东安门, (「曳三尸陈于东安门」,「尸」原作「师」,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三景帝登极守御改。) 军士犹争击不已。陈镒等奉令旨籍振宅,并其党彭得清内使臣宦家。执振姪锦衣卫指挥王山至,反接跽于廷,咳唾骂之。令旨奖谕百官,各归莅事,拜谢而出。明日,移王座入奉天殿左受朝,由此即真之议益急。振宅在宫城内外,凡所处重堂邃阁,拟于宸居。器服绮丽,尚方不及。玉盘径尺者十面,珊瑚树高六七尺,金银十余库,马数万匹。脔山于市,其族属无少长皆斩。山弟林亦为锦衣卫指挥,从驾, (「从驾」,原作「从虏」,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三景帝登极守御改。) 死于虏。林尤凶悍,姬妻百数。

二十二日,虏拥上至大同,城门不开。校尉袁彬随侍,以头触门大叫,于是广宁伯刘安、给事中孙祥、知府霍宣同出见,献莽龙袍。上以赐知院伯颜帖木儿及也先弟大通汉王。上曰:「秋稼未收,军士久饥,可令刈以入城。」又曰:「虏欲归我,情伪难测,宜严为备。」安等献酒,上酧地饮讫。虏令括城中犒军物并内官郭敬等金银共二万余两迎驾。既献,虏笑不应。二十三日,上索西瓜、雪梨与虏食讫,遂去。过猫儿庄九十里至海子,见苏武庙、李陵碑。二十八日,至黑松林,也先营在焉。上入营坐,也先拜稽首,乃侍坐。宰马设宴,出其妻妾四人,以次奉上酒,歌舞以为娱。其后遂奉上居于伯颜帖木儿营,去也先营十余里,伯颜帖木儿与其妻见上,亦如也先礼。伯颜帖木儿每二日献羊,七日献牛。也先每七日献马。二人每出猎,则又分其所护野马、黄羊之数来献。

正德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江西宁王宸濠反,杀巡抚都御史孙燧、副史许逵、驿丞□□等。以致仕北京刑部右侍郎南昌李士实为太师,以举人吉安刘养政为军师,散财召募幸林寨贼数万,江西无赖子弟数万,及护军数大?约数十万。人人艨冲,蔽江顺流,北下南康、九江,皆据之而有。至安庆,参将□□竖木于江,以遮之,而以数千人守之。宁王兵不得下,遂攻城,坚不可拔。又闻行后南昌为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所破,遂溯流而还。至樵舍,王都御史先引兵于此以待之,以战而败宁王。李士实、养正俱就擒,宁王载以槛车解京。士实为吉安知府伍文定所得,而不肯跪,伍文定笞之二十乃跪,入狱而死。养政典刑,濒死时言曰:「吾不幸而败,然千秋万岁后,必有以吾此举为义举者!」宁王伪檄行于远近,其大畧谓今上以莒灭鲁? ?。使高皇帝之不血食。又谓建寺于禁中,杂处妓女、胡僧。玩弄边兵,身衣异服,至于市井屠败下流贱品之事,不乐为。(「不乐为」上似脱去一「无」字。) 弃置宗社陵寝而造行宫,至于宣府称为梩,黩货无厌,荒游无度,东至永平诸处,西游山、陕三边,所过掠民妇女,索取赎钱。又谓常玄都太监牙牌及称威武大将军。又谓既夺马指挥怀妊之妻,称为马皇后,复纳山西所献娼妇,称为刘娘娘,原其为心不能御女,又将假此妇人以期天下抱养异姓之子。如前所为也,余言尚多,不能尽述,盖亦非臣子所忍者。于是皇上闻之,自将难讨诏书颁于天下曰:「惟我祖宗列圣,开创洪业,封建亲藩,所以拱卫国家,奠安宗社。朕以菲德,嗣承大统,恪遵祖训,惇厚亲亲,天地鬼神,所共临鉴。岂意宁王宸濠,天性凶恶,自作不靖,诬陷郡王,淫乱宗女,打死无罪平人,不下千数,强夺民官产田,动以万计,胁奏良善,毒害忠贞,包藏祸心,妄窥大位, (「妄窥大位」,「窥」原作「官」,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聚众群盗,招纳叛亡,私造战舡,擅置军器,造谋作孽,积有岁年,流言日闻,朕未遽信。前年本府内官赴京告变, (「前年本府内官赴京告变」,「年」原作「言」,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近日在京科、道交章举发,朕犹念在亲谊,曲为保全,特遣亲臣赍书戒谕。宸濠自知罪在不​​赦,使者未及半途,先已肆行反叛,杀害巡抚,囚禁守臣,分遣贼徒,四方流劫,占据官府,从放狱囚,攻围城池,烧毁郡县,搜劫印信,抢夺运船。(「抢夺运船」,「抢」原作「擒」,「运」原作「军」,皆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南京各处守臣连日飞章奏报,具有实迹,反状甚明。爰下大臣会官集议, (「爰下大臣会官集议」,「臣」原作「廷」,「官」原作「馆」,皆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佥谓宸濠悖逆天道,得罪祖宗,古今大恶,朕不敢赦。祗告天地宗庙。革其封爵, (「革其封爵」,「爵」原作「珏」,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削其属籍,亲统六师,正名讨罪。除首恶宸濠并同谋有名逆贼不赦外,其余胁从之徒,尽其宽宥。占夺田产,悉还本主,本处并经过人员近因逼胁拘系妻子禁锢者,即与释放。(「即与释放」,「释」原作「悉」,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改。) 护卫及军民职官,先因陈奏宸濠非罪降谪者,查奏起用,死者赠官,生者优恤。上以慰列圣在天之灵,下以救一方涂炭之苦。兵出有名,事非得已,内外大小之臣,远近忠义之士,同心合志,协力效谋,旬日之间,罪人可得。尤念匹夫作难,毒我良民,恶声传闻,玷我宗室,重以师徒所过, (「重以师徒所过」,原无「以」、「徒」二字,据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巳条补。) 闾井骚然,供馈之浩繁,众庶之疾苦,忧切朕心,候大功之成,将大賫于海宇。呜呼!奉天讨罪,大义不私于所亲;和众安民,至仁无敌于天下。故兹诏示,咸使闻知。」然朝廷未下此诏之先,宁王已就擒矣。但欲自借其帑藏之积,鞠其反叛之罪,竟​​率南京欲遂幸江西,以阁老厚斋及敬之蒋公之言而止。(「以阁老厚斋及敬之蒋公之言而止」,「厚」原作「存」,「之」原作「所」,据明史卷一九0梁储传及蒋冕传改。)

巡抚两广都御史,自昔称为总都府。自正德十二三年间天子巡行天下,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于是遂改巡抚都御史为提督,而不敢复称总督矣。

正德十六年三月□□日,武宗皇帝竟以游戏无度致病而崩,遗诏以今上入奉宗祧,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脱脱
  卷三百三 列传九十·赵尔巽
  贫士传后序·黄姬水
  卷之六十六·佚名
  通志卷六十四·郑樵
  清代学人列传三·佚名
  卷二·胡一桂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敬帝本纪·姚思廉
  王筠传·李延寿
  则天皇后本纪·刘昫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李有棠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三·允禄
  卷三百四·佚名
  方域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汝迕·唐圭璋

      汝迕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乐清人。商王元份七世孙。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佥判雷州,谪官而卒。   清平乐   初莺细雨。杨柳低愁缕。烟浦花桥如梦里。犹记倚楼别语。   小屏依旧围香。恨抛薄醉残妆。判却寸心双

  • ◆陈□□雷·顾嗣立

    雷字公声,秀民之子,有《窳庵集》。公声诗尤工近体,如《寄王近智》云:「烟村白屋留孤树,野水危桥蹋卧槎。」《奉云门张布政》云:「月转桐阴书帙静,幕深花影吏人稀。」皆佳句也。 春日怀周葵窗助教 题方氏澄心亭 题杨氏问月轩

  • 五集卷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古今体一百十七首【甲辰七】游龙井作曡庚子诗韵急?一宵几阵过辨公蹟一问禅和墨名儒行由他去【谓东坡辨才等】舜僢尧嶤叹若何笑彼定谁能画者到斯那可吟麽水亭

  • 卷十四 十国四·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四 十国四詹敦仁题九仙山太白歌中昔未闻,佛天高处却逢君。姓名不落人间世,何事今朝不望云?题二石将军屹然相对两将军,化石经年久卧云。待把山河还圣主,肯随方国策元勋?题佛耳山我爱佛耳山,来偷一日闲。不见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欧阳修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故太宗检贵幸,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高、中二宗,柄移艳私,产乱朝廷,武、韦诸族,耄婴颈血,一日同污铁刃。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

  • 卷七十三·毕沅

      ◎宋纪七十三 ∷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春,正月,庚戌,命河北转运使令所在长吏分祷名山,旱故也。  

  • 卷二十五 宪宗·王夫之

      〖一〗  礼何为而作也?所以极人情之至而曲尽之也。古礼之佚不传者多矣,见于三礼者,唯丧礼为略备,达于古今,无不可繇也。然而犹有阙焉,时之所不然,事之所未有,情之所不生,礼之所未及也。于是而后儒折中论定之道,有可参酌以

  • ●淮城纪事·佚名

    甲申春,闯贼已据关西,谋犯京师,预遗伪官于山东、河南各处代任;伪官遗牌先至,辄以大兵在后,恐吓地方。于是官逃民惧,往往执香远迎,渐及江北,日夜震恐。三月初九日,有伪选淮扬知府巩克祯,遗牌至淮,牌书「永昌元年二月」,直达察院。御

  • 胡俨传·张廷玉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从小十分好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占卜方面的书籍,无不博览。洪武年间,他以举人身份被授予华亭县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改到长垣任教谕,请求给予便地养家,后又改到余干县任职。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五·允禄

    八旗都统等议覆防副都统祖秉衡奏称伏查定例八旗闲散人丁三年编审一次凡身材至五尺者添注册内已故者分析裁汰但歴年乆逺佐领等官均视为泛常随意去留不无遗漏错误之处仰请嗣后遇编审人丁年分各佐领造具户口册籍务令开写

  • 存性编卷二·颜元

    性图窃谓宋儒皆未得孟子性善宗旨。故先绘朱子图于前,而绘愚妄七图于后,以请正于高明长者。朱子性图性善(性无不善。)恶(恶不可谓从善中直下来,只是不能善,则偏于一端而为恶。)善(发而中节,无性不善。)右图解云:&ldquo;发而中节,无

  • 卷十·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十     明 王樵 撰旅獒正义曰西方之戎有国名旅○孔氏曰犬高四尺曰獒以大为异○朱子曰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嵗矣太保此书谆谆告之如敎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为非所宜言不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四·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观心二。初正释观心因果二。初正示因果二。初明修观行因。事理相资者荆溪云。事即如前十七句。理即指今直心是也。事理不善者事理二惑也。佛土净故即境界净者境界即所化众生。所化境净则说法净也。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憬兴

    释璟兴撰经曰显现道意无量功德者。述云第二申入道之教有二。此初修因之教也。显菩萨发菩提心之意令得发心。难无量德使修行故。经曰授菩萨记成等正觉者。述云此后获果之教也。授菩萨记者即论云令得决定心故。记者识也

  • 清初海强图说·俞正燮

    书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题为「台湾图说」之抄本重编、改称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论,曰「天下舆地总论」、曰「天下海强总论、曰「七省海强总论」。次为图说,有「京师二东海图说、有「江南海图说」、有「浙江海

  • 史鉴节要便读·鲍东里

    清鲍东里撰。六卷。四言韵语童蒙读本。起太古开辟,迄南明灭亡。旁注史事,既便记诵,亦可考史。道光年间成书,有同治年间刊本。《史鉴节要便读》是晚清时儿童学习中国历史的教科书。

  • 唐英歌诗·吴融

    诗别集。唐吴融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吴融诗集》四卷,《唐才子传》沿此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唐英集》三卷,此集当即《唐英歌诗》。《宋史·艺文志》又作五卷,则可知到元代,吴融诗集已非旧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