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宮部

  玄宗柳婕妤,余母之叔曾祖姑也。生延王玢。婕妤有學問,玄宗甚重之。肅宗每見王,則語左右曰:「我與王,兄弟中更相親,外家皆關中貴族。」柳氏乃尚書右丞範之女,睦州刺史齊物之妹也。柳氏姻眷,奕葉貴盛,而人物盡高,方與公、康城公,皆《北史》有傳。睦州刺史諱齊物,尚書右丞之子。右丞諱範,國史有傳,少而俊邁,風格精異,能為江南折桂書生,詠調精絕,見媚於時。自周隋之後,家富有財。嘗因調集至京師,有名娼嬌陳者,姿藝俱美,為士子所奔走。睦州君詣之,悅焉。嬌陳曰:「第中有錦帳三十重,即奉事終身。」蓋將以斯言戲之耳。翌日,遂如數載席帳以行。嬌陳大驚,且賞其奇特,竟如約,入柳氏之家,執僕媵之禮,為中表所推。玄宗在人間,常聞嬌陳名。訪之,及召入宮,涕泣稱痼疾且老。上知其不可強也,許其歸。因語曰:「我聞柳氏多賢子女,可以稱內職者,可言之。」嬌陳以睦州君女弟對。遂納之,立婕妤,生延王及一公主焉。睦州君閨門士行,為官政績,載於家傳,此偶因嬌陳事書之。

  肅宗在春宮,嘗與諸王從玄宗詣太清宮。有龍見于殿之東梁,玄宗目之,顧問諸王:「有所見乎?」皆曰:「無之。」問太子,太子俛而未對。上問:「頭在何處?」曰:「在東。」上撫之曰:「真我兒也。」

  安祿山入覲,肅宗屢言其不臣之狀,玄宗無言。一日,召太子諸王擊毬,太子潛欲以鞍馬傷之。密謂太子曰:「吾非不疑,但此胡無尾,汝姑置之。」

  政和公主,肅宗第三女也,降柳潭。肅宗宴于宮中,女優有弄假官戲,其綠衣秉簡者,謂之參軍樁。天寶末,蕃將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為優,因使隸樂工。是日遂為假官之長,所為樁者,上及侍宴者笑樂,公主獨俛首嚬眉不視。上問其故,公主遂諫曰:「禁中侍女不少,何必須得此人?使阿布思真逆人也,其妻亦同刑人,不合近至尊之座。若果寃橫,又豈忍使其妻與羣優雜處為笑謔之具哉?妾雖至愚,深以為不可。」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阿布思之妻。由是賢重公主。公主即柳晟之母。

  代宗獨孤妃薨,贈貞懿皇后,將葬。尚父汾陽王在邠州,以其子尚主之故,欲致祭。遍問諸從事,皆云:「自古無人臣祭皇后之儀。」汾陽曰:「此事須得柳侍御裁之。」時予外伯祖殿中侍御史,諱芳,字伯存。掌汾陽書記,奉使在京,即以書急召之。既至,汾陽迎笑曰:「有切事,須藉侍御為之。」遂說祭事。殿中君初亦對如諸人,既而曰:「禮緣人情,令公勳德不同常人,且又為國姻戚,自令公始,亦謂得宜。」汾陽曰:「正合子儀本意。」殿中君草祭文,其官銜之首稱:「駙馬都尉郭曖父。」其中敍特恩許致祭之意,辭簡禮備,汾陽覽之大喜。其文列于左:

  維某年月日,駙馬都尉郭曖父,關內河東副元帥、司徒、兼中書令、汾陽郡王臣子儀,謹遣上都進奏院官傅濤,敢昭告于貞懿皇后行宮:伏惟德曜坤靈,明齊月魄,母儀萬國,化洽六宮,光輔聖人,贊成陰教,載榮史策,式播謳謠。奄違聖日,上仙靈界,遐邇痛憤,宮闈哀慕。臣幸忝諸親,男尚貴主,天人之美,鞠育所鍾,姻戚光榮,宗族咸戴。今園陵禮備,祖載及期,臣限守方鎮,不獲陪侍行宮,瞻望靈駕,不勝摧慕。伏荷皇恩,眷以國戚。許申祭禮,超越等夷,古今所絕,獨開聖造,無任惶恐銘戴之至。謹獻牲牢庶羞之奠。尚饗!

  代宗以郭尚父勳高,兼連姻帝室,常呼為大臣而不名。每中使內人往來,必詢其門內休戚。尚父二愛姬,或云南陽夫人及李夫人。嘗競寵爭長,互論其公私佐助之功,忿媢不相面,尚父不能禁。上知之,賜金帛及簪鐶,命宮人載酒以和之。方飲,令選人歌以送酒。一姬怒未解,歌未發,遽引滿置觴於席前曰:「酒盡不須歌。」

  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曖駡公主:「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質詞別有所呼,不言父。公主恚啼,奔車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實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豈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還。尚父拘曖,自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諺云:『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錫賚以遣之。尚父杖曖數十而已。

  德宗初嗣位,深尚禮法。諒闇中,召韓王食馬齒羹,不設鹽酪。皇姨有寡居者,時節入宮,粧飾稍過,上見之極不悅。異日如禮,乃加敬焉。

  德宗初登勤政樓,外無知者。望見一人衣綠乘驢戴帽至樓下,仰視久之,俛而東去。上立遣宣示京尹,令以物色求之。尹召萬年捕賊官李鎔,使促求訪。李尉佇立思之曰:「必得。」及出,召幹事所由於春明門外數里內,應有諸司舊職事伎藝人,悉搜羅之,而綠衣者果在其中。詰之,對曰:「某天寶教坊樂工也。上皇時數登此。每來,鴟必集樓上,號隨駕老鴟。某自罷居城外,更不復見。今羣鴟盛集,又覺景象宛如昔時,心知聖人在上,悲喜且欲泣下。」以此奏聞。敕盡收此輩,却係教坊。李尉亦為京尹所擢用,後至郡守。

  德宗嘗暮秋獵於苑中。是日天色微寒,上謂近臣曰:「九月衣衫,二月衣袍,與時候不相稱,欲遞遷一月,何如?」左右皆拜謝。翌日,命翰林議之,而後下詔。李趙公吉甫,時為承旨,以聖人能上順天時,下盡物理,表請宣示萬方,編之於令。李相程初為學士,獨不署名。具狀奏曰:「臣謹按《月令》,十月始裘。《月令》是玄宗皇帝刪定,不可改易。」上乃止。由是與吉甫不協。

  德宗躬親庶政,中外除授,無不留神。余伯父自監察裏行浙東觀察判官,特授高陵縣令。裴尚書武,亦自鄜坊監察宰櫟陽,二人同制。後數日,因游苑中,有執役者,上問:「何處人?」云:「是高陵百姓。」上曰:「汝是高陵人也,我近為汝揀得一好長官,知否?」伯父諱傪,貞元三年進士及第,當年制策登第。

  憲宗初,徵柳宗元、劉禹錫至京,俄而以柳為柳州刺史,劉為播州刺史。柳以劉須侍親,播州最為惡處,請以柳州換。上不許。宰相對曰:「禹錫有老親。」上曰:「但要與惡郡,豈繫母在?」裴晉公進曰:「陛下方侍太后,不合發此言。」上有愧色。既而語左右曰:「裴度終愛我切。」劉遂改授連州。

  憲宗知權文公甚真。後權長孺知鹽鐵福建院,贓汚盈積,有司以具獄奏。上曰:「必致極法。」崔相羣救之云:「是德輿族子。」上曰:「德輿必不合有子弟犯贓,若德輿在,自犯贓,朕且不赦,況其宗從也?」及知其母年高,乃免死,杖一百,長流康州。

  文宗將有事南郊,祀前,本司進相撲人。上曰:「我方清齋,豈合觀此事?」左右曰:「舊例皆有,已在門外祗候。」上曰:「此應是要賞物,可向外撲了。」即與賞物令去。又賞觀鬭雞,優人稱歎大好雞,上曰:「雞既好,便賜汝。」

  文宗賜翰林學士章服,續有待詔欲先賜本司者以名上。上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且待別日。」

  文宗欲以韋宣州溫為翰林學士。韋以先父遺命,懇辭。上後謂次對官曰:「韋溫,朕每欲用之,皆辭訴,又安用韋溫?」聲色俱厲。戶部崔侍郎蠡進曰:「韋溫稟其父遺命耳。」上曰:「溫父不令其子在翰林,是亂命也。豈謂之理乎?」崔曰:「凡人子能遵理命,已是至孝,況能稟亂命而不改者,此則尤可嘉之,陛下不可怪也。」上曰:「然。」乃止。

  文宗時,有正塔僧履險若平,換塔杪一柱,傾都奔走,皆以為神。上聞之曰:「此塔固由人工所成,當時匠者,豈亦有神?」沙門後果以妖妄伏法。

  文宗對翰林諸學士,因論前代文章。裴舍人數道陳拾遺名,柳舍人璟目之,裴不覺。上顧柳曰:「他字伯玉,亦應呼陳伯玉。」

  武宗時,李崖州嘗面奏處士王龜,志業堪為諫官。上曰:「龜是誰子?」對曰:「王起之子。」曰:「凡言處士者,當是山野之人。王龜父大僚,安得居山野?不自合有官。」李無以對。又將賜杜悰之子無逸衣,所司條列數目,其衫色未奉進旨,上久之言曰:「我不可賜其白衫,年小未有官,又難假其服色,但賜青衣無衫可也。」

  宣宗朝,兩省官對。上曰:「卿等皆朕諍臣,切須各務公道,但無私黨。所論事,必與卿行。若苟近私,雖直無益。」時予任補闕在外。

  大中七年冬,詔來年正月一日,御含元殿受朝賀。璘時為左補闕,請權御宣政殿。疏曰:伏以新正大慶,萬國來朝。華夷願覩盛儀,士庶固嘗胥悅。但竊聞關輔之內,頻歲不登。自冬已來,降雪極少。尚須祈禱,方軫聖慈。伏見去歲之初,權御宣政。從宜之制,出自宸衷。事簡禮全,人心為便。伏乞且推此例,停御含元。待至豐年,却依舊典。所冀觴稱萬壽,不愆元會之期;禮酌一時,益表聖明之美。臣官忝諫列,合陳管見。疏奏之明日,聞上謂宰臣曰:「有諫官疏,來年御含元殿事如何?莫須罷否?」宰臣魏公謩奏曰:「元年大慶,正殿稱賀,亦是常儀,況當無事之時。陛下肆覲百辟,朝廷盛禮,不可廢闕。」上曰:「近華州奏,光化賊劫下邽縣。又關輔久無雨雪,皆朕之憂。豈謂之無事?須與他罷。假如權御宣政,亦何不可也?」宰臣奉詔,方欲宣下,而日官奏太陽當虧,遂罷之。其後宰相因奏對,以遺補多闕,請更除八人。上曰:「諫官但要職業修舉,亦豈在多。只如張道符、牛業、趙璘輩三數人足矣,使朕聞所未聞。」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志第一百五十四·刑法三·脱脱
  第十五回 从范增访立楚王孙 信赵高冤杀李丞相·蔡东藩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之八十四·佚名
  十国春秋卷六十三·吴任臣
  秦观传·脱脱
  赵鼎传·脱脱
  张仪事秦惠王·佚名
  ●皇朝通典卷三十三·佚名
  卷一百十六·宋敏求
  卷十一·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蒋廷黻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卷七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二联句张祜妓席与杜牧之同咏祜 杜牧骰子逡廵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纎纎【牧】但知报道金钗落髣髴还应露指尖【祜】杜牧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牧 赵嘏陶潜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六月庚寅朔武功大夫贵州团练使新知复州李宏引兵入潭州执湖东招抚使马友杀之时韩世忠将至长沙宏遂有杀友之谋是日因其诣天庆观还袭杀之于市其将王进王俊以所部数千人遁去宏屯潭州宏杀马友赵甡之遗

  • 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惊驰御驾 胁禅位激动义师·蔡东藩

      却说金娄室为吴所败,退至咸阳,因见渭南义兵满野,未敢遽渡;却沿流而东。时河东经制使为王庶,连檄环庆帅王似,泾原帅席贡,追蹑娄室。两人不欲受庶节制,均不发兵。就是陕西制置使曲端,亦不欲属庶。三将离心,适招寇虏。娄室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正统元年二月丁酉朔释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杨溥行礼○升沙州卫都指挥佥事阿赤不花为都指挥同知指挥使撒力为都指挥佥事正千户翁失台瓦失加为指挥佥事副千户薛得失加著失加为正千户百户亦剌马丹舍人彻米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年二月丙寅朔○丁卯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左侍郎翁正春行礼○升大理寺右少卿吴崇礼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地方○吏部推南京尚宝司卿闵廷甲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得旨梁见孟转左参议闵廷甲升右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万历元年八月戊申朔以四川征剿都蛮免叙州嘉定宜宾江安富顺府州县正官明年朝觐○给致仕南京兵部右侍郎丁以忠祭葬如例○湖广荆州府地震至丙寅方止○升赏蓟辽保定各兵备官王一鹗高文荐孙应元徐学古王之弼五员以阅视荐其

  •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五十五 苏州织造李煦奏俟曹寅回任即进京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管理苏州织造.大理寺卿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李煦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切臣煦荷蒙圣恩,授以两淮盐差,于十月十二日任满。即欲进京叩谢天恩,因臣曹寅到任之后,即有事进京,奉旨将敕印交与臣煦署理

  • 第二章 病重时·李叔同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范晔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出自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光武九岁丧父,为叔父刘良抚养。身高七尺三寸,美

  • 孟郊传·欧阳修

    孟郊的字叫东野,湖州武康县人。年轻时隐居嵩山,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合得来。韩愈见到后就和他成了好朋友。孟郊五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任溧阳县尉,县里有投金濑、平陵城,草木丛生,下边有水潭。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边,徘徊做诗,公务

  • 杨存中传·脱脱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年间高宗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祖父杨宗闵,曾任永兴军路总管,与唐重一同守卫永兴,金军攻陷城池,迎敌战死。父亲杨震,曾知麟州建宁寨,金军来攻,也死于难。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背书数百言,力

  • 卷七·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七上元程廷祚撰左传人名辨异上周一人两称祭伯【隐元年经】     一称祭公【桓八年经 凡曰某年记始见也其同此称而再见者不録後放此】周桓公【隐六年】     一称周公黑肩【桓五年】

  • 卷八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八十二【礼器图五】案仪礼丧服传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絶故族人以支子後大宗也适子不得後大宗丧服丈夫妇人为宗子宗子之母妻齐衰三月传曰尊祖也尊祖故

  • 善解方便品第二十·佚名

    菩萨奉行佛般若,了知本来蕴不生。佛法众生界悉空,以空三昧起悲智。如人有德力最胜,善解一切幻化法。乃至器仗及工巧,而能一向为世间。彼人父母妻及子,游行远路多冤中。是人勇猛众所知,安乐还家无怖畏。大智菩萨为众生,安住第

  • 卷第五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三世天目本禅师法嗣婺州乌伤伏龙无明千岩元长禅师越之萧山董氏子。七岁。从诸父比丘昙芳於富阳

  • 残水浒·程善之

    《残水浒》是《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1942)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