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刘仲通慕司马温公、吕献可之贤,方温公欲志献可墓,时仲通自请书石。温公文出,直书王介甫之罪不隐,仲通始有惧意。其子安世字器之,出入温公门下,代其父书,自此益知名。至温公入相元,荐器之为馆职,谓器之曰:“足下知所以相荐否?”器之曰:“某获从公游旧矣。”公曰:“非也。某闲居,足下时节问讯不绝,某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某之所以相荐也。”至温公薨,器之官浸显,为温公之学益笃,故在台谏以忠直敢言闻于时。绍圣初,党祸起,器之尤为章、蔡卞所忌,远谪岭外。盛夏奉老母以行,途人皆怜之,器之不屈也。抵一郡,闻有使者自京师来,人为器之危之。郡将遣其客来劝器之治后事,客泣涕以言。器之色不动,留客饭,淡笑自若。对客取笔书数纸,徐呼其纪纲之仆,从容对曰:“闻朝廷赐我死即死,依此数纸行之。”笑谓客曰:“死不难矣。”客从其仆取其所书纸阅之,则皆经纪其家与经纪其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客惊叹以为不可及也。器之留数日,使者入海岛,杖死内臣陈衍,盖章停、蔡卞固令迂往诸郡,逼诸流人自尽耳。器之一日行山中,扶其母篮舆憩树下,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担夫惊走,器之不动也。蛇若相向者,久之乃去。村民罗拜器之曰:“官异人也。蛇,吾山之神也,见官喜相迎耳。官远行无恙乎!”建中靖国初,以上皇登极,赦恩得归,居南京。寻复从官帅定武。蔡京用事,再落职以死。呜呼,温公门下士多矣,如器之者所守凛然,死生祸福不变,真元人也。器之平生喜读《孟子》,故其刚大不枉之气似之。

  熙宁间上书者言,秦州闲田万余顷,赋民耕之,岁可得谷三万石,因籍所赋者为弓箭手。并边有积年滞钞不用,用之以迁蜀货而鬻于边州,官于古渭砦置市易务,因之可以开河湟,复故土,断匈奴右臂。宰相力行其议,知秦州事李师中极言其不可,乃命开封府推官王尧臣同内侍押班李若愚按其实。尧臣还奏曰:“臣按所谓间田者皆无之。且兴货以积境上,实启戎心,开边隙,为后害甚大,臣窃以谓不可也。”闻者以其言为难。尧臣后为贤从官。其墓志所载如此。伯温曰:上书者,王韶也;宰相力行者,王介甫也;知秦州李师中者,郓州名臣李诚之待制也。介甫主韶之说,为熙河之役,天下之士无敢言其不可者,王公独能言之,难哉!

  熙宁中,朝廷有“生老病死苦”之语:时王荆公改新法,日为生事;曾鲁公以年老依违其间;富、韩二公称病不出;唐参政与荆公争,按问欲理直不胜,疽发背死;赵清献唯声苦。时范忠宣公为侍御史,皆劾之,言荆公章云:“志在近功,忘其旧学。”言富公章云:“谋身过于谋国。”言曾公、赵公章云:“依违不断可否。”忠宣每曰:“以王介甫比莽、卓过矣,但急于功利,遂忘素守。”荆公犹欲用忠宣为同修起居注,忠宣不从,出为陕西漕,又移成都漕。荆公不悦,竟以事罢之。

  元丰初,蔡确排吴充罢相,指王为充党,欲并逐之。畏确,引用为执政。时独相久,神宗厌薄之,不悟。确机警,觉之,一日密问曰:“近上意于公厚薄何如?”曰:“无他”。确曰:“上厌公矣!”曰:“奈何?”确曰:“上久欲收复灵武,患无任责者。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喜谢之。适江东漕张琬有违法事,帝浯圭欲遣官按治,以帝意告都检正俞充。充与琬善,以书告琬。琬上章自辩,帝问曰:“张琬事唯语卿,琬何从知?”以漏上语,退朝甚忧,召俞充问之,充对以实。曰:“某与君俱得罪矣。然有一策,当除君帅环庆,亟上取灵武之章,上喜罪可免。”乃除充待制,帅环庆,充果建取灵武之章。未几,充暴卒,以高遵裕代之。有旨以遵裕节度五路大兵,为灵武之役。泾原副帅刘昌祚领大部兵先至灵武城下,以遵裕未至,不敢进。河李宪兵不至,延副帅种谔独乞班师。遵裕至,夏人大集,决黄河水以灌我师,冻馁沉溺不战而死者十余万人。遵裕狼狈以遁,虏追袭之。谔拥兵不救,以实其说。推其兵端由王避漏泄上语之罪所致。绍圣初,谓策立哲宗有异议,以为臣不忠追贬,实非其罪,而灵武之祸其罪也。蔡确罪尤大,贬死新州,有以也夫。蔡确鞠相州狱,朝士被系者,确令狱卒与之同室而处,同席而寝,饮食旋溷共在一室,置大盆于前,凡馈食者羹饭饼饵悉投其中,以杓自搅,分饲之如犬豕,置不问。故系者幸其得问,无罪不承。确专以起狱致位宰相云。

  章者,郇公之疏族。举进士,在京师馆于郇公之第。私族父之妾,为人所掩,逾垣而出,误践街中一妪,为妪所讼。时包公知开封府,不复深究,赎铜而已。后及第在五六人间,大不如意,诮让考试官人。或求观其敕,掷地以示之,士论忿其不恭。忿宁初,试馆职,御史言其无行,罢之。及介甫用事,张郇、李承之荐可用,介甫曰:“闻大无行。”承之曰:“某所荐者才也,顾才可用于今日耳,素行何累焉!公试召与语,自当爱之。”介甫召见之,素辩,又善迎合,介甫大喜,恨得之晚。擢用数年,至两制、三司使。右司马温公记如此。伯温作《传》,载《辩诬》甚详。

  杨元素为中丞,与刘挚言助役有十害。王荆公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琥辞不为。曾布曰:“请为之。”仍诘二人向背好恶之情果何所在?元素惶恐,请曰:“臣愚不知助役之利乃尔,当伏妄言之罪。”挚奋曰:“为人臣岂可压于权势,使人主不知利害之实?”即复条对布所难者,以伸明前议,且曰:“臣所向者陛下,所背者权臣,所好者忠直,所恶者邪奸。臣今获罪谴逐,固自其分,但助役终为天下之患害,愿陛下勿忘臣言。”于是元素出知郑州,挚责监临。琥亦由此忤荆公意,坐事落修注。

  吕惠卿丁父忧去,王荆公未知心腹所托可与谋事者。曾布时以著作佐郎编敕,巧黠善迎合荆公意,公悦之。数日间相继除中允、馆职,判司农寺。告谢之日,抱敕告五六通。布为部检正,故事白荆公即行。时冯当世、王禹玉并参政,或曰:“当更白二公。”布曰:“丞相已定,何问彼为?俟敕出令押字耳。”故唐调对两府弹荆公云:“吕惠卿、曾布,安石心腹;王、元绛,安石之仆隶。”又曰“奴事安石,犹惧不了”云。

  土蕃在唐最盛,至本朝始衰。今河奉、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州、威、茂、黎、移州夷人,皆其遗种也。独角厮一族最盛,虽西夏亦畏之,朝廷封西平王,用为藩翰。陕西州县特置驿,谓之角家位,岁贡奉不绝。未开熙河前,关中士人多言其利害,虽张横渠先生之贤,少时亦欲结客以取。范文正公帅延安,招置府第,俾修制科,至登进士第,其志乃已。仁宗皇帝朝,韩琦、富弼二公为宰相,凡言开边者皆不纳。熙宁初,王荆公执政,始有开边之议。王韶者,罢新安县主簿,游边得其说,遂上开熙河之策。荆公以为奇谋,乃有熙河之役。独岷州白石大潭、秦州属县有赋税,其余无<豆斗>粟尺布,唯仰陕西州县朝廷帑藏供给。故自开熙河以来,陕西民日困,朝廷财用益耗。初,角厮分处诸子于熙河、洮、岷之地,角厮死,诸子皆衰弱,故韶能取之。角厮诸子唯董嬗者在湟鄯最盛。韶之势止能取河州,韶暂入朝,鬼章已举兵攻河州,遂有踏白之败,景思立死之。绍圣初,章作相,曾布作枢密,董嬗已自立,为强臣阿里骨所篡,国人畏之。阿里骨死,其子瞎征立,国人思故主,不朝瞎征。瞎征懦弱,欲为僧,国人又欲杀之,瞎征遂乞纳土归朝廷。时工厚帅熙河,童贯初领边事,乃受之送于朝,封官爵,遣居熙州。建中靖国初,韩忠彦为相,安焘为枢密,遂弃皇阝鄯,求角氏苗裔立之,韩忠彦罢,蔡京作相,复皇阝鄯,责安焘与熙河帅姚师雄及凡议弃者,边事复兴矣。呜呼,朝廷受小国叛臣所纳地,不能正其罪,又赏以官爵.在理为不顺。靖康初,言者乞求青唐种族,以皇阝鄯之地赐之,朝廷下熙河帅议以闻,无敢任其责者,乃已。至大金陷陕之六路,兵入熙河,即求皇阝鄯旧族,尽以其地与之,嗟夫,彼夷狄也,能知行正道如此,所以蔑视中国欤!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神宗升遐,遗诏至洛,故相韩康公为留守、程宗丞伯淳自御史出为汝州酒官,会以檄来,举哀于府第。既罢,谓康公之于宗师兵部曰:“某以言新法不便,忤大臣,同列皆谪官.某独除监司。某不敢当,辞之。念先帝见知之恩,终无以报。”已而泣,兵部曰:“今日朝廷之事何如?”宗丞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兵部曰:“二公果作相,当何如?”宗丞曰:“当与元奉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兵部曰:“何忧?”宗丞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若使自变已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祸未艾也。君实忠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既而二公果并相,召宗丞,未行,以疾卒。温公、申公亦相继薨。吕汲公微仲、范忠宣公尧夫并相。忠宣所见与宗丞同,故蔡确贬新州,忠宣独以为不可,更谓汲公曰:“公若重开此路,吾辈将个免矣。”忠宣竟罢去。呜呼!宗丞为温公、申公所重,使不早死,名位必与忠宣等,更相调护,协济于朝.则元朋党之沦,无自而起也。宗丞可渭有先见之明矣。与韩兵部论此事时,范醇夫、朱公、杜孝锡、伯温同闻之。今四十年而其言益验,故为表而出之。

  哲宗即位,宣仁后垂帘同听政,群贤毕集于朝,专以忠厚不扰为治,和戎偃武,爱民重谷,庶几嘉之风矣。然虽贤者不免以类相从,故当时有洛党、川党、朔党之语。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领袖,羽翼尤众。诸党相攻击而已。正叔多用古礼,子瞻谓其不近人情如王介甫,深疾之,或加抗侮。故朱光庭、贾易不平,皆以谤讪诬子瞻,执政两平之。是时既退元丰大臣于散地,皆衔怨刺骨,阴伺间隙,而诸贤者不悟,自分党相毁。至绍圣初,章为相,同以为元党,尽窜岭海之外,可哀也。吕微仲秦人,戆直无党,范醇夫蜀人,师温公不立党,亦不免窜逐以死,尤可哀也。

  熙宁间,梁丞相适薨闻,光献后有旨于相国寺饭僧资荐。神宗问曰:“岂以梁适为仁宗旧相耶!”后曰:“微梁适吾无今日矣。”帝问其故,曰:“吾初册后,仁宗一日对宰辅言:‘联居宫中,左右前后皆皇后之党。’宰相陈执中请付外施行,梁适进曰:‘闾巷之人,今日出一妻,明日又出一妻,犹为不可,况天子乎?执中之言非是!’仁宗不语,久之曰:‘梁适忠言也。’”呜呼,唯仁宗之圣,梁公之贤,吾光献后所以为宋之任、姒欤!

  李承之待制,奇士,苏子瞻所谓李六丈人豪也。为童子时,论其父纬之功于朝,久不报,自诣漏舍以状白丞相韩魏公,公曰:“君果读书,自当取科名,不用纷纷论赏也。”承之云:“先人功罪未辨,深恐先犬马沟壑.无以见于地下,故忍痛自言。若欲求官,稍识字,第二人及第固不难。”魏公,王尧臣傍第二人登科,承之故云,公闻其语矍然。或云魏公德量服一世,独于承之终身不能平。承之既登第,官浸显,益有直声。唐介参政为台官时,言文潞公灯笼锦献张贵妃事,上怒甚,谪介春州,承之送以诗,有“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并游英俊颜何厚,已死英雄骨尚寒”之句。后介用潞公荐,官于朝廷,无所言,承之以故从介索所送诗,介无以报,取诗还之曰:“我固不用落韵诗也。”以“山”、“寒”二字韵不同,故云。可见承之刚正也。承之在仁宗朝官州县,因邸吏报包拯拜参政,或曰:“朝廷白此多事矣。”承之正色曰:“包公无能为。今知鄞县王安石者,眼多白,甚似王敦。他日乱天下者,此人也。”后荆公相神宗,以天命不足畏、神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术,承之深诋之。至吕献可中丞死,承之以诗哭之,有“奸进贤须退,忠臣死国忧:吾生竟何益,愿卜九泉游”之句。荆公之党吕惠卿益怨之,未有以发也。会承之上章自叙,神宗留其章禁中,惠卿坚请领之。惠卿因节略文意,以“天生微臣,实为陛下”等语激上意,遂有愚弄人主之责,终其身不至大用。呜呼!士若承之,岂孔子所谓刚者欤?朱寿昌者,少不知母所在,弃官走天下求之,刺血书佛经,志甚苦。熙宁初见于同州,迎以归,朝士多以诗美之。苏内翰子瞻诗云:“感君离合我酸心,此事今无古或闻。”王荆公荐李定为台官,定尝不持母服,台谏、给、舍俱论其不孝,不可用。内翰因寿昌作诗贬定,故曰“此事今无古或闻”也。后定为御史中丞,言内翰多作诗贬上。内翰自知湖州赴诏狱,小人必欲杀之。张文定、范文忠二公上疏救,不报,天下知其不免矣。内翰狱中作诗寄黄门公子由云:“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断因。”或以上闻,上览之凄然,卒赦之,上以团练副使安置黄州。元丰七年甲子六月二十六日,洛中大雨,伊、洛涨,坏天津桥,波浪与上阳宫墙齐。夜,西南城破,伊、洛南北合而为一,深丈余,公卿士庶第宅庐舍皆坏,唯伊水东渠有积薪塞水口,故水不入府第。韩丞相康公尹洛,抚循赈贷,无盗贼之警,人稍安。后两日,有恶少数辈声言水再至,人皆号哭,公命擒至决配之,乃定。闻于朝。筑水南新城新堤,增筑南罗城。明年夏,洛水复涨,至新城堤下,不能入,洛人德之,康公尹洛有异政也。此其大者。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脱脱
  卷六十六·列传第四·始祖以下诸子·脱脱
  第四十四回 信妾言皇后被废 丛敌怨节使遭戕·蔡东藩
  东汉会要卷二十二·徐天麟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纪昀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佚名
  六七六 军机大臣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朱皇后传·令狐德棻
  秦攻邯郸·佚名
  卷一百五十·雍正
  王端毅奏议巻九·王恕
  卷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莫蒙·唐圭璋

      蒙字养正,霅川(今湖北)人。曾为县丞。绍兴年间,自右朝奉郎监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税,擢知通化军。   江城子   贺人生子   长庚入梦夜何其。月波迟。露华滋。珠褓犀帷,生此宁馨儿。天上麒麟人不识,森石果砢,骏权奇。  

  • 卷十九·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礼部屠长卿先生隆 先生别字纬真亦号赤水少时其家少司马竹墟公数称为异才司马尝夜梦苍龙入室及旦起先生适至心益奇之日与大司马东沙张公共

  •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九·刑法一·张廷玉

        ◎刑法一   自汉以来,刑法沿革不一。隋更五刑之条,设三奏之令。唐撰律令,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宋采用之,而所重者敕。律所不载者,则听之于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元制,取所行一时之例为条格而已。明初,丞

  • 卷三·温大雅

      起攝政至即真日凡一百八十三日  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少帝以帝爲丞相,進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爲丞相府,改「教」稱「令」。萬機百度,禮樂征伐,兵馬糧仗,庶績羣官,並責成於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時禘祫奏聞,帝固辭不

  • 卷七史三·何良俊

    余在南都时,张石川通政时已致仕,因倭寇之变,来南都漫游。有一相识内臣适管十库。张往拜之,约余同行。余欲因此以访太祖旧迹,遂相携而往。入西华门,即访丞相府。府在西华门内北向,规模甚宏壮。太祖诛胡惟庸汪广洋后,府遂废。今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爪哇国王巴剌武遣陪臣亚烈麦尚耿等来朝贡方物赐宴并彩币表里纻丝袭衣等物仍命尚耿等赍敕并彩币表里归赐其王及妃尚耿等请袭冠带遂赐冠帽钑花金银带有差 升

  • 一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全书内书写错误事致武英殿四库馆函·佚名

    一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全书内书写错误事致武英殿四库馆函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八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凡清汉合璧诸书,汉字应照清字,自左而右,方合体制。今四库全书内《御制三合切音清文鉴提要》,仍照汉字,自右而左书写

  • 陈眣传·李延寿

    陈眣字长威,庐江襄安人。祖父陈硕,以打鱼为生。父陈岘,少年时骁悍英勇,侍奉章大宝,任帐内部曲。因告发大宝造反,授任谯州刺史。陈国被消灭后,废置在家。高智慧、汪文进造反,庐江的豪强俊杰,也起兵响应。因为都是陈岘昔日的部下

  • 张元素传·脱脱

    张元素,字洁古,是易州人。他八岁的时候参加童子举考试,二十七岁去考经义进士,因为冒犯了庙讳而落了榜。元素于是去学医,没有什么知名度,夜里他梦见有一个人用大斧长凿凿开了他的心窍,把数卷书放在里面,于是透彻地通达了书中讲

  • 相威传·宋濂

    相威,国王速浑察之子,禀性厚道稳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好与士大夫往来,听他们讲经论史及古今治乱,听到直臣尽忠,良将取胜,必拍手称善。故每逢重大事情,其议论都恰当精深。至元十一年(1274),世祖命相威随大军伐宋。相威由正阳取安

  • 卷十四巡警二·冯煦

    各府州县安徽各府州县巡警,有设立于光绪三十三年奏设巡警道以前者,如芜湖、寿州、宿州、太湖、蒙城、天长、五河、建平各州县,大率就保甲改办,粗具规模。迨既设巡警道以后,迭次催办,而仍不能照章举行者,实由各地经费难筹。欲

  • 唐悦良·周诒春

    唐悦良 字公度。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叔瑞祺。业商。已婚。初学于上海妥玛汉布学校。及圣约翰大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教育及心理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习市政。民国四年

  • 卷十九·郑玄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疏]“小宗”至“宗庙”○释曰:建,立也。言立邦之神位

  •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苏舆

      天之道,出陽為暖以生之,出陰為清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歲之精也。知心而不省薰與溧孰多者,用之必與天戾。與天戾,雖勞不成。是自正月至於十月,而天之功畢。計其間,陰與陽各居幾何,薰與溧其日孰多。距

  • 耕樵问答·颜钧

    道原 耕者问曰:&ldquo;道本日用常行者也,而又原哉?&rdquo; 樵夫曰:&ldquo;咈也,人不自知日用即道,故推原道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不离,盖通天地之大,无外际也;虽隐微之小,无内隙也;达古今之久,无停息也;悬日月之明,察有无也。显诸形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五十二尽三百一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十二卷  能办(蒲慢反韵英办具也说文从力辩是也辩音皮免反)。  统摄(上通栋反考声云统领也下商叶反苞咸注论语云摄兼也郑注礼记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唐善无畏奉 诏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尼印。以二手无名指小指。相叉于内。二中指直竖相拄。二头指屈。附二中指第一节。二母指捻左右手无名指中节。若有召请。二头指来去。佛言此咒印能灭十恶五逆一切重罪。

  • 大云无想经·佚名

    大云无想经佛经涅槃部典籍,此经可以说了义经中的极致。信受者甚为稀有。